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工作总结>

沈阳铁路陈列馆揭开尘封的历史

发布时间:2022-03-29 08:53:46 浏览数:

沈阳铁路历史悠久,从1891年清政府修筑关内外铁路算起,迄今已经走过了120多年的岁月,它是中国铁路发展变化的缩影。

沈阳铁路陈列馆位于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山丹街,始建于2009年6月,同年11月竣工,展馆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总占地面积约8万平方米。从100多岁的蒸汽机车到时速350公里的动车,这座浓缩沈阳铁路历史的陈列馆,真实再现了中国铁路百年来的沧桑巨变。

火车用气势磅礴的力量拉出了文明和财富,改变了世界,缔造着人类的新生活;火车独霸路面交通上百年,挺起工业文明的钢铁脊梁;火车成为一种语言、一种符号、一种背景和一种见证。

“亚细亚”号

陈列馆内有一台流线型的天蓝色机车,特别引人注目。这台名为“胜利7型”的蒸汽机车,是1934年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大连机车厂制造的,原叫“太平洋7型”,当时称“帕斯纳”。它全长25.675米,总高4.648米,构造速度每小时130公里,是当时蒸汽机车中速度较快的机车。

满铁名义上经营铁路,暗地里却对中国进行各方面的侵略和扩张。正如满铁总裁后藤新平在《满洲经营策梗概》中所说的:“表面上经营铁路,暗地里百般设施。”满铁前后在中国40年,直接参与了“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等大规模侵华事件,可以说没有满铁,就没有日本的侵华战争,就没有对中国的殖民统治。满铁调查局和满铁地质调查队等部门,名义上是修筑铁路的勘察机构,实际上对中国各方面的情报进行刺探。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开始对华进行大规模侵略,由于当时列车速度很慢,阻碍了日本侵华势力聚合密谋和运输兵员、军械的需要。随着伪满洲国的成立,日本关东军司令部由沈阳迁到了长春,而满铁总部仍设在700多公里以外的大连,这时,许多政客和达官显贵就要经常往返于大连和长春之间。为了能够早晨从大连出发赶上晚间在长春召开的会议,满铁决定生产一种高速运行的机车,能在八个小时内跑完大连到长春之间的700多公里路程。

他们很快就研制出了“太平洋7型”蒸汽机车,全部服役在中国东北,用来牵引“亚细亚”号特急快车,因此人们习惯上称这台机车为“亚细亚”号,其平均运行速度为每小时85公里,是当时世界上最快的火车。抗战胜利后,这台机车成为中国人民的战利品,解放后改称“胜利7型”。

这种类型的机车,由大连沙河口满铁车辆厂组装的3台在战争期间全部报废,由日本川崎重工株式会社车辆厂制造的9台,现在仅存两台,一台被大连铁路部门收藏,一台在沈阳铁路陈列馆展陈。由于这台机车具有特殊的历史政治背景,人们参观它时的感情也十分复杂。

英雄列车

影片《12次列车》曾在上世纪60年代感动中国。当年牵引12次列车的“胜利8型-811号”蒸汽机车,也陈列在沈阳铁路陈列馆。

据该馆工作人员介绍,1959年7月21 日晚,由沈阳开往北京的12次特快列车于22点35分正点发车,迎着时缓时急的雨点前进,列车正点到达北京的时间应该是次日上午10点45分。

7月22 日拂晓,锦州以北地区的上空依旧是乌云密布、大雨滂沱,这里已经连降暴雨数日,并造成多处地区河水泛滥。

当12次列车穿过锦州到达兴城时司机接到调度命令:“前方是石河桥,列车准备缓行,时速5公里……”在5点左右,空中的雨点骤然变大,已经看不到常见的“点线”之形,完全变成了“瓢泼”之状。来势汹涌的洪水,淹没了车轮,扑打着车门和车厢。列车急速启动并退出前卫车站,向身后的高坡地带驶去。在列车后退的路基两边,许多刚从洪水中逃出来的灾民纷纷涌向列车,于是列车连续三次停车,并从洪水中抢救出350多名受灾的村民。最终,12次列车停滞在一座土岗之上,这里是绥中县前卫地段铁路的制高点。

7月25日8点30分, 12次列车司乘人员团结一致,凭着勇敢、智慧和高度的责任心,与洪水搏斗了3天3夜,全列车612名旅客和乘务员,以及从洪水中救出的350多名灾民全部安然无恙。这场近千条生命的获救过程,创造了新中国铁路史上的抢险奇迹!

