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事迹材料>

报国强动力,辉煌耀长空

发布时间:2021-06-29 08:57:58 浏览数:

银剑惊鸿,龙震太空。黎明,一个喷薄不息的名字,一个令人向往、令人热血贲张的地方……

被称作“东方鲁尔”的中国东北重镇沈阳,不仅是重工业城市,亦曾是皇家居地。建于1625年的沈阳故宫是清王朝入京前的皇宫。距故宫不到3公里的东郊有一座大型军工企业,被誉为“新中国航空喷气式发动机的摇篮”。它是我国大型航空发动机研发生产基地,航空动力的旗舰企业。中航工业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航工业黎明”)——这个在中国航空工业史册上举足轻重的名字,彰显着中国航空人的巨大力量。

工厂成立之初,老一辈航空人殷切期盼能生产出又多又好的航空发动机,赋予了它一个响亮的名字“黎明”。百年沧桑,甲子辉煌,2014年3月31日,中航工业黎明迎来了她60岁生日。

60年的艰苦奋争,60年的激情澎湃,60年的峥嵘岁月,60年的报国效企。黎明航空人为建设我国的航空事业,把青春、热血甚至生命都奉献给了这方沃土。

“看不到我国自行研制的发动机,我死不瞑目”。这是在黎明工作过的吴大观曾说过的一句话。这也代表了千千万万航空人为强我航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和勇气!

“献了青春、献子孙”就是一代代黎明航空人与企业荣辱与共的真实写照。经过几代人恪尽职守,敬业奉献,黎明航空人把一个从无到有的工厂,打造成为具有现代化制造能力的军工骨干企业。

多少个璀璨星夜,多少个圆缺朗月,多少个黎明晨曦,多少个夕阳西下,多少个寒来暑往,多少个春夏秋冬。黎明航空人为造“中国心”,强“航空梦”,忠心赤胆,运筹帷幄,只争朝夕,皓首穷经,砥砺前行,壮志热血,全力拼搏。

一架架战机,配装着黎明生产的航空发动机直插云霄。有制空权,在国际上才有话语权、主动权。一直以来,中航工业黎明为强大航空事业,为保障部队装备,为强大国防力量,励精图治,创出了辉煌的业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共和国航空史上谱写了功勋卓著的精彩华章!

岁月回眸

沧海横流,岁月悠悠。

中航工业黎明的前身最早可追溯到1919年,那时是奉天军械厂(奉天即今沈阳)。如今只有从档案馆泛黄的黑白图片上,才能寻觅到那时的零星厂房,简陋的生产车间,以及荒芜的厂区。留存下来的实物已寥寥无几,1927年建造的老旧厂房以及1921年建造的办公楼(俗称“小白楼”,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建筑),经过修缮,依然保存着那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工厂过去生产的是土枪短炮,难以形成力量。落后的武器,没能抵挡住外敌的入侵,也没有改变中国人的命运,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才有了根本的改变。新中国成立后“一五”时期的1954年,国家在此建起了第一家航空发动机制造厂,之后几经易名,成为目前的中航工业黎明。

企业建设初期,8000多名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聚沈阳,他们怀揣建设强大空军的梦想,积极投身到艰苦创业的伟大实践中。老一辈黎明航空人为社会主义建设、为强我国防力量,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宏伟篇章,新中国的喷气式发动机研发制造由此拉开了气贯长虹的开篇大幕。

在建设我国自己的航空动力事业中,党和国家领导人寄予殷切期望,先后来到中航工业黎明视察、调研、了解研制生产情况,鼓励干部职工研制生产更多更好的航空发动机,为国防建设贡献力量。

在中航工业黎明装配厂门前的一块红色花岗岩石碑上刻有纪念毛主席来黎明的文字和日期。1958年2月12日,是中航工业黎明干部职工难以忘怀的日子。当天下午5时许,当毛主席来到生产现场时,厂房内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毛主席微笑着向现场加班的干部职工挥手致意,并不时与在场的职工亲切握手。毛主席一面问候干部职工,一面十分关切地了解发动机的生产情况。在一台发动机模型前,毛主席向时任410厂的总工程师程华明询问有关发动机的使用和生产情况。毛主席边看边了解有关工厂人数、管理状况、生产规模等。毛主席视察黎明,关心航空事业,慰问干部职工,使全体员工深受鼓舞,干劲倍增。

60年来,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江泽民等先后关心、视察中航工业黎明航空发动机的研制生产情况。

2002年6月15日,时任国家副主席胡锦涛视察黎明。胡锦涛听取了时任中国一航副总经理兼黎明公司董事长林左鸣的改革发展以及军民品工作汇报。在生产现场,胡锦涛仔细观看,并询问发动机的研制情况。在热烈的气氛中,胡锦涛来到部件装配班,与工人亲切握手,受到干部职工的热烈欢迎。

