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教学考试> 资格考试>

小学生养成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26 22:16:46 浏览数:

  篇一

  浅谈小学生养成教育

  论文关键词:养成教育 行为习惯 训练家校合作 榜样活动

  论文摘要:道德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只有加强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促进其终生发展。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与德育管理,介绍了养成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如果在实践中合理使用,对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是大有好处的。

  养成教育,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特别是小学生,养成教育尤为重要。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好习惯常常让人受益终生,坏习惯往往使人深陷泥潭。

  要抓好养成教育,应当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入手。从心理学的解释中,可以认识到:习惯是自动化了的反应倾向或活动模式、行为方式;习惯是在一定时间内逐渐养成的,它与人后天条件反射系统的建立有密切关系;习惯不仅仅是自动化了的动作或行为,还可以包括思维的、情感的内容;习惯满足了人的某种需要,由此习惯可能起到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对学生养成教育抓好了,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受益终身。

  那么怎样才能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呢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看法。

  1组织学习,规范训练

  把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第一节课定为养成教育课,向学生宣读学校规范,提出新学期的新要求、新希望和新目标。组织学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风校纪,让学生明白在学校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如:上下楼梯靠右行,不在楼道内奔跑、追逐,放学跟路队,坚持课前一首歌,按要求做好课前准备,上课积极参加讨论,作业不欠帐,课余多看课外书籍,拓宽知识面等,让学生明确怎样做,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何去做,使他们更清楚地知道什么对,什么不对。

  把训练贯穿于学生的一日活动之中,因为小孩子常常不大能明白一些大道理,但这时若能给予他们很好的训练,让他们在实践中逐渐体会那样做的好处,等到他们长大了,自然也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而此时,良好的习惯也已经养成了。

  孩子养成良好习惯以后是非常愉快的,但要养成好习惯,把不经常出现的行为训练成经常出现的行为,则是一个十分艰苦甚至是痛苦的过程,要经过许多枯燥单调的练习。特别是针对已经形成的不良习惯,矫正起来比较难的,要克服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我们并不提倡苦行僧式的训练,如果孩子光是苦练,过不了多久就会感到厌烦。所以,不妨苦练与趣练相结合,采取一些有趣的形式,如通过游戏、活动、竞赛、绘画等途径,不断变换形式来进行训练。例如培养使用礼貌用语的好习惯,就可以在不同的场合来进行,抓住去商场购物、乘车买票、外出游玩等机会,提醒和训练孩子在不同的场合使用好礼貌用语。如乘车时不小心踩到了别人的脚,要诚恳地向对方道歉,说声对不起;售票员递过来车票,最好道一声谢谢;中途下车跟朋友分别,要记得说再见,等等。这种自然的生活场景对孩子培养良好习惯十分有利。训练的过程是痛苦,即使孩子不愿意,也要鼓励他咬着牙坚持下去。训练需要一个过程,因为好的习惯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巩固,不可能一鼠而就。习惯培养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培养习惯是个长期工程,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往往需要漫长的时间。由于人的行为往往具有惯性,在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如果稍加放松,孩子就会出现反复。所以,在进行训练时,一定要反复抓,不能放松,即使孩子在某种行为上已经表现很好了,也要反复抓。

  2家校合作,形成合力

  可以说学校是养成教育的主阵地,家庭是养成教育的第一课堂。在养成教育工作中,学校一家庭相结合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等形式,使家校形成合力,增强教育效果。 我们的小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出身在文化层次居中的城市居民,望子成龙心切,但由于自己的文化修养所限或由于生活习惯的不良影响,或由于周围环境不够适应孩子成长之故,或多或少给我们的小学生的生活习惯或学习习惯,从不同程度上受到特殊的影响。养成教育必须以家庭教育为依托。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任何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而重点却是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品格的培养。从事教育的人都十分清楚,任何学生或多或少都会体现出家庭教育的程度与效果,每个孩子都会有家长的影子或特征。