1960年9月,八一电影制片厂根据中国铁路文工团同名话剧改编并摄制成的故事片《12次列车》,再现了12次特快列车当年战胜洪水的感人场面,12次列车也成为了享誉全国的英雄列车。

解放战争中的英雄司机

在辽沈战役决战阶段,1948年9月28日6点15分,由西满铁路局司机范永、穆成斌等16名同志组成的乘务组,驾驶1195号机车,牵引满载8车炸药、22车榴弹炮弹的3005次军火列车,从昂昂西车站出发,在敌机频繁的空袭中,运行853千米,于10月2日4点06分,安全到达西阜新车站(今清河门车站)。他们以“人在车在,不论遇到什么困难,也要把车开过去”的英雄气魄,连续奋战四昼夜,将1600吨弹药准时运到前线,保证了作战计划的胜利实施。为表彰这个乘务组做出的巨大贡献,东北行政委员会为他们记“集体特等功”。

1949年4月,范永同志参加了全国劳动模范大会,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毛主席握着他的手说:“向铁路工人致敬!”

新中国第一位女列车调度员

1931年5月,出生在辽宁盖州的孙孝菊,因家境贫寒只念了六年书。1948年9月,她参加了工作,先后做过车站广播员、检票员、连接员、车号员,1951年4月,到齐齐哈尔铁路分局调度所学习行车调度,同年5月,正式担任列车调度员。1952年初,担任副调度长。

她经常深入现场,虚心学习,与广大机车乘务员和车站值班员共同研究和改进列车调度工作方法,使列车调度指挥工作更加接近实际。她探索规律,预防在先,利用“飞条子”、“插红旗”等方法组,摸索出“坡下烧好火,烧足汽,一鼓作气再闯坡”的牵引办法,机车牵引定数由原来的1500吨提高到3900吨。铁道部把她的做法归纳为“孙孝菊调度法”,并印成书,下发到全国铁路各分局,加以推广。

新中国第一名女蒸汽机车司机

大连机务段蒸汽机车司机田桂英,她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女火车司机。

1950年五一勞动节,东北铁路总局指定让田桂英驾驶“三八号”机车,从大连出发,沿途运送二百多名劳动模范去哈尔滨参加东北铁路劳模大会。这是田桂英驾驶“三八号”机车以来,行车距离最长的一次。在这一年,她安全行车62,380公里,并节煤50多吨。

舍身保护军火列车的站务员

磐石站站务员王景洲,是首批进入朝鲜参加抗美援朝的铁路工人之一。1951年3月,新成川站内一列装满弹药的列车,分解到山洞待避,敌机轰炸扫射时,弹药车辆溜逸,就在弹药车将要同军火列车相撞时,他用自己穿着棉袄的身躯躺在钢轨上,掩在撬棍下。溜逸的车辆被掩停了,弹药车和铁路桥梁保住了,他却献出了年仅22岁的生命。

詹天佑鲜为人知的筑路故事

詹天佑的名字,与中国铁路紧密相连,被誉为“中国铁路之父”。人们都知道他亲自设计和组织施工京张铁路的事,但在此之前,他主持修筑山海关外绥中至新民、沟帮子至营口两条铁路的事却鲜为人知。

1896年,詹天佑出任锦州铁路驻段工程师,负责关外铁路绥中的沙后所到新民间的展修工程,线路全长296千米,这是他投身中国铁路事业主持修筑的第一条铁路。这条铁路于1899年暑期顺利建成通车,使北京到沈阳的铁路关内外连成一线。

随后,他又承担了从沟帮子到营口铁路的修筑任务。为了加快施工进度,他一面组织工人从沟帮子向东展修,一面从牛庄向西推进,双向筑路、铺轨,把家都搬到了施工现场,终于按工期要求在1900年4月接轨通车。

沟营铁路通车后,营口同时拥有两条铁路直通沈阳和东北内地,一条是向东经大石桥上沈大线北行进入沈阳,另一条是向西北经沟帮子东折进入沈阳。因此说,詹天佑既是沈阳铁路的第一任工程师,又是中国铁路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达官显贵的座驾

该馆还陈列着一辆GW(997310)型公务车,由1935年满铁铁道工厂制造,日本人称其为“展望车”。这辆公务车,构造速度每小时80千米,定员10人。车内饰豪华舒适,包厢里有软卧、办公桌和折叠式盥洗设施;车厢里铺有纯棉织锦地毯,安装了精美壁灯,放有丝绒沙发等;还有列车员值乘间、卫生间、厨房间等;车厢一端是半圆形的瞭望窗,十分敞亮,视野极佳,旧时很多乘坐该车的达官显贵,都愿意站在此处向外观望。相传,伪满洲国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和关东军司令冈村宁次,也曾经乘坐过此车。现在,该车除了供游人观赏外,还成了拍摄许多老题材影视的道具。

小贴士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山丹街8号(毗邻铁路车辆段)

电话:024-62077701(馆长) 024-62077705(服务部)

自驾:沈阳市内由胜利南街、南京南街、浑河大街、长青南街,绕城高速、沈大高速、沈丹高速至苏家屯区进入山丹街2分钟即到。

公交车:沈阳市内乘324路到中医职技学院站下车,步行15分钟到高楼子村,穿过公铁立交桥到山丹街即是。

上一篇:井下巷道机车无线接入通信策略

上一篇:电力机车故障状态采集与数据传输的硬件设计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