2013年8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国家军委主席习近平视察黎明。在生产现场,习近平听取了中航工业黎明董事长、党委书记杨森关于有关产品性能、量产等方面的情况介绍。在总装班,习近平语重心长地说:“你们的工作很重要,也很光荣!”来到发动机试车厂,习近平在操纵台前推动加力油门杆,亲身体验航空发动机加力过程。

党中央领导的关怀和期望铭刻在黎明干部职工的心中,成为大家战胜困难,树立信心的强大精神动力。

在艰苦奋斗的创业初期,中航工业黎明一方面要加紧工作,完善生产;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抓紧调整一、二线,加速三线建设”的号召,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了支援“三线”的任务。当时黎明选派最好的管理、技术、技能人员,调拨最好的设备全力以赴支援“三线”建设。从1965年6月起,中航工业黎明陆续派出员工支援贵州、成都、西安等兄弟厂的建设。截至1969年,中航工业黎明先后分三批支援输送了干部、技术人员、工人近3000人,支援设备100多台。

峥嵘六十载,一腔报国情。中航工业黎明经历过建厂初期创业者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难忘激情;有过浴火重生、改革发展的辉煌壮举。然而,不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境,都阻挡不了黎明航空人前进的步伐。每一个岁月里都激荡着波澜壮阔的光荣和梦想,彰显着黎明航空人航空报国、强军富民的崇高追求和使命、责任、担当、奉献的航空情怀。

主业兴空

强音从黎明奏响,动力从这里迸发。

在我国航空发动机的史册上,深深地镌刻着中航工业黎明浓墨重彩的光辉业绩:第一台航空涡轮喷气发动机、第一台地对地导弹液体火箭发动机、第一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航改燃机、第一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航空发动机、第一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型燃机都在这里诞生。天空中激荡着中国航空的内生力量。

60年来,历经几代航空人呕心沥血的拼搏,我国航空发动机从仿制到自主研发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中航工业黎明先后生产研制了诸多型号的航空发动机,为空、海军部队提供了万余台发动机产品。期间凝聚了创业者、建设者、开拓者的智慧和力量。然而,这些成就的背后,充满了太多的艰辛与挑战。在改革开放初期实行“军转民”的阶段,为了解决吃饭问题,企业曾一度放弃了自己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核心专长,一窝蜂地开发生产菜刀、马勺、炒锅、电风扇、煤气表、洗衣机、自行车、摩托车、铝型材等上百个民品项目。由于管理落后,这些民品技术含量低,形成不了市场竞争力,均无果而终。

直到90年代末期,中航工业黎明终于春潮涌动,绽放出了绚丽的曙光。时任中航工业黎明总经理的林左鸣从发展战略、观念更新、人才培养、管理创新、文化建设等入手,睿智地明确了“精化主业,分离辅业”的改革思路,确定了“透平机械制造技术是黎明的核心技术专长”。同时,利用核心技术优势、设备优势和人才优势,推动军民融合,开发高附加值的产品占领市场,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黎明的航空主业紧跟世界先进技术发展,发动机生产、研发、修理后劲强势,从涡喷5、涡喷6、涡喷7发动机到“昆仑”、“太行”等系列发动机,中航工业黎明源源不断地为战机提供强劲动力。十年前,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昆仑”发动机的设计定型,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自主研制飞机发动机的国家。2005年,我国首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涡扇发动机“太行”实现定型。目前,中航工业黎明在研预研的各型航空发动机捷报频传,佳讯不断。

军品发展势头强劲,非航产品亮剑海外。2013年11月8日,中航工业黎明销往伊拉克米桑油田自备电站第二台QD128燃气轮机组完成了72小时的性能测试。两台机组的顺利测试交付,表明我国研制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QD128燃气轮机从制造迈向“智造”,从内地走向国外的历史性跨越。

2013年11月29日,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R0110重型燃气轮机顺利完成168小时联合循环试验运行考核,机组各项性能指标完全达到设计要求。此次联合循环试验运行,得到了上级部门和领导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以及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这一喜人的成果对国家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重大专项的实施将产生重要影响。

变革图强

在艰苦中卓绝奋斗,在改革中发展腾飞。

“黎明变了!”“黎明公司的变化可以说是天翻地覆!”这是十多年前,一位行业领导来中航工业黎明发自内心的感叹。

1998年前,黎明的办公楼、厂房、围墙、道路大都是五十年代前的建筑,虽然有的经过修缮,但是破损程度依旧。“屋漏偏逢连雨天”,从1994年起,企业连续5年亏损,1997年欠发职工3个月的工资。1991~1997年中航工业黎明接收应届大学毕业生870人,同期流失910人。期间,企业先后换了几届领导班子都没能摆脱困境,直到1998

