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通知范文>

玉米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发布时间:2022-02-18 08:41:24 浏览数:

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同时,玉米还是动物饲料及重要工业原料来源,其在农业经济上的地位举足轻重。玉米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不苛刻,在我国种植面积很广。近年来,推行的保护性耕作、玉米秸秆还田、大型机械跨区异地作业等,在获得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保护性耕作的免耕播种,保护了土传病虫害的病原菌和地下害虫的栖息地;秸秆还田把病株残体和秸秆内越冬的害虫又带回大田,增加和积累了田间病原菌和害虫的数量;大型机械跨区作业加快了病虫害的传播速度, 打破了病虫害与环境之间的平衡, 使得过去一些未见或偶发病虫害在局部地区频繁发生。所以,如何防治玉米常见病害,已成为玉米夺取高产的重要环节。

1 玉米锈病

玉米锈病主要是为多锥锈菌夏袍子的浸染所造成,其产生的主要危害表现于叶片上,即在叶片上出现夏袍子堆,一般常见于叶片的正面,而在背面相对比较少,其颜色从金黄色发展成为橙色,呈椭圆形或者圆形。

发病的一般规律:该病害通常只在玉米植株上寄生,通常情况下七月开始产生空中夏袍子,在81- 9月这一区间,夏袍子处于盛发状态空中夏袍子所产生的数量直接关系着夏玉米生长情况以及其发病的严重程度。

防治措施:一是选择抗病能力较强且丰产的品种,可基于栽种地自身的气候来进行玉米品种的选用;二是适期进行播种,即在确保玉米安全成熟这一条件下,夏玉米应该晚播,以此使夏袍子浸染与危害的时间得以缩短,继而在此基础上降低该病害所产生的危害,此外还应加强磷钾锌肥的增施,提高玉米植株抗病能力;三是采取药物治疗的方式,在吐丝灌浆期与孕穗期,借助于12.5%的1 200倍液欧博悬浮液与15.0%的250倍液三P}酮可湿性粉剂的应用进行防治。

2 玉米纹枯病

纹枯病主要为害玉米接近地面部分的叶鞘和茎秆,影响水分和营养的输送,破坏组织,影响玉米发育,一旦发病可造成减产15%左右,严重可达35%左右,该病为害叶鞘和茎秆时多发生水渍状的病斑,病斑逐渐蔓延,严重可导致叶片枯死,植株发育不良该病严重时也浸染玉米穗,主要表现是玉米穗粒发育不良甚至腐烂,影响玉米商品性。

防治措施:除了选用抗病害能力强的品种外,建议最好实行轮作,注意玉米的田间管理,要合理密植,保证玉米田间科学光照和通风,预防该病田间温度不宜过高,同时有雨水积压要注意开沟排水。药剂防治可每亩用5 %井岗霉素100—150毫升,或12.5%禾果利或志信星可湿性粉剂30克,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克,或20%纹枯净可湿性粉剂25克,加水,50—60公斤,对准发病部位均匀喷雾为了更好地治疗该病,建议可以在一周之后再用药,可以连续喷施2次,以达到彻底防治效果,防治纹枯病夏发。

3 玉米粗缩病

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携带粗缩病病毒传播到玉米上所引发的一种病毒性病害。主要症状表现为:幼苗感病后生长发育迟缓,植株节间距离缩短,组织细胞间隙变小、质地坚硬,整株的株高是正常植株的三分之一,生殖器官发育不全,一般不能正常开花结实。该病多发生在每年的5月中上旬至6月初期,正是灰飞虱迁飞的高峰期。

防治措施:玉米粗缩病宜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清除杂草、控制毒源:及时清除玉米田间地边的杂草,消灭灰飞虱适宜的栖息场所,在小麦防治蚜虫的时候,注意喷洒田边、地头周围的杂草,清除毒源。调整玉米的播种日期:尽量避开灰飞虱迁飞的高峰期,5月中上旬至6月初期尽量不种玉米,6月中上旬以后再进行播种,能够有效地预防玉米粗缩病的发生。

如果因农时需要无法调整播种日期的,可以利用药物进行预防,而在玉米生长到3-5叶期之前进行药物防治,每三五大打药一遍,连防三次以上。可选择的药物有:80%的敌敌畏+25%的毗虫琳;40%的氧化乐果乳油+25%的扑虱灵。

4 玉米大斑病

大斑病又名玉米条斑病、玉米叶枯病等,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玉米疾病,全国各地均可发生,对玉米产量影响很大。

在该病的发病初期,其叶片上先是呈现出水渍状的青灰色斑点,之后逐渐向叶脉两端扩张,边缘呈现褐色梭形病斑,且大小不一。在后期阶段,病斑往往会出现纵裂,叶片变黄枯死,较为严重时,整株都会变黄早枯。几十年来,玉米病斑的发生与其危害性逐年增加,部分地区已成为灾害,必须密切关注这一疾病。

该病的发病轻重与流行程度,除与玉米品种有关外,还受到温度、湿度等因素影响。对于该种病原菌的发病相对湿度而言,在90%以上,适宜温度为22℃。对于春季播种玉米的地区而言,玉米拔节到抽穗期间,温度适宜,若此期间遇到阴雨天气,疾病就会迅速蔓延,发病严重。

防治措施: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搭配种植,在玉米大斑病发生较为严重的地区,可采用兼抗大斑病的杂交种、自交系及地方品种,选用一些抗病性与耐病性都较好的品种。同时,可以让玉米与其池旱谷作物进行大面积轮作。大斑病的病菌常常存活于埋在土壤里的病株残体上。因此,在发病地区实行大面积轮作、秋翻,将病残体埋入地下,可防止病原菌积累,减少疾病的浸染来源。

同时,可将玉米与大豆搭配种植在一起。大豆属于矮秆作物,玉米属于高杆作物,将这两种作物种植在一起可充分利用光热资源;且大豆是固氮性作物,玉米是耗氮性作物,将这两种作物一起种植的话,可相对减少化肥的使用量。

上一篇:花生生育期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及化学调控

上一篇:莱芜市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