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辞职报告>

美国“再工业化”与第四次技术革命

发布时间:2022-03-12 08:42:46 浏览数: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暴风雨中,2010年8月11日奥巴马总统签署《制造业促进法案》,拉开了美国“再工业化”的序幕。既解决现实问题又着眼未来,这就是“美国的思路”。美国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和主导以新能源革命为突破口的第四次技术革命,将对全球科技发展、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将对新兴经济体的产业发展战略和布局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面临与发达国家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的巨大风险。

解读1

“再工业化”的内涵和前景

1776年美利坚合众国建立后,在很长时期,农业一直是主导产业。直到南北战争前夕农业人口仍占全国人口的84%。农业发展为工业和服务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和粮食。

工业的核心是制造业。1791年时任美国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向国会提交了《制造业报告》,旨在推动美国从农业经济迈向工业经济。据美国历史学家福克纳的分期,美国的工业化始于1790年,到1860年才有了比较完整的工厂制度。但是,在1790年至1815年仍以作坊和手工工场为主。从1815年到1840年,小型工厂制度诞生。从1810年到1860年,美国工业产值增长近9倍,年均增长率为4.7%。在1880-1900年期间,以洛克菲勒为代表第一代财团的财富主要来源于钢铁、石油和铁路建设等重工业。1953年美国制造业产值占(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8.3%,到20 世纪50年代末,美国已经实现工业化。到1980年,美国制造业前十名产业是汽车、飞机、通讯、电子配件、新闻与杂志、钢铁、塑料、建筑金属、妇女服装和商业印刷,其中汽车、钢铁和建筑业仍是美国经济的“三大支柱”。

“再工业化”提出的背景和内涵

20世纪70年代,以两次石油价格暴涨为契机,日本提出从“重厚长大”产业向“轻薄短小”产业转移。1950年,日本汽车产量相当于美国汽车产量的1/270。日本抓住机遇,生产出小型节油、价低的汽车,1986年日本汽车产量达1371万辆,其中出口802万辆,出口比率达58.5%,无论汽车产量,还是出口量和出口比率都超过美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和出口大国。日本还在电子计算机、机器人和家用电器等领域对美国相关产业形成严峻挑战,并掀起所谓“购买美国”的并购活动。西欧一些国家的制造业也在实现高技术化,德国出口超过美国。

在上述背景下,美国社会学家艾末·泰克于1980年6月25日在《纽约时报》发表文章,提出了“再工业化”概念。1983年时任总统里根组织由科技和经济专家参加的“工业竞争力总统委员会”,该委员会经过一年半的调查研究,提交了《全球竞争:新的现实》的报告,明确提出,美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是提高国际竞争力。面对急速推进的众多追赶国家,美国必须独辟蹊径,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重新获得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与追赶者拉开距离,保持和扩大美国的国际市场份额。主要措施是增加对信息产业的投资,实现以信息产业为龙头的产业转型和升级。在此基础上,20世纪最后8年克林顿担任总统期间,继续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信息产业成为最大产业,美国率先从工业经济时代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从1991年3月到2000年12月,美国经历了历史上最长的117个月的经济扩张期,在9年零9个月间,GDP增长了近2.7万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3.5%,失业率从7%以上降至3.9%,并连续三年出现财政盈余。

美国最大的政策失误仍然是没有妥善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自1981年起共和党人相继执政20年期间,放松了对金融业和相关市场的监管,金融衍生活动名目繁多、恶性膨胀。从2000年到2007年,美国GDP从98170亿美元增加到138075亿美元,而金融资产却从895280亿美元增加到1419210亿美元。到2007年底,美国虚拟经济规模已是实体经济的30多倍。从1975年到2005年,美国制造业部门所创造的利润在国内总利润中占比从50%降至不足15%,而金融业部门所创造的利润占比却从15%提高到40%。2007年和2008年美国爆发了严重的次贷危机和金融危机,并引发了自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以来最严重的全球性金融海啸和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世界经济衰退。

