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计划方案>

生态场景在博物馆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2-03-02 08:40:08 浏览数:

摘 要:博物馆的陈列展示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也提高了对人类文明史的了解,及对自然生物发展史的认识。近年来,我国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各门类的博物馆不断涌现。本文通过对生态场景在博物馆中应用的具体介绍,较为全面阐述了如何通过视觉语言使观众产生记忆,吸引观众反复前来,达到博物馆的展示效果。

关键词:博物馆;生态场景;视觉语言;展览效果

近年来,我国的博物馆事业迅速发展,各种类型、各种专业的博物馆不断的涌现。博物馆陈列展示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提高了人们对人类文明史的了解,以及对自然生物发展史的认识。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新材料、新工艺的出现,陈列形式不断更新,传统的展示理念难以满足公众的需求,生态场景复原作为博物馆展示的一种手段,日益得到重视。

1 场景的意义

自然类博物馆的传统陈列,是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藏品向观众展示生物的多样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展柜陈列方式已经无法满足观众的视觉的要求。突破展柜陈列方式,营造震撼夺目的场景已经成为自然类博物馆陈列的发展趋势。不断更新展陈材料,通过艺术加工的手段,创造全新的展陈理念,给展品注入生命的活力让展品活起来。在有限的空间中通过形象的与抽象的展陈方法,将自然环境与自然生物融合在一起。任何一件标本没有合适的场景配置会显的比较呆板容易引起视觉疲劳,然而单一的场景又让人们感觉缺乏生命气息,只有当场景和标本配置在一起的时候,标本才会使显示它的灵气,整个场景才会显示他的生气,就如一幅美丽的绘画作品,让人留恋忘返,加深记忆从而达到展示教育的效果。

图1 浙江自然博物馆生态场景复原图

2 场景制作

博物馆展示场景设置是一门涉及博物馆学、动物学、植物学、美学、光学、传播学、建筑学、材料学等学科的综合体。其宗旨是根据多学科的知识,创造一个符合自然,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又能满足观众视觉需求,使人们留下记忆。生动、活泼展陈手段,有效的缩短了博物馆与大自然的距离,让人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想象,眼前一山、一水、一木的景色,一动、一静的生物标本使人有一种身临其景的感觉,美丽的景色、活泼可爱的动物标本,将在人的记忆中难以抹去。场景由假山、树木、水流、草地与生物标本等所组成,帮助人们了解生物与环境,认识多姿多彩的生物世界。随着人类对生物和自然不断加深了解和提高认识,将逐渐唤醒公众保护生物、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从而保护人类自己的意识。生物场景在普及生物科学知识,提高全民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自觉关心和爱护人类生活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2.1 岩石制作

用自然界的岩石在博物馆制作场景是不现实的,只能是根据场景的需要,有选择的将各类岩石制成模型,那就需要在千奇百怪的岩石上使用硅胶,直接翻模的方法取得。模具硅胶外观是流动的液体,A组成份是硅胶,B组成份是固化剂。取100克硅胶,根据当时的温度加入1-2克固化剂,使用时硅胶与固化剂一定要搅拌均匀。首先在岩石上涂一层脱模剂或隔离剂,然后在岩石上涂刷硅胶,涂刷一定要均匀,30分钟后粘贴一层纱布来增加硅胶的强度和拉力。纱布与硅胶之间一定要贴实中间不能有空隙,等到纱布与硅胶之间的空气全部排除后,再重复一遍前面的操作过程,这样两次之后,再涂刷一层硅胶保持表面光滑就可以了。等硅胶干燥后,再做外模,外模可以使用石膏或树脂等材料。外模; 称为硬模,硅胶模则为软模。外模对内模起到支撑与保护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以后翻出来的模型不会变形。外模的制作: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将模具四周,用胶板、木板或雕塑泥围起来,以防止浇注时液体流失。若采用石膏需要在石膏水中加入适量的麻丝,以增加其的牢固度,另一种方法,采用树脂涂刷的方式,涂刷一层树脂就粘贴一层玻纤布,再涂刷再粘贴,反复两三层就可以完成模具的玻璃钢外模了。对于需要复制有正反两面模型,那么需要做两片模具,完成一面的模型后,翻过来再从复一遍前面那道工序,注意,在做第二片模具时前面那个模具不能取下来,两片模具才能合缝,制成一付完整的模具。用于假山制作的岩石模具通常只需一面就可以了。

