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心得体会>

南昌方言相声小剧场的传承与复兴

发布时间:2022-03-04 08:46:40 浏览数:

摘要:近年来,相声小剧场逐渐成为众多学者热议的话题。相声小剧场实际上是传统“相声茶馆”、“相声园子”的新别称。其展演也从最初容身庙会、集市、街道空地的撂地演出,转移到空间相对固定、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复合型现代小型剧场。各地的相声小剧场逐渐兴起,使传统的相声艺术焕发生机,加之互联网的普及,新兴传播媒介打破了传统时空的界限,各种演出活动通过直播、转播等方式为观众提供了不在场欣赏的可能性,扩展了受众的接受程度。主要传承南昌方言相声的南昌贵林社,便是在传统与现代间转型的相声剧场。通过对其历史发展脉络、经营模式、活动表演、作品创作、创新传承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思考南昌相声小剧场在当下社会变迁中的生存与转型。

关键词:相声;小剧场;贵林社;传承;复兴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11-0135-02

一、南昌贵林社的由来

位于南昌市东湖区的“贵林社”成立于2011年,是江西第一个以相声为主的演出团体,创始人是江西著名的本土相声演员小筱贵林(原名万新明)。提到小筱贵林不得不提及其父亲筱贵林(原名万笑铃),筱贵林是南昌城家喻户晓的著名滑稽、评书艺人,曾被誉为“南昌第一谑星”。

谐趣类曲艺形式最早于民国时期形成,是一种逗乐性较强的滑稽说唱形式。据《中国曲艺志·江西卷》记载,“滑稽笑话流行于上饶、南昌两地。约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由浙江籍笑话艺人施天寿带入赣东北的玉山县。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又有上海滑稽说唱演员筱天福入赣,在南昌市开场表演,一炮打响,名声四传,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正式收评书艺人万筱林为徒,师徒二人共建南昌市第一个滑稽笑话班,并多次赴上海等地演出。”筱贵林的表演一直遵循着“易懂、幽默”的南昌本地方言进行创作,用“笑的艺术”,给观众带来欢乐。其表演的滑稽笑话《丑妹英雄》《老鼠嫁女》《皮匠招亲》,新旧评书《八一风暴》《红岩》《飞龙传》等作品,表演上绘声绘色,技艺超群,至今为南昌的观众所津津乐道。据小筱贵林所言,父亲在抗战时期跟随河南坠子老艺人郭少春学习说唱技艺,还自编自演过一些说唱剧目。正是这样的家庭环境,让小筱贵林从小受父母的影响(母亲是西河大鼓艺人),十几岁开始业余在南昌撂地说相声,上个世纪70、80年代开始暂露头角,成为职业相声演员,为工人演出,受到热烈欢迎。90年代下海创业,凭借相声《南腔北调》火爆成名,每周六“欢乐之夜”,场场爆满,定价一元,南昌便有了“一元看相声”的经典口头禅。他的曲艺之路虽非父亲有意为之,但小筱贵林对曲艺的热爱,让他子承父业,初心不改,努力将这门艺术发扬光大,继续为南昌的曲艺观众带去“笑的艺术”。从业余到职业,从热爱到传承,在他的努力下,2008年“筱贵林南昌谐谑故事”成功申报为江西省第二批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二、贵林社的生存现状

(一)演员的构成

贵林社目前演员共有50人,大部分为青年演员,年龄偏小,主要以80后和90后为主。除了老一辈创始人小筱贵林年龄50多岁外,其余平均年龄20多岁,中生代有阿志、陈龙、刘莉玲等,年轻的有王芳、胡康等人,最小徒弟是12岁的万舸颖。这些年轻的演员都是贵林社的新人,刚处于学习阶段,共同构成贵林社的演出团队。贵林社相声演员团体的构成具有职业多元化的特点,如小筱贵林属于专业演员,部分演员还是有着丰富相声表演和管理经验的演员,甚至有些是小有名气的当地电视台主持人。如小筱贵林的大徒弟阿志,目前是江西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深受观众的喜爱。谈到加入“贵林社”动因时,主要还是他一直有的情结。他曾经是一名采茶戏曲演员,后来转型为一名主持人兼演员。比起戏曲来,他更愿意谈相声艺术。受家庭的影响,父亲是个相声迷,抽屉里有很多姜昆、马季等人的相声磁带,经常在家里播放,阿志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中渐渐成长,后来拜小筱贵林为师,他说“相声像一个万花筒和说明书一样,把所有的喜剧原理和包袱都已经包藏在里面,掌握了相声其实就掌握了喜剧理论”。这是他对相声的理解,更是对相声的热爱。另一位小有名气的是小筱贵林的二徒弟陈龙(原名陈恒),不仅是一名相声演员,同样擅演小品、电影,还曾在2015年亚洲微电影节荣获“江西影帝”的称号。陈龙早期也在戏曲剧团工作,后来转型从事小品和相声创作。

通过阿志和陈龙的故事可以看出他们都有从事戏曲表演的功底,很自然的将戏曲的精华融入到自己的表演中,使得舞台形象独具特色。完整的算下来“贵林社”已有四代传人,第一代是南昌方言相声创始人筱贵林,第二代现贵林社掌门人小筱贵林,第三代是大徒弟阿志、二徒弟陈龙、三徒弟玲子等人,第四代是2018年7月二徒弟陈龙新收的几位弟子。