奥巴马从2008年参加总统竞选到2009年入主白宫以来,一再提出,美国要从过去基于金融信贷高消费模式转向制造业和出口推动的成长模式,要实现“再工业化”,不仅“重建美国”,而且使美国经济“基业长青”。种种迹象表明,美国的“再工业化”将是从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开发到发展方式和经营管理的一次大调整和大变革,目标是降低生产和经营成本、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实现利润最大化。

工业的核心是高端制造业。过去30年,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从21.1%降至12.6%。美联社2012年2月10日发表文章指出,美国经济重心已经逐渐从制造业过渡到服务业。但是,美国制造业产值仍占全球制造业产值的20%,美国不仅仍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而且处于全球产业链高端,美国诸多高端制造设备仍处在世界领先地位。美国“再工业化”的重点是继续大力发展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的产业。2009年年底,美国政府提出的“重塑美国制造业框架”中涉及6大产业。

第一,继续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和相关产业。

20世纪末期,美国信息技术和相关产业发展迅速,影响广阔,可谓“无孔不入”。美国《纽约时报》2007年3月13日公布由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完成的一项研究显示,投资计算机技术对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相当于其他投资的3-5倍。研究报告的结论是:信息技术对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更多的是反映在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服务对改造经济其他部门的能力上。信息技术和产业化仍方兴未艾,正在从信息化向数字化、网络化、云计算和智能化扩展,信息产业仍将是美国最大产业之一,信息技术对农业、工业、服务业和人们生活的影响将越来越大。信息技术革命仍在继续,而且正在孕育新的、更大的突破。

第二,美国将主导人类进入生物经济时代。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09年发表的《面向2030年生物经济规划议程》预测,到2030年人类将进入生物经济时代。到2011年,美国农业增加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但美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2012年4月,美国政府公布的《国家生物经济蓝图》提出了五大战略目标,其中主要包括支持研发投资;构建美国未来生物经济基础;加强转化与监管的体制和机制;改革与完善监管政策和法规,减少障碍,提高效率,以确保生物经济有潜力促进经济增长和满足社会需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20世纪70年代展望美国地缘政治的长期目标时宣称:“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所有的人;谁控制了货币,谁就控制了整个世界。”美国继续大力发展生物技术和相关产业,旨在主导人类进入生物经济时代,控制世界农产品市场,这是美国维护世界霸权的主要措施之一。

第三,继续控制全球高端医疗设备和药物市场。

自20 世纪80年代以来,生物药业迅猛发展,目前生物药物已占全球药物销量的16%,全球销量前十位的药品中有四种是生物制药。国际生物医药巨头辉瑞(公司)的市值达2000亿美元,而中国比较知名的生物医药企业市值仅1亿美元。据美国经济咨询机构HIS环球透视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制造业产值占全球制造业产值的19.8%,超过美国制造业产值占19.4%的比重。但是,中国高端医疗设备的80%以上依赖进口。有统计显示,在2007-2009年,上海三级医院中,心血管药物排名前十的企业中有六家是外资企业,辉瑞、诺华、默沙东牢牢占据前三把交椅。外企药品销量占比在二级医院超过68%,在三级医院超过70%。很多发展中国家对美国医疗设备和药物的依赖程度还要高。美国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与诊断和手术设备,旨在继续控制全球潜力巨大的高端医疗设备和药物市场。

第四,力保在航空航天技术和开发领域的领先地位。

人类活动经历了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大气层,再从大气层到外层空间。航空航天技术和开发活动的延伸,极大地扩展了人类活动的新领域。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以及空间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将对人类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但是,人类对宇宙的探索的物质只占到4%,还有更多的宇宙间的物质有待人类进一步了解。自1969年美国宇航员踏上月球以来,欧盟、俄罗斯、日本和中国等几个大国都在实施登月计划,而美国已经开始考察火星。地球与火星最远相距4亿公里,火星与地球虽然是太阳系里的近邻,但人类要踏上火星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信息、能源和新材料等多种技术和设备。美国曾于2011年发射“火星科学实验室”,以寻找生命的基本单元、研究火星表面的化学、矿物和同位素成分、研究火星大气层演变历史和表面的辐射环境。美国趣味科学网站2012年6月26日介绍,科学家们正在准备进行一次模拟登陆火星试验,把6名“宇航员”送上“火星”,以研究宇航员在往返途中及在火星期间的最佳食物。美国继续大力发展航空航天技术和开发活动的目标是:维护美国军事优势;争夺空间资源;寻找适合人类居住和生存的新空间。中国航空航天技术与美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但是,中国已有1100多种新材料中的80%是在空间技术牵引下研制完成的,已有近2000项空间技术成果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

