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事迹材料>

笃行师大,教育致新

发布时间:2022-02-14 08:40:58 浏览数:

zoޛ)jiMuM]_i5tZ思想政治工作为保证,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发展思路,更加注重提高教学质量,更加注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更加注重改革创新,实现内涵提升与规模扩张的协调发展,着力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使学校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实现新跨越。

牢铸大学根基,麓写学科建设辉煌

学科建设是高校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学科的综合实力体现了学校的水平。伍鹏程说,贵州师范大学历来强调学科建设是学校建设发展的“龙头”,坚持“巩固基础学科,注重应用学科,突出特色学科,加强优势学科,发展新兴学科,建设重点学科”的方针,把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队伍建设、设施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有机统一起来,整合学科资源,凝炼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夯实学科基础,增强学科实力,促进多学科协调发展。

通过长期奋斗和积累,贵州师范大学在部分学科领域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已取得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地理学”学科,拥有“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2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山地信息系统与生态环境保护”省级重点实验室。多年来,该学科紧密结合贵州是喀斯特地貌最典型、最集中地区的实际,以“喀斯特研究”为核心,开展了喀斯特环境信息系统与生态综合治理、喀斯特环境演变与生态效应、喀斯特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喀斯特水文地貌学与洞穴学等方向的研究,学科带头人之一的熊康宁教授被聘为贵州“石漠化治理首席顾问”。

“地理学学科的科研成果丰硕,为贵州乃至西部喀斯特生态重建和石漠化治理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指导、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在国内外同一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声誉。”伍鹏程笑着对记者说。

具有悠久历史的“植物学”学科是省级重点学科,拥有3个硕士点和目前省内高校中最大的系列植物标本馆,学科带头人陈庆富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该学科紧紧围绕贵州经济建设、扶贫开发的实际需求,开展了岩溶植物学、特色植物遗传进化与育种、植物化学等研究,在世界上首次培育出普通荞麦三体系列,提出了中国特有小麦起源新观点,创建了新型杂交小麦制种模式,为杂交小麦的大规模应用于生产打下了重要基础。

省级重点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依托一级学科硕士点“马克思主义理论”,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余项,在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和谐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基本经验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一批有影响的成果,在社会科学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新路。

省级重点学科“计算数学”,开辟了智能计算与应用、网络计算、计算理论等特色方向,学科带头人谢晓尧博士系省核心专家、国家863专家组成员。该学科积极承担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科研项目,获得3项专利、省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在自动化系统及桥梁安全监测、文献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等网络工程项目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贵州师范大学的“文艺学”学科在中西诗学研究、艺术形态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文艺美学与审美文化等领域,“世界史”学科在中亚史、东南亚史及东北亚史研究领域,“基础心理学”学科在记忆与思维、心理统计与测量、人格发展与心理辅导等领域,也取得了极具特色的、丰富的研究成果,在相关学科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国培计划”植“种子”,顶岗实习砺人才

2010年9月,贵州师范大学通过项目招投标在激烈的竞争中,以先进的培训理念、创新的培训模式、优质的教师队伍、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可行的项目实施方案,获得了“国培计划”——贵州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中的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和短期集中培训项目。置换脱产研修项目是通过贵州师范大学优秀大学生顶岗实习支教,原则上以2:1的生师比例置换贵州省四个地区(毕节、遵义、安顺、黔东南)九个县的560名农村骨干教师到贵州师范大学和贵阳市优质中小学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脱产研修。短期集中培训项目是针对贵州省紧缺薄弱的英语、音乐、体育、美术四个学科的1936名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进行为期十天的短期集中培训,通过短期集中培训为贵州省农村中小学紧缺薄弱学科培训一批骨干和“种子”教师。

三个月来,995名贵州师范大学优秀学子奔赴毕节市、黔西县、大方县、镇宁县、平坝县、丹寨县、麻江县、遵义县、绥阳县等地的农村中小学,进行顶岗支教实习,他们把课堂搬到乡村,直接与基层中学的师生面对面,既丰富了书本知识,又服务当地的经济、文化建设,并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可谓一举数得。2496名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充分利用贵州师范大学的优质教学资源,虚心接受优秀教师的悉心指导,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取得了预期的培训效果。