(二)经营模式

相声小剧场按照存在性质分为盈利性和非营利性。营利性的相声小剧场,采取商业运作的经营方式,以大量的安排演出场次及扩充规模来作为收入来源,需要业主自负盈亏,即是经营者又是管理者,比如北京德云社,星夜相声会馆、嘻哈包袱铺都是这类最有代表性的小剧场。非营利性小剧场大多具有公益性质,他们不以追求商业利益和经济价值为宗旨,通常采取免票或低票价的方式,为社会各界观众进行公益性曲艺演出。贵林社属于后者,他们由一群热爱曲艺,对艺术事业的不懈追求的演员自发形成的公益性演出团体,准确的说是由小筱贵林发起,由阿志、陈龙共同筹划完成,每周六为观众进行低价位、非盈利性的公益演出。同时政府将其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并享受政府部门给予不同程度的财政补贴,不定期的向基层群众进行的公益性演出。

“贵林社”的经营模式采取小剧场式经营,整个剧场可容纳80-100人,古朴的风格仿佛让观众置身于曾经的雕栏瓦舍。变幻的LED,干净整洁的环境又不乏现代气息。由于南昌相声在南昌观众文化消费中占的比例较低,而且主流文化媒体很少涉及有关相声演出的报道,对“贵林社”的宣传更是少之又少。目前“贵林社”已有自己的官方网站,新的互联网技术成为我们了解“贵林社”的又一渠道。官网包括剧团的相关演出信息、艺人风采、影像资料等。与传统的相声剧场不同的是,南昌“贵林社”并没有选择交通便利,亦或靠近商业區、旅游区等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的闹市,而是位于相对安静和偏僻地方。不能说是一种无奈,因为贵林社同时还作为东湖区惠民剧场,承担着政府公共文化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重要工作,所以,“贵林社”小剧场与其它营利性相声小剧场不同的是,它并不注重演出的商业价值,更注重作品的艺术质量。

“贵林社”演出的时间相对固定,即每周六晚20:00准时演出,为了不改惠民利民和相声艺术传承的宗旨,票价一直是为10元/位。自“贵林社”成立以来,资金一直处于短缺、入不敷出的状态,有时为了维持该社正常运作,社员自掏腰包购置必需品,部分演员甚至放弃了工资。

(三)传承方式

当代相声教学方式主要为传统的师徒相传或培训班授课。后者通常按课时量和学分来进行考核,合格后发放结业证或证书。而传统的师徒相传,一般要求比较严厉。南昌贵林社的授徒还是采取师带徒的传统方式,学徒先投拜师贴,摆酒设宴。所谓“德成而上,艺成而下”,师父首先要考察徒弟个人品德,其次考虑的才是学生的天赋。相声是一门语言的艺术,所以对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要求很高,所以小筱贵林深知文化知识对相声艺术的重要性。他依靠后天的努力,阅读经典,背诵经典,拜师求教,1995年他得到天津著名相声演员杜国之先生的指导和肯定,艺术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在授徒传艺方面,无论年龄大下,小筱贵林总是亲力亲为,做到循序渐进,他尤为重视徒弟基本功的训练,教之前都要求背诵《八扇屏》、《夸住宅》、《报菜名》等经典剧目,熟能生巧后才能再学习的其它的功夫。

三、贵林社的传承创新之路

经典的艺术作品总是能揭示生活的本质和事物的道理,而精品的呈现需要艺术家透过细微的现实生活汲取素材进行文艺创作。南昌相声之所以传承至今,离不开艺术精品的创作。小筱贵林深入南昌市民生活,善于捕捉素材、运用幽默诙谐的地本土方言俚语反应群众日常生活。比如,他创作的相声《一对懒夫妻》就是在行走中看见年轻夫妇的争吵的情景,产生灵感后创作出来。用相声的方式直接反映南昌人的当代生活,用最地道的方言呈现他们最直白的生活状态。所以他常说“我的南昌方言相声最大的特色,就是把很多生活中的南昌话里的喜剧元素综合起来在加工,让南昌人感到无比的亲切。”

贵林社的创作之所能取得成功,主要在于掌握和遵循了艺术发展和市场规律及受众接受心理。一方面贵林社充分利用相声演员的创作才能,结合当下流行元素,凭借丰富的传统文化积淀积极创作。小筱贵林介绍,每次演出的节目内容和曲艺形式都做了精心设计,将作品用最平实亲切的南昌方言展示给观众。创作出了诸多大众所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相声段子,既提高了相声段子的艺术水平,又迎合了大批观众审美偏好。另一方面,加强与其它曲艺形式的交流学习,比如将南昌清音、南昌道情等引入社团,提高小剧场的经济效益,通过网络传播的途径,录制视频。在非遗传承中,与豫章中学,江西旅游学校、江西师大附中等中学一起进行“非遗进校园”的互动。

四、结语

高质量的相声艺术演出离不开高质量的演员、创作者以及其他专业人才。只有对创作人才的扶持和培养,实时对市场变化趋势做判断,了解受众的心理变化和审美偏好,在传统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合规律的创新,才是让这门艺术得到更多认可的关键。培养擅长多方面表演的演员,强化从业人員素质,提高表演者的文化素养和知识储备,才能使相声表演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让传统的艺术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当代焕发勃勃生机。

上一篇:范伟故事:正常人生非常幽默

上一篇: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