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心得体会>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发展现状及课程体系改革探讨

发布时间:2022-02-14 08:37:56 浏览数:

摘 要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是应用型专业,兼具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属性,需开设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课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发展历经近60 a,各院校依托各自的优势学科背景设置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但整体上存在学科定位不清、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重教学轻实践等问题。因此,须从清楚定位学科入手,精心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注重所设课程的社会适应性,控制专业课程数量,提高课程质量,增加实验课程,达到实现专业更好发展、学生顺利成才的教学培养目标。

关键词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发展;课程体系;改革;空间分布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12-146-04

土地资源管理是以经济学、资源学、管理学、区域学等学科理论与方法为基础,综合解决土地利用、土地规划、土地产权等问题的应用型专业。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是一门兼有社会科学属性和自然科学属性的交叉性学科,在发展过程中各个院校形成了各自的特色[1]。60 a来,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取消,再从无到恢复,进而发展壮大。。当前,全国开设此专业的本科高校多达93所,那么各高校办此专业的学科依托、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到底有何差异,需进行比较研究后才能做出回答。本文的第一部分简要回顾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发展历程,分析该专业发展现状,探讨如何改进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第二部分分,析土地资源管理专业高校数量变化及空间分布。第三部分从学科依托角度讨论各院校设置专业课程体系产生差别的根源。第四部分分析各院校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差异。第五部分提出改革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议。

1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高校数量变化及空间分布

1.1 开设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高校数量变化

从开设该专业的高校数量变化来看,该专业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再到取消,接着到恢复,进而不断增长的过程。本文用时间轴来描述其变化过程,如图1所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前身是土地利用与规划专业。1956年东北农业大学(东北农学院)创办土地利用与规划专业,1960年代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学院)、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农学院)、河北农业大学等院校开设土地利用与规划专业,到20世纪80年代,原来因文化大革命停招的高等院校开始恢复招生,并且开设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新增院校的数量增加得很快,例如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西南农业大学等院校都是在这一时期创办这一专业。目前,中国大陆及香港总共有93所高校(不含独立学院)开设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学历教育,另有43所院校开设土地资源管理硕士点,17所高校开设土地资源管理博士点。从整体来看,全国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得到发展和壮大,无论是招生规模,还是培养的人才层次都在不断提升,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培养得到各部署重点高校的重视。必须指出,各个院校在开设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时,储备的师资和学科依托是存在较大差异,这也导致至今部分高校给土地资源管理本科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而另外多数高校则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客观地讲,各所院校土地资源管理课程体系设置确实存在较大差别,这种课程体系设置最终对学生将来的就业能力、就业方向和就业层次等有何影响还需进一步考察。

图1 开设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高校数量变化

1.2 开设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高校空间分布

从开设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教育高校的空间分布来看,以山东省开办的数量最多,达到6所;以海南、青海、香港开办的最少,都仅有1所。北京、安徽、湖北、湖南、广东、贵州都有5所高校开设土地资源管理本科教育。从高校的层级(是否部属)来看,以北京为最,其5所高校中有4所为211工程或985工程大学;湖北排第二,有3所211或985高校开设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教育;其余多数为省属本科院校(见表1)。从学历教育的层次来看,开设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高校,大部分高校都设立了土地资源管理硕士点,极少数设立了土地资源管理博士点。相反,有很多没有开办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高校,却不少设立土地资源管理硕士点,甚至还有好几所高校设立了博士点。以设立博士点为例,大陆地区总共有17所开设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博士点的高校。其中,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以及东北大学都没有设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本科教育,都设立土地资源管理博士点。由此可见,越往更高层次的学历教育,对高校的综合办学实力和教研师资团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条件要求越高,教育资源的聚集和集中趋势明显。

表1 大陆及香港开设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高校的空间分布

省市高校数量省市高校数量省市高校数量省市高校数量

北京市5湖北5安徽5青海1

天津3湖南5江西2黑龙江2

上海2广东5江苏4吉林2

重庆4广西2浙江2辽宁2

河北2云南4新疆2内蒙4

河南3贵州5海南1福建2

山东6四川4甘肃2香港1

山西2陕西3

信息来源:中国大学信息查询系统();香港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设地理科学(国土资源管理与规划方向)培养土地管理人才。

注:本表中的数据不包括独立学院或民办院校。

2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高校办学的学科依托

2.1 开设土地资源管理专业高校的学科依托

多数开办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院校都想强调要自己的办学特色,即形成特色专业或品牌专业,以增加市场上所培养的各类人才的就业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各院校在开设该专业时所依托的学科背景存在很大的差异[2]。既有地学和信息科学为基础的,也有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为基础的,还有以测绘科学为基础的。例如,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中国矿业大学都是以地学为基础建立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建立起来;而武汉大学和东华理工大学则以测绘科学为基础建立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华中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则以土地利用与规划为基础建立起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本科、硕士点,乃至博士点;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南大学以及浙江大学等则以土壤学为基础建立起土地资源管理本科至博士培养体系;南京农业大学则是以比较综合的土地经济、土地规划等为基础建立起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形成非常完整的培养体系,招生规模和培养水准都处于名列前茅。当然,除了上述类别外,还有财经类、部分师范类院校在建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时,多数依托经济学、管理学、人文地理等学科为依托,这类高校包括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四川大学以及安徽师范大学等。