伍鹏程说:“顶岗实习是同学们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更是一场‘炼魂’工程。以顶岗支教为载体,让学生去相对落后的农村接受锻炼,认识农村、了解国情,继承艰苦朴素的作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伍鹏程表示,顶岗实习项目,为贵州省培养了一批在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高素质教师,对于教师教育改革,提高全省师范教育水平,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具有深远意义。

教师队伍展实力,服务地方有作为

贵州师范大学这些年取得的成就离不开一直以来对师资队伍建設的重视。伍鹏程表示,长期以来,学校深入实施“人才强校”工程,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加大人才培养经费投入,充分运用国家和地方的人才发展政策,做好现有人才队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工作;同时,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观念,将引人与引智相结合,用师资共享、项目合作、短期聘任等形式,聘请了国内外一批学术造诣精深的专家、教授作为学校客座教授,定期来校讲学,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出智出力。目前,已经基本建成了一支适应学校发展目标定位要求、结构优化、相对稳定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伍鹏程说,贵师大始终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伍鹏程认为,高等教育的发展一定要紧密结合省委省政府提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 和“工业化强省、城镇化带动”两个战略,以此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以及服务社会的能力。

贵州师范大学坚持立足贵州实际,发挥自身学科优势,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其地理学、生物学学科教师大力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研究,先后承担了多项有关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曾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断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花江喀斯特峡谷区,经贵州师范大学师生组织治理,荒山秃岭变得郁郁葱葱,已经迁出的当地农民又纷纷迁回,恢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

“中国南方喀斯特”“申遗”项目能在国际竞争中胜出,其中凝聚了众多专家学者的智慧和心血。由省内11人组成的贵州“申遗”专家组中,就有9人来自贵州师范大学。历史将永远记住贵州师范大学那群博学多识、忘我奉献的“智囊团队”。

此外,作为贵州教师教育的“排头兵”,贵州师范大学高度重视基础教育研究,积极推进教育创新,为基础教育改革提供动力。学校教师率先在国内提出和开展了多民族地区跨文化教育研究,在中小学广泛开展并推广“情境—问题”教学实验,提出并推广“奇象记忆”、“三思再反思”思维模式和“六三六”导学模式,均取得显著效果。今年7月,贵州师范大学又承担了贵州省教育厅帮扶威宁农村中小学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全员培训项目,为基础教育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一直以来,贵州师范大学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已形成了领导高度重视、学生广泛参与、内容丰富多彩、实践成果显著的鲜明特点;形成了依托社会支持、校院紧密结合、高效运转的活动机制。每年都有上千名贵州师范大学的学生深入到乡镇社区、工矿企业、乡村基层、田间地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学发展观宣讲、支教扫盲、科技帮扶、政策宣传、文艺演出、社会调查、春晖行动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服务活动。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自1986年以来,贵州师范大学先后15次荣获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伍鹏程说,教育要服务地方的经济建设,为社会发展培养实用性人才。贵州师范大学一方面要服务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引领基础教育,这是贵州师范大学70年来在推进教师教育创新改革中始终坚持的方向和使命。同时,贵州师范大学还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对专业建设做出了适当调整,开设一些社会需要的工科专业,使这些专业的学生能够适应贵州城镇化战略的需要,为贵州城镇化建设贡献力量。

校长寄语

青年人要敢于担当

谈到对青年学生的期望,伍鹏程说:“胡总书记在建党九十周年大会上表达了对青年学生的殷切关怀,我们的青年学生是祖国的希望,肩负振兴祖国的使命。我希望青年人要有担当,要敢于担当,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目前,贵州师范大学花溪新校区建设正在有序地推进,新校区建成后,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将会给师范大学的学子们提供一个更为优越的学习环境。伍鹏程寄语青年学生,要把青春的激流注入这所古老而年轻的校园,使师大的精神继续生生不息,发扬光大。

上一篇:开放存取期刊学术质量评价(一)

上一篇:以情感人,提高效率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