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事迹材料>

铅锌矿床特征及找矿标志探讨

发布时间:2022-02-12 08:42:38 浏览数:

【摘要】西北沟铅锌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地台南缘华熊台缘坳陷外方山隆断区,出露地层主要有中元古界长城系熊耳群和第四系,矿区内构造主要为断裂构造,呈北西西向产出,整体向南倾斜,矿床类型为构造带蚀变岩型铅锌矿床,围岩蚀变以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等,矿体多呈薄脉状,构造破碎带、韧性剪切变质带是找矿的间接标志,可用于指导本矿区和类似矿区的找矿工作。

【关键词】区域地质矿产特征;矿区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标志

1区域地质背景

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地台南缘华熊台缘坳陷外方山隆断区。区内出露地层简单,断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构造运动剧烈,由于长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区域上形成了不同的岩石组合和构造类型,并伴有岩浆侵入,形成了多种类型的岩浆岩,尤以燕山期岩浆岩活动为主。为区域成矿提供了有利地层、构造和岩浆岩条件。

1.1地层

区域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层区—豫西分区—熊耳山小区。出露地层主要有中元古界长城系熊耳群和第四系。

熊耳群在区域上广泛分布,主要为一套火山喷发(溢)形成的中基性—酸性火山熔岩、夹火山碎屑及火山碎屑沉积岩组成。在区域上为铅锌矿的重要赋矿层位。按地质构造特征、喷发旋回、岩性组合、岩相特征和接触关系,区内熊耳群自下而上划分为三个地层组:许山组、鸡蛋坪组、马家河组。其中,鸡蛋坪组又细分三段。主要岩性为灰绿色、青灰色玄武安山岩,杏仁状玄武安山岩、玄武岩、杏仁状玄武岩夹凝灰岩、英安流纹岩,局部有火山角砾熔岩出现。

1.2构造

区域上褶皱构造不甚明显,断裂构造十分发育。马超营断裂构造带由西向东从该区中部穿过,向东呈帚状逐渐散开。区内规模较大的断裂还有北西西向的石架梁断裂、烧瓦窑断裂、板庙—吕屯断裂,北东向的上秋盘断裂、刘家坪断裂、桑坪—苍房断裂、西坪—张槐断裂,近南北向的F39和F40断裂,不同方位的断裂构造均有产出,北东、北西两组断裂互相交切,形成了区内复杂的地质构造格局。控制了区内重要金矿床及多金属矿床的产出与分布。

1.3岩浆岩

区内岩浆活动频繁,岩浆岩发育,根椐岩浆岩形成时代不同,分属晋宁期、海西中期和燕山期。

晋宁期岩浆岩:其岩浆岩除了有熊耳群喷发岩,还有同期侵入岩,岩性主要为石英斑岩、闪长岩、辉绿岩类,产出形式以与熊耳群火山岩有关的超浅成小岩体、岩脉为主,具有与火山岩同源、同时、同空间分布的特征。

海西中期岩浆岩:岩性主要为正长岩类,多以中小岩体或岩脉产出。

燕山期岩浆岩:燕山期不同时代的酸性岩浆岩在区内均有产出,规模较大,岩性主要为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产出形式以岩基为主,部分为岩脉。该期岩浆岩大面积出露于区域南部,具多期次重复叠加侵入,持续时间长,为区内重要的岩浆活动,主要岩体有合峪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岩体,呈岩舌状产出,是一个由三次岩浆侵入形成的复式岩体,与区内金、银、铅、锌、钼矿的形成关系密切。

1.4区域矿产

区内有色—贵金属矿产及非金属矿产丰富。贵金属矿以金银为主,有色金属矿主要为铅、锌、钼等。已探明且正在开采的大、中、小型金矿有前河金矿、店房金矿、小南沟金矿和庙岭金矿等。近年来,通过勘查发现,区内熊耳群地层中的脉状钼矿具有工业意义,发现有纸房、大西沟钼矿点。区内非金属矿产主要有萤石、石墨和钾长石等。

2矿区地质

2.1地层

矿区内出露地层比较简单,主要为中元古界长城系熊耳群鸡蛋坪组中段及上段火山岩,二者以中段上部的块状安山岩为分层标志。第四系在河流及沟谷两侧坡地上广泛分布。

2.2构造

区内构造形迹以断裂为主。规模较大的断裂主要有F1、F2两条,以及一些规模较小的次级断裂。本区断裂大致可分为北东向、北东东向(或近东西向)、北西向三组。

北东向断裂:以F2为代表。F2主要分布在忙牛沟—阳坡—杨寺沟一带,在区内出露长度在2700m左右,向北东延伸到勘查区外。该断层切穿F1断层及所经过的所有岩层。断层走向北东—南西,近直立,倾角在80-85°,多处反倾。

北东东向(或近东西向)断裂:是区内一组重要的控矿断裂,主要分布矿区北部的四牛峡、杨寺沟、红石沟脑、龙潭沟、银洞沟、沟门等地段。出露长度100-700m,一般为100-300m。断裂走向北东东—南西西,倾向北北西,倾角62°-86°。

北西向断裂:以F1为代表。F1分布在大椿树—忙牛沟—小南沟西沟一带,在区内出露长度在2800m左右。该断层向北东一直延伸到勘查区外,长度达几十公里,在区域上主要表现为熊耳群中段及上段的界线断裂,并切穿所经过的燕山期合峪岩体。断层走向北西—南东,倾向南西,倾角62°左右,为一逆断层。该断层形成后又被F2错断,断距在1000m左右。

