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心得体会>

初中数学教学中“做数学”笔谈

发布时间:2021-07-27 08:46:20 浏览数:

摘 要: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做数学”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感慨颇深,收获颇多,数学教学让“做数学”成为课堂的“主角”值得推广和实践。

关键词:初中数学;“做数学”;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249-01

数学知识抽象、思维性强,如果被动学习,更增添数学知识的乏味。因此。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被动学习方式,突出学习过程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现、主动操作等活动,使数学的学习从“是什么”变为“为什么”的探究过程。

初中生喜欢动手、喜欢动脑、喜欢问“为什么”、喜欢探究,因此,数学教学中,开展“做数学”活动,运用“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探讨“做数学”学习方式的必要性

1、探讨“做数学”的实践意义。新课改虽然推进了十几个春秋,课堂模式强烈要求改革,改变学生的仓储学习方式等理念早就深入人心,但走进常态课,仍然沿袭“应试教育”的态势,“做数学”成为空谈。明明知道“做数学”有必要,也重要。但在实施过程中,认为“做数学”浪费时间和精力,并且,课堂容易乱,不易控制和调控,关键还在于远没有“教”得心应手、直观和方便。

如对于“矩形的判断”的学习,对于“矩形的性质”四个角是直角、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线平分且相等,直接告诉学生,也就是2分钟的事情。学生记住了这些性质,对于相关矩形的证明题、计算题等,学生运用这些知识就可以了,而“做数学”,让学生探究这些知识,费力伤神,虽然课堂活起来了,但获得表面的热闹……

显然,类似的老师走不出应试教育的束缚,思想、看法都有失偏颇,对“做数学”的认识高度不够。因此,探讨“做数学”,和同仁们一起交流,有实践意义。

2、“做数学”意义的理解。“做数学”简单说就是“动手”、“实践”。“做数学”明显的特点突出数学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主要的学习方式。“做数学”包括模仿性和创新性的实践。前者指的是参照老师的例题,动手完成相应的练习,后者多指“发现学习”,一般指学生观察、作图、测量等验证自己的想法和猜测的方法。一般情况下,“做数学”指“创新性”的活动,但“做数学”必须是真实、亲身体验,才能体现“有意义”学习。

二、“做数学”的现状分析

“做数学”引起教育教学界的重视,被多数老师所认可和接受。在历年来的中、高考试卷中,动手操作题屡屡出现、难度逐渐递升。

但在实际操作中,“做数学”存在“认识上的迷失”、“操作上的偏差”。对于“做数学”的研究,局限于小学数学,认为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喜欢动手,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喜欢探究竟,喜欢追根求源。而初中生抽象思维逐渐形成,接受能力提升,“做数学”常常被冷落。并且,就是“做数学”活动开展了,也局限于折折纸等方面,忽略了“做数学”中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体现的数学思想、数学思维不令人满意。简单的“做数学”,不能满足初中生的心理愿望和心理需求,难以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和挑战意识。

再者,初中数学教学中,“做数学”活动的开展,重形式的现象比较普遍,随意性强,就是为了活跃一下课堂气氛,转移或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缺乏“做数学”活动的精心安排、活动开展缺乏指导,使“做数学”停留在表面的热闹,缺乏实质性的探究。因此,探究“做数学”对数学课堂改革、对数学教师有实践意义。

三、解决“两难”,使“做数学”顺利开展

“做数学中,存在两大难问题——时间上的“难”、教师投入精力的“难”。解决这两大难是实施“做数学”的核心条件。

1、时间上的“难”。“做数学”需要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空间去实践、去探究、去体验,而一节课45分钟。如果某一个实践活动开展了,就不是3分钟、5分钟的简单的事,并且,“做数学”活动结束,学生们往往还沉浸在“做”、“实践”之中,还意犹未尽,难以转移到下一环节的学习活动中。因此,如果活动安排、调控不合理,会降低“做数学”的效用,降低课堂教学质量。

一位老师在教学《轴对称》时,先用多媒体呈现北京天安门等我国古代的一些建筑群,让学生观察这些建筑群,有什么共同特征,然后指出“对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继而呈现脸谱、蝴蝶、奖杯、茶壶、飞机以及蹲在电线杆上的小鸟等的图片,进一步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对称。

这样的教学情境导入,使学生快速进入“轴对称”的学习中。同时,这位教师也设计了许多的“做数学”的活动,诸如,“剪一剪”活动:把一张纸对折,剪出一个图案(折痕处不要完全剪断)再打开这张对折的纸,就剪出了美丽的图片,如小树叶、小蜻蜓等。又让学生“画一画”:再让学生取出一张纸,对折,中间加上复写纸,用铅笔沿着折叠线旁画出半只蝴蝶,后打开。又让学生剪出一个双喜字,仔细观察剪下的花蝴蝶等。显然,这些“做数学”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也丝丝相连,但耗时太多。因为没有几个学生会画树叶、画小蜻蜓,没有几个学生能剪裁出双喜字,更没有几个学生能画出半只花蝴蝶。这一切,都需要深厚的绘画基础和绘画能力。因此,这个环节的“做数学”固然有意义,但操作存在不当行为,占用时间太多,且效果几乎是零。与其让学生画半只花蝴蝶,不如让学生画一个三角形,更能说明问题。

2、教师投入的精力难。动手实践活动,需要教师的对活动的设计。有时教师费了心思,效果较微弱。例如,一个老师在执教《抽样调查》时,课前做了大量的工作,大约数了40万、60万粒黑米和白米,分别放在两个盆里,当学生听到40万、60万的数字时,感到惊讶。教师在课前做了一次次的实验,证明数目越大,实验越准确,可是在课堂上的运用,效果微乎其微,没有产生太大的价值。因此,做数学,应注意有用性和价值性。

“做数学”是改变课堂模式的主要方法,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主要模式。在“做数学”中,学生动起来,既动手,也动脑,既构建数学知识,也发展数学思维,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数学课堂因“做数学”而充满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 佟海成. 巧妙应用“做数学”,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J].未来英才,2014(5).

[2] 向长映. 巧用“做数学”,改革初中数学教学[J].文理导航(中旬),2015(5).

上一篇:中职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浅析

上一篇:让“做”成为初中数学课堂“主角”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