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事迹材料>

艺术发现榜

发布时间:2021-10-09 08:45:33 浏览数:

zoޛ)jf_{_}m4m4iO{_{m4m4M<M<ڠ_|m4m4?{u6NvNOvOGM<|Ѩky思想,其作品明显的注重哲理性思考、对人生存状态的探究以及注重对社会历史等的反思等老一代艺术家的一些特征,而在思考的切入点以及作品形式的综合性表达上走在了当下艺术的前沿。

Huang Yan/黄彦

1978年生于湖南,200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获学士学位。主要展览有:08上海艺术博览会国际当代艺术展、第十二届上海艺术博览会一上海艺博会青年艺术家推介展、动漫美学双年展2009—2010及“85以来现象与状态”系列展等。

黄彦自毕业至今,先后创作了《穷奇国》、《冥岛》、《未来生物》、《融一柱》《迷妄山》等一系列充满奇特臆想色彩的雕塑作品。这些作品很容易让人产生某种“怪力乱神”的联想,同时作品也涉及到与神秘文化、传说怪谈或生物异变及神秘物种等有关的未知情境中。“人内心的恐慌,未知力量的灵动和联系复杂、时空交错的客观存在”交织在一起难分难解,而外部物象的荒诞不经、光怪陆离则源自艺术家对当代人异化精神状态的深入剖析。

Guo Hongwei/郭鸿蔚

1982年生于四川,2004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现生活工作在北京。个展:2009,“东西-郭鸿蔚新作”,北京前波画廊:2008,“新的新浪潮”,北京前波画廊:2007,“擦拭记忆——郭鸿蔚的绘画”,香港鉴赏家画廊、香港82共和国画廊。

年轻的郭鸿蔚有着多层面的生活情趣并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捕捉到生活中的不被人注意的细节。他善于对刹那间的印象和模糊的记忆进行创作,并用自己的视觉语言细腻地表现出来,运用油画颜料在帆布面上演绎出纸面水彩效果的独创绘画技巧。他的首次个展不仅得到了艺术界的赞赏,也赢得了海内外藏家的追崇。

Li Xiaoqi/李晓奇

2005年毕业于四川美院美教综合艺术专业,现居重庆黄桷坪,自由职业。2009年个展“异想世界”李晓奇个人油画展在灿艺术中心举办。从绘画风格来看,李晓奇的作品可归于表现主义的范畴,这一点继承了他的导师周春芽的风格。不过李晓奇的作品更突出地表现了现实的心理真实,他的作品以黑和灰褐色调为主,除了偶然一点儿如同血迹般的红外,几乎没有其他色彩。这使画面愈发显得低沉和忧郁。画面中是一些存在于一定时空维度里的人与物,它们似乎都脱离掉了具有明确概念指向的维度和地球的引力,无情地吸附在我们的视觉磁场上。

Li Wei/李威

1979年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03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油画系。200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获硕士学位,并获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生作品展等奖。2007年参加“融态”,上海海鲸画廊:参加“视界无限大”,北京KU艺术中心,2008年参加“左灯右行一青年艺术家推荐展”,北京圣之空间;参加。“第二现实”,美国华盛顿子午线空间。参加第一届月亮河雕塑艺术节《源》,北京月亮河当代艺术馆;参加“学院与非学院”第二回展,上海艺博画廊。

李威非常着迷于线条,并刻意追求其单纯的表现力。李威一方面借用了中国传统界画的界尺使用法则来创造那些线条,使得她的线法貌似中国画中的线描:一方面她又力图在手工宣纸和西式炭条的结合中,找到某种全新的画面效果。李威非常关注“自然”,但是70后一代的所谓“自然”仅仅是自己周围环境的某种代名词,只是李威更强调了秩序感,由此对应了她对单纯性的刻意取向。

Chen Jiao/陈皎

1983年出生于四川成都,2006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后又攻读四川美院油画系,获硕士学位;2008年到威尔士UWIC大学交流。至今已举办两个个展,并参加诸多联展。

陈皎的整个童年都带有工业的痕迹,使得她的作品以怀旧为基调并引起回忆,为观者提供了极富想象力的观察角度,建筑、窗、黑板、标语、甚至自然,都被赋予了透视图或建筑草图的风格。仔细观察陈皎的画,不难发现她标注的一些主体物尺寸。画中还有一些算式,在画布的空白处随意散落,这赋予了她的画一种更自然的感觉。她的作品大多由黑、白、灰构成,这些轻柔、渐渐褪淡的颜色和老旧的建筑在画布上呈现出宁静和谐的氛围。

