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工作报告>

校企合作的现实困惑、改革着眼点和发展方向

发布时间:2022-03-06 08:53:51 浏览数:

zoޛ)j馟i}P5O7_v^tM7Nv^wݴo駭4M?itMiZ法律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3]“对举办职业院校的企业,其办学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要求的,各地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支持。”[4]“支持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培训人才,不断提升企业价值。”[5]但是,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不高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在对税收等经济效益补偿有着良性预期的情况下,对于企业为什么还不愿与校方合作办学的问题,与会的几位代表给出了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缺乏落实企业举办职业教育主体责任的具体举措。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杨进指出,国有企业审计时,国有资产不得用于非经营性活动,导致企业无法在办学方面投入资金。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责权利界定不清,企业支持职业教育难以得到回报,还要承担安全事故风险,因此企业积极性不高。同时,部分公办职业院校探索校中厂发展模式,但因缺乏国有资产管理,目前在审计过程中存在着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二是学校还不能满足企业的多元合作需求。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理事、清华万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总裁王向明表示,职业院校缺乏对行业企业的认识和研究,无法提出可行的顶层设计的校企合作方案,无法发挥自身优势为企业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这与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中国企业的合作需求不相适应。他同时指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目标虽然已经提出多年,但是各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还是存在中高职衔接、与本科接续的标准和方案的缺失现象。这与企业对不同规格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他还指出,目前的职教师资队伍建设还存在短板,教师缺乏企业经历,导致教学内容和方法陈旧,无法体现行业的技术发展特征和企业的岗位要求。

三是职业院校与企业间的文化对接还不深入。天津市庆达投资集团公司董事长孙太利表示,目前职业院校毕业生普遍存在就业观念片面的现象,认为到民营和中小企业工作不稳定,薪水低,没有发展。很多企业通过校企合作方式接收了职业院校毕业生,但2~3年后有80%的人流失。他认为,这与学校在就业指导过程中缺少正确的价值观教育有直接关系。苏州固锝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念博表示,掌握了扎实技术能力的学生,并不一定就是企业最需要的人才。企业发展需要的是掌握充分专业知识,并能很好融入企业文化的人。他指出,目前职业教育普遍重视技术能力培养,但忽视了伦理道德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到企业后难以融入企业文化环境,企业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开展相关培训,这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参与积极性。

(三)行业指导作用难发挥的瓶颈在哪里

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加快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的战略要求。2011年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行业组织“要发挥资源、技术、信息等优势,参与校企合作项目的评估、职业技能鉴定及相关管理工作”[6]。《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要求要“通过授权委托、购买服务等方式,把适宜行业组织承担的职责交给行业组织,给予政策支持并强化服务监管。”[7]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行业组织指导职业教育的作用还不明显,而其核心问题就在于行业组织还没有被赋予相应的管理与服务职责。

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清洁行业分会会长李军表示,清洁行业近年来发展非常快,原来规模几十人的小型企业迅速成长为规模几百人甚至上千人的中大型企业。发展带动了企业的转型,机械化、信息化在清洁行业企业得到广泛应用。与之相对应的是职业教育与相关培训水平的严重滞后。为此,协会也在尝试联合企业、职业院校中的骨干力量共同设计开发相关课程,为教育教学提供指导。但是,由于协会没有进行技能资格鉴定的权利,协会组织的清洁行业的技能考核,得不到相应的资格证书。难以建立推进校企合作、参与指导教育教学、开展质量评价的有效通道,成为行业协会指导作用难以发挥的最大瓶颈。

二、解决难题要着眼于制度建设

围绕我国职业教育与企业发展间的合作难题,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的代表都提出了改革的建议,其主要焦点在于制度建设。

(一)推进依法治教

杨进指出,要深入推进依法治教,全国人大应该推进职业教育法、劳动法、国有企业法等相关法律在实施中相互协调。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快研究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具体模式,从完善治理结构的视角,认真审视校企合作中具有同样主体的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和互动机制,明确政府、企业和学校应该承担的发展职业教育的责权利,形成互利互惠相互合作的动力机制和组织机构,细化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办学政策,保护企业的积极性。对已经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并承担办学责任的企业,要进行信誉资质评估。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对企业建立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进行经费支持。

(二)创新办学体制机制

白培军建议创新企业办学体制,改变企业办学,企业独立来管控的模式。他提出,学校在行政上可以归企业管理,在基础建设,产学研结合等方面开展工作。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在招生、就业、科研等方面对学校进行指导。在经费方面,中央企业举办的学校应视同公办学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将这类学校纳入生均公用经费拨款范围。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是由浙江物产集团管理的高职院校,学校党委书记俞步松表示要让学校和企业形成紧密型的利益共同体关系,必须通过机制构建来加以保障。他介绍了学校在这方面的实践经验。早在2005年,学校就和浙江物产集团研究合作成立“浙江物产集团教育与产业发展委员会”,下设研发中心、培训中心、人才培养中心和产教办公室。2012年双方又共同成立了学校董事会,浙江物产董事长兼任校董会董事长,学校领导担任执行董事。浙江物产成员企业与学校各专业群对接成立了5个专业理事会。同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浙江物产集团和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产学研结合的实施意见》,明确了6大目标,8项举措,8个实施细则,形成了长效机制。

