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工作总结>

于细微处见“物理”

发布时间:2022-02-10 08:41:32 浏览数: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物理课程改革的内容之一就是制定了物理课程的三维培养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果对于过去所片面强调“双基”培养目标而言,这次的课程改革只是课程教学目标的补充和完善,而就科学及科学教育的深层内涵而言,物理学不仅以其概念、原理和规律的科学知识揭示了自然界基本运动形式和物质结构的诸多真理,而且还以其在建立这种知识体系的过程中所凝练和升华的科学思维与科学方法推动着科学的继续进步。这就是说,物理学本身就是科学知识、科学过程和思维方法以及科学文化的和谐统一。

如今,新课标的思维已经逐渐被广大中学物理教师所接受,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大大小小的示范课、展示课、汇报课风起云涌。新的课堂模式也随之应运而生: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教师引导下筛选要研究的问题,进行猜想,教师设计实验,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归纳总结。其结果是,我们的课堂模式从一个平面走向了另一个平面。

事实上,新课标绝对不希望物理课堂以另一副毫无生命力的面孔出现。即使没有新课标,我们也必须思考怎样让科学本身的特征在科学教学中得到体现;怎样让我们的课堂鲜活而深刻,生动但不失严谨;怎样让学生在毫不知情的状况下进入知识的核心。

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原本是“蓄谋”已久的一场雨却是趁着入夜,随着风悄悄来临的,还了大地满眼苍翠却不留一丝痕迹。这大概就是物理教学的最高境界吧。如何“蓄谋”呢?以下是我的一些浅见。

1 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

科学方法的知识有过程性的特征和操作性的特征,而我们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认识这些途径、学会使用这些手段,因此教学模式应有利于揭示科学方法的过程,并含有运用手段的操作。

有鉴于此,有的教师提出了“显性”和“隐性”两种教学模式。

所谓隐性模式就是使学生的认识过程模拟科学探究过程,但教学中并不明确揭示所用的方法。课改下的授课模式在这一点上体现得较为充分。应该说,教学过程越接近科学探索过程,学生参加探究的活动就越多,学生对科学过程的“感受量”就越大,科学方法教育的效果就越好。

而所谓显性模式是指在进行科学方法教育时,明确指出这种方法的名称,传授有关该方法的知识,揭示该方法的形式、操作过程并说明知识规律的原理。它可以是指认知过程的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理想化法,模型法等;也可以是解决问题过程中技巧性的方法,如隔离法、等效替代法、虚设法、特殊值法等。

2 交代相关物理学史

物理学史是研究物理学发展历史的科学,它不仅记载和描述了物理科学形成、发展的过程,而且解释与分析了知识的形成背景与规律,它不仅包含物理科学知识体系逐步成熟发展的过程,也包括科学家探索、追求真理的事实与故事。

现行的物理课程为适应物理学的深化和复杂化,几乎将人类认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来面目”干干静静地滤掉了。脱离了人类认识世界的历史轨迹,展现给学生的是高度精炼了的人类科学认识的“终极”结果。因此,我们有必要还原知识形成的本来面目。

在物理学史中蕴藏着科学家——人,探究过程——事,研究成果——知识体系等多方面的教育资源。例如,“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历经了伽俐略、笛卡尔、牛顿的过程。“牛顿第一定律”摧毁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例如,“原子结构”从希腊语“不可再分”到汤姆生与他的“枣糕模型”,到卢瑟福的“α散射实验”,再到原子“行星模型”以及原子结构与天体结构的和谐统一。对于物理学史即使是简单的介绍也能让我们的课堂充满魅力,因为学生在平淡的知识背后看到了一条长长的时光隧道。

