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事迹材料>

既要火力,也要动力

发布时间:2021-07-09 08:39:21 浏览数:


打开文本图片集

一、慢慢磨砺的刀锋步步提升的射击威力

二十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英国维克斯公司开始为巡洋坦克研发40毫米炮。1934年,英国陆军决定将40毫米炮作为步兵制式反坦克炮,与此同时英国坦克部队的开拓者“坦克男”埃尔斯与英国坦克部队的开拓者例如利德尔.哈特、富勒和日后的少将霍巴特们了解到40毫米炮的强大威力,都开始开始注意反坦克武器的炮发展。二十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英国开始研发40毫米的反坦克炮,。时任英国皇家装甲团巡视员的霍巴特首先提出必须设计一种能够抵御未来反坦克炮的攻击的重装甲坦克,这种坦克的行进速度只要跟得上轻步兵部队就行,并,将其定名为“步兵坦克”,简称为“I-坦克”.此时在英国坦克部队主官和设计是看来英国需要两种坦克,一种是速度缓慢但拥有重装甲,能够抵御敌军炮火打击的步兵坦克,这种设计后来成为A11号“玛蒂尔达”I型。另外一种则是速度较快、执行类似骑兵任务的巡洋坦克。

虽然步兵坦克和巡洋坦克的用途和目标并不相同,但英国军方却却决定为两种坦克统一配装40毫米主炮。了基于英国步兵部队装备40毫米2磅反坦克炮改进而来的坦克炮。这也是当时各国陆军的通行方案是将步兵反坦克炮改造为坦克炮,德国陆军将37毫米的PAK36改造为KWK36坦克炮,苏联将45毫米的M1931式反坦克炮用在BT快速坦克上。40毫米2磅炮使用普通穿甲弹时炮口初速为792米/秒,在457米距离上可以击穿呈60度夹角的37毫米厚的钢板,榴弹装填0.86千克炸药。考虑到弹药装药和质量一般与口径的平方成正比,因此40毫米2磅炮的威力在1935年前后使用的反坦克炮和坦克炮中显得相当突出。同一时期,苏联军队仍在使用仿制自莱茵金属37毫米炮的M1930型37毫米炮,使用普通穿甲弹在500米距离上仅能击穿呈60度夹角的20毫米厚钢板。德国虽然拥有初速达1020米/,秒虽然开始装备新型的PAK35型37毫米反坦克炮,其普通穿甲弹初速达1020米,但由于弹径较小,因此在500米距离上仅能击穿31毫米厚的装甲,榴弹装药量更只有仅为0.685千克。与此同时美军此时一方面引进了法制哈气凯斯25毫米机关炮,另一方面正在准备装备研发37毫米M3型火炮,M3的身管比苏制和德制37毫米炮都更长,因此其发射的穿甲弹在457米距离上能够击穿36毫米厚的装甲。法军装备的25毫米机关炮威力比较突出,在400米距离上号称可以击穿40毫米装甲,此外法军还在研制更为优秀的47毫米坦克炮,但考虑到法国坦克炮和反坦克炮都有造价奇高的通病,对30年代囊中羞涩的各国军队而言,即便性能再好,只要成本高到无法承受都不可能成为大规模装备的武器。

虽然40毫米2磅炮的性能在37毫米级别的坦克炮中堪称翘楚,但考虑到40毫米榴弹的威力有限,英国军方没有为坦克炮配装榴弹。为了摧毁步兵坦克和巡洋坦克在未来战场上都可能要面对敌方坚固的钢筋混凝土永备工事,英国陆军在30年代尝试研发类似一战中法国军队使用FT-17底盘改造的重甲近距离支援火炮,英国军方将其命名为近距离支援(简称CS炮)炮。法国陆军在一战中曾用FT-17底盘改造过最初的CS炮。英国陆军最初的CS炮采用了已经显得落伍过时的维克斯中型坦克MK2的底盘,安装上一门发射9.07千克炮弹的15倍径94毫米后装填迫击炮。这种改装的近距离支援突击炮在历次演习中都表现出极强的破坏力。