  家庭是人的第一个社会生活环境,是人们接受教育、德育最长久的场所。家庭德育是一个人接受品德教育的开端,它可为个体人的个性和品德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学校的德育必须要以家庭教育为依托,让家庭德育成为学校德育好的助手与补充。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个在学校规规矩矩的好学生,回到家却是一个无规无矩,甚至是蛮不讲理的孩子,听不得别人的意见与教育。也有这样的现象:学校要求的某些行为被孩子说成是在学校才能做的事情,而脱离了学校这一要求就不存在了。所以,出现了手拿红领巾上学,出校门随手扔废纸,甚至出口成脏的情形,都是由于家庭德育与学校德育的脱节造成的。因此,我们要想使养成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就要多方面、多渠道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开办家长学校,每学年至少上课两次家教培训课,共同研讨教育子女的方法,以提高家长的科学文化、行为习惯、道德品质、思想观念等方面的素质。一方面提高家长对于学生养成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使我们的教育具有一致性,形成合力,这样就十分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其以后学习与生活打好基础。

  3榜样示范,率先垂范

  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都需要一个好的榜样,好的榜样对孩子的影响力是很强的,会成为他们前进的目标和动力之源。孩子以什么样的人为榜样,他也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当他们以英雄人物、伟人、智者、科学家等为榜样,就可能找到动力和方向,成为有用的人;当他们结交小人、盲目追星、盲目攀比、从父亲那里学会吸烟等,结果将非常糟糕。

  父母是孩子最天然、最近的榜样,运用榜样法,父母首先就要正己,想方设法从各个方面为孩子做出表率来。

  除了父母外,在养成教育中,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因为老师的以身作则,率先率先垂范,必然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重要作用。老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可以这样说,学生的种种习质都是在静观默察中,在不断模仿中逐渐形成的。身教重于言教,要有文明学生,首先得有文明老师。

  孩子身边的伙伴,哪怕他身上有一点值得孩子学习的地方,比如学习特别认真、特别守时、很有礼貌、遵守交通规则等,都是值得孩子学习的榜样。

  4活动育人,自我体验

  针对青少年活泼好动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方法之一。学校有计划地利用节日开展教育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促进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如敬老日,同学们组成小组到居民区为老人洗衣服、擦玻璃、收拾房间,教师节开展尊师活动,三八节开展慰问妈妈的活动这些活动学生很感兴趣,利于入脑、入耳,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一位教育家说过:在孩子的心灵播种理想,就会收获行为;播种行为,就会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会收获品德;播种品德,就会收获命运。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小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正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校的基础。因此,在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应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

  篇二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摘要】学校的养成教育是育人的基础工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一个人有良好的习惯,必然会产生良好的结果。今天我们要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的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身心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 良好习惯 养成教育 小学生 基本任务 养成意识 小学德育工作 习惯培养 良好行为习惯 日常行为 教师

  【正文】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可见行为习惯的培养对于受教育者和教育者是多么的重要。那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地习惯呢

  培养一个知书达礼、举止文明的孩子,是社会、家长和学校的共同愿望。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基础,也是人素质高低的体现。常言道,三岁定八十。因此,习惯的培养越早越好。大教育家孔子云:少年居性,习惯之为常。因此,人自幼年就应通过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老师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责任。本人想就此谈谈这方面的点滴心得

  一、流利的语言在活动中培养

  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习惯,我选择了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潜移默化的改变学生的言行甚至思考的习惯。

  例一,为了培养学生说话和读书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应该采用口才历练,即使使课堂效率下降也在所不惜,从逼迫学生说,到引导学生说,到学生愿意说,敢说,会说,强化日常学习总的口才培训和锻炼能力,使口才训练和传递信息,交流沟通信息互为提高。

  通过组织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辩论等形式开展口才训练,以班队课为抓手,开展:课前五分钟大擂台和辩论课等活动,促进读书成为学生学习和平时生活的主题内容。