Yang Fan/杨帆

1981年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2005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三工作

室,2008年获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硕士学位。

虽然生于80后,但是杨帆的作品却有很强的怀旧意识,图像大多来自于一些七、八十年代的图片素材,公共汽车、养猪场、杂技表演、田间合影……题材不一而足,但都呈现出一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下的美感。而画面中刻意加入一些看来“非正常”的物件,营造出一种矛盾的、反常的或者超验的视觉图象,既与我们的日常经验相悖却又与个人内心的真实感受相符。

Shang Yixin/尚一心

1980年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市,2007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主要展览2007年“注销?重启?”,上海红桥画廊:2008年“春天来了”,上海红桥画廊H&H空间;2007年“新界面3:搜索未来”,刘海粟美术馆、上海红桥画廊;2006年“新界面:UD一代登陆展”,刘海粟美术馆、上海红桥画廊:2006年“连城诀:城市中的视觉创造”,上海证大美术馆。

在尚一心创作思路中。只有当一种想法充分成熟之后。他才会进行相关的艺术创作。对于艺术家来说,宏大的叙述题材逐渐被个人的自我解读所代替,从个人角度看世界,看这个社会,其实自己才是最难解读的混合体。把所有的东西灌进脑袋,再回头来解读社会体系中的自己,这无疑是最困难的。尚一心正是在这样的思考下向自己发问:什么是真实的你自己?你的核心在哪里?你的价值观在哪里?

Li Qing/李青

1981年出生于浙江湖州,2007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获硕士学位,现居杭州。2009年,李青的最新个展“重影”和“帷幕”分别在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和香港汉雅轩举办。

从2005年的“大家来找茬”系列开始,李青便开启了个人重要的艺术阶段。这一系列源自一个游戏,即在两幅极其近似的画面中找出所有不同的细节。李青套用了这一游戏的形式,在双联的画面之间设置出微妙的差别,创作出 系列的情景画,重启了绘画与观者之间的互动模式。这种“互动”同样深入到了李青最新的作品“互毁而同一的像”系列之中:他将两件尚未干透的画面进行粘合,然后再分开,从而产生出两张全新的图像,粘合的行为本身是破坏性的,却导致了图像之间的“同一”。

Jin Nu/金钕

1984生于河北秦皇岛,2007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现居北京。个展有“从Zero到Hero”、“找自己”等。

金钕的雕塑充满80后女孩的特点:清新、自然,形式美,在物质条件充裕的情况下自由地创作,无论是忧伤还是梦想,都显得轻盈而虚幻。“人马女”、“美人鱼”这两个反复出现的形象,既是对自我的隐喻,亦是瑰丽的童话想象。那些流泪的、哀伤的表情表现出的并非悲剧性的思考,而是纯真美好的怅惘。金钕的作品优美而富有诗意,创造了众多的角色,形成了一以贯之的风格。看她的作品,会卸下沉重的心灵盔甲,不由自主地放松沉淀,体会到善意与纯真的力量。

Su Bo/苏波

1978年生于陕西省西安市,现生活工作于德国布莱梅:2000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系:2005年毕业于欧特斯贝尔格艺术大学自由艺术系(FH);2009年毕业于德国布莱梅艺术大学自由艺术系;现跟随教授Paco Knoeller大师班。

苏波的每件雕塑作品就像一个舞台,生活中的经验,思想和社会经历都会反映在这个空间。雕塑里穿海魂衫的小人儿是他本人,通过在社会当中的辛勤劳动小人儿给自己开拓了一个没有惯例、没有规则、没有束缚的多彩的阳光空间。苏波在作品中运用简洁的技法,恰到好处的含量去尽可能贴近一种理想和纯粹的状态。它们模糊了虚构和真实之间的界线,在这个空间里艺术家获得了比从前更多的愉悦。

Li Chao/李超

李超生于1978年,2004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现任广州美术学院附中教师。作品曾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五周年广东省美术作品展、第二届广东新青年艺术大展、中国姿态海峡风首届中国雕塑大展等,作品《H5N1》系列之一被广东美术馆收藏。

李超的作品很单纯,不仅题材单纯形式也单纯,所有的作品都是在三个类别中的变体。而占主导的是《黏住你》系列。这是一些在整块木板中雕刻的融化的糖果和冰棍粘黏在包装纸上,黏稠体块和流淌的液态在与褶皱的包装纸的对比中,相同材质不同机理的幻境让你不由自主的想去触摸,坚硬木质的精致研磨,在简洁体面转折中谨细入微,制造了一个视觉游戏般的虚假真实,在转念犹豫之际,孩童般的甜蜜蜜甜腻腻的感觉油然而生。