第五,继续扩大文化产业及其影响。

文化普及程度和影响是综合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美国文化产业已经发展成为以高技术为依托的朝阳产业,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仅次于军事工业的支柱产业,文化产品出口超过了航空航天工业相关产品的出口,成为美国第一大出口创汇产业。娱乐与电子传媒、新闻出版和旅游等三大领域,每年收入数千亿美元,约占美国GDP的10%,提供1700多万个就业岗位。全世界56%的广播和有线电视收入,85%的收费电视收入和55%的电视(影)票房收入都在美国,美国好莱坞生产的电影占世界电影数量的不足10%,收入却占世界电影票房收入的70%。美国通过广泛吸收全球精英和不断创新,将继续扩大文化产业及其影响。

美国实施“再工业化”的另一重大举措是实施自动化,降低生产和流通成本,提高竞争力,重振传统制造业。企业是微观经济的基础,开发新产品的主体和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主力军。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2012年4月3日发表前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劳拉·泰森题为《美国跨国公司是否“遗弃了美国”》的文章介绍,到能获全面数据的2009年,美国运作的企业近30万家,其中跨国公司2226家,占0.74%。但是,这些跨国公司在美国私人(非银行)部门创造的价值中占23%,在资本投资中占30%,在研发投资者中占68%,在就业中占20%,在进口中占51%,在出口中占42%。这些跨国公司在美国的业务占全球销售的63%,占其全球就业的68% 、占其全球资本投资的70%和占其全球研发投资的84%。奥巴马政府支持企业生产进一步实现自动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吸引跨国公司回归国内,重振美国传统制造业。

正在飞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数字制造三种技术,将重新构筑制造业的竞争局面,这些技术将让制造业更具创造力、更加本地化和个性化,还会降低成本。美国趣味科学网站2012年6月7日发表题为《五角大楼的自动缝纫机目标对准中国工厂》的文章介绍,美国目前每年进口大约1000亿美元的服装和缝制品——大部分来自中国、越南等国家。美国自动缝纫机技术公司称:“我们研制的自动技术看起来能使剪裁和缝纫成本低于中国。”自动化机器还能让智能手机、电脑和电视的生产重返美国。2012年1月,奥巴马在发表国情咨文时宣称,“要把制造业带回美国”,并在税收上对扩大国内就业的企业予以优惠。2月份,奥巴马总统考察位于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市的大型制锁厂商玛斯特锁公司的工厂时,对该公司把生产基地从中国迁回美国大加赞赏。

“再工业化”的前景

奥巴马执政4年来,美国传统生产设备正变得更智能化、更具柔性,生产和流通领域进一步自动化。美国商务部表示,过去两年美国制造业已经出现积极发展势头,制造业就业岗位增加了40万,这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制造业部门首次出现持续性就业增长。美国2011年出口额达2.1万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了约32%。过去两年年均增长率近16%,高于到2014年底实现出口翻番所需年均增长15%的目标。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2012年7月2日接受《文汇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美国的再工业化非常具体,它完成了许多基础研究。比如高速公路的绿色更新,一旦投资启动,其吸纳就业的能力是巨大的。”他预测:“绿色是一个大的方向,这个方面肯定是不可逆转的,因为绿色是人本的。围绕绿色这个主题,工业化将翻开新的篇章。这个趋势已初见端倪。我估计,过个5年–10年,世界经济将进入下一个增长期。”

解读2

第四次技术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美国实现工业化过程中,总计消耗了300多亿吨石油、近50亿吨钢以及大量其他能源和矿产资源。美国与其他发达国家工业化史都表明,能源结构与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息息相关、相辅相成。

