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节日庆典>

论新课标下高中地理野外考察活动的开展

发布时间:2022-02-14 08:41:01 浏览数:

摘 要 地理野外考察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学生不仅能获取大量未经加工的第一手资料,而且能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产生的过程,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技能,塑造他们社会认同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也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从考察前准备工作、野外考察过程和室内资料整理分析3个方面,详细说明中学开展地理野外考察活动的组织和实际操作流程,探讨中学地理野外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意义,以进一步推动中学地理教学活动更多地走进自然、走进社会,促进野外实践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 野外考察;高中地理;互联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对中学生综合素养提出明确的要求,在战略目标中具体提出:“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地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地理学科的很多知识都来自于周边的自然地理环境、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但是目前我国不少地方的中学地理教育仍然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堂上看看模型挂图,尽管可以体会一下电脑模拟的动画,却少了走到课外,实际量量山有多高、水有多深的机会[1]。

地理新课程标准对地理实践能力特别是野外实践能力要求比较多,且专门增设“活动建议”栏目。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学习的内容与自身的生活、社会和科技发展相联系,地理课程的教学实施要重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特别是野外考察活动,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地理学基本原理和实际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地理学的空间观点和综合分析能力,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基础知识和提高专业素质的目的[3]。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开展野外考察活动已成为培养学生国土意识、生态文明观念和爱国主义情操等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1-4]。

青岛马山地区风景秀丽, 地质环境独特,文化底蕴深厚,距离城区适中,是开展中学生地理野外考察的理想之地。这里建有青岛马山地理学科综合野外教学实践基地,多年来青岛许多中学每年都会组织师生来该地考察,均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何更好地开展地理野外考察活动呢?结合组织的马山地理野外考察实践,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做好准备工作

1.1 确定考察内容

青岛马山有世界罕见的石柱群、硅化木、沉积构造、接触变质带及水撞崖等奇特的地质现象,许多地质专家称其为“袖珍式的自然地质博物馆”,具有很高的科研和旅游观赏价值。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青岛马山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划面积7.74 km2,主要保护对象是浅剖面火山岩柱状节理石柱群、硅化木及古生物化石等地质自然遗迹。结合高中地理必修课中有关地质环境的内容,确定马山作为考察基地。

虽然周围可考察的地理事物很多,但对于中学生而言,考察内容的选择还是应以所学课程为依据。中学地理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是确定考察内容的重要依据,同时还应根据地方特点,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地理事物作为考察的内容。

高中地理野外考察课的考察内容大致可分为:1)地质地貌类,如岩石种类的观察及判断,地质构造的观察及判断,地质成因的判断等;2)水文类,如河流侵蚀、河流堆积地貌的观察及判断,水流速度的测定,含沙量的测定等;3)土壤类,如土层剖面的观察;4)社会调查类,如文化古迹形成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习俗形成的自然与社会原因等。

1.2 计划制定

1)确定野外考察目的,主要依据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和地方性野外考察资源特点。

2)确定考察时间。野外考察活动时间的确定,一是要保证学生的安全,所以尽量选择在少雨、天气不太冷和不太热、少台风等自然灾害的时候;二是要与课堂教学进度相适应,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进行实践活动效果较好。

3)确定组织方式。野外考察活动课的组织方式有很多种,第一种是布置任务,让学生利用节假日等时间自主进行;第二种是学校以年级为单位,由学校组织管理,地理教师或聘请校外专家做技术指导;第三种方式是与旅游公司合作,由旅游公司组织管理,学校教师和聘请校外专家做技术指导。

4)确定考察线路和点位。路线的选择要以通过尽量多的类型和便于掌握全区概貌为原则,为优选适宜的调查路线和观察点,指导教师必须对考察地区进行预查。在满足前述要求的基础上,线和点都应尽量选择在交通方便,露头清楚,便于观测的地方,一定要防止不切实际的经验主义和盲目的主观判断。如在确定进行马山考察活动之前,地理组的教师提前进行一次详细探查,确定考察点位和线路。

1.3 资料收集

考察前要进行相关地理知识的辅导和考察技能的培训,以及资料文献的收集等工作。要收集考察区的地形图、地质图,有关的调查报告和论文,如果条件允许,还应收集该区的航空相片、卫星相片等遥感图像资料,这对于确定考察内容和编制活动计划大有助益,同时也更有助于考察路线的确定,让考察过程的实施及其后的总结少走不少弯路。对于收集到的文献资料,还要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和编选,条件允许的话最好能编写出一份适合中学生理解水平和需要的综合材料,并印发给每个学生。

本次马山考察活动由教研组高一集备组的负责教师,通过互联网和图书馆查阅马山地区的相关资料,印成讲义发给每个学生,并对学生进行考察知识技能培训。

1.4 材料准备

野外考察用的仪器、设备、文具用品等,一般分为通用和专用两大类。适用于各种内容的野外活动用的通用装备主要有罗盘、高度表、GPS、望远镜、照相机、放大镜、铁锤、卷尺、标本盒(袋、夹),以及背包、遮阳帽、长袖衣裤、饭盒、水壶和用以记录的笔记本、铅笔等。专用装备是指适用于不同学科的专门仪器或设备,如土壤考察用的土镐、土锹、土钻、取土刀和用于简单土壤化验的药品。此外,还应准备一些常用药品,如预防晕车、中暑和各种外伤用的药品等。

