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自我评价>

提价能使教材真正循环?

发布时间:2022-03-10 08:39:54 浏览数:

为促进资源节约、推动中小学教材循环使用工作,国家发改委、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昨天针对相关价格问题发布通知,循环使用教材价格可在原有基础上上浮20%。(6月17日《京华时报》)

教育部考虑到循环使用教材特殊性以及印制、装订要求相对较高,允许循环使用教材可适当提价,从情理上说并没有问题。但是,笔者担心的是,一些教材可能会以“循环使用”为名提了价,却并没有真正的“循环”。

早在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教科书免费提供和做好部分教科书循环使用工作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从环保和资源节约角度,要求各地、各校做好教材循环使用工作。但这一《意见》并未得到切实执行,不少地方和学校缺乏循环使用教材的积极性,真正循环起来的教材并不多。

教材为什么难以循环起来?有关部门给出的解释是,学生们使用教材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有的学生喜欢新学期用新教材)、教材在使用中破损严重,再就是一些学校缺乏保存条件。这就是要求循环教材用特殊纸张、采取特殊工艺的原因。从教材使用和保管角度看,这样做无可厚非。可这并不是教材难以循环的根本原因。

我国中小学教材之所以难以循环起来,主要在于利益因素。对于很多地方和学校来说,做教材的循环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首先,如果让教材循环起来,原来的教材利益链将受到冲击,很多从教材中分一杯羹的机构就分不到了。这是不少出版商、发行机构以至教育部门都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其次,教育部门和学校将为教材的循环,投入额外的资金和精力。一方面,循环使用的教材必须要有地方保管,没有图书馆的学校由此得建图书馆,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另一方面,学校和教师得做大量的教育工作,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不要在书本上乱画,保持书本的整洁。

在以上因素的影响下,我们看到,在不少地方,循环教材只具“象征意义”,只有个别学科的教材,如音乐、美术的教材循环,而且,一些已经进入循环的教材,也由于教材需重新编写而在三两年后就停止循环——对教材进行修订,也成为一些机构出版、使用新教材的最佳借口。其实,对于一些经典教材来说,没有必要总是修订。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提价来“鼓励”出版机构出版循环教材的积极性,解决不了循环的问题,甚至可能造成更大的教育投入和更多的教育浪费。很多教材都是“循环”版本,可并不循环。

要让教材真正循环起来,必须建立以下机制。

其一,设立地方教育委员会和教育拨款委员会,参与教材的选择,以及对选用教材的资金预算。就是对于教材循环使用本身,如果有地方教育委员会,也可参与监督并评价循环的效果,而不是在有循环的规定的情况下,教育部门和学校想不循环就不循环。目前,由于义务教育实行全免费,书本费由政府部门支付,为避免权力寻租,怎样决定义务教育书本的采用,不能仅由政府部门说了算。客观而言,由于政府部门主导教材的编写、选购,我国教材编写、出版、发行的利益链越来越牢固,这一方面导致教材的编写质量饱受社会诟病,另一方面也为教材编写、发行的权钱交易腐败提供了可能。

其二,应该在政府出资采购教材的经费中设立专门的循环基金,该基金用于建设循环所需图书馆、聘用管理人员、开展有关循环的教育等等。这是一笔值得开支的经费,可切实解决现实中的循环条件限制问题。如果教材能真正循环起来,这将节约大笔购买教材的经费,也真正做到环保。

其三,应该加强对数字化教学的推广。电子课本以人教社纸质主体教材为基础,对教材内容及知识点进行深度挖掘和加工,以科学直观的视、音、图、文等实现了教材内容的数字化、交互功能的智能化,多角度、多维度地呈现教材内容,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知识,为传统教材模式向网络化教材转变提供了良好范式。电子课本的强大的交互功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问题提示、图文介绍、动画演示、真人实景示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和强化记忆,从而轻松地攻破知识难点,提高学习效率。如果电子课本能够有效开展,教材浪费的问题也就引迎而解了。

上一篇:浙江省2014年1至6月全省和省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上一篇:黄浦:首次开展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