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教学考试> 试题答案>

音乐论文用音乐催开情感之花

发布时间:2020-10-19 08:05:23 浏览数:

PAGE / NUMPAGES

  用音乐的泉水催生情感之花

 平邑县仲里中学 李常珍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音乐教学作为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其核心价值是审美体验,其特质是情感审美,其教育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正如著名的文学家托尔斯泰所说:“音乐是人类感情的速记”。音乐是人类共同的情感语言,是人类相通的情感体验和表现。因此,音乐教学应突出情感体验,并始终贯穿于音乐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自主性。使学生更好的感受美、体验美和表现美,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从而达到较好实施音乐教育的总目标:审美教育。新课标把情感渗透,丰富学生情感体验放在首位。在音乐教学中应采取多种途径进行情感渗透,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中学音乐教师,有责任深入分析音乐作品,充分利用音乐作品中蕴涵着的审美因素,在教学中必须以情感为中心,充分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围绕情感因素展开,达到智商与情商共同发展,提高学生综合音乐素养。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创设恰当情景,引导情感投入

 情境,是音乐教学“情感化”的基础和前提,教师依据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自觉地运用审美因素,按照音乐教学的审美规律精心地创设音乐审美情境,是音乐教学得以成功和优化的保证。师生在特定的音乐审美情境中,触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获得审美情感体验,陶情淑性。音乐是以流动的音响塑造形象的情感艺术,音乐教学中教师就是要创设一种可以让学生进行听、视、感、触的环境和氛围,以激发、感染、陶冶、诱导学生的情感。学生和教师同是情境的创设者和被情境感染、陶醉、启迪与激励的情感主题,师生共同分享着音乐本身所蕴涵的情感世界。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因此,我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设计情境导入时,要根据音乐作品蕴涵的审美因素精心设计,要在教学过程的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心,引导学生情感投入。曾听过这样一节公开课,在让学生欣赏莫扎特的作品时,一位老师是这样设计的:上课时教师微笑着说:“同学们,我们先来唱首歌吧。”然后播放学生熟悉并喜爱的流行歌曲——S.H.E的《我不想长大》,在同学们惊讶的目光中,教师鼓励大家说:“站起来,让我们一起唱出最美的声音!”随后就走到学生中间,高举双手,跟学生一起边拍节拍边唱。当学生进入了角色心情相当放松时,教师马上跟他们说:“看来这首《不想长大》真的太流行了,同学们都很喜欢,我也经常听流行音乐,但平时我还听一些古典音乐,推荐一首给大家一起来听听吧!”马上播放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片段。在此过程中,学生立即不自觉地发现这段音乐和《我不想长大》中的旋律一样。这是教师就问:“你们知道这首S.H.E的歌是采用了哪位大师的作品吗?”从而引出莫扎特。这时学生从教师精心安排的“陷阱”中不经意地发现这么时尚的歌曲的旋律居然出自古典乐曲,学生的学习愿望已经被这两个音乐片段激起,他们迫切地想知道为什么流行歌曲中会采用古典音乐的旋律?莫扎特的音乐作品的魅力究竟在哪里?在这样的音乐情境中,学生已经被深深地吸引,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和愿望,投入自己深厚的情感,去聆听音乐,体验音乐,感受音乐。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优美和谐的课堂气氛能积极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审美活动,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创设情境对情感发展有强烈的导向作用。初中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处于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对抽象的音乐表现形式不易理解。借助于情和景的创设,以充满情感的语言、形象鲜明的图景、优美生动的舞姿,激发学生的情感,不失为一种可取的教学方法。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课本中贺绿汀的钢琴曲《牧童短笛》,在欣赏这一乐曲时,首先可以设计一幅牧牛图:明媚的春光,绿色的田野,清澈的小溪,快乐的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着笛子,在田野里漫游。这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合着清新、悠扬的钢琴声,使我们仿佛闻到那乡野的泥土沁人心脾的芬芳,看到了牧童天真无邪的神情。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这样,学生的思维被教学语言调动起来了,视觉和听觉被画面调动起来了,使之达到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了情操。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把握作品特征,激起情感共鸣