1.5 组织准备

严密的组织工作是顺利进行野外考察的有力保证,对于活泼好动的中学生尤其如此。要使考察队成为一个拉得起走得动,令行禁止、纪律严明的队伍,出发前一定要做好组织工作。本次活动共组织新疆班76名学生参与,学校领导和教师8名。全体考察人员编为一个队,设队长一人,负责全队工作。整个大队下设5个小队,每个小队15人左右,分别由各个辅导员负责,各小队设队长一人,协助辅导员工作。再将各小队划分为若干小组,每组3~5人,小组长负责小组的野外考察、现场讨论、室内准备、作业检查等组织工作。

要根据活动内容、地点和参加人员的情况,制定涉及安全保证、群体纪律等若干规章制度,在出发前向全体参加野外考察的师生宣读并要求全体师生必需严格遵守。此外,考察前还要将有关考察事宜告诉学生的家长,以征得家长的同意和支持。

2 野外考察过程

学生在野外完成对地理考察事物进行的观察、调查、测量、研究等工作,大体上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

2.1 野外观察

观察是野外考察最重要的环节,可分为路线观察和定点观察两种。在进行路线观察时,除重点观察既定的专项内容外,还应关注那些沿途能够见到的地质、地形、土壤、植物等一般地理事物的变化情况。考察时应随时对照地形图,把沿途所见到的景象,特别是一些明显的地质、地理界线,及时标绘到地形图上。定点观察则是野外考察的重点,指导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定点观察时,要划定观察的范围和重点,并向学生耐心细致地讲解观察到的各种地理现象及其成因,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学思维的有效方法。

本次在考察马山时,马山地区的石林景观、硅化木、沉积岩层断面、土壤剖面、接触变质带等均是本次考察活动的主要内容。

2.2 调查访问

观察虽然是考察过程中最重要的知觉过程,但光靠观察和思考,仍不能全面了解某些地理事物或现象发展变化的过程,特别是对于那些人文地理事物的了解,光靠观察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必须进行访问和调查。要教育学生,以谦恭的态度和求知的渴望向有关部门和有经验的人认真学习,征询意见或建议。

2.3 采集样品

野外考察时需要采集的样品,包括矿物、岩石、松散沉积物、化石、土壤、植物、动物、水样,以及供工农业生产用的各种原料等,这些样品大体可以划分为两大类:标本和分析样品。标本主要用于室内鉴定和展示陈列,一般应按规格采集,如地质岩石标本应按3 cm×6 cm×9 cm大小采集,并打制成中间稍厚、周边较薄的形状;采集植物标本时要考虑到植株的根、茎、叶、花等各部分的完整性。

3 室内资料整理分析

室内资料整理分析是深入系统地对考察所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如果将准备工作和野外考察比作耕耘和管理,那么室内工作就是考察活动成果的获取。这一阶段大体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1 资料整理和图件清绘

将野外记录和收集到的文字资料进行整理,对野外测试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对考察中绘制的各种图形进行整饰和清绘。总之,要把在考察活动中获取的各种零散的材料系统化和条理化,为系统认识考察区域的地理特征创造条件。

3.2 样本鉴定和样品分析

由于野外考察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对获取的各项标本不可能都就地进行精细的观察、鉴定和研究,不少工作需要在室内进一步完成。野外搜集的各种样品,也要在室内进一步化验和鉴定。此外,还应对那些有收藏价值的标本加以选择,登记造册并保存。

3.3 撰写调查报告或小论文

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对考察的内容作系统的综合分析,撰写一份考察报告,并针对周边村民的采石对石林的破坏现状,写一篇保护石林的小论文。同时要求全体成员全面总结这次活动取得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开展工作积累经验教训。

4 结语

中学地理学科教育的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5]。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期间不仅要接受科学知识的教育,更要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自然灾害也更加频繁发生,地球科学也由原来主要面向资源转向环境保护和防灾减灾。这就要求学校教育必须加强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实践能力的培养,它在情景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均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2-4]。上一百堂课,不如让学生在大自然中走一天,愿广大中学地理教师都能积极投入到野外实践活动中来,不断促进野外实践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海燕,杨光.游京郊学地理:北京部分远郊区县地理野外考察活动推荐[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02.

[2]熊黑钢,陈西玫.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指导:方法与实践能力[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20.

[3]赵媛,沙润.地理实践教学改革与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4):19-21.

[4]陈诗越,张锦宗,董杰,李红.新时期高校地学野外教学内容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12):148-151.

[5]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1 山东省青岛市第六十六中学;2 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上一篇:论国际合作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及影响

上一篇:关于高中地理教学的现实应用问题的认识和实践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