年末,企业开始了华丽的转身。

布下改革子,创新发展棋。1998年底,林左鸣到中航工业黎明担当重任。出乎人们的意料,除了日常生活用品,他什么都没有带。但是,他却带来了改革发展的新观念,企业发展的强健基因,振兴民族工业的雄才方略。

面对企业濒临破产的边缘,林左鸣对企业深层次梳理,高起点定位,进行了彻底的改革。其中大手笔之一就是“思想观念更新”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的陈旧观念。随后,他带领班子成员力排阻力,大胆革故鼎新,力推“用人”和“分配”新机制。1999年企业实行“双百工程”,即每年评聘“高级技术专家”和“高级技术能手”各100名,每月发给200元到800元不等的津贴。技术、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为企业技术能力的提高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日后技术、技能人才队伍的强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全新发展战略、超前思想观念布局下,企业展开前所未有的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企业文化建设;推出了“长家匠分离制”、“干部竞聘制”、“名利双收”、“甩图版工程”等举措。1999年企业实现扭亏;2000年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2.27%;2001年实现营业收入13.62亿元,同比增长42.79%,实现利润同比增长336.14%,职工年人均收入达1.36万元。

随着“双百工程”的实施,黎明用人、用工和分配三项制度改革重磅推出。在“就业靠竞争、上岗靠技能、收入靠贡献”的竞争激励机制下,黎明人均工资水平连年上升,干部员工的积极性高涨,人才流失局面被有效遏制,重塑了干部职工的信心,为企业大步迈向市场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多年前,林左鸣锐意改革布下的棋局,激活了黎明跨越发展的整盘棋。随后,中航工业黎明历任领导,秉承“航空报国、强军富民”的宗旨,锐意改革,不断创新,续写企业发展的新篇章。

图强变革的还不仅如此。“精兵良将”是林左鸣为转包团队亲笔题写的牌匾。中航工业黎明的转包生产从“三来一补”加工到“杰出供应商”、“全球供应商质量成就奖”。企业由八十80年代创汇60多万美元到目前突破了1亿美元,客户也由最初的3家拓展为近20家。

重组基因显活力。中航工业黎明坚持以军品发展为主线,在倾力发展非航空产品板块的同时,力求加强资本运作,实现多元发展。按照中航工业的发展战略,2007年以来,企业以中小类标准件为突破口,组建了中小件加工厂。而后,中航工业黎明与北京维拉投资有限公司、北京隆祥航达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成立沈阳黎明航空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2008年,共同的梦想使国有法人与民营资本走到了一起,这也使中航工业黎明在体制机制变革过程中向建立混合所有制企业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中航工业黎明通过资本运作,与青岛云路走到了一起。青岛黎明云路非晶功能类材料未来将广泛应用于国家航空、航天、海洋、电子、微电子等领域。2012年5月非晶带材产品通过国家新产品新技术鉴定,同年10月实现量产。青岛黎明云路由此成为国内第二家、世界第三家具备非晶合金材料综合制备技术的企业。2013年,企业启动万吨级非晶产业园建设项目,两条万吨级非晶生产线目前已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而于11月投放市场的非晶纳米晶磁粉芯产品则展露出了青岛黎明云路非晶产业多元化、纵深化发展的端倪。中航工业青岛黎明云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收入由5亿元持续快速增长到11.5亿元,利润总额翻两番。青岛黎明云路生产的微波炉变压器生产能力和市场份额跻身世界三甲,变频空调电抗器12年保持全国第一,产品远销亚洲、欧洲和北美洲。

2009年,中航工业黎明与葫芦岛市政府以及昊华海通投资有限公司三家共同出资,并购了国内化工机械的龙头企业——锦西化工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位于辽宁省“五点一线”的沿海经济带的第一站,适合造船业和舰船上使用机械设备的制造业以及开拓国际市场。

同时,中航工业黎明向子公司——上海飞浦物流公司增资3000万元,买断了上海直通美国、德国、墨西哥等4条国际货运仓机航线业务,签署了相关协议,形成了上下游业务链,为企业国际化物流开辟了快捷通道。

中航工业黎明通过股份制改造,尝试打破军工经济壁垒,由封闭的工厂化管理向企业市场化转变,以市场化、军民结合的有效途径,实现国有军工企业的体制机制创新。

以文化企

六十年沧桑巨变。中航工业黎明不仅为国家“强身健体”,还积淀蕴育出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富有航空人精神和黎明特色的企业文化。

吴大观不是劳动模范,但其风范撼动了整个中国;他不是院士,但其贡献力远远超乎了生命。他是新中国航空发动机的奠基人,成了当代中国军工人的一面旗帜。

在厂区翠郁环绕中,矗立着一座2米多高的青铜塑像,基座正面刻有:“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之后,中航工业黎明又为“航空金奖”获得者、已故黎明原总经理程华明树立塑像。之前,企业已经为两位已故全国劳动模范树立塑像,他们是马德有和阎德义。为已故先进典范、全国劳模塑像意在弘扬这种精神,营造文化氛围,激励广大干部职工奋发有为,争当先锋。

