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心得体会>

传统工艺美术中静与动的贯通式课程教学分析

发布时间:2021-08-07 08:48:05 浏览数:

摘 要:在教学中,传统工艺美术教学本身是一门相对静止的课程,而与时代相结合的教学需要有动态的发展观。本文通过传统工艺美术“静态”分析和课程发展的“动态”分析,总结出各自的特征,以寻求静和动相结合的切入点,进而把贯通式教学理论植入这门传统而创新的课程中。

关键词:工艺美术;“静”与“动”;贯通式教学;教学创新

通过调查数据以及考察上海海派文脉下的时尚工艺美术作品,验证了时尚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模式各要素与培养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具有一定海派文脉的氛围,为海派文脉传承起到一定的作用,具有自发的学习空间。然而,提升人才培养的国际性、地标性、专业性就应该做系统的训练,才能够更上一层楼。经数据分析,发现理论研究一般在综合性大学表现比较突出,专业技能在专门的工艺美术学院较强,一般大学很难培养专门的时尚工艺人才。因此研究认为,入学选拔、技能学习、创作空间、师傅(导师)指导,对技能的培养质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综合性大学的综合性以及文博场所、学术活动、课程学习与培养,为理论人才提供了较为开阔的空间。怎样把这种模式贯通,形成工艺美院时尚与工艺学科的大融合,实现从理论的“静”到实践的“动”、文脉的“静”到时尚工艺专业技能的“动”、从传统工艺美术的“静”到与时俱进教学的“动”,是值得深思的。

1 贯通式教学内涵

贯通式教学模式是教育设计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从广义上看,可涵盖人才选拔、人才培养、人才投入市场后跟踪反馈各个方面。例如,同济大学在全国筛选了二十几所中学作为人才选拔的“苗圃”,根据这些人才特长作为人才候补、预科的基地,是当前相对于孤立式教学的一种人才选拔、培养、教学模式。又如,张国栋博士在其2011年的博士学位论文《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中提到研究生培养模式中所述:贯通式教学是相对于分段式教学的一种培养人才方式。我国本科以上教学培养模式是学士、硕士、博士分阶段培养的。但由于特殊学科的培养需要,硕博连读、直博、提前攻读博士的贯通式教学,作为一种尝试被越来越多的自主招生高校采用。在这个定义中,招生方式、考试方式、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培养模式及学制、教师指导与教学、毕业要求及考核是其中的基本要素。[1]

其实贯通式教学的内涵在各专业的培养方式不尽相同,但基本上有两条主线:一是横向的培养模式,即课内课外的贯通、理论与实践的贯通、交叉学科的贯通、相近学科或者不同学科之间的贯通等,通过跨专业、跨界研究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总之,培养模式的选择,是根据人才培养需要制定的。二是纵向的贯通培养模式,即从初级中学选拔具有天赋的适合本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初中(少年班)、高中(附中)、专门院校、研究生院一站式贯通教学培养人才的模式,这种培养模式适用于学科连贯性大、基础要求高的学科,如科技、体育、音乐、美术、建筑、舞蹈、戏剧戏曲、文学等学科。

2 贯通式的优点和特点

贯通式培养模式具有贯通和简约的特点,贯通有利于提高培养质量,简约有利于提高培养效率。其适用于对知识学习有很强连续性要求的基础学科、实践性强的医学和艺术学、实验周期长的农学、生命学科、工学等学科等。[2]当前,工艺美术教育存在贯通性不够、开放性不够、科学性不够等问题。

基于海派文脉下的时尚与工艺美术教育,应当走纵向贯通式培养模式,选拔真正能够担当传承时尚与工艺学科重任特殊优秀人才。结合横向学科及跨界学科的作用,即导入海派文化、上海都市文化、时尚流行文化、国际市场与营销等课程。要把贯通式时尚与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模式分两条腿走,以纵向贯通选拔人才、横向贯通培养人才为着力点,加强海派文化地标的学习,秉承海派风格“精细”品质实践,从整体与内涵上提高海派文化作用下的时尚与工艺美术的专业学习。

3 结语

经过分析认为,动与静的教学实践模式的结合符合传统工艺美术与时代相结合教学实践需要。并能够促进传统工艺美术与时尚特征、海派文脉、师徒传承等方面的贯通式教学实践,能够为教学的创新提供可行的理论基础,并指导下一步的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张国栋.研究生贯通式教学模式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博士论文,2011.

[2]张国栋.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的特点及适用范围[J].中国高教研究,2009(9):37-39.

[3]张国栋,吴松.我国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的发展轨迹及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4):10-13.

[4]张国栋,樊琳,黄欣钰.博士生培养质量的自我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

上一篇:上海杉达学院

上一篇:刍议舞蹈与艺术门类学科的创作相通性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