2.3岩浆岩

区内岩浆活动强烈,主要表现为中元古代晋宁期的火山喷发(溢)及中生代燕山晚期的酸性岩浆侵入,此外还有一些元古代闪长岩脉分布。

2.3.1中元古代火山喷发(溢)

火山喷发(溢)构成了本区熊耳群地层,形成了原始的盖层沉积,喷发(溢)形成了中基性—酸性火山熔岩、夹火山碎屑及火山碎屑沉积岩。岩性主要有安山岩、杏仁状安山岩、安山玢岩、流纹岩、火山集块岩、英安岩等。

2.3.2中生代燕山晚期岩浆侵入

形成了区域上的合峪花岗岩体,呈舌状分布于勘查区南侧,侵入于熊耳群火山岩中。

2.4围岩蚀变

区内岩石蚀变明显,且较普遍,根据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可分为区域性岩石蚀变和近矿围岩蚀变。区域性岩石蚀变表现为混合岩化、绢云母化、绿帘石化等;近矿围岩蚀变表现为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等。

3矿体地质

3.1矿体特征

矿体严格受构造蚀变破碎带控制。矿体产状基本稳定,厚度相对较薄,规模较小,形态呈薄脉状、透镜状,其形态、产状与破碎带密切相关。

通过前期的地质工作,在西北沟矿区共发现含铅锌矿化的矿脉有14条,其中具工业意义的矿脉有9条。由现阶段勘查结果表明,西北沟矿区 有价值的铅锌矿(化)体都与韧性剪切带有关,赋存于韧性剪切变质带的附近。含矿构造破碎带内部以角砾状、碎裂状构造为主,角砾多呈次棱角状、压扁状,且多被硅质、铁质及钙质等胶结。含矿构造破碎带宽一般为0.2m~1.7m。

该区含矿构造破碎带走向主要为北东向、北东东向。其规模大小不等,倾角变化较大,以陡倾斜为主,一般70°-85°。

3.2矿石质量及类型

3.2.1矿石物质成分

根据野外观察、镜下鉴定,目前区内已发现的主要原生金属矿物为方铅矿、闪锌矿;次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黄铜矿、辉铜矿、兰铜矿、辉钼矿、辉银矿等;氧化带常见褐铁矿、软锰矿、菱锌矿、白铅矿、铅矾、孔雀石、铜兰等;脉石矿物为石英、绢云母、绿泥石、方解石等。

矿石化学组分主要有Pb、Zn、Ag、Fe、S、Mo、Cu、SiO2、Al2O3等。矿石中除Pb、Zn含量较高外,Ag、Au元素亦较高,可达伴生有益元素综合评价指标。

3.2.2矿石结构构造

1)矿石结构

根据各种主要金属矿物之间的关系及结晶程度等可划分他形粒状结构、交代溶蚀结构、应力结构、碎裂结构等矿石结构类型。

2)矿石构造

区内矿石构造主要有块状构造、稠密浸染状和浸染状构造、细脉浸染状构造、条带状构造和角砾状构造等。

3.2.3矿石类型

根据构成矿石的原岩性质、结构、构造、矿物共生组合等特征,分为浸染状多金属硫化物型矿石、块状多金属硫化物型矿石、角砾状矿石三种自然类型;根据方铅矿的含量,其它金属硫化物的有无及脉石成分特征分为石英—方铅矿型铅锌矿石、石英—方铅矿—多硫化物型铅锌矿石、绢云—少硫化物型铅锌银矿石三种工业类型。

4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4.1矿床成因及控矿因素

4.1.1控矿因素分析

矿区位于外方山多金属成矿亚带,矿体赋存于马超营断裂构造带的次一级构造破碎带内,构造控矿十分明显,频繁的岩浆活动,对该区成矿起到了重要作用。

地层的控矿作用:矿区多金属矿体在鸡蛋坪组中段及上段地层中均有产出,表明地层对矿(化)体产出不具明显的控制作用。

构造的控矿作用:矿区内断裂构造十分发育,断裂构造不仅是区内含矿热液运移的良好通道,也是矿体形成的容矿空间,控制着区内矿(化)体的产出与分布。从勘查成果看,区内多金属矿(化)体均产于北东、北东东向构造破碎带内,受断裂构造控制作用十分明显。

岩浆岩的控矿作用:矿区南部的燕山晚期合峪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岩体,为富含成矿元素的复式岩体,长时间多期次的岩浆叠加侵入活动,不仅为含矿热液的运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也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部分矿物质。

4.1.2矿床成因

通过对矿床矿物共生组合和化探异常元素组合的分析,以及对矿体围岩蚀变规律的研究,认为本区多金属硫化物主要来源于深部,受马超营断裂带的次级构造破碎带控制,成矿具有长期性和多阶段性,但与燕山期花岗岩侵入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矿床成因属浅成中-低温岩浆热液矿床。

4.2找矿标志

综合本区地质特征,矿区多金属硫化物矿主要受北东、北东东向构造破碎带控制,该组断裂构造可作为间接找矿标志。古采硐和采坑是找矿的直接标志。

【参考文献】

[1]河南省地质矿产局.河南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9:1-400.

[2]田恪强,包刚.河南省嵩县西北沟矿区铅锌矿详查报告[R].2008,2:1-78.

[责任编辑:常鹏飞]

上一篇:中国祖母绿,世界帝王绿

上一篇:老郭家铝土矿矿石质量特征及矿石类型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