英国陆军英国陆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曾将坦克分为装备机枪的“雌性”和装备火炮的“雄性”两种,这一分类方法在30年代仍然阴魂不散的影响英国坦克武器的选择。根据二十年代陆军演习的经验包括霍巴特等人,都认为必须有装备一种装备多挺机枪的轻型坦克或者说机枪车,。部分激进的步兵军官甚至认为甚至有一种意见是步兵坦克自身可以不装备火炮,至装备多挺机枪,近距离火力支援任务则全部交给改装的CS突击炮执行。而“实验机械化部队”和随后英军举行的历次有坦克参加的演习中,维克斯中型坦克的47毫米坦克炮也基本没有得到太多用武之地“英雄无用武之地”。一方面英军的演习中很少涉及坦克对坦克的对攻攻防战,另一方面50毫米以下火炮2磅炮发射的榴弹的破坏力力又明显不足。最终英国陆军并没有为坦克40毫米2磅坦克炮配发装40毫米榴弹,导致英国坦克在欧洲吃了不少苦头。

除了自身破坏力不足的问题外,英国坦克手在演习中还发现车载机枪似乎是在遭遇敌地方反坦克炮时是更为合适的应对手段。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同样缘于30年代步兵装备使用的反坦克炮均为小口径炮,为了保证击穿坦克装甲,一般会尽量隐蔽炮位,将目标放进300米甚至接近到100米再发动攻击“致命一击”。此时坦克炮的反应速度明显赶不上机枪。更要命的是,同时车载重机枪可以利用自身弹道下垂和制造区域射击的特点效果,在敌方反坦克炮有效射程外对其可能埋伏的区域进行压制和警告射击。

好在随着英国陆军根据苏德意坦克在西班牙战争通过其他西班牙内战和中国战场的战场中获得的经验逐渐了解到德国、苏联和日本坦克的发展情况后,判断必须保留40毫米2磅炮以应对敌方坦克威胁,英国的步兵坦克的才避免上演了“全部机枪化”的闹剧。但事物都有两面性,由于英国陆军认为40毫米2磅炮足以应对现有和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在战场上遭遇的敌军坦克,而且事实上40毫米炮也确实能够在500米范围上击穿德制III号L型和IV号F型以前所有坦克的正面装甲,因此英国陆军迟迟没有下决心研制更大口径的坦克炮和反坦克炮。

早在1938年,英国情报部门陆军了解到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主要国家的陆军都开始装备45毫米~50毫米这一级别的反坦克炮,,因此也开始考虑研制更大口径的坦克炮和反坦克炮。英国陆军英国陆军当时大约有三个口径可选,即47毫米/、57毫米和76.2毫米。其中47毫米炮已经在维克斯中型MKII上得到广泛的使用,英国陆军认为其性能比40毫米炮重新设计一款身管更长,弹药威力更大的47毫米炮纯属多此一举提升有限。76.2毫米炮最初是作为海军舰炮和高炮,在一战中还被广泛的作为高射炮使用,但这种炮的威力在1938年显得过剩。在1941年,至少有100门76.2毫米高射炮被装载老式的轮式炮架上用于英国本土防御,一般临时改造的反坦克炮被称为3英寸16英担反坦克炮,英国陆军认为用这种中口径火炮打击敌方坦克纯属“牛刀杀鸡”。

英国陆军最终选择了57毫米6磅炮作为40毫米2磅炮的下一代产品,计划为陆军的步兵装备57毫米反坦克炮,再以其为原型设计坦克炮。这并不是英国第一次在坦克上使用这一口径的火种57毫米6磅炮,。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时期,英国的MKII型雄性坦克就采用了稍加改装的海军57毫米6磅速射炮作为主炮,在马克IV坦克上则改用截断炮管的23倍径57毫米炮作为主炮。英国皇家海军装备40倍径以上的身管的57毫米6磅速射炮的历史则可以追溯到19世纪。1938年英国陆军选择了历史悠久的阿森纳兵工厂负责新的57毫米反坦克炮的设计,但随后到用来的逼近的战争阴云却极大的干扰了设计和生产工作。英国陆军在法国战场遭遇用先进最初来自英国的机械化战争理论武装起来的德国装甲兵后被打得丢盔弃甲。但好在40毫米2磅炮可以有效的对付所有德国坦克,德国人德国人的37毫米炮却“敲”不开却基本都拿玛蒂尔达步兵坦克没办法的重甲。