Fang Di/方迪

1987年出生。2006—2010年入读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现居住、工作在广州和深圳。个展:2009年[433]方迪个人作品展,广州:2008年Intersection a Performance in 3 Acts,洛杉矶。方迪通常用录像和照片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他十分关注现实,艺术家曾在洛杉矶居住半年,曾创作了作品《L.A》,用录像的方式记录下洛杉矶的交通问题。在作品《space》中,他关注的是自己所居住过的狭小的宿舍。此外他的作品还涉及城市化、生态环境以及教育等多方面内容,是个对环境很敏感且善于思考的年轻艺术家。

Zhao Yao/赵要

1981年出生于四川省泸县,毕业于四川美院设计艺术系,现居北京。赵要是现今异常活跃的新锐艺术家之一。自2003年参加首个影像展览“悬而未决”开始,2004年的“双城计”重庆香港巡回展、2005年景观“世纪”与“天堂”第二届成都双年展、2007年“影子炼金术”第三届连州国际摄影展览直到2009年北京伊比利亚举办的“工作坊:艺术家如何工作”,逐渐走入了业界的视野,引起了业内的关注。赵要用生活中的硬币、布条上的数字、不经意的时间所记录和表现的装置和影像,引发了观者对其背后更为深刻的思考和共鸣。

Zhang Ruyi/张如怡

1985年出生于上海。2007年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版画系,现攻读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综合材料(陶瓷工作室)硕士。2008个展“Hurt”项目,amspoce Gollery。

在女性艺术家纷纷要脱离女性创作特质的时代,张如怡的作品是对女孩、女人心理的回归。虽然是陶瓷工作室毕业,但她的创作手法超越了材质的限制,用一种超级自我的、手工感强烈的方式,应对“理性、冷淡,和需要治疗的生活”。“治疗”“伤害”是她最重要的主题,她的手工保持着慢条斯理的态度,却让人有一种不情愿的接受和冷漠的暗示。“在我的记忆中好像我们这个社会的生存法则就是在这样的一种规则中穿梭、拉扯,没法安静。”张如怡的作品包含着摆脱和欲求,不是某种简单的满足或者缺失,甚至是不可自拔的无病呻吟,但其力度让人迷恋又憎恨。

Yang Xinguang/杨心广

1980年生于湖南省宁乡县,200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获学士学位。现在工作生活于北京。主要展览:2008年“行道迟迟”杨心广个展,北

京BoersLi画廊:2009年,“意派—世纪思维”,今日美术馆,香港国际艺术展;艺术北京2009主题展——艺术突破:纽约军械库国际现当代艺术展览会。木料,陶土和石块是杨心广雕塑的主要素材,虽然工序对雕塑作品举足轻重,但是成品往往才是重点所在(有异于一体的艺术品)。杨心广的作品本身悉数封存了生产的全部痕迹。他绕开了对日常生活的描述和对政治的抗议,取而代之的是艺术家的内省。其作品对身体和观者的现象学联系令人联想起美国极简主义雕塑,对材料与空间的开放性又与贫穷艺术(Arfe Povera)如出一辙。

Li Jinghu/李景湖

1972年生于广东东莞,现生活、工作于东莞。1996年毕业于广州华南师范大学美术系。2006年在深圳雕塑院举办个展“没问题”,多次参加深圳、北京、香港等地的当代艺术群展。

李景湖身处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感受变化和现实的同时形成他质朴、诙谐、日常化的艺术创作语言。李景湖在作品中制造了一种奇特的浪漫,其中又掺杂着隐蔽的现实暴力与个人偏执。2009年年底,他在深圳迎来自己的个展,展出他专为画廊空间而作的大型装置新作,以及艺术家创造出的一个异样的工厂世界。

Wu Haizhou/吴海洲

1 978年生于河南安阳的吴海洲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并获硕士学位。从2006年开始,刚刚踏出校门的吴海洲一直积极参与偏锋新艺术空间为新锐艺术家举办的A+A系列群展,从而逐渐为世人认知并确立了成熟的创作风格。2009年,吴海洲在德国Gallerv 99画廊举办了自己的首个个展“Here and There”,开始受到业内的普遍关注。吴海洲的作品从早期的注重形式感的“条屏系列”走到现今作品更注重的忧伤和迷茫的气质,并透过画面愈发强烈的传达给观者。作品无论从形式还是内涵都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展现了艺术家成熟的创作状态。

