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心得体会>

开国大典的天气预报员著名气象专家章淹教授

发布时间:2022-02-15 08:37:04 浏览数:

章淹教授

章淹,女,1925年1月出生,浙江省上虞县人,著名气象学家。194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气象系。曾任北京气象学院研究生部教授、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科协常委、中国气象学会常务理事及中国水利学会理事兼水文气象专业委员会第一、二届主任,北京气象学会十三~十五届理事长、北京减灾协会第一届副会长、长江三峡防洪专家、国际动力气象学会中尺度气象委员、世界银行聘其为援建水库安全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第八、九、十届人大代表等;为新中国开国大典的天气预报员。

主要业绩:章淹教授长期从事暴雨理论与应用开发的研究与教学,主要致力于数量化、精细化降水机理和预报的研究与实践,为新中国水文气象交叉学科的创建与开拓者之一。对暴雨、中国梅雨及其与我国洪旱灾害和南水北调等的关系进行了系列研究,2007年1月还发表了她对我国近代史上伤亡损失最惨重的特大雨洪——《1931年江淮异常梅雨》研究。在暴雨预报这一世界性难题领域做出突出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对我国大量兴起的水利建设及长江三峡等重大工程所特需的暴雨数量化预报及当时国内外尚无的气象保障问题开展研究。1958年首次提出我国客观化的大范围定量降水预报;发表《降水客观预报》综论上、中、下三篇。改革通行的经验性定性降水预报,全国推广。经过科研与国内外的大量调查,20世纪50年代后期,章淹提出改革气象观测站单一进行观测而增加预报业务的方案,为他们研制预报方法,为长江三峡坝区以上沿江七省的69个气象台站举办讲习班和讲课,推动大、中、小各级台站共同开展降水的研究和预报,在试点工程中应用,获减灾兴利效益,受到全国三峡科研大会表彰。在国内广泛推广和改进此项预报中,她主持的“太平洋高压与降水预报研究”1978年集体获全国科技大会奖。

经多年研究,章淹提出“致洪暴雨”新概念及其数学表达式。“七五”期间,她主持了此项目的国家重点研究,揭示了致洪暴雨与一般暴雨的区别及其成因特点,从而研制出几种新的预报方法。她与湘、皖、浙等气象及水文台站合作,开展梅雨、旱涝与增加雨水资源等新的研究;提出气象与水文结合的多种预报方法及其理论基础,包括暴雨与警戒水位和洪峰等相结合的长期预报,雨季结束期中,长期预报及汛末大-暴雨中期预报方法等,提高了雨洪预报的能力与准确率,为洪旱预防的提早安排提供信息。先后获国家气象局及省气象局科技进步奖各一项。

1978~1985年章淹主持“长江流域暴雨及预报”重点项目的科研工作,有31个单位的气象与水文工作者参加合作,她举办讲习班等,推动该项工作在国内外已有工作的先进基础上,开展我国特点的研究。通过精细探查,她提出中国暴雨雨团发展的研究以及地形作用,天气系统“迭合共振效应”和“高压东阻”等对暴雨形成的作用,从而设计并合作建立了多种(后期达三十种以上)暴雨预报方法,促进暴雨学科水平及预报准确率的显著提高,预报的能力也大幅度增加,过去未能做出的有些防、抗雨洪的预报已可提供服务,曾先后获多项不同地方的科技奖,在多次抗洪抢险中,为保障安全及提前转移数十万民众等重大决策提供气象依据,为国家建设和防灾减灾做出贡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985年后,拓展国际合作,章淹三次任国际合作长江流域暴雨科研中方首席科学家,为国际组织中我国第一位中尺度精细气象委员,“中国暴雨”访美学术代表团团长,并应邀到丹麦等地讲学,出席在欧洲和日本举行的国际学术会议,其论文先后在中、瑞典、西德、美、日、丹麦等刊出或交流。

章淹教授坚持参加一线研究实践与教学,培养了一批有优秀成就的科技人员,她重视集体力量的提高,为推进暴雨学科理论及应用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曾先后被评为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气象系统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北京市先进教师、北京市先进科技工作者、先进科普工作者、三次评为北京市科协最佳理事长等。章淹有14项成果分别获国家、中央部委及省科技奖,独(或合)著有《长江三峡致洪暴雨中期预报》、《中尺度暴雨分析预报》和《暴雨预报》等专著3本,编著论文集9册,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60余篇,1991年被评为国家有特殊贡献的科教工作者。

上一篇:“水文测验”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上一篇:多彩园艺,精彩人生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