但战场经验却不断被传回英国本土的阿森纳兵工厂,设计和指标几乎朝令夕改。到1940年,阿森纳兵工厂总算完成了炮身管和57毫米弹药的设计,只剩下炮架部分没有完成。可惜,随着30万丢失所有重武器的英法军队通过敦刻尔克大撤退回到英国本土后,57毫米反坦克炮的设计和生产再次被推迟。当时英国陆军计算,发现一门57毫米炮所消耗的资源和产能足够生产6门40毫米的2磅反坦克炮,而英国当时不缺敢于和德国侵略者拼个玉石俱焚的勇士,缺的是武器。因此57毫米6磅反坦克炮的谁设计断断续续拖到1941年才全部完成,这年11月第一门57毫米反坦克炮终于被推下生产线。

英国陆军最初计划在A24巡洋坦克上采用57毫米主炮的英国坦克是A24骑士巡洋坦克坦克炮,但战争的近程进程却影响了骑士巡洋坦克的设计和投产。面对装备42倍径甚至60倍径50毫米主炮的德军III号J型时,“十字军”坦克则明显力不从心,因为前者的50毫米主炮在500米距离上可以击穿夹角30度的6178毫米厚的装甲板,“十字军”坦克的前装甲虽然带有一定倾角,但仅却只有40毫米厚。好在美国人雪中送炭,1942年3月开始,北非英军获得了装备75毫米炮的美制M3坦克,虽然M3的75毫米主炮射界有限,但其强劲的威力还是让英国陆军的坦克兵们艳慕不已,。同时也让自认为在坦克发展方面独树一帜的英国坦克部队的军官军方和军械部门的主管们脸上无光感觉颜面扫地。与2个月之后,突击生产出来的装备57毫米6磅炮的十字军MKIII型开始交付部队。随着57毫米6磅炮生产的全面展开,不光巡洋坦克,很快瓦伦丁VIII步兵坦克也淘汰了原有的2磅炮“鸟枪换炮”,将40毫米炮升级为可以发射改用了能够发射3公斤榴弹的57毫米炮。

随着英国陆军逐渐由防御转入反击走出战争初期的困局,在局部战场上展开有限的攻势,英国坦克部队在设计升级更大口径坦克炮的同时坦克炮的同时,也开始设计新的近距离支援坦克,。首先英国为40辆A9巡洋坦克换装成熟的用已经被证明成功的94毫米后装填迫击炮改装了40辆巡洋坦克MKI型,随后又采用了玛蒂尔达结实的底盘和搭载3英寸76.2毫米25倍径榴弹炮,这种火炮最大射程约为2300米,可以发射6.3公斤的榴弹,同时还能发射和6.1公斤攻击的发烟弹,。据说英国最初还准备研制专用的3英寸76.2毫米聚能破甲弹。英国步兵和坦克部队都对认为3英寸76.2毫米榴弹炮对CS坦克而言已经够用坦克榴弹炮的效果宝石表示满意。英国,但陆军尤其是步兵部队并不满足于3英寸榴弹炮的威力“得寸进尺”,要求在CS坦克上装备83.4毫米25磅炮甚至是114毫米榴弹炮。,但英国坦克设计师在计算后判断却认为如果采用炮塔方式安装,英国当时的巡洋坦克和步兵坦克坦克底盘最多只能承受76.2毫米炮的后坐力,83.4毫米的更大口径的榴弹炮例如25磅炮只能采用“上车”只能采用类似机动炮架的安装方式类似德军“野牛”和“蟋蟀”的开放战斗室,但这种设计,明显不适合执行直面并不是担任将承受枪林弹雨洗礼的近距支援任务。直到战斗全重超过25吨的A27L半人马座巡洋坦克出现后,英国工程师陆军才将终于可以将更大口径的榴弹炮搬上搬进坦克炮塔执行近距支援任务。半人马座IV最终采用18.95倍径的95毫米榴弹炮的半人马座IV问世,95毫米榴弹炮采用18.95倍径的身管,最大射程达为7315米,可以发射11公斤重的整装榴弹或者聚能破甲弹。后来使用95毫米炮的半人马座IV最终全部被改装成全被改装为两栖坦克,装备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在登陆作战中表现出恐怖的破坏力。