  例二,为了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第一,我充分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安全方面的教育。通过讲解、师范、榜样激励等督促学生认真遵守,务必使每个学生具有服从集体,服从命令的思想,具有自我约束力,形成习惯,保证整个班集体随时表现出活而不乱,严而不死的良好班风班貌;第二,我作为班主任参与到学生的课件十分钟活动中,既锻炼了身体,也能随机性的对班级学生不良行为就事纠正;第三我充分发挥了班干部的职能作用,提醒、监督、制止班级违规行为;第四根据班级内部制定一套奖励措施、每周开展雏鹰争奖等活动。这些小点子也都是我和其他老师一起摸索总结出来的,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半个学期以来,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纪律性都有很大的提升,基本上杜绝了打闹和叫骂的不良行为。

  二、良好的行为用榜样来引导

  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会活的教科书,具有生动、具体、形象的特点,对小学生具有很大的说服力、更强的感染力,对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潜移默化的暗示、指导作用。在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时候,,榜样尤其是老师的师范教育是无声的力量,教师自觉拾起一片废纸,扶正课桌椅等,学生受到这种行为的影响也会自觉去做,长期坚持,学生就会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不光动嘴去说服教育学生,更多的时候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学生。如要求学生注意卫生保洁,不乱丢果皮纸屑。每天我走进校园,如果发现校园内地面上有纸屑,我都会很自然地弯腰把它捡起来,放进垃圾桶;要求学生不要在楼道大声喧哗,我必须会轻声细语第对学生说话等等。总之,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老师应努力要求自己先做到。

  半年以来,我时刻注意自己的的一言一行,并没有随时指责孩子们的做的不到的地方,而是随时和孩子们一起纠正错误,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班集体的公共事务都有学生热心参与,对于份内的事情没有学生互相推诿了。

  三、善良的品质在细节中形成

  对于小学生来说,什么是对的、善的、恶的,在他们的头脑中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这需要我们老师一步步的引导。在和孩子平时的交流中,我会利用一切时机对孩子进行思想道德的熏陶我们班有两个学生说话不流利,上课会嗲问题咬字不清,都会有有同学偷偷嘲笑。我不动声色,等全班安静下来之后,慢慢地说刚才你们在笑的时候,老师是怎么做到有孩子举手说:老师没有笑,在认真听。我顺势引导孩子,对啊!老师在认真倾听他说话,我们其他同学也应该像老师一样,养成认真倾听别人说话的好习惯,这样,你才是一个有礼貌的学生。如此几次,抓住生活中的细节给孩子讲做人的道理,比我们老套的说教要更有成效。虽然孩子身上已经有了这样或者那样的坏习惯,但我相信只要逐步引导,还是能让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正确的是非、善恶观。 四、不良的习惯在关怀中消失

  先贤哲人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这充分说明人在自然状态下,不假思索,不费心思,更不用意志去控制而形成的某种行为,就是一种习惯。所谓习惯也可以理解称人的一种自动化的行为,而坏习惯也是一种自动化行为。

  作为班主任我深刻的理解不管什么样子的孩子他们都有追求上进,希望获得别人肯定和赞扬的渴望,那个孩子也不想故意与老师作对,他们之所以经常的犯错是因为他们已有了习惯在作祟。当班主任、任课教师将这些问题孩子提溜到德育处任你处置时,你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多一些理智的思考,减少一些情绪化的语言和手段。少一些批评,多一些提醒和鼓励,才能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也有利于我们老师自己的心理健康。

  我们班有一位问题学生,总是爱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骚扰别人,不停地找麻烦。我曾经很认真的和她谈话,但是并没有多大的改观。直到有一天我发现大扫除中他有非常卖力的表现,我在班里表扬了他,并和同学商量,由他暂代劳动委员工作,他和同学们都欣然接收了我的建议。每天早上,他都第一个出现在清洁区打扫卫生;每天放学,他都和值日生一起打扫干净教室才离开;每天的作业,也开始认真完成;每天他都能和同学逐渐学会了礼让,能和同学们和睦相处,并主动把自己的学具借给同学使用;更可喜的是,他能主动为集体做好事。他的变化,所有同学都给与了肯定。在班干部的改选中,他以绝对的优势当选了劳动委员。从此,他的劲头就更足了。后来,他也有反复,但经过老师和同学的提醒,他又做的很好了。通过这样的教育,学生身上的坏习惯逐渐改掉,慢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见学生习惯养成的过程中,一定要正确面对学生存在的不良习惯和行为。