模具制作完成后,就可以根据需要制作各种不同类型的岩石。先将硬模放在工作场地,然后覆上软模,在软模的表面涂一层脱模剂或隔离剂。然后根据需要选择用那一种材料来复制岩石,若是用于安装标本的,通常是选择用不饱和树脂加3-5层玻璃纤维布。第一层不饱和树脂中需要添加适量的石粉。涂抹均匀不留死角,待其快干時再开始贴玻璃纤维布。玻璃纤维布根据模型的需要事先剪成大小不同的若干个规格,对贴玻璃纤维布的要求是,每一个地方都必须贴到,纤维布与纤维布之间需要从叠。玻璃纤维布粘贴时中间不能出现空隙,粘贴时有一个空隙,干燥后就是一个空洞。如此3-5遍即可,以后安装标本的位置需要放一块簿板以增加其牢度,便于以后固定标本。用于制作假山的岩石,则用水泥、石粉、颜料加胶水与水一起拌和即可。在涂抹到模具上时可以加入适量的麻丝,中间需要放入井字型钢筋架同时垂直的连接两根钢筋出来以便以后安装,涂抹层的厚度约2公分左右等其基本干燥即可脱模,在通风凉干备用。

2.2 假山制作

假山,源于自然,经人的精心体验、制作,又高于自然。它是一副浓缩的山水画,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假山组合单元中,主要有绝壁及峰、峦、谷、涧、洞、路、平台、瀑布等,并谓“山石之美者,俱在透、漏、瘦三字。假山的设计执行“三远”原则:所谓的“三远”是由宋代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的:“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缈缈。”叠石掇山,虽石无定形,但山有定法,所谓法者,就是指山的脉络气势,这与绘画中的画理是一样的。

假山的制作,首先设计一个假山的造型,用角铁制成框架,利用建筑学外墙干挂的原理逐步的将岩石模型焊接到角铁上,等全部岩石模型焊接完毕后,用水泥、颜料加胶水调和成水泥浆将所有岩石缝隙填补完成,同时用硅胶片将石头的纹理印上。以上项目全部完成以后,可以给岩石的颜色进一步加工与补色。阴阳面用颜色作出区分,向阴面适当的加重颜色,并涂抹透明树脂让人们有一种潮湿的感觉,同时还需要粘一些青苔,岩石上可以敷一些藤蔓植物,那样更接近自然状态。也可以做一小溪,水流用透明树脂来完成。然后在岩石的缝隙处再适当的补些杂草或小树,那么假山就基本完成了。

图2 浙江自然博物馆:山中溪流制作实物图

2.3 树木制作

高仿真的树木对于场景效果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根据树木大小有多种做法,小型的种类可以在野外直接采集进行灭虫防蛀处理即可,大型的树木由于运输不便树干的部分,在当地直接用硅胶翻模,树枝需要灭虫防蛀处理,到现场与树干拼接。翻模的方法与岩石翻模的方法相同,模具采用两片模。模型用不饱和树脂加3-5层玻璃纤维布但需要加入颜料和滑石粉,内壁要加几根钢筋出来以便安装,现场安装,在安装的位置做一个大的水泥蹬,树干模型底部钢筋与水泥蹬的钢筋焊接牢固,根部需用水泥雕塑完成,并用硅胶片印树根纹理,树干模型顶部的钢筋与树枝连接。特大型的以及珍贵品种,通常对树干用硅胶进行分段翻成几块模,用于制作树干各部分的纹理。制作方法是,用钢筋扎成树干的基本形状,用网状铁丝布包裹,然后涂抹水泥待其基本干的时候抹一层调有颜色的水泥浆,同时将有树干纹理的硅胶片涂一层脱模剂或隔离剂粘贴在水泥浆上,待其半干揭去硅胶片即可。树叶,在自然场景中使用高仿真的需要采集该物种的枝叶,为其加工注塑模具,请工艺制品厂加工。树叶的安装比较麻烦,为了达到高仿真的效果,采用小枝条几片树叶为一组,在树枝上转一小孔插入树叶。以上工作全部完成之后,树干需要根据其自然生长状态进行美工修饰。