英国陆军在1942年在北非见识美制75毫米坦克炮的威力时,并不担心自己后认为应该研制同一口径的大威力坦克炮的装备氢弹?中无法出现类似的武器。在57毫米6磅炮的设计基本完成之后,英国陆军认为再也不能重蹈 覆辙“渴了再打井”的覆辙,立刻开始下一代反坦克炮和坦克炮的实验研发。在1940年英国陆军准备进行本土防御战时曾大量将第一次世界大战留下的3英寸76.2毫米高炮在本土防御中充当反坦克炮的例子改装为反坦克炮,使得英国人英国陆军据此决定为新炮选择3英寸76.2毫米的口径。1941年底,3英寸76.2毫米的反坦克炮的设计工作基本完成,次年5月第一条生产线完工投产,。就在英国陆军安心等待新炮下线时,1942年9月,在遥远的列宁格勒城下,“虎式”坦克发出了第一声虎啸,英国陆军得到得到了一点消息“一鳞半爪”,尚来不及消化,1942年11月,“虎式”坦克再次在突尼斯战场大开杀戒。事实上,在突尼斯战役中英军57毫米6磅反坦克炮成功的击毁了三辆虎式坦克。不过考虑到在凯塞林山口等几次战斗中盟军装甲部队蒙受的损失,虎式恐惧症一时间成为英美陆军中的流行病。

“打老虎”马上成为英国军械部门的头等要务,原有的76.2毫米反坦克炮设计连同近百门已经完成火炮迅速被“遗忘”。英国军方甚至决定不再费时费力设计新的炮架,直接采用83.4毫米25磅榴弹炮的现成炮架。对比57毫米6磅炮在炮管和弹药设计完成后,花费1年制造炮架的“往事”,英国陆军看来是“火烧眉毛”了。

1943年2月,第一门全新设计的17磅76.2毫米反坦克炮下线。随后经过进一步修改的76.2毫米17磅炮在1943年7月的意大利战场上首次亮相。76.2毫米17磅反坦克炮使用两种弹药,标准的被帽穿甲弹在914米距离上可以击穿具有30度倾角的131毫米装甲,而脱壳钨芯穿甲弹虽然在1000米以上的距离上准确度稍差,但在914米射程时的穿深达到了惊人的30度仰角192毫米装甲,就算是诺曼底战役中首次出现的德国虎王坦克也仅有50度倾角的150毫米正面装甲,根本挡不住76.2毫米17磅炮的“雷霆一击”。

76.2毫米17磅反坦克炮惊人的威力立刻使对德国重坦克一筹莫展的盟军眼前一亮。每一种底盘都被用来实验能否塞进76.2毫米17磅炮。除了最出名的M4谢尔曼“萤火虫”外,英国军方在克伦威尔坦克基础上研发了装备大型轻装甲炮塔和76.2毫米炮的A30“挑战者”巡洋坦克,二战前没有完成的百夫长MKI也采用17磅炮。在瓦伦丁底盘加装类似德国黄鼠狼自行反坦克炮开放战斗室产生了76.2毫米炮MKI型弓箭手自行反坦克炮。但这几种搭载17磅炮的车辆要么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要么是战场生存力不足。

由于76.2毫米炮弹弹体较长,因此炮管药室尺寸“水涨船高”,英国当时最大的克伦威尔坦克和在研的彗星坦克的炮塔座圈尺寸都是根据英军的QF75毫米坦克炮设计的。QF75毫米坦克炮是英国根据美制75毫米坦克弹药设计的短身管坦克炮,身管长度和整体结构与57毫米6磅炮完全相同。虽然QF75毫米坦克炮能够发射美制75毫米炮弹,但初速和威力无法与美军坦克炮同日而语,当然后座力与76.2毫米17磅炮相比也不过是小巫见大巫。由于坦克底盘尺寸不足以支撑能够容纳76.2毫米17磅炮的炮塔,英国陆军只得要求军械部门迅速用一战留下来的76.2毫米高射炮的炮尾和药室部分搭配76.2毫米17磅炮的炮管,制造了一款称为77毫米HV坦克炮的替代产品。实际上77毫米HV采用的也是与76.2毫米17磅炮同样口径的76.2毫米炮弹,但弹长与17磅炮弹药不同,二者无法通用,英国陆军为了避免混淆干脆将其称为77毫米坦克炮,HV是英文高初速的缩写。77毫米HV的性能与76.2毫米炮基本相同,最终有1200辆彗星坦克装备了这款坦克炮。那么为什么至于美制谢尔曼坦克能够直接使用76.2毫米17磅炮呢?原来的原因是美军本来就计划为谢尔曼换装76毫米的M1高速坦克炮,M1采用55倍径身管,76.2毫米17磅炮的身管长度则为57倍径,二者在尺寸和后座力相差无几。