鸟随鸾凤方飞远,人伴贤良品自高。这种文化代表着一种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也是巨大财富。

中航工业黎明的文化是紧紧依托中航工业的文化而传承和发展的。70年代末,航空工业既面临着发展振兴的机遇,也面临着军品任务下降的压力。在这个历史阶段,企业确立了“军民结合、以民养军”的经营管理思想,倡导“说干就干、干就干好、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企业精神。改革开放初期,中航工业黎明倡导“文明、团结、实干、奉献”的企业精神,提出了“同甘共苦、同舟共济”的行动口号。这些口号,成为那一时代黎明精神和文化的缩影。

文韵化黎明,企业显生机。上个世纪末,时任中航工业黎明总经理林左鸣从“思想观念先行,文化建设开路”做起,通过转变观念、实施人气再造工程凝聚了人心,从机制和管理、产品和市场、成本和效率入手,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给企业注入了蓬勃生机。中航工业黎明确立了“为世界发展贡献动力”的企业宗旨,“财气随人气旺而兴、人气随人心聚而旺”的企业哲学以及“忠诚、敬业、勤奋、自强”的企业精神,建立了“让客户满意是我们的永远追求”的企业价值观,搭建了企业文化体系的基本雏形,形成了“美容、整行、铸魂”三位一体的文化建设运行模式。

林左鸣到黎明后指出:“黎明的现时生产力在国内并不落后,潜力极大,落后的是观念,是机制,是企业文化。”他提出企业发展要素“三轮说”,将技术、管理、企业文化并称为企业发展的三个轮子,而企业文化则是前导轮。在林左鸣的倡导下,企业全面规划企业文化建设,启动了CIS工程、厂区环境改造工程、6S管理工程,企业文化在黎明落地生根。

乘着改革奋进的强劲东风,中航工业黎明坚持文化传承、实施流程再造,丰富了企业文化的内涵。“十二五”以来,中航工业黎明企业文化建设进入了探索实施文化管理的新阶段。在中航工业“两融、三新、五化、万亿”发展战略指引下,黎明形成了“三观十九条”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将富有航空人精神和黎明特色的企业文化定义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时代弄潮

近年来,中航工业黎明紧密围绕核心主业,在管理创新、技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振兴、文化建设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2007年营业收入30亿元,2009年66亿元,2011年120亿元,2013年145亿元。

2013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中航工业黎明领导班子成员认真梳理、制定企业发展战略,采取强化管理,提高技术,严控质量等举措,带领广大干部职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咬定全年任务目标不放松。中航工业黎明组织召开千人动员大会,号召大干150天,层层签订责任状,凝聚力量,突围困境。为确保全年任务完成,中航工业黎明领导班子迅速进入角色,及时发布了关于坚决完成全年任务的总经理1号令,建立周生产例会制度,综合调动资源,化解难题,牵引攻关和生产。相关副总经理亲自挂帅,成立了生产、技术、质量、运行、供应5个大干服务保障组,同时现场跟产、靠前指挥、蹲点服务,扫除生产障碍,解决技术质量问题。干部员工枕戈待旦攻难关,不畏艰辛赶进度,全力拼抢全年任务。经过夜以继日地顽强努力,最终确保了任务的完成,打赢了全年攻坚战。这一仗,凸显黎明航空人崇高的政治责任感、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卓越品质。

如今的黎明,紧密围绕核心主业,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努力实现“成为国际一流透平机械动力科研生产基地”的宏伟愿景,持续推进管理创新, 着力打造技术、技能、经营管理、党群工作者、出资人代表五支专业人才队伍,将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专家骨干队伍和优秀的员工队伍定义为企业的核心能力,强化企业基础管理。在中航工业峰会精神的统领下,中航工业黎明坚持“两融、三新、五化、万亿”发展战略不动摇,确立以“管理与效益”为工作主题;着力关注客户、聚焦质量、优化管理、深化技术,实现整体最优、效率最高、效益最大;重点在战略、管理、用人、绩效、执行五个方面改顽革弊,管实理顺。广大干部职工决心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意识,齐心协力、改革创新、敬业奉献,为做大、做强、做优航空动力事业,再展新宏图,再攀新高峰,再创新业绩!

斗转星移六十载,波澜壮阔显华章。中航工业黎明从厂容厂貌到职工风貌,从生产设备到产品研发,从企业管理到技术提升等方面都发生了彻底的改变。然而,黎明航空人不变的是激情奋进的决心,不变的是担当历史赋予的重任,不变的是航空报国的使命!

上一篇:刍议煤矿瓦斯抽放技术的应用①

上一篇:电力系统中新能源发电的运用与思考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