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节日庆典>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公共经济学分析

发布时间:2022-02-26 08:41:59 浏览数:

摘 要:近年来,有关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问题再次引起了学界的热烈争论,大家普遍认为,中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在社会隔离状态下非均衡发展的模式再也无法持续下去。但对中国为何长期实行社会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如何才能废除户籍制度的研究却并不多见。从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角度探讨了影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制度障碍,揭示了户籍制度难以割舍的公共产品需求结构方面的历史原因,分析了作为工业化基础与现代化标志的城市化可能带来的公共产品供给的规模经济效应,并对取消户籍制度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城市化;户籍制度;公共产品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relationship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has once again attracted the attentions of scholars. 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the pattern of non-equilibrium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in the social isolation situation can no longer continue. However, there is little study about the reason why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can be kept for long-term in China and how to abolish it.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major institutional barriers that affect the process of China"s urbanization from the view of the demand structure of public goods, reveal the historical reasons behind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In addition, we also analyze the scale economy of the supply of public goods that urbanization may bring, and the ways to solve problems that may arise in the abolition of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Key words:urbanization;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public goods

中图分类号:C91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3)-03-04(7)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升级,有关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问题迅速引起了学界的热烈争论,也引发了决策层的高度关注。在中国快速工业化的过程中,中国的城市化应该如何发展?现代化的城市生活是广大农民应该享受的生活状态吗?如何改变我国欠发达农区城市化进程滞后、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所有这些急需回答的问题,困扰着我国的现代化转型进程。

确实,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随着东南沿海地区工业增长出现的用工荒,工业化与城市化在社会隔离(户籍制度)状态下非均衡发展的模式再也无法持续下去了。而先行发展的工业化地区的居民所享受到的城市化带来的巨大政策利益也对欠发达农区的居民产生了巨大的政策诱导,于是我国中西部农区工业化的势头迅速升温,醒悟过来的传统农区开始了跑马圈地、快速工业化的过程。然而,以原有社会隔离政策为基础的内地新兴的工业化过程不仅未能解决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相分离的结构失衡现象,甚至还导致了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种植性农业的威胁性挤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三者关系的学术机理出发来探讨我国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径与政策体系。

1 关于城市化问题的研究述评

学者们对城市化的相关研究主要从以下三个视角入手:空间的角度,产业的角度,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的角度。

从空间的角度研究城市化的学者强调城市化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人口的空间移动与从事的经济活动的内涵改变,一是社会结构的变化与生活方式的变迁。也有少部分学者强调,城市化实际上就是非农化,但非农化不仅仅是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城市文明的形成,特别是文化传播与教育方式的改变,这里实际上暗示了现代公共产品提供对城市化的依赖,但却未得到明确的解释。[1]美国的沃思(L.Wirth)强调城市化不仅仅是一个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城市生活方式向周围的扩散过程。在这个扩散过程中,不仅更多的乡村变成了真正的城市,而且保留的乡村也在按城市的方式从事自己的生产生活活动。

从产业的角度进行研究的学者,则更多的是强调城市化为工业化提供的帮助。他们指出,与农村的孤立和分散不同,城市的特点是集中和集聚。城市所产生的人口、资本、市场、信息和观念等要素的聚集与公共产品提供的规模经济,导致了城市是推动工业化发展最佳的空间载体。正如弗里德曼和弗罗里达(Feldman and Florid,1994)所说,高度专业化的资源,比如研究机构与大学在城市的聚集进一步刺激了工业创新能力的提高。更不用说城市聚集为工业化发展带来的基础设施的成本与交易成本的大幅度下降,为工业化生产提供的广阔的市场扩张与深化的前景。[2]

当然,更多的研究关注的是城市化与工业化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二者关系的描述大致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工业化是因,城市化是果,工业化必然带动城市化的发展。[3]第二种观点认为,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的过程。[4]第三种观点强调,二者的关系随时间的发展而变化。[5]

上一篇:浅谈生命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渗透

上一篇:福利多元主义视角下农村残疾人养老服务供给主体研究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