二、阴魂不散的心脏发动机问题最难解决的“心脏”问题

火炮和发动机的选择也可以决定一款坦克是成为经典还是沦为本方的噩梦。苏联在1937年完成V-2柴油机后将其装备在BT-7M及以后的各款坦克上,保证了苏制坦克不至于因为汽油发动机殉爆而全毁,有效的提高坦克的战场生存能力。相比之下,英国在坦克发动机的选择上“多灾多难”,玛蒂尔达II、“同盟者”和“半人马座”等几款坦克始终在闹“心脏病”。

英国是20世纪30年代汽车工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因此巡洋坦克MKI和玛蒂尔达I型步兵坦克上采用的是70千瓦福特V8汽油机和112千瓦的AEC 汽油发动机,这两款经济而可靠的发动机都已经在卡车和公共汽车上广泛使用。由于英国陆军认为对步兵坦克而言越野速度和通过性是无足重轻的问题,因此玛蒂尔达II型坦克采用了成本更低的双发并联模式(两台柴油发动机并联在同一根驱动轴上),采用AEC 六缸柴油机时总功率为260千瓦、采用利兰柴油机功率达280千瓦。但是,坦克引擎的工作环境远比民用车辆发动机的工作环境恶劣,而散热系统效率低下、传动系统可靠性差本身又是并联发动及的顽症痼疾,这一“讨巧”的设计在实际使用中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甚至迫使英国陆军在玛蒂尔达II型步兵坦克的传动系统中加入专门的冗余设计。

相比之下巡洋坦克MKI采用的112千瓦AEC发动机工作可靠,不过当英国陆军需要防护性更好,吨位更大、速度更快的巡洋坦克时,AEC发动机显得力不从心。1936年底,时任英国内阁战争办公室机械化发展署助理署长的吉法德.马特尔将军应邀到苏联参观红军的机械化部队发展,立刻被T-27轻型坦克和BT快速坦克所震撼。马特尔回国后便鼓动英国陆军尽快研发一种同样级别的巡洋坦克坦克。

但军方紧急要求英国本国企业拿出250千瓦的坦克发动机,并最终选择了亨利.梅里斯研发的水平对向12缸发动机和莫里斯集团下属的纳菲尔德机械化和航空公司从美国买回的自由式12缸发动机设计,纳菲尔德也是喷火战斗机的生产商之一。1938年,纳菲尔德自由12缸发动机被装上不成功的巡洋坦克MKIII型,254千瓦汽油机配合克里斯蒂悬挂使巡洋坦克MKIII型最大行驶速度达到48千米/小时。巡洋坦克MKIV型修改了巡洋坦克MKIII型上被证明不可靠的部分设计,仍然采用纳菲尔德自由12缸发动机。在研发巡洋坦克MKIII型的同时,英国陆军在马特尔的要求下开始研制更重的巡洋坦克,这就是A13MKIII“同盟者”。“同盟者”巡洋坦克的全重达到18吨,比此前的巡洋坦克重了近4吨,但由于其采用倾斜装甲,车体长度反而缩短了0.2米,导致纳菲尔德自由发动机根本挤不进“同盟者”尾部的发动机舱。

好在此时亨利梅多斯公司终于完成了水平对向12缸发动机。新发动机高度较低,能够适应“同盟者”巡洋坦克的倾斜装甲。但“同盟者”的设计者LMS公司和纳菲尔德公司经过计算后发现亨利梅多斯的水平对向12缸发动机虽然比较“扁平”,但比自由式发动机更宽,导致原本计划安装在发动机侧面的散热器“无处容身”。可是此时英国陆军已经要求固化“同盟者”巡洋坦克设计图纸,LMS和纳菲尔斯只得将散热器挪到车体前部,用通过战斗舱的管道和发动机舱相连。军方对这种设计自然无法苟同,但英国陆军考虑到1938年4月1771辆的订单已经下定,此时变卦只会导致自己在大战爆发时陷入无车可用的尴尬境地,只得勉强接收了“同盟者”巡洋坦克。由于前置散热器可靠性低,效果很差,在热带环境下毫无作用,“同盟者”巡洋坦克丧失了与德意坦克逐鹿北非沙漠的机会。