图3 浙江自然博物馆:仿真树木实景图

2.4 土壤与水面处理

在自然界的土壤中有大量有机物质,在人们的视觉里最直接的是残根败叶,博物馆的场景必须做到高仿真。在坡面基础层处理完成之后,在坑洼处可以覆盖玻璃造成一种水塘的感觉,然后用水泥浆加颜料调和成土壤色涂抹薄薄一层,同时铺上一层小树根和枯树叶,如此反复数遍。安装一些灌木与工艺草,池塘边以及潮湿的地面铺上青苔或栽种一些小蘑菇。对于大型的水面设置用玻璃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为玻璃无法显示水的波纹。通常采用透明的工艺树脂来完成,这就需要根据以后准备在水面上显示那些生物品种来设计一个小样稿,同时确定水波纹的形态。例如,水面上有水禽在游动,那么其后面一定有水波纹产生,由于水禽一半在水面上,事先根据该游禽体形予留一个小孔。有了设计稿就可以完成整个水面的模具,模具完成后分层浇注透明的工艺树脂。干透以后从模具中取出,用抛光打模的方法增加其透明度,然后安置。

图4 浙江自然博物馆:大型水面实物图

2.5 背景画与前景的连接

自然类博物馆的场景空间有限,景观的深度与广度是无法满足观众的视觉要求,在有限的空间中让人感觉到无比宽广的自然景观,只能依赖于背景画来加深景观的深度,因此前景与背景画的连接变得相当重要。景观与画面的统一要创造整体统一的景观空间环境,其空间界面的构成首先应当具备视觉的连续性,即感知中的景观是一种有机的、动态的和连续整体,而非静态的和局部的。空间形态中有韵律的连续才能形成更有意味的有机空间,宛若谱写一首优美的乐曲,此起彼伏高潮迭起。为了让观众感觉前景与背景画面连接在一起,通常的做法是前景与背景画之间留出一定的空间,前景的制作比背景画高出一点造成景、画局部重叠,由于人们会产生视觉差从而给人一种景、画相互连接的感觉,达到扩大自然景观,增加生物种类使观众加深记忆的效果。

图5 浙江自然博物馆:前景假山与背景图连接

2.6标本安置

整个场景完成以后就可以根据事先设计的构思安置生物标本,各类生物标本必须根据生物生态规律的基础上安装在生态场景之中。例如,猛兽在自然界生活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的环境,在生態场景中需要与假山组和在一起。野生食草动物分布比较广泛,但离不开它的事物链,可与灌木,草地结合在一起。鸟类在我国境内有千种以上,大的鸵鸟小到蜂鸟千奇百态,但它特征就是有一身漂亮的羽毛,用于展览的标本首先将羽毛整理好,然后依据其生活习性安置。猛禽翱翔于天空,栖息于山峰或树梢、游禽常年游栖于水中,栖息水边、雀形目穿梭于林间,栖息于树枝、雉鸡类终年在大地上奔跑、觅食,生活于灌木丛中,偶尔栖息于树枝。山涧的溪流之中与池塘边是两栖类生物的生活天堂,但也是爬行动物觅食之处。

3 讨论

博物馆的陈列是视觉传播的一种形式,教科书式的传统陈列手法逐步被生动、活泼的展览手段所替代。展板介绍、展柜陈列、如教科书一样的系统,是多年的传统陈列形式。这种陈列方法虽然简便、直观,但单调、呆板,不易引起观众的兴趣,容易引起视觉疲劳,更难留下深刻的记忆。随着人们的文化素养的不断提高,不再是对内容的满意和理性的满足,已经提升到对形式的满意和感性的满足。在陈列技术不断提高,陈列形式日益更新的今天,视觉化的语言方便观众欣赏,研读展示物品所凝结的生命悬疑和深厚文化内涵。博物馆展示的视觉语言,是在空间中快捷地传递信息,使观众用眼睛进行观察识读感受博物馆展示所带来的深邃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精神魅力,吸引观众反复前来参观。自然类博物馆的场景是大自然的浓缩版,将各种生物标本根据它们的生活习性配置于场景之中,通过视觉向观众传播各种生物在自然界的特性,场景与标本相结合的展示方法更能够满足人们对文化与艺术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毛建雄 当代博物馆展示设计艺术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理工大学,2006.3

[2]扬秋 博物馆展示设计的视觉语言;自然科学类博物馆建设与展教论坛 2012年《通讯》

上一篇:庄河市第六高中高三月考夺魁作文展示

上一篇:解析液动冲击旋转钻井技术在石油钻井中的应用研究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