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心得体会>

科学发展观反思历史发展与历史研究中的点、线、面

发布时间:2022-02-23 08:40:18 浏览数:

[摘 要]历史是发展的,发展是历史的;历史发展是由无数点、线、面构成的;过去的发展现推动历史发展过程中存在点、线、面的局限;过去的研究现推动历史研究过程中也存在点、线、面的局限。科学发展现指导历史研究,会使历史研究与时俱进,科学合理地处理好点、线、面三者关系,促进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关键词]科学发展现;历史发展;历史研究;点、线、面

[作者简介]翁有利,吉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吉林 四平136000

[中图分类号]K0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9)10-0001-03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在当代的与时俱进,是历史唯物主义学科在新时期的理论创新。是我国新一代领导集体总结以往种种历史发展利弊并对其进行全面反思基础上提炼出来的一种全新的历史思考。它来源于历史,用它来反思历史发展,指导历史研究,会使我们的历史研究从更科学、更合理、更现实的角度去重新认识、丰富、完善以往的研究内容和体系。具有现实意义,更加能够又好又快地服务于社会科学发展。

一、历史是发展的,发展是历史的

一提到历史,一般人都会认为是过去和陈旧、是静止和不动;历史研究似乎也是在研究过去和陈旧的东西。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今天,我们应当改变观念:历史不是过去和陈旧,也不是静止和不动,而是变化和发展。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一切历史也都是变化发展的。世界上没有静止不变的事物,当然也就不会有静止不变的历史。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人类社会的历史运动从来都是用发展的眼光来加以考察的。恩格斯指出:“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互相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和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生成和消逝。”发展是历史的根本属性,是历史的生命所在,没有发展,就没有历史。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类社会的一切革命、建设和改革,都可以归结到谋求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上来,归结到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不断推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发展进步上来。人类历史上出现的各种学说,往往都与回答、解决发展问题有关,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学说,归根结底都是适应人类社会正确解决发展问题的客观需要而产生发展的。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社会制度之间,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激烈的竞争、争夺乃至于战争,说到底也都是围绕发展问题展开的。

发展是历史发展,是人类推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历史活动及其结果,是由一系列的历史事件、历史数据、历史人物等构成的历史过程,发展既包括社会生产实践,也包括社会生活实践,是社会各个领域的全面发展;追求发展、努力发展、无穷的发展运动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史。离开历史。没有对发展的历史记录和历史叙述也根本不可能谈发展。发展既有历史连续性,又有历史间断性和跳跃性,有时会出现停滞、曲折或倒退,有时可能出现快速发展或跨越式发展。这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历史发展规律告诉我们:人类历史的总体趋势是不断发展、永无止境发展。

二、过去的发展观推动历史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点、线、面的局限,过去的研究观推动历史研究过程中也存在着点、线、面的局限

发展是历史的,发展观也是历史的。每一历史时期的发展观都是该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综合反映。发展是各民族的发展,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心理素质、资源环境、制度形态、国际地位等无不体现、渗透在该民族的发展观中,左右和影响该民族的历史发展。历史上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发展道路和发展结果。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曾经有过种种历史发展观在指导或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但由于历史或阶级的局限性。历史上的发展观很多都是点、线,虽然有的达到某种程度的面,但也都具有片面性或不合理性,都不能促进人类社会的科学发展;有些狭隘的、落后的发展观,甚至导致了发展的曲折或停滞,使人类社会的发展付出相当大的代价。

例如,封建王朝的统治者,追求发展的目的,是为了自己统治的长治久安、江山永固,从这一点出发,为达此目的,不惜采取一切手段。虽然有些“开明君主”也曾有过民本思想,也曾实行过与民休息、轻徭薄赋的“开明专制”,出现过所谓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的“盛世”,在客观上推动了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但发展的目的根本不是为了民众的利益。为了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而是为了满足统治阶级的利益,为巩固封建统治服务,所以,他们更多是贪图享乐、巧取豪夺,为了领土和财富而穷兵黩武,不仅不是以人为本,而是为了自己私利以不惜牺牲百姓的生命为代价。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发动战争,兼并领土,掠夺财富,根本不考虑或顾及不到对现存资源环境的保护,只图自己利益的发展,不考虑民众利益,不顾及全体民众后世的发展问题,正如法国国王路易十五所说,我死后哪管它洪水滔天。这种发展是点,或许一些集合起来也可以构成线或面,但体现出的是极端的不合理和片面。

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是社会历史的进步。资产阶级统治建立在大机器生产基础上,它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的物质文明。但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建立在对自然资源的索取和破坏以及对广大落后地区掠夺侵略的基础上,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发生的经济危机表明资本主义发展不是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它所建立的社会政治经济秩序同样是不公平、不合理的。