 不同乐曲、歌曲的创作背景,及其节奏、旋律、力度、速度的变化都表现出它们各自的风格及不同的情感。是作曲家对客观事物情感的流露,是作曲家对客观事物情感的在现。教师在教学中要挖掘教材中最感染人心灵的内容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带领学生细致入微地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内心与音乐产生共鸣。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音乐动心、动情的感受能力。挖掘作品内在的情感因素,是激发情感的重要手段。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例如《歌唱二小放牛郎》是一首叙述抗日小英雄的事迹的歌曲,它的旋律学生很熟悉,教学时要侧重于其感人的事迹,根据每段歌词内容倾注不同的情感,优美的旋律和他的事迹,会使学生们的演唱充满激情,饱含热泪。音乐教师本身也要有对音乐作品的充分理解和表达,把知识传授和挖掘作品情感并进行情感培养紧密联系起来,以情带声,以声传情。以情感人,点燃学生们对音乐的情感火种。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又如产生于十八世纪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法国国歌《马赛曲》,表达了法国人民不畏强暴,追求民主自由的革命意志和爱过热情。在欣赏时,教师可以从有关的歌集中找到曲谱与歌词并结合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马赛市的志愿军唱着这首歌浩浩荡荡开赴巴黎并取得了胜利。作品之所以能够鼓舞士气,并在历史变革中起重要作用,与她高昂的歌词以及军号般的音调和附点节奏所体现的战斗性和号召力是分不开的。其中的情感因素,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三 、提升教学立意,升华情感体验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抓住音乐作品的情感特征,通过有效手段引领学生对音乐作品深入的赏析,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似乎意犹未尽,如果在此基础上,能让音乐教学的立意进一步得以提升,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得以升华,那就会带给学生强烈的心灵震撼。在《大海啊故乡》学习中,我们感受到了这首歌曲是借助对大海的思念与赞颂,抒发了人们对哺育我们成长的故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学生充满感情地唱会歌曲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比欣赏这段音乐在影片中出现的不同场景下、不同演唱形式的两个视频片段,从而让学生思考:场景是什么?表现形式有什么变化?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我选取的两个场景分别是联欢与回忆、甲板永别)学生欣赏后对歌曲有了进一步的情感体验,相同的音乐作品,在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往往带给我们的感受就不一样。通过对比欣赏,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了学生的音乐感受和情感体验,为激发学生不同的审美情趣奠定基础。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自私、狭隘,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针对这种情况,在音乐课教学中首先安排了“亲情”教育。师生共同关注与议论亲情问题,使得学生的情感在被激活时产生认同效应;师生互动,使整个音乐课堂释放出最大的情感能量。将积极的情感应用于生活是我们培养学生情感的最终目的以亲情为中心的歌曲欣赏将学生引入亲情的情感体验中。首先是《感恩的心》,这是一首感人肺腑的手语歌,与其说这首歌的歌词和旋律凄婉动人,不如说这首歌的由来与内涵更催人泪下,激人奋进。音乐声中,教室是那样的安静,很美的音乐,很美的歌词,只能用无声的语言来表达它深刻的内涵。全场沉浸在音乐营造的“感恩”的氛围中,激发学生去咀嚼、品味、感悟、欣赏,并让学生动情后表达自己的情感。我们缺少的就是这颗“感恩的心”, 教会学生有一颗“感恩”的心,应该感谢父母赐予我们生命,感谢父母的艰辛劳动,感谢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

  紧接着欣赏的是一首阎维文演唱的歌曲《母亲》。亲情是情感世界的玫瑰,亲情是教育的源泉,从乞丐到总统,从平民百姓到达官贵人,都是须臾不可少的精神财富,对成长、生活有难以替代的滋润作用,亲情教育能使学生懂事,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与提升,提高了他们对生活和情感的感悟,使他们更好的进入学习状态。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音乐艺术是情感艺术,音乐教育是情感教育,音乐教学过程更是情感的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我们的音乐教学正是以它如此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师要充分利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抓住恰当的时机,通过教学立意的提升,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世界,从而赋予我们的音乐教学过程更深的内涵。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歌德说:“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直接针对着心灵。”音乐教育的价值就是要让学生能真实地体验到音乐作品的真实情感。我们的学生需要真情,我们的音乐教学呼唤真情,就让我们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直接面对情感,直接与音乐作品释放的情感碰撞,在音响的流动中,在主客体情感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吸收、融合、升华音乐作品的情感因素,让学生体会到音乐是亲切的、可爱的、温馨的,用音乐这清润甘甜的泉水,去催生学生的情感之花!让学生的真情实感在流动的音乐中尽情流淌!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上一篇:2020小学班主任工作总结

上一篇:心得体会延安学习心得体会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