2.2 实现依托优势学科创办特色专业的行动策略

正如前文所述,各院校都强调自己的办学特色时大多数从课程体系设置入手,力图以设置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达到更具特色人才的目标。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开设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高校很多,在此以华中农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作一分析。首先,华中农业大学在1961年开设土地利用与规划专业本科培养以来,虽十年文革期间办学停止,但教师们多数仍然坚持从事土地利用与规划相关研究工作或社会实践,至1981年重开土地利用与规划专业时,该校立即回归坚持以土地利用与规划为重要着力点。在本科生教育层次,土地利用规划是教学计划中的重要课程;在硕士、博士教育层次,土地利用规划是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其次,中国人民大学自1985年创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至今已正好30 a,该校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方面始终坚持以土地经济、地籍管理、不动产估价为重点方向,建立起本科、硕士、博士培养体系,在学界享有盛名。其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1998年开办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以来,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最终将特色定位在“有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及资源学理论基础,掌握土地资源管理相关专业知识及测绘、规划、评估、信息、计算机应用等基本技能,能从事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评价、地籍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人才”[3]。该专业前后三次修改本科生教学计划,其中第三次修订时特意增加了土壤学、地图制图、土地数据处理等专业课程;不仅如此,中国地质大学还依托地质优势学科,向矿产资源管理方向拓展,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面。对比三所院校可以发现,各院校的优势和特色明显,使其所培养的人才面向市场需求时就业的方向和领域存在较大差别。

3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

3.1 各院校本科生培养目标与核心课程设置

根据教育部对土地资源管理学科组的指导意见,各所开设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院校,根据自身办学优势和特点对其进行调整和定位。各高校在土地资源管理本科生培养目标方面存在一些差异,但整体来看,这种差异不是很大,都是在贯彻教育部土地资源管理学科组指导意见。在此,以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浙江大学为例进行分析。首先,华中农业大学将土地资源管理本科生培养目标定位为:“高尚健全的人格、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备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及资源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土地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及相关技术,…… ,勤奋踏实、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创新能力强、视野广阔的高素质人才”。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将土地经济学、土地管理学、不动产估价、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资源学、农田水利学等课程列为专业核心课程;在教学学时上安排较多,例如土地管理学安排60学时,土地利用规划学安排了两个学期来学习,学时达到120学时,特别强调土地规划实验课程。

其次,南京农业大学将土地资源管理本科生培养目标定位为:“具有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及资源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土地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测量、地籍制图、规划估价、计算机与地理信息系统等基本技能,能够从事地籍管理与地理信息系统、资产评估、城乡规划及土地管理政策法规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将土地资源学、地籍管理、土地法学、土地利用规划学、不动产估价、房地产经营管理等列为专业核心课程,并安排了大量专业实践课程,包括:测量学与地籍测定实验;遥感实验;绘图与数字测图实验;CAD 实习;计算机与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地籍管理实验;土地估价实验;土地规划设计等。

其三,浙江大学将土地资源管理本科生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土地管理、城市管理及房地产经营方面的基本理论,具有计算机应用、测量、规划、投资分析等基本技能,熟悉土地管理、城市管理以及房地产经营管理政策法规,能从事土地调查和评价、土地利用规划、地籍测量、房地产经营与管理等专业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 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将公共管理学、土地管理学、土地经济学、土地利用规划、不动产法学、土地信息系统等课程列为专业核心课程。而且该校还安排了教学特色课程,包括双语教学课程、原版外文教材课程、研究型课程、自学型课程、讨论型课程,达到培养学术研究、自我学习、交流讨论能力的目标。

3.2 各院校本科生培养目标与特色课程设置

在对全国92所(除香港)开办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院校的课程体系设置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大多数院校都开设土地资源学、土地经济学、土地法学、不动产估价、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土地信息系统等课程,只是部分院校根据其学科基础或是结合其优势学科的要求,设立了具有特色的课程。例如: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开设了地籍测量、土地整理与复垦、遥感原理与应用特色课程[5];贵州大学、石家庄经济学院都开设了矿产资源与管理特色课程;重庆工商大学则开设了景观规划与生态设计特色课程;武汉大学开设地图管理学、地籍测量特色课程;中国矿业大学开设土地开发复垦、土地与房地产测量特色课程;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侧重房地产方面,开设了如住宅经济学、房地产金融、房地产市场理论与实务、房地产信息管理与应用等特色课程;东北农业大学开设了农田水利学、土地统计学、工程项目管理、全球定位系统(GPS)原理与应用等特色课程;福建农林大学开设土地生态学特色课程;以师范为背景的院校如内蒙古师范大学[6]、安徽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和西南农业大学合并而成),都开设自然地理学作为特色课程。因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是着眼于解决现实问题的应用性专业,因此当土地管理实务中出现新的服务需求时,就会有新的课程设立,土地整理规划设计便是典型事例。1998年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成立以来,全国已有几所院校,包括中国农业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南大学等,都新增了土地整理课程,虽然名称不尽相同,但定位是一致的,就是要满足蓬勃发展的土地整理事业中介服务、管理实务中的人才需求。