Chen Wei/陈维

1980年出生于浙江省,现生活工作于北京。个展:2009,“陈维个展:2007—2009摄影作品”,上海m97画廊;“日常,布景和道具”,香港安全口画廊:“局部的忧郁——陈维”,北京艺术实验室项目;2008,“寓言家的小径”,北京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2007,“没有命名的房间”,北京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

陈维是一个敏感的摄影艺术家,他用尽可能的方式来表达他内心世界的图景。虽然他创作的场景是不同的,但是我们能够通过他那反复无常和复杂的图像符号找到统一的地方黑暗、神秘、潮湿、孤独、绝望和不祥。他所展现的毁灭是他内心世界的写照。

Wang Yuyang/王郁洋

1979年生于中国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市,先后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央戏剧学院,现为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教师。2009年举办“虫洞——王郁洋个展”,北京boers-li画廊。

现生活和工作于北京的王郁洋,是近年涌现的富有创造力,且有着丰富的国际参展经验的年轻艺术家之一。对媒体的社会力量、当代社会所信奉的“图腾”式事件或物体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的怀疑,以及对这些怀疑的探讨,成为王郁洋艺术实践中最为人瞩目的地方。他在2009年的表现尤为抢眼,在Boers-Li画廊举办的个展表现不俗,展品包括他过去几年来最重要的艺术作品,探讨了人造现实、媒体、历史感知与身体认同之间的关系。

Qiu Xin/邱昕

1981年出生的邱听,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2004年即获得了“全国美展”铜奖,2005年参加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2009年,邱听在星空间举办了第二次个展。

对力量的迷恋,贯穿在他选择的题材中。粗犷的笔触,压迫性的体量,种种直观的生猛暗含着一种青春期的躁动。不过透过嚣张的表象,仍能看到作品充塞着焦虑和对言说的渴望。

Li Ming/李明

1 986年出生于湖南,2008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系,现工作生活在杭州。个展:2009,“××”,北京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我不需要任何理由让你们看见”,北京亮亮画廊;2008,“日记”,上海比翼艺术中心。

李明是一个非常年轻的艺术家,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他主要致力于影像与装置,最近的作品主要关注年轻一代艺术家的探索及对新问题的讨论——在当代艺术语境中该如何定义私人化倾向的价值问题。

Zhao Zhao/赵赵

1982年出生于新疆,现生活在北京。举行个展“5113”(2009),“大泉沟”(2008),群展若干。

并非职业艺术家出身的赵赵在草场地生活了5年,他对艺术的认知及手法均无学术、历史的包袱,从而展现出对“另一种现实”的独特感知,创造出一种新的艺术思路,使得他与科班出身的职业艺术家有了清晰可辨的界限,以狡黠的匍匐姿态钻入了艺术殿堂。他将艾未未的装置作品《碎片》片下一些木片,做成了一组牙签:他将搬家时散落在地的老鼠屎收集展监,并待价而沽,是戏谑、反讽,还是质询?此时,艺术家似乎站在了观众背后,看着人们的反应暗自发笑。

Wang Haiyang/王海洋

生于1984年,2008年毕业于中央美院版画系。展览:2009年,“王海洋绘画+影像作品展”,北京今日美术馆。

王海洋画过油画,最后发现色粉画是最适合自己的画种,所以创作了一批色粉作品。除了绘画外,最近一段时期他还在摄影和影像方面进行了尝试。在他的作品中,他自己的个人形象常常以不同的身份同时出现,通过这些形象在画面中或亲近或对抗的关系,展示出艺术家对人格多重性的剖析和认识。这位年轻艺术家已经在创作上找到了自己最擅长的表达方式,每一幅作品都具有非常强烈的情感因素,而这些作品又有一种统一的情绪:焦虑、自卑却又自信。

Shuang Fei Group/双飞小组

双飞艺术中心成立于2008年6月,是一个年龄相仿、志气相投、有共同语境的年轻艺术家团体。团体的每个成员除了单独的进行艺术创作之外还会不定期的组织集体活动,活动内容包括艺术创作、娱乐活动、开幕式表演等等。让双飞小组成名的是他们在各种展览开幕式上的艺术表演,不仅仅是行为艺术的范畴,还包含了易装、演唱、搞怪等等各种因素。

双飞艺术中心总部设在杭州,在上海、北京等地均设分部和办事处。他们称自己是“为纯商业自娱他乐盈利意淫的机构”,除了自主表演外,还长期接受各大艺术展览和非艺术展览的开闭幕式的表演活动订单,不定期面向社会大众进行双飞搞怪秀。定期的组织小制作等展览项目和接受非艺术家的驻地“拘留”项目。也敞开胸怀对有相同兴趣人士进行会员纳新。总之,双飞是娱乐至死时代的凝结物,它标志着“艺术无所不能”。

