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工作报告>

力学课堂教学方法探究

发布时间:2021-08-02 08:54:22 浏览数:

摘要: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及力学课程特点,论述了在力学中采用的一些好用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习兴趣、思考问题的能力、接受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和完善,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力学;教学方法;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136-02

力学是整个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物理学其他分支的起点和基石。《力学》也是物理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并且是物理学专业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普通物理学》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力学中所涉及到的内容和思想方法在后续的物理课程学习中要经常用到,《力学》学习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后续课程学习的效果和心理状态。因此,对学生来说,《力学》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如何才能上好《力学》课,就成为摆在《力学》教师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恰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至关重要。在本文中作者将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阐述在《力学》教学中一些好用的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是针对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情形,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起源于1880年,由哈佛大学开发完成,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入中国高校。这种教学方法是指教师提炼和采用现实生活中已经发生的一些典型案例对概念、原理进行解释,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在课堂上适时地采用案例教学法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到刚体的平衡时,可以通过介绍意大利比萨斜塔案例来加深学生对刚体平衡的认识,提高教学效率。首先介绍意大利比萨斜塔的历史。它建于1173年,高54.5m,设计为垂直建造,但是在工程开始后不久(1178年),便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而倾斜,1372年完工,塔身倾斜向东南,偏离塔体中心垂直线2m左右。六百多年来,虽因地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继续而缓慢地向南倾斜,但是它始终屹立不倒。接着利用刚体的平衡条件来分析比萨斜塔不倒的原因。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使得主体结构倾斜,倾斜程度大大超出了任何一个国家的建筑规范所允许的顶部位移值,但仍然屹立不倒的原因是:重力作用线仍在底部边缘的内侧。假设它向右倾斜,而把左侧底部地基的刚性减弱至零。这时,重力产生的力矩会对比萨塔产生一个抗倾覆力矩而让比萨塔正过来,不需施加外力扶正,重力作用使其稳定。比萨斜塔虽然处在一种视觉上并不稳定的状态,但是,它实际重心作用点都巧妙地置于结构体内,由重力产生的抗倾覆力矩使结构趋于稳定。这些建筑看上去违背受力常识,但实际上利用了重力创造视觉奇迹。当在讲授角动量和动量定理的守恒定律时,可以列举一些体育运动的动作的案例,比如跳高、游泳等运动项目,分析助跳跳板的弹性大小、入水阻力分解等;在讲解机械震动与波的叠加这一章时,可列举机动车上的管道消声器的设计要求的案例,通过最常见、最熟悉的案例,才能在实践中消化和理解关于波的叠加与相消的原理。现实生活中的案例是最好的教学素材,蕴涵丰富的力学知识、经验教训和哲理智慧,能帮助学生了解力学与现实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现实生活中处处有力学知识,力学知识不再抽象,从而提高了对力学课程学习的兴趣。

二、“问题式”互动教学法

在哈佛大学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教育的真正目的是让人不断地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问题式”互动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某一个具体的问题在师生之间及学员之间开展交流、相互讨论,启发式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核心,学生处于相对被动地位,在这种教学环境中,教师很难把握学生的学习程度,从而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问题式”互动教学法中,教师通过课前设问、课中导问、课后留问,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围绕问题,积极思维,分析解决,学习由被动式“要我学”变为主动式“我要学”。突出以“问题”为主要形式,促进了师生间的良好互动,达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牛顿第三运动定律应用的教学中,可以将决定拔河比赛胜负的因素进行“问题式”互动教学,笔者首先给学生提出了两个需要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新的知识。第一个问题是,对于拔河的两个队,甲对乙施加了多大拉力,乙对甲也同时产生一样大小的拉力,为什么还会有胜负之分?第二个问题是,甲、乙两队所受的力有哪些?然后教师分析双方受力。最后给学生留下时间去思考问题,分析提出的问题与讲解的内容之间的关系,然后解决问题。刚开始的时候,有些同学好像有点茫然,不知道如何去联系问题和所学的知识。教师就要及时点拨和指引,提醒大家不但要分析双方所受的力,还要注意由这些力产生的力矩及力矩产生的影响。于是有的同学就拉力、摩擦力、重力和这些力对支点产生的力矩进行了联系和分析。还有就是绳子两侧的运动员要分配均匀,否则会出现摆尾,即左右的蛇形摆动。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会使运动员站立不稳,同时合力减小,即绳上的拉力减小。再讲讲队员的心理素质、领队和啦啦队的作用等等。通过提问题的方式,学生应用牛顿运动定律知识对拔河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从而加深了对课程内容的记忆和理解程度。并且通过对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训练,大家对今后专业课的学习也产生了期待和极大的兴趣。“问题式”互动教学法,就是通过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到课堂的一系列活动中,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教学相长,进而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可以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迁移教学法

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学习是不存在的。迁移教学法就是将在教学中将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动作技能、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或策略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和新问题解决所产生的影响。古人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是指学习中的迁移现象。物理概念是组成物理科学知识的基本单元,是物理知识结构的基础,也是物理学学习的基础。所以物理概念,既是教师教学的关键,又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如何更好地剖析、认识、理解、吃透物理概念是开启物理学大门的金钥匙,也是学好物理学的先决条件。在刚体定轴转动的教学中,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较为抽象的刚体相关概念,采用迁移教学法既可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又能够掌握新的知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迁移教学法特点是两者要有共同的因素。质点直线运动与刚体定轴转动之间就存在许多共同因素,两者之间易于进行迁移。学生对已学过的质点直线运动比较熟悉,可将质点直线运动的有关物理概念迁移到刚体定轴转动教学中,参照下表进行迁移教学:

通过以上的迁移教学,学生在复习学过知识的同时,掌握了新的知识;对比新旧知识又可加深对旧知识的理解,不会混淆直线运动与刚体定轴的描述,从而为进一步掌握刚体运动的定理、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教学实际来说,正确运用迁移教学法,可以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教师在教学中如能充分考虑促进学习迁移的条件,来选择教学内容、改进教法,合理地组织课堂教学,则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

总之,力学课程的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可能有一种固定的模式,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应把“力求使教学引人入胜(有兴趣)”作为教师遵循的第一条教学规则(第斯多惠语)。这就要求教学工作者学会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段内思考和探讨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准确地向学生传授应掌握的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教学方法的研究也在与时俱进,我们要不断地探讨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适应社会发展对教师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赖萍.力学教学探讨[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1,(4).

[2]刘刚.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作用机制及其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8,(5):89-91.

[3]严跃成,申继红.力学课程案例教学方法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1,(5).

[4]李鹏.讨论式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7).

[5]李大潜.数学教育该走什么路,教育论坛[J].2006,(3):9-10.

[6]国家教委工程教育赴美考察团.“回归工程”和美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1996,(3).

基金项目:(广西)自治区精品课程《力学》(2008QJG01)资助;百色学院示范课程(2010)资助

作者简介:覃铭(1963-),男,壮族,大学本科学历,百色学院物理与电信工程系副教授。

上一篇:科普文章阅读指导

上一篇:独立学院大学物理教学改革初探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