从17世纪到19世纪30年代,世界科学中心从意大利转移到英国,在英国发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技术革命。1733年发明飞梭,1764年发明高效纺车,1768年发明水力纺纱机,这是世界上第一台“大机器”,世界第一个工厂诞生。1785年瓦特发明的高效能蒸汽机开始生产,包括火车、轮船等所有大机器在蒸汽机带动下飞速运转。继英国之后欧洲大陆、美国和日本等全力推广蒸汽机,从而“改变了整个世界”。随着工农业生产和运输业的大发展,对煤炭的需求急剧增加,煤炭消费在世界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从1830年的不足30%增加到1888年的48%,煤炭成为主要能源。1871年统一的德国,工业化比英国几乎晚了一个半世纪。德国利用煤炭资源丰富的优势,走出了一条迎头赶上英国的道路。1871年德国煤化学工业技术已占世界首位,1913年德国染料产量已占世界染料产量的80%,很多天然制品被化学制品取代,人类进入“化学合成时代”、人工制品的新世界。德国用40多年时间(1860-1900),完成了英国100多年的事业,实现了工业化,1875年世界科技中心由英国转到德国,1885年世界经济中心由英国转移到德国。

电力技术革命起源于欧洲,完成在美国。1850年,美国结束了完全照搬欧洲技术的历史,走上工业技术创新之路。1866年,德国维·西门子发明电机后曾给他在伦敦的弟弟写信:“电力技术很有发展前途,它将会开创一个新纪元。”继西门子发明发电机之后,在美国,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话,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电灯,这三大发明照亮了人类实现电气化的道路。美国、欧洲和日本纷纷把电力建设作为国家工程建设重点,以电为中心的超大型联合企业与国家电气化的建立和实施,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电气化,使人类迎来了“电气化世纪”,完成了第二次技术革命。特别是新交通工具的创新(卡尔本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和莱特兄弟——汽油发动机的飞机)引起能源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1967年石油消费超过煤炭消费 ,石油成为主要能源,石化工业成为重要新兴产业之一。

美国国防部1944年组织了一个计算机研究小组,1946年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计算机是人类制造出来的信息加工工具,如果说人类制造的其他工具是人类双手的延伸,那么计算机作为代替人脑进行信息加工的工具,则可以说是人类大脑的延伸。因此,计算机的诞生和应用,开辟了一个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新纪元,拉开了人类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序幕。麦肯锡公司预测,到2020年,信息技术可以节省能源30%,很多领域都在使用信息技术,使社会变得越来越有效、越来越低碳。

正在兴起的第四次技术革命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第四次技术革命不是某一生产工具革命所带动,而是前三次生产工具革命的延续和提升。例如,计算机的计算能力更大和速度更快。2010年中国超级计算机排名世界第一,“天河一号”峰值速度每秒4700万亿次;2011年6月,日本超级计算机“京”计算能力达每秒8162万亿次以上;2012年6月,美国超级计算机“红杉”计算能力达每秒16324万亿次。美国一家公司应用其 3D打印机“印制”的一把锤子有整洁的仿木手柄和金属锤头。发动机功能更好和使用更安全。计算机运算速度更快、用途更广和效益更高。智能软件、灵巧的机器人和新的制造方式形成合力,从而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

第二,第四次技术革命不是某一产业异军突起,而是多种产业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协调发展。一些专家认为:新的技术革命将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的进一步融合。美国趋势学家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杰里来·里夫金认为,新的工业革命就是目前新兴的可再生能源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使用和不断融合后,将引起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再次巨大改变。

第三,能源结构调整、能源多样化和节能减排,将是第四次技术革命的突破口和主要领域。美国贸易委员会官员表示:“总体而言,奥巴马政府想把新能源技术作为未来美国新产业周期的引擎,也就是美国将掀起一场以新能源技术为主导的工业革命。新能源技术将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绿色经济,从而逐步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和谐可持续发展。因此,第四次技术革命将比前三次技术革命的影响更大和更广阔。所谓新能源有效开发和利用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化石能源