(三)加强顶层规划设计

孙太利表示,经济发展新常态为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提出更高需求。政府部门要根据经济新常态发展需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划。通过加强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提高职业教育社会地位,同时积极探索职业教育本科、硕士、博士培养模式。应搭建学校和企业联合办学平台,实现社会资源利益最大化,鼓励企业高级技师到职业院校任职,鼓励职业院校教师在企业中挂职锻炼,培养教师队伍。推进多元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提高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在选拔任用人才方面、职称评聘方面彻底改变重学历、轻技能做法,形成有效激励机制。

(四)明确行、企、校角色定位

王向明指出,要进一步明确行业协会在校企合作中的指导职责。行业组织要履行好发布行业人才需求、技术动态、岗位标准等职责,建立行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和就业状况定期发布制度。逐步建立以行业企业为主导的职业教育第三方质量评价机制。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副书记孙善学指出,政府和企业在发展职业教育方面要明确各自的角色定位。从国际经验看,职业教育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学校职业教育,面对新生劳动力;一部分是继续职业教育,针对有工作经验人群。在学校职业教育阶段,政府要负主责,在继续职业教育中要落实行业企业主体责任。目前最关键的是要在学校职业教育和继续职业教育中建立统一的资格标准体系。北京2010年开始提出职业教育分级制,开发12种职业教育标准,在24个学校进行改革。参与职业教育的标准体系建设是行业企业进入职业教育的切入点。

(五)加大产业文化育人力度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原副所长余祖光指出,产业文化教育是职业教育育人的核心内容,产业文化也是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制度基础和精神纽带。目前,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普遍缺乏产业文化要素。据石化行业对186家国有、外资、合资、股份制、民营及其他类型的石化行业企业进行调查发现,企业对职业院校毕业生素质的评价结果是:在法规认知、学习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工作效率、岗位胜任力、团队合作、专业知识、职业道德与态度、对企业文化认知的8个评价指标中,企业对毕业生相关专业知识的满意程度最高,达到80%;而对企业相关法规、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以及企业文化认知的满意度仅有20%至40%。他建议,要在职业教育中加快补上产业文化这一课。通过具体制度建设,推进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建设融合产业文化的校园文化。深入开展价值观教育,将我国历史上的发明创造成果纳入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工作价值观念。

三、发展的主要方向

(一)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校企融合培养大批技能人才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5年3月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着力提高本科教育质量,加快部分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转型,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试点,拓展校企合作育人的途径与方式[8]。这为我国职业教育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明确了新方向。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汤涛指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脚点在于技能人才,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2014年全国有技能劳动者1.57亿,比2004年增长80%;全国高技能人才4100万,比2004年增加122%。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总量的比例不断提高,达到25%;但是技能劳动者占整个就业人口比例只有20%,这个比例还比较低。可见,虽然10年来,我国技能人才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总体来看我国技能劳动者比例仍然偏低,高技能人才相对匮乏。

他表示,技能人才的不足是因为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严峻挑战,社会公众对职业教育不认可、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的能力不足。

他强调,改变职业教育受社会轻视的现状,深入推进校企融合,培养大批技能人才,关键要进一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完善政策体系。加快制定《职业技能开发法》。明确政府的组织职业技能开发工作的责任,保障劳动者参加技能培训的权利,对企业参与职业技能开发的义务进行刚性要求,进而推动全体劳动者技能水平提高。深入建设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体系。2003年以来,人社部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体系上做了大量工作。目前2亿人参加了职业资格鉴定,1.6亿人取得证书。加紧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适应社会产业业态的客观变化,满足国家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以及从业者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对99版职业分类大典进行重新修订。

二是提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加大技能人才表彰力度。从2002年开始,人社部建立了“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评选、表彰制度,至今已经举办了12届表彰活动。下一步要提高技能人才表彰的社会影响力,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类媒体展示工人英雄、劳动英雄、职业英雄的风采。做好技能人才奖励工作。人社部每年向技能人才发放国务院特殊津贴。未来要探索让技能人才尤其是一线高级技师以上人才享受津贴制,把这项工作做好。

(二)抓住发展契机,提升校企合作质量

2014年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的6月,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召开的第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就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会议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全面战略部署,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进入新的黄金期。如何抓住这一发展契机,不断提高质量和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供支撑,是当前职业教育面对的最大发展课题。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长陈昌智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推进校企合作,首先要解决认识、观念和理念的问题。长期以来,我们对职业教育不重视或不够重视,“学而优则仕”、“重道轻器”的传统观念和现有的一些政策体制,严重束缚和影响职业教育的发展。我国要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离不开职业教育,全社会的观念都要转变,要尊重劳动、重视技能,不能把职业教育看成低人一等。在这方面政府要切实发挥作用,要以法律形式、经济保障等引导社会观念转变,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第二,要认真研究和探讨校企合作的模式、体制和机制问题。职业教育与企业的发展荣辱与共、互相依存,学校和企业要同心同德共同推进合作、实现共赢。要在体制机制上深入研究、总结经验并不断创新,对国有企业办学遇到的困难、社会力量办学等要加强研究,以新思路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第三,校企合作办学中首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让学生真正有技能,有谋生的本领;在传授技能的同时,职业教育还要培养和塑造学生的职业精神,让学生崇尚职业、热爱职业,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要培养学生有创新的精神,启发学生的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有开阔的思路,会举一反三,在社会上能够有更多的生存手段和发展空间。

他强调,现在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高度重视,我们要抓住良好的发展契机,研究和推动解决长期制约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问题。要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教育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宣传力度,为职业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参 考 文 献

[1][2][3][4][5][7]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 国发[2014]19号.

[6]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Z].教职成[2011]6号.

[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2015-03-24(01).

上一篇:现代学徒制框架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建构探讨

上一篇:回眸2012年中国教育大事记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