物理学史的简介揭开了物理知识的神秘面纱,拉近了学生与物理的距离。当今的物理教师缺乏物理学史知识,人文素质也普遍不高,他们以灌输知识为主要目的。教师总是将庞大的网络系统编成简洁的方式和程序输送给学生,期望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提高教学效率。这自然就使学生形成了物理本来就这么博大精深的看法,越来越感觉到深奥、玄妙和枯燥,把物理学家当作圣人高不可攀,把研究问题看得比登天还难。如果告诉学生: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接受了三次重大检验:地球形状之争,哈雷慧星的研究,海王星的发现;汤姆生虽然发现了电子却无法正确预测原子的结构;奥斯特电流磁效应的发现、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看起来并不困难但他们却经历了多少年的失败才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功。如此一来,学生一定会感受到:成功与失败,平凡与伟大原来仅一线之隔;“面目可憎”的物理知识原来也如此亲切而平易。

3 注重学生各种品德的养成

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问题的态度。要帮学生发现物质世界的统一性: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大部分物体都有质量等;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每个物体(研究对象)都有其个性,如密度、电阻、比热容等。所以,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问题的方法,要善于发掘知识的内在统一性,使纷繁复杂的现象、概念、公式、定律在尽可能少的原理调度下简单明了,井然有序。促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飞跃。

在物理探究活动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严谨且锲而不舍的品格。有一次,在上《观察水的沸腾现象》一课时,一位学习有些困难的女生在所有人都走了时水还没烧开,在我的提示下她先是倒出一些水,之后又盖灭酒精灯将灯芯拔出来一些以增大火势,后来又在烧杯上加了一个纸盖,再后来水终于开始出现气泡,她如实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了一系列分析,交上报告后立即跑向了食堂。在结论交流课上我表扬了那位同学,许多自认为比她强的人都低下了头,因为他们的实验根本就没有做完。事后,所有未完成实验的学生都主动要求重做一次。所以,教师一定要耐心去协助学生,让他们明确要学好物理必须具备某些品格,从而能体会物理的严密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物理教学的内容涉及到我国的自然环境、能源分布、历史和现代的科学成就、建设新貌等,这些都是爱国教育的好材料。例如,讲经典物理时,结合介绍古代墨子和沈括在力学和光学方面的贡献;讲近代物理时,介绍吴有训、钱三强、丁汝昌等物理学家在原子物理学上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也应指出我们与其它国家在某些方面的差距,以适时激发学生对祖国前途命运的责任感。

4 用其它学科知识指导物理教学实践

物理教学应极力避免成为一副没有背景和色彩的“拼图”,而应以严谨的态度攫取科学的果实,并以轻松活泼的语言和传神的笔调展现科学的魅力。

因此,我们要有愉快的心情和良好的表达能力。但是,学生是如此令人伤神又伤心,我们无法愉快。所以,我们要了解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要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生理和心理特征;我们也要关注流行趋势,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认同他们的喜好并及时矫正他们的危险思想。那么,你一定会看到一个个立体的“人”,而不是一无是处的“你的学生”。而对相关知识的了解一定会为你的语言增色不少,同样的现象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就有不同的结论,每一个结论应该都是理所当然的。

在物理知识体系中有那么多不可思义的巧合,难道你不会想起“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这句话吗?那么,我们该去了解一些有关科学美的知识。曾有人问李政道先生刚接触物理时什么东西给他印象最深?他毫不犹豫地说,是物理规律的普适性深深打动了他。对称、平衡、有序、统一、简洁等都是科学美的具体内涵。例如,万有引力定律和电荷相互作用的库仑定律的相似性和简洁性;原子结构与行星结构的完美巧合。所以说“美是真理的光辉”,探索者最初就是借助于这种光辉的照耀来认识真理的。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了解物理前沿科技,将课本知识不光延伸至生活,还要延伸至宇宙和人类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

总之,让学生觉得你是一个人性、幽默而渊博的老师;让同行认为你是一个进取而合作的伙伴;让领导评价你为一个耐劳而富有个性的下属。我想,作为中学物理教师你就该算成功了吧?

(栏目编辑邓 磊)

上一篇:如何排除初中生物理学习的心理障碍

上一篇:物理教学应注意激发兴趣与维持兴趣的有机结合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