被亨利梅多斯发动机狠狠的狠狠摆了一道的英国陆军对“水平对向”发动机深恶痛绝。不过造化弄人,当英国陆军在大战爆发后提出全重可能达到43吨的A20重型步兵坦克开发计划时,发现手头仍缺乏合适的坦克发动机。250千瓦的自由12发动很难驱动超过40吨的庞然大物。恰在此时英国沃克斯豪尔公司基于老式的贝德福德6缸卡车引擎设计了独特的“双六”发动机。沃克斯豪尔“双六”发动机本质上就是采用水平对向方式并联的两台6缸发动机,但沃尔斯豪尔充分吸取了亨利梅多斯公司失败的经验,在设计中直接整合了4台法国松霖公司生产的散热器。英国陆军在对“双六”发动机进行严格测试后决定在由A20发展来的A22丘吉尔坦克上采用这款发动机。不过在的实际使用中,由功率仅261千瓦的沃克斯豪尔“双六”驱动的全重达38.5吨的A22丘吉尔总是显得“举步维艰”。好在英国陆军对步兵坦克的定位就是慢慢蠕动的重甲乌龟,“走的慢”不是问题。

对于巡洋坦克而言,速度就是重要指标了。由于缺乏合适的发动机,英国陆军只能在A15“十字军”和A24“骑兵”巡洋坦克上沿用254千瓦的自由-12缸汽油机。英国了解到美国将一战后研制的莱特R-975和大陆R-670航空发动机装上坦克获得很好的效果,于是向最优秀的航空发动机生产商罗尔斯-罗伊斯寻求帮助。陆军希望罗-罗公司能提供450千瓦功率的坦克发动机。罗-罗公司决定罗伯特姆领导大功率坦克发动机的设计。罗博特姆在研究过自由12缸引擎和亨利梅多斯水平对向12缸发动机后,判断罗-罗公司的多款航空发动有移植到坦克底盘的潜能。他最初准备选择“红隼”发动机,“红隼“与自由-12缸发动机尺寸相近,地面输出功率335千瓦。但罗博特姆很快发现“红隼”使用低辛烷直的坦克燃料时功率损失较大,同时,他还了解到英国陆军计划中的新型坦克发动机舱空间将大大增加,于是罗博特姆决定使用地面功率超过900千瓦的“梅林”III型发动机为基础设计新型坦克发动机。梅林发动是二战最著名的发动机,英国最主要的军用飞机,如喷火、飓风、兰开斯特等都采用了梅林发动机。罗博特姆原封不动的借用了梅林发动机的增压器减速机等部件,但重新设计了适用低辛烷坦克燃料的新型气缸和活塞,并且放弃了梅林发动机上昂贵的铝制部件,代之以重量较大但结实耐用的钢制铸件。即便如此,罗-罗公司和皇家空军反对将宝贵的梅林发动机部件用于坦克引擎制造制造上的人还是大有人在,罗博特姆和英国陆军不得不在整个1943年中依靠拆卸旧的梅林发动机来生产功率达447千瓦的“流星”坦克发动机。

最初在设计中确定安装“流星”发动机的英国坦克是为替代“十字军“巡洋坦克而设计的”克伦威尔“坦克。1942年”克伦威尔“已是万事俱备,只欠“流星”发动机的“东风”,但此时“流星”的散热系统仍不可靠,迟迟无法大规模投产。为此“克伦威尔”生产商之一利兰汽车决定暂时为“克伦威尔”装配257千瓦的利兰柴油机或者自由-12缸汽油机,这批动力不足的“克伦威尔”后来被改称为“半人马座”。1942年11月,“半人马座”坦克开始量产,但在战场上被证明很不成功。1943年1月,“流星”发动机总算开始量产,很快约200辆“半人马座”巡洋坦克被升级为“克伦威尔”II型坦克,后来几乎所有“半人马座”都换上了“流星”,摇身一变成为克伦威尔IV型坦克。。

从此之后,英国陆军总算再也没有担心过坦克动力问题,“流星”发动机后来又被用在“彗星”和“百夫长”坦克上,甚至成为龟式实验重型坦克和“征服者”重型坦克的发动机。

上一篇:点燃式天然气发动机动力性分析

上一篇:中职汽车维修课程的教学策略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