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工作报告>

基于提高力学教学的有效方法及途径探究

发布时间:2021-08-03 08:46:18 浏览数:

[摘 要] 力学是大学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研究对象采取抽象化物理模型,较难理解,在教学中把握力学主要理论主线,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关 键 词] 知识主线;抽象法;理想模型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4-0107-01

力学是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物理学大厦重要的基石,力学是工科专业的基础课,不仅物理学专业要学习力学,其他许多理工科专业都需要力学知识,建筑工程学专业中力学是必修课,专业知识都是建立在力学基础之上的。由于力学物理模型抽象,逻辑思维强,规律多定理多,数学方法应用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学生理解应用都较难,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合适模型处理方法是教学中重要的研究内容,合适的教学方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

一、整合力学教学内容,总结力学规律的主线,根据主线展开教学

根据力学基础理论内容,整合力学内容,掌握两条主线进行教学。力学教学内容多以牛顿三个定律为中心内容展开,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来定义力的概念,由牛顿第二定律导出动量、能量的定义以及有关的定理和守恒定律。依据此思路总结出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两条主线,教学时掌握好主线,沿着主线展开教学,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让学生了解教学内容主线便于学生掌握知识,期末复习有规律可循。现把主线总结如下:

力学的内容可由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出动量守恒。

由此事引入冲量和动量的概念,进而推导出动量定理及动量守恒定律。依据此思路总结力学内容主线为:牛顿第二定律→冲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

掌握好此线,根据此线对各个知识点展开讲解,学生在学习时也可参照此线复习记忆。

另一条主线可以根据能量守恒展开:功,功率→动能→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

两条主线具有对称性,对比记忆讲解,更有操作性。

二、选择合适的教材,适当增减内容,使授课内容更具有时代气息,符合现代大学生的心理及专业需求

力学以经典内容为主,力学是整个物理学科的基础,我们的教学要逐渐尝试打破传统模式,对于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应该结合现代科技重新进行诠释。因此在讲授力学内容时,适当加入与授课内容相适应的最新科技,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学以致用,不仅授课内容生动还能达到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三、重视实验与理论结合教学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教学中力学实验与力学规律相互结合进行教学,把生产生活中物理规律与理论结合,物理学实验与理论结合,动手操作与理论理解结合,某些课程可以带领学生进入实验室学习,更生动,学习更有指向性。

四、重视物理模型的建立,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部分,介绍了物体的运动和动力原因,小到原子大到天体,内容繁杂,抽象性强,难以理解,如何让学生能快速扎实地掌握力学规律,建立合理的、形象生动的物理模型,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是教学的关键。在教学中我们尝试应用电脑技术模拟物理规律中的运动及动力原理,采用直观教学法与启发归纳的方法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五、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打破枯燥教学模式,符合新时代大学生要求

(一)发挥多媒体课件优势,适当使用课件教学

多媒体授课是教师经常用的教学手段,课件教学有其独特的优势,能够把抽象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但是课件不是所有的授课都适用,应该合理应用,通过动画演示帮助理解教学难点、重点,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对于理论性强的定理定律还是应用板书较好。

(二)应用网络资源,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手机电脑在大学生中使用率非常高,利用网络资源给学生予以学习指导,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也可以指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查找最新资料,了解该学科的最新前沿,利于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六、探索改变课程考核,注重过程考核

传统的结课考试大多是期末一次考试,为了应付考试在期末时学生突击学习,不利于能力的培养。为了避免应付式考核,考核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失为一个好的考核方式,把平时作业、考勤、课堂问答、单元测试、学期论文、期末考核等多种考核融合,各占一定比例,合成期末总评成绩。分阶段考核,把考核一直贯穿到整个教学中,能够做到时刻督促学生学习,检验教学效果,并且加强了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提高了对问题学生的关注度,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学风,端正学生的學习态度。通过多种方式的考核了解学习情况并且可以随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指出学生不足,这就弥补了以前期末一次考核的缺陷,提高了教学效果。

力学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力学教学效果的提高对于学生掌握整个物理学知识尤为重要,增强趣味性、可操作性、符合新时代教学新要求的力学教学一定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对于提高学生的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漆安慎.力学[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程守洙,江之永.普通物理学[M].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闫双计.力学课教学方法的研究[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6).

上一篇:神奇的“影”和“像”

上一篇:浅谈中职物理教学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