剥削阶级专政的发展观,发展的目的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是建立在对他国他民族以及本国民众的掠夺、剥削基础之上,是不协调、不合理的发展,造成他人痛苦、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的发展,是损人利己的恶发展,将来定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农民起义推翻了旧王朝建立了新政权,反抗暴政争取生存权利有它的正义性;但也有其阶级或时代的局限性,他们很少考虑到制度的更新,找不到社会发展的新途径,在砸碎旧的封建国家机器的同时,也将过去的物质成果甚至包括某些精神文化成果一起毁掉,这也不利于将来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也不是全面发展。

近代以来出现的经济发展观,只是片面地强调经济的增长,忽视环境污染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对将来发展的影响。

上述发展观某种程度上都是点、线或片面的发展观。都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全面性。这些发展观的实践都对历史发展产生诸多不良影响。

历史上有过点、线或片面的的发展观,历史研究也有过点、线或片面的研究观。

历史发展是全面发展,历史发展虽然包含着无数的点、线、面,但只有(整体的)面才是历史,点和线不能代替整体的历史。过去我们的历史研究中往往为了突出某个(些)事件某个(些)主题的重要,出现过以点代面、以线代面的现象,而且还长期

居于历史研究的主导地位。

例如,过去历史研究中的“阶级斗争史观”,过分强调阶级斗争,看重的是在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重大政治事件,把历史看成是由重大政治事件构成的阶级斗争或人民革命,革命、起义被看作是分期、断限历史的重大界标而备受瞩目和关注,“阶级斗争史观”指导下的中外历史研究中的“政治制度变革论”、“革命史范式”等由此形成。经济、社会、思想、文化、教育、科技等“革命”或“阶级斗争”以外的东西被弃之不理。这种以点代面的历史研究,因为不是历史的全面的而影响了整体历史的全貌。

“社会经济形态史观”取代“阶级斗争史观”有其进步性,但它过分强调经济发展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忽视了历史发展的其他方面。经济发展固然重要,但政治、思想、科技、文化等不相协调发展,整个社会也不会科学全面发展。这种以线代面的历史研究同样不是全面的历史研究,

三、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发展的历史观,指导历史研究与时俱进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全新的历史观,它是在总结过去的历史发展观尤其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在继承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又一创新。它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原则是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科学发展观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强调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科学发展观强调的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全面进步,科学发展观强调的协调发展,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科学发展观强调的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来源于历史,与历史发展紧密相联。历史发展是包罗万象的,不是单一的经济、政治、军事、思想、文化等方面,科学发展观提出全面发展,全面推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的活动是历史的主体,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历史发展是永无止境的,科学发展观提出可持续发展。等等,我们不难看出,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历史主义的原则。“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历史是发展的,发展是历史的,从这个意义出发,科学发展观同样也是可以指导历史研究的。科学发展观“离开了发展就没有意义了”;那么,由此又可以推论出:作为研究发展问题的历史研究离开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也就没有意义了。

历史研究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把历史与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容与丰富内涵引入历史研究中,从现实发展需要出发,以历史主干知识为依托,重新审视历史研究的相关问题,对历史研究的内容和体系进行深入细致的改革。

“全面发展”原则指导历史研究,明确历史发展是全部,是由无数的点、线、面构成,而不只是点、线和局部的片面,过去历史研究中出现过的“革命史观”、“阶级斗争史观”、“社会经济形态史观”,都对推动历史研究起到一定作用;但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今天看来,它是不同时期起主导作用的主要点或线而不是(整体的)面,都具有某种程度的片面性,因而应当退出整体历史研究的主导地位。

“以人为本”原则指导历史研究,明确人是人类历史活动的主体,一切人类历史发展都离不开入的作用。历史研究应该考虑如何结合古今中外的历史事实,弘扬民本主义思想,加强人文素质方面的研究。

“协调发展”原则指导历史研究,就应从历史事实出发,研究和评价协调发展对历史大发展快发展的的促进作用;不协调发展给历史发展造成的巨大障碍,总结其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

“可持续发展”原则指导历史研究,就应该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历史事实、政策和措施;如影响久远的革命(包括政治革命、经济革命、科技革命等)和改革(经济改革、政治改革、社会改革等),研究其在当今社会和谐发展中所具有的重大作用和影响。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在当代的与时俱进,历史研究落实科学发展观也应该与时俱进,对过去、对传统不应该简单地全面否定,而应该进行科学合理的扬弃,过去存在的“阶级斗争史观”、“社会经济形态史观”、“革命史范式”等等,虽然注重的是点、线或局部片面,但它是(整体的)面的重要不可缺的组成部分,都对过去的历史研究起到奠基和发展的作用,我们不应该过分指责和完全否定。应该看到,没有过去的奠基就没有今天的发展。不同时期的历史研究要服从于不同时期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发展现的历史进程: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4]胡锦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现——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A].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C].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白 云]

上一篇:运用乡土史资源,添彩历史新课程

上一篇:例谈初中历史兴趣教学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