一些专家预测,到2030年,化石能源仍将占全球能源消费的70%左右,其中石油仍将是主要能源。自1859年8月27日德雷克上校在美国宾夕法尼亚的泰特斯维尔油井开采石油153年来,被称为“黑金”的石油资源不断地流往各国和地区,为世界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已经并将继续做出巨大贡献。随着科技进步和勘探能力提高,从中东、东非到拉美地区相继发现新油田和大型天然气田。据拉丁美洲能源组织2012年3月发表的一项报告显示,到2011年拉美地区已探明石油储量占全球探明石油储量的20%,拉美地区已成为仅次于中东地区的世界石油储量第二大地区。美国能源情报署预计,到2035年,全球石油需求量将从2012年日均近9000万桶增至日均11100万桶。

全球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一)从陆地向海洋延伸,海洋正在成为国家间争夺资源特别是争夺能源的主战场。海洋蕴藏着全球超过70%的油气资源,近10年来全球新发现探明储量在一亿吨以上的油气田70%集中在海洋,其中50%以上位于深海区域。目前,世界上已有上千座海上石油钻井平台,遍及世界各大海洋区域。北极地区面积3000多万平方公里。专家们估计,北极地区煤炭资源储量1万亿吨,占全球煤资源储量的1/4。在全球尚未开发的矿藏资源中,20%的石油和30%的天然气蕴藏在北极地区,北极地区还蕴藏着丰富的铁矿石、镍、钯及其他稀有资源。北极五个沿岸国家对外排他、相互间争夺。美国军方宣称:“沿着阿拉斯加的海岸线,美国有权主张大约20万平方英里的领海和专属经济区。”2012年4月,奥巴马总统签署一份新的指挥计划,赋予北美防空司令部和北方司令部更大责任、保护北极和美国在北极地区的领土。北极地区已经点燃争夺资源之战。

(二)从常规油气资源向页岩气、可燃冰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扩展。全球页岩气储量非常丰富。美国能源信息署邀请专家研究32个国家的48个页岩气盆地后估计,全球“技术上可开采”的页岩气储量达6622万亿立方英尺(约合187万亿立方米),其中中国“技术上可开采”页岩气储量1275万亿立方英尺(约合36万亿立方米)、美国860万亿立方英尺(约合24.4万亿立方米)、美国页岩气产量已从2006年的311亿立方米提升到2011年的1800亿立方米,年均增长率达到45%。美国能源信息署预计,在2009-2035年期间,美国页岩气产量有望增加近4倍,到2030年美国对外天然气依存度将从原来预计的65%降至6%。2011年前10个月,美国能源自给率已经达到81%,美国进口石油已从2000年的5.1亿吨降至2009年的4.44亿吨,对外石油依存度已从63.7%降至57.7%,其中从中东地区进口石油占进口石油的比重已从1989年的23.6%降至2009年的15.38%。2011年前三个季度美国出口汽油等油品7.534亿桶,超过进口6.894亿桶,这是60年来美国首次成为油品净出口国。西班牙《世界报》2012年6月28日发表题为《天然气和石油“战争”》的文章指出,美国开发的“非常规”石油和天然气正在全世界扩张,世界油气市场格局开始改变,目前美国和加拿大是赢家。

二、着眼未来,美国等发达国家都在大力开发太阳能、风能、水能和生物质能等清洁的可再生能源

科学家们估计,太阳光线一个小时的照射所产生的能量足以支撑世界经济运行一年。欧盟国家约40%的屋顶以及所有建筑物15%的表面都适合安装光伏发电设备。欧洲光伏协会预测,在所有适合的建筑物表面安装光伏发电装置能够产生1.5万亿瓦特的电能,能够满足欧盟所需电量的40%。《科学美国人》2007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估算,如果能将美国西南地区太阳照射中的2.5%转化成电能,这些能量与美国2006年全国用电量相当。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预计,利用地球上现有风能的20%,所提供的电力将是当今世界所用电量的7倍。在美国,水力发电已占当前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75%。美国电力研究协会的一项报告预计,到2025年,由大型堤坝、微型水力发电机以及潮汐所产生的发电量将达到2.3万兆瓦。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提供的数据,2010年美国、欧盟、英国和日本四大经济体总债务余额达到84万亿美元,约为这四大经济体GDP的2.4倍,在全球债务分布排名前10位的发达国家的外债已占全球债务总额的83.8%,这些国家越来越高度依赖债务融资。但是,这些国家都在增加能源开发投资。2012年全球油气勘探开发投资将从2011年的5445.18亿美元增加到5985.23亿美元。2011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开发投资达到创纪录的2570亿美元,其中太阳能开发投资达到1470亿美元,同比增长52%。2011年美国清洁能源开发投资达480亿元,超过了中国,重新占据世界领先地位。随着开发力度加大,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中占比不断扩大。2011年全球新增发电装机容量的50%以上是可再生能源。联合国制定的发展目标是,2030年可再生能源应占全球能源供应的30%。据国际能源机构预测,2030年全球太阳能发电量将是2009年的20倍以上,其中美国是40倍,中国和印度将是80倍以上。专家们预测,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将提供美国所需电力的80%,美国将不再依赖进口石油。德国之声电台网站2012年4月29日发表题为《能源大战:风能击败核能》的文章指出,全球消耗的电力有3%来自风能。不久后,该比例将超过核能。风能不仅耗资少,还能创造新的就业机会。2011年全球向风能领域投资总计500亿欧元,世界风能协会预计,2020年全球风力发电将增长3倍。