  五、教育在家校联合时最容易成功

  教育者叶圣陶曾说过,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让孩子始终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的作用也是不可忽略。我们家长也经常反映孩子在家中和在学校简直就是天壤之别。那么大的差距究竟问题在哪呢其实,我不说大家也明白这个责任就在我们家长。家庭是儿童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人老师。家庭教育与孩子的成长同步,并且带有持续性与稳定性等特点;家长的言传身教、情境影响对孩子更具有感染性和潜移默化。对此,上个学区我组织了多次家长学校活动,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交流育子心得,开展专题讲座等,就是希望家长能配合老师的工作,共同将孩子培养成人。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和班主任,我始终坚信: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性格;把一个性格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命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生活态度,健全的人格,是一点一滴进行培养的,是通过不断的熏陶,正面教育而形成的,因此教师,要付出耐心,恒心,爱心去教育孩子,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主要参考文献

  1、詹万生主编《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教育科学出版社

  2、孙云晓、卜卫主编《培养独生子女的健康人格》,天津教育出版社,l997年

  3、周南照、孙云晓主编 走进学习时代丛书:《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2 1世纪教师和父母必读》,北京出版社,1999年

  4、孙云晓主编《杰出青年的童年与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 l997年。

  5、钟启泉、黄志成编著 《西方德育原理》,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

  6、陈鹤琴著 《陈鹤琴全集》,江苏教育出版社,l990年

  7、《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师读本,开明出版社,2004年

  8、《好习惯 好人生-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好习惯》 作者: 孙云晓 邹泓

  9、孙云晓.《习惯决定孩子命运》[M]新世纪出版社,2004年7月

  篇三

  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和良好习惯的训练。它是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多渠道、全方位地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感、道德品质、道德判断、道德品质和道德习惯,把他们培养成既善于合作,又敢于竞争,既能追随时代发展,又能适应社会的现代人。在此对小学生养成教育作一浅析。

  一、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

  笔者有次去县城,在公交车上见一老一小两位女同胞争抢座位,少女得之,老者不悦,连连质问:你家有没有老人,你会不会老一点教养都没有!那少女倒蛮镇静,一点也不觉得脸红,不慌不忙反唇相讥:老了就呆在家里,别到外面来碍事。众人无语,后来那位售票员面无表情地说了一句:中国人的素质就这样!在社会上类似这种不讲礼貌,不通情理的事例随处可见,有些看似与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并无直接关系,但身处社会大染缸中的小学生,知识浅薄,辨别能力不强,难道真能够出污泥而不染吗

  尽管现在不少家长经常教育孩子,给孩子讲孔融让梨的故事,但自己在公共场合,争先恐后抢座位,在有关利益分配上吃不得半点亏;在家教育孩子要好好学习,苦练本领,但自身一年到头从不看书读报,几乎天天沉迷于扑克、麻将,更有甚者,周六、日孩子在家,家长要求孩子独自在家做作业,自己却在玩牌、打麻将,连孩子吃饭都不管,最多只是给点钱,让孩子随便买点东西充饥,还有,看到孩子在公共场合撒野,无故欺负同学,损坏他人(公共)财物等严重品行问题时,家长也是不闻不问,睁只眼闭只眼,更有为自己小孩一时占了便宜而自鸣得意的家长对此,有人形象地总结为5+2=0定律,即学校一周五天有效的正面教育,却被社会、家庭的一(二)次不良影响所抵消,这真是当今教育的一种悲哀。

  二、不良现状产生的原因

  1.独生子女的客观现状。由于计划生育的普遍实施,自80后便产生了独生子女这一特殊群体,而独生子女虽然一部分有着较好的家庭教育,但大多数由于家庭条件优越,往往唯我独尊,目无他人和长辈,独立性差,依赖性强,很少独立参加社会活动,听不进老师的教诲,更不愿听家长的教育,其依赖性、利己性、孤独性、反抗性和任性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

