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讲话发言> 导游词>

中学音乐论文:学会聆听

发布时间:2020-10-24 08:13:51 浏览数:

学会“聆听”

【内容摘要】?学习音乐首先要学会聆听。课程标准也要求“发展学生的音乐

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育的全部活动中”。当前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学内容零散

无序,学生学得盲目,听得茫然,难以积累和掌握欣赏曲目的数量和听赏的一

般技能,获得美的享受。长期以来我们的音乐教育,存在着严重忽略音乐作为

一个“听觉事件”的倾向,忽略音响,音乐从根本上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本

文从“多听”、“有分析地听”、“有选择地听”三个方面阐述了对音乐欣赏

教学中关于听觉的培养与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关键词】 聆听 感悟 想象 体验

美国音乐家艾伦·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说:“如果你要更好

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传入人的耳朵,刺激大脑中枢神经,从而达到净化心

灵,陶冶性情的作用。人只要有健全的听觉,就能够听音乐,但人仅有健全的

听觉,却不一定能听懂音乐,学会倾听音乐是理解音乐的重要前提。音乐欣赏

教学在音乐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不同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对音

乐的感受能力、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增强其表现与创造音乐的愿

望,最终全面提高其素质,使他们的心灵终生与音乐息息相通。而想让学生走

进音乐的殿堂,感悟音乐艺术的真谛,聆听便是打开音乐殿堂之门的一把钥匙。

所谓“聆听”是指以一种尊重的态度,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地倾听音乐。

它既是学习音乐技能的基本方法,更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必经之路。“音乐

的耳朵”是要通过培养训练才能获得的。音乐作品在进入接受过程之前,只有

通过聆听才使其变为感性对象和悟性对象,聆听音乐实际上伴随着音乐审美接

受的全过程的。我认为,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发展学生的听觉,培养他

们对良好音乐的感受能力。那如何来聆听呢?

(一)“多听”、“反复地听”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最中心的环节莫过于聆听,初听、复听、细听、精听,

只有通过不断地聆听,才能真正提高音乐鉴赏能力,丰富审美经验。这里的“多

听”,不仅仅是指对某些音乐作品反复听,同时还是对作品深入感知、体验和

理解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聆听,感受作品的情绪、风格,分析作品的

乐段、旋律走向、曲式结构,了解节奏、速度、力度等表现要素在音乐作品中

的作用,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正如科普兰所说:“全部投入音乐意味着要扩

大自己的趣味,只喜欢传统类型的音乐是不够的。趣味像灵敏度一样,在某种

程度上是天生的,但这两者都可以通过明智的练习得到发展。这就是说对各个

时期各种流派的、新的和旧的、保守的和现代的音乐都要听。这意味着尽可能

不带偏见地聆听。”多给听觉制造接触音乐机会,因为一个人的生活越丰富,

知识越广博,头脑中储存的表象也就越充裕、生动。

对于青少年的音乐偏好问题,我们应采取积极主动引导、疏导的方法和措

施,让学生带着问题聆听,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积极、主动、专注

的聆听过程中,自主探索、自主发现。在不断扩大音乐欣赏面的同时,逐步在

学生中建立起对音乐作品以及音乐表演的质量和音乐表演的效果的评价标准,

并能在欣赏与表现中应用这些评价标准,使青少年健康的、积极的音乐审美趣

味、审美能力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得到发展提高。

(二)有分析地听

(1)音乐欣赏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和积极思考,不仅能

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还能通过感受音乐语言的变化?,培养他们的想象

力。欣赏音乐应具备感受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及节奏、速度、力度、

配器、织体等变化的能力.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会聆听音乐、体验音乐、理

解音乐的重要手段,是使学生具有聆听耳朵的一项重要的实践活动。吸引听的

重要方法之一是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如分析作品所使用的音响,人声与乐器

的类别、音色;分析音乐中的节拍、节奏、旋律、音程、和弦、和声进行;分

析音乐中的基本要素的运用、音乐的体裁、表现手段等。通过大量的音乐听赏,

逐步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音乐各要素丰富的表现功能。以声乐作品为例:让学生

了解各种演唱形式和各声部的功能特点等基础知识以后,他们才更能体会合唱

作品和声的丰富、男声与女声音色的区别、重唱与独唱表现力的不同…

(2)在音乐听赏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培养自己的想象能力,鼓励学生

自由想象,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通过“音乐的耳朵”感受不同情境的音乐

作品。利用语言、动作等描述音乐中的事件,鼓励学生自由联想,大胆想象,

以此表现出对所欣赏音乐的感知、记忆能力等,也不失为吸引学生反复聆听音

乐的好方法。比如:用一幅名画来引导启发学生理解一部音乐所描绘的意境;

让学生敲击一组节奏来感受乐曲所描绘的气氛;或者要求学生根据所听到的音

乐自己编创和表演舞蹈等等。这些方法的使用,往往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

发挥各个感官之间的通感作用,发展他们的艺术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学

生更深入感受音乐。

(3)应该认识到对音乐作品标题和题材内容的介绍,只是对音乐欣赏的

辅助手段,是一种概括性的“预示”,不能代替对具体的音乐作品听赏。

总之,博文广听、大量接触、熟悉古今中外不同形式、不同题材、不同风

格、流派的音乐,丰富学生对姨娘、结构形式、各种要素的总体感知经验,积

累可创造音乐的丰富表象,为聆听音乐、发展形象思维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有选择地听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倾向,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兴趣是以人的

主观意愿为驱动力的,它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对认识研究某种事物获得接

近某种事物的态度重要条件。兴趣具有追求探索的倾向性。对于音乐感兴趣的

人,在学习中就会全神贯注?,积极思考,他们会有很大的积极性和很强的求知

欲。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所以在音乐欣赏教

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他们内心不同的情感体验。要在审美

对象—音乐作品的选择上下功夫。在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的情况下,

教师应尽量选用音乐家和民间的优秀作品。学生在高质量的水平上感受、体验

和欣赏音乐,有利于激发他们听音乐的兴趣,比较快地形成正确的音乐感知,

获得审美经验。

一切对音乐的感悟从聆听开始,在音乐鉴赏的实际教学中,最重要的莫过

于反复地聆听。“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是《新标准》中对感受与鉴赏的

新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运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启发、引导学生在聆听中不

断地把握音乐的分寸感,取得音乐艺术的体验,感受和辨别音乐的表现形式,

帮助学生分析和把握音乐形象和音乐内涵的表达方法,把音乐的想象与自然、

与人的情感联系起来,丰富和满足他们内心直觉和情感体验,真正提高学生对

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给他们一副“音乐的耳朵”,为学生终身的学习和享受

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书目

《音乐欣赏》

《音乐教育与教学法》

《音乐新课程标准》

《音乐教师写论文》?郭声键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4

上一篇:辞职信辞职信

上一篇:常用英语口语短语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