三、从核裂变到核聚变

据世界核能协会统计,截至2009年2月,全球投入运营的核反应堆共436座,分布在31个国家和地区,核电装机总容量达371927MWe,约相当于全球电力装机总容量的8%。2012年2月 ,美国核管理委员会30多年来首次批准新建核反应堆。奥巴马政府一再强调,美国将大力发展包括核能在内的清洁能源,力争在2035年使美国80%的电力供应来自清洁能源。中国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张国宝在博鳌亚洲论坛2012年年会“能源/资源:供需双方的对话”分论坛上表示,中国已有14个核电站在运行,27个核电站正在建设,选择发展核电是不可避免的大趋势。物理学家们自1932年以来一直研究核聚变课题,2007年10月,欧盟、美国、日本、俄罗斯、中国、印度和韩国等合作研发项目“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在法国启动。美国《大众科学》网站2011年7月5日发表布鲁克·博雷尔题为《世界最大热核反应堆内部——热核聚变可能是能源需求的答案》预测,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将于2019年在法国开始试验。如果试验成功,该项目获得的数据将帮助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研究团队设计一个将在2040年前建成的、2000兆瓦至4000兆瓦的示范性核聚变电站。一些科学家预测,如果一切顺利,可控核聚变的商业化可能于21世纪中叶实现,人类将获得安全、清洁、低廉、取之不尽的能源,核电安全危机乃至能源危机将有可能成为历史。

很多国家,在“开源”过程中,都在实施“节能减排”计划。建筑物是耗能大户,根据美国白宫13514号决议,美国联邦政府各级办事机构都必须设法完成一定的节能目标。截至2030年,所有新建筑必须实现零排放,同时节水30%,减少50%的填埋垃圾。交通运输是耗能另一个最多领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在实施将运输工具转向插电式以及燃料电池动力车。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公布的2012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过去六年内,福特公司每年生产一部汽车消耗的能源已减少22%,在此基础上,该公司计划在2016年前将生产每部汽车的能耗再减少25%。美国海军投入巨资开发藻类和其他生物燃料技术,以便到2020 年,实现生物燃料能够满足它一半的燃料需求。据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2012年6月12日介绍,截至2011年5月,美国有30 个州出台了气候行动计划,有900个城市签署了气候保护协定。2009年2月17日,奥巴马主持签署的《2009年美国复兴与再投资法案》被称为奥巴马“能源新政”。奥巴马政府计划通过设计、开发和推广新的切实可行的“绿色能源”,培育一个超过二三十万亿美元产值(大大超过2011年美国GDP)的新能源大产业,恢复美国工业和重振美国经济。欧盟和日本能源战略和政策与美国相似。美国仍有人才、研发、创新和企业竞争力强等优势,美国仍能主导以新能源革命为突破口的第四次技术革命。发达经济体仍将是首先和最大受益者。广大发展中国家正面临新的严峻挑战,发展中国家既要加强合作又要各自采取切实措施,大力开发和有效利用各种能源,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从而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上一篇:复合材料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

上一篇:企业家眼中的2014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