Li Yu Liu Bo/李郁、刘波

李郁:1973年生于湖北武汉,1995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现工作生活

于武汉。

刘波:]977年生于湖北石首,2001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现在武汉。

个展:2008—2009年,“狗年十三个月”。

李郁和刘波是两位年轻的武汉艺术家,早在1 998年,他们就围绕刘波关于伤害和暴力的想法,以及暴力在艺术史中的表征等概念开始合作。2009年他们在北京伊比利亚艺术中心举办的个展上所展出的一系列摄影作品,创作灵感源自当地数家重要报纸的社会新闻报道。他们在创作中观察现实世界,利用媒介自身以及仿照舞台摄影风格拍摄出带肥皂剧氛围的录像作品,以此来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现实。

Shi Guowei/史国威

生于1 977年,200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潢系摄影专业。2007年获德国Fochhochschule Drofmund大学摄影学院摄影设计专业硕士学位。现生活工作于北京。2007年参加“装扮”摄影群展,上海。2008年个展“前事今声”,上海海鲸画廊,参加“艺术北京,影像北京”,北京农展馆。

史国威是一位喜欢思考的艺术家。在他的头脑中,“历史”并非代表“过去”,而“现在”亦非昭示“未来”。史国威选择了摄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艺术观点。在德国受过专业摄影教育背景的他,懂得当今最新颖的技术,但他明确反对艺术创作中凭借新技术的任何炫奇。他坚持在黑白相纸上以手工着色方式进行创作,这在某种程度上让他的作品既类同于绘画创作,也与纯粹的复制性的摄影有着很大不同,而具有了独幅的性质。使得其作品在当代摄影作品里别具风格。

Jin Shi/金石

生于1976年,2005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获硕士学位,现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主要展览:2009,“不现实的现实”金石个展,西班牙马德里,2008,“物是:当代艺术中的物主题”,北京玛吉画廊。

金石的装置有着明显的社会指涉性,也有着很强的社会关怀情感。金石作品的“内容”是对日常空间,尤其是对中国城市贫民生活空间的营造,他用相同的材料与缩小的尺寸复制了这些空间中的日常物品,在不考虑空间大小的情况下,这些物品极度“逼真”。金石也试图通过对这些物品的缩小翻制来获得一种情感效果,但他的目的只能说是达到了一半,因为它们带来的情感效果首先不是人们对底层社会的同情,而是人们对这种生活样态的惊讶,人们把这些视为种“奇观”——“我们竟然看到了这些”。

Wang Mao/王茂

1980年生于湖北,2000—2004年就读于中央戏剧学院舞美系本科:2004—2007年就读于中央戏剧学院舞美系,获硕士学位,现居北京。主要展览:2008,“笔墨的浪漫”联展、“寒冬夜行人”个展,北京XYZ画廊;2009,“希望”、“信以为真”绘画作品展,北京XYZ画廊。

王茂虽然是个80后,但却笃信佛教,研习禅宗,因此集沉稳、谦和的气质于一身,属于年轻人当中少有的艺术创作上既谦逊又认真的典型,其作品深沉而有力度,更多在自我倾诉。2009年,王茂成功举办了个展,他本人喜欢去感受那些构成整体的微小的、不重要的、甚至被忽视的元素,因此其作品也激励人们去重视和尊重生命中那些微小的、被忽视的局部和个体,画面的水平流淌和垂直的构图是王茂作品最具魅力之处。

Fang Tao/方涛

出生于1982年1月14日。2005年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专业,获学士学位,2006年开始在宋庄进行独立艺术创作。2008年10月在798红色空间画廊举办“记忆-片断”个人画展,2009年12月参加万盛美术馆五人作品联展。

黑白灰与点线圈的结合,试验一种记忆和思考。方涛的作品总是在小女人时常惦记的片断、温情、成长背后蕴藏着惊人的缜密思考力和宽广的胸襟。她习惯于把事物分解还原成最简单的原始成分后再去认识,因此她的作品中充满了水纹、气泡、光晕等大量的微观符号,就连色彩也脱离了横向扩张气势,反而像置身显微镜下的世界,强调纵向拉伸。片断的截取,打破了纵向和横向的连贯性,但它是一块承上启下的凝固体,它的组合就是拉起的一张网,通过不同片断的剪切和组合来逐渐增加厚度及体积,形成某种形态,最终呈现作品所要表达的感觉。

上一篇:舞吧,舞吧,舞吧

上一篇:中国符号,暗香疏影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