  2.家庭成员文化素质偏低。农村家庭,尤其是农村老人文化素质普遍很低,有一部分甚至是文盲或半文盲,根本谈不上科学育人观念,即使是年轻人的父母,大多也只有初中或高中文化水平,他们既缺乏对知识的更新,同时肩负着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接受和学习新的知识信息,去观察指导孩子的道德行为表现、学习态度、方法等,这便造成了孩子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在家出现了真空状态,因而也就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养成教育的环境和时机,久而久之,不仅加重了学校教育的责任,同时也降低了学校教育的效果。现在有些孩子放学后一进家门就看电视,喊都喊不住,有的甚至一出校门就进游戏厅、网吧,连家门都不归,这都是由于家庭教育缺失或教育方法和手段不当所导致的。

  3.留守孩子居多。据笔者了解,我镇某校265名学生,父母双双外出务工的竞有207人,占百分之七十八点三;父母一方外出务工的46人,占百分之十七点四;父母都在家的只有12人,占学生总数的不足百分之五,大多留守孩子靠年迈的爷爷、奶奶隔代哺养或寄住在亲戚家中,如此状况,家庭教育从何谈起,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爷爷、奶奶监管不力,天长日久,孩子在行为习惯、思想品德、学习成绩等方面都有了很多劣习,甚至债台高筑,给学校教育带来极大困难。

  4.榜样力量缺失。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现在的孩子这一方面空虚得很。早些时候孩子们学习的榜样很多,如黄继光、董存瑞、刘胡兰、雷锋、王进喜、赖宁等,这些众多的英雄人物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但时至今日,学校建设得很漂亮、很气派,可很少在教育的墙上或学校宣传窗里见得到榜样那样会说话的眼睛了,英雄、榜样离孩子们确实越来越远了。

  面对现实,针对困难和问题,作为农村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应从培养学生行为习惯入手,端正态度,树立信心,注重德行,积极引导。

  三、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对策

  一位教育家说过:在孩子心灵播种理想,就会收获行为;播种行为,就会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会收获品德;播种品德就会收获命运。乌申斯基说过一句名言: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存在的道德资本,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整个一生中享受它的利息。可见养成教育在人的一生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

  1.从点滴抓起。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必须从小事抓起,一点一滴不马虎,不放过。例如在校内、外要尊敬长辈,团结同学,平时学习用品的摆放要整齐。讲卫生,爱清洁,乃至最基本的坐、立、走、跑姿式,作业书写规范,进出校门的礼仪等,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动作都要进行训练,培养学生从小养成文明礼貌,仪表端庄的优良品质,教育学生在校园内轻声慢走,见到老师主动问好,见到垃圾随手捡,同学之间有困难互相帮助等等。百尺高台起于垒土。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都能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而良好的习惯正是良好道德素质的基础。

  2.突出重点,从关键期抓起。针对养成教育,国内外心理学家都提出过少年儿童个体发展的所谓最佳期理论,认为在这一时期少年儿童个体处在一种最积极的准备和接受状态,正是人的潜能开发和社会性行为发展的最好阶段,少年儿童自我意识尚未成熟,可塑性大,可接受性强。因此,基础教育工作者必须抓住这一关键阶段,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将会事半功倍,甚至终身难补。

  3.从行为训练抓起。养成教育必须非常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且强调持之以恒。须知,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并非一朝一夕,需要长时间坚持,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做保证的。再就是要严,梅花香自苦寒来,严字当头,才能磨练出好的品质。

  4.增强合力,学校家庭社会互相协调。学校教育承担着道德认识上的教化,行为道德上的规范训练,学生日常行为的评价功能等,但它也只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一部分,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中着重强调环境的熏陶,同时父母的言谈影响和感染孩子。社会是个大染缸、大舞台,它无限地提供给孩子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有意义的实践中循序渐进地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只有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综合教育力量,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由于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局限,必须使整个教育过程不断反复,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必须渗透到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遍及整个小学阶段,甚至更长岁月,乃至终生,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对社会有用的现代人。

有关推荐:

上一篇:大一思修结课论文

上一篇: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论文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