4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建议

4.1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要注重其应用性

南京农业大学王万茂教授认为,土地管理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地籍、地价、地权、地用”四大内容,而土地管理是个综合学科,要文理兼收。土地管理的发展就是“调整土地关系,组织土地利用”[7]。然而,有工科出身的学者认为,土地管理就是GIS技术、遥感、测绘,文科出身的学者则认为,土地管理就是土地政策。这种不同学科出身的学者对土地管理存有不同理解,最终导致各个院校在课程体系设计方面表现出较大不同。那么,如何科学进行土地资源管理的学科定位呢?可以确定的是,土地资源管理不能依附于地理学、测绘学、管理学等学科,而应兼具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特征,在课程设置方面,既要有管理学科的课程,也要有工程技术学科的课程。归结起来,就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必须注重其应用性和技术性,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可以找到对应的工作岗位,体现课程设置的价值。例如,房地产策划课程为例,可以很好地适应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的势头,市场上对房地产经营、管理、策划人才的需求量很大;学生通过该课程的理论学习和课程实验使得其面对实际工作中可能碰到专业问题不感到陌生,相反上手很快,满意地解决实际问题。再如,土地整理课程则是工程技术类课程,现阶段和未来几十年都有很大人才需求量,体现出很好的应用性和技术性。

4.2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的数量要少而精

专业课程的具体科目和数量确定需要从学生能力培养、市场人才需求、院校学科专长等方面来综合考虑。首先,要保证教育部规定的核心课程必须开设,包括土地规划学、土地资源学、土地经济学、土地管理学、地籍管理学、测量学和土地信息系统等课程。其次,根据市场需求进行适当调整,包括城市土地开发与利用、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房地产市场策划等课程。再次,可根据各院校的优势学科来开设特色课程,如房地产估价、矿产资源与管理、农田水利学、景观规划与生态设计和工程项目管理等课程。总体原则是,专业课程数量要少而精,不为了完成教学工作量而开设课程,不因为教师的专业背景而改开其他非需要的课程。课程之所以要少,主要是考虑学生需要完成课程过多时往往降低了学习质量,没有实现原设教学与培养目标。课程之所以要精,就是要通过专门的学术训练,使得学生把每门课程学精、学深,使其实际操作或动手能力不成问题,也就增强了学生的专业素质与职场竞争力。

4.3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验课程数量要增加

土地资源管理课程体系设置时,应该大幅增加实践课的数量,可考虑开设的实验课程包括地籍测量、地图制图、土地规划学、土地整理设计、房地产策划等。根据实验或实习地点,实验课程还可以分为校内实验、校外见习或毕业实习。现阶段,在大多数院校中实验课程没有得到充分重视,既缺少校内实验仪器设备,又缺少校外实习站点或平台[4]。如果两者皆没有,那课程实验或实习则无从谈起。校内实验必须以先进完备的实验设备为基础,在设备数量要基本满足学生分组实习的需求。首先,教学实验所需设备要全、要新,必须加大投入,引进新设备、更换旧设备,市场上什么设备使用最多,学校就应该购置此类设备,否则校内实验教学与实际工作的要求相差太远。例如,部分高校因为没有购置手持GPS、全站仪等测绘设备,学生根本没有接触过,学生进入实习单位或工作单位很快就反映能力差距。其二,设备操作机会上要做到平衡,使得人人都机会接触设备,消除部分学生没有机会使用设备的现象。从校外实习或毕业实习来讲,可以考虑有组织的集中实习模式。对学生校外见习或实习,可以考虑有组织的集中实习方式。在此,以安徽师范大学为例,多年来,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与校外十几家企业、事业单位达成双边合作协议,每年秋季和春季分两批次将大三学生派遣到实习单位,完成大约6~7个月校外实习,只有学生努力完成校外专业实习才可被认定一定数量学分。实际上,学生通过校外专业实习可以深入了解专业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不仅增加了学生就业的目标指向性,还提高了学生的职场能力。

参考文献

[1]卢新海,张继道.关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07(2):30-33.

[2]路振华.我国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发展概述[J].安徽农学通报,2014,20(14):133-135.

[3]王占歧,王华,刘越岩,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发展初探[J].中国地质教育,2013(4):42-45.

[4]何灵.完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考[J].中国轻工教育,2015(1):84-86.

[5]付梅臣,袁春,周伟,等.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现状与教育创新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05(2):26-29.

[6]张惜伟,张裕凤,胡成飞,等.土地资源管理特色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5,18(1):8-11.

[7]王万茂.中国土地科学学科建设:历史与未来[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2):15-19.

(责任编辑:赵中正)

上一篇:基于PPt平台地理课件制作的图片处理技术探讨

上一篇:有效教学中“地球运动”的教学方法评价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