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述职报告>

装甲保姆

发布时间:2021-07-04 01:20:19 浏览数:

武装的“保姆”

由于作战任务从攻坚矛头改为“装甲保姆”,“雌虎”MK1拆除了“梅卡瓦”l的炮塔和105毫米主炮,其主要武器改为安装在顶置武器站上(早期型号仅有遥控机枪,火力较为单薄)可替换性很强、可方便更换的30毫米机关炮、12.7毫米重机枪、40毫米榴弹发射器、反坦克导弹等武器。为了节省开发成本,“雌虎”的作战系统(火控系统、作战指挥/战场管理系统、车载数据链系统、车长独立热成像仪等)非常先进,其火控系统直接移植“梅卡瓦”4的“骑士”火控系统,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其火控系统软件中仍然保留了“梅卡瓦”4主战坦克先进的“猎一歼”射击模式。依托该系统,车长和武器系统操作员可以控制车载直射武器(12.7毫米高射机枪或40毫米榴弹发射器等),在打击当前目标的同时跟踪下一个目标,大大缩短了武器系统的反应速度,从而使“雌虎”具有极强的应变能力和极高的反应速度。车顶安装的卡特拉尼特(Katlanit)武器站是2005年以色列国防军从拉法尔公司(Rafael)订购的,当时的要求是能够使用7.62毫米和12.7毫米武器,但随后使用过程中发现其通用性较好,能够方便地安装其他轻武器,极大地扩展了任务弹性。该武器站可以通过外部平台自动控制,如传感器、战场管理系统和观察系统。而在该武器站的最新改进中,其指挥中心可以通过光纤控制武器站,通常1个指挥中心可以控制4个武器站,这一特性使得该武器站不但适用于坦克装甲车辆,而且适用于无人边境值班系统,从而减轻巡逻队的压力。在以色列边界,目前共安设了43个这种无人武器站,用于代替边境火力点和岗哨。

“雌虎”MK1上“不可替换”的武器是顶置武器站左侧安装的1挺7.62毫米MAG58机枪(而不是以色列近些年广泛装备的“内格夫”(Negev)5.56毫米轻机枪),也可以安装以色列坦克装甲车辆的最爱——60毫米追击炮。以军装甲车辆上的机枪数量较多,“梅卡瓦”1在车长指挥塔门和装填手门上方各装1挺MG58机枪,炮塔内安装1挺并列机枪,3挺机枪型号相同,以方便后勤补给。该型机枪是由比利时FN公司许可制造,由IMI(以色列军事工业公司)生产(通常被称为FN MAG,美国代号M240)。通常,除装在枪上待发的100发弹链,该枪还有2000发7.62毫米机枪弹储存在间隙装甲的夹层空间里,因此,该枪的火力持续性较好,适于长时间持续作战。需要特别说明的是,MAG58通用机枪射程远,威力大,火力密集,但作为单兵武器来说,它不但自身太重(含两脚架接近11千克),而且使用的7.62毫米NATO子弹质量较大,限制了单兵携行的弹药量,而作为车载武器则不受此方面的限制,因此以军坦克装甲车辆上仍然大量将其保留,作为辅助武器。由此可知,“雌虎”战车的乘载员在车上作战和下车作战使用的机枪并不相同,随车步兵携带的新型“内格夫”轻机枪(约7.6千克)虽然威力和射程不如MAG58,但枪轻弹轻,能够携带更多的弹药,以利持续作战。实际作战中,两者相互配合,MAG58提供远程火力压制,而“内格夫”则提供近战突击火力。此外,通过演习和实战,以军发现轻装配置(2~3挺机枪)步兵战车在激烈的交火中难以掩护坦克与步兵,因此该车打破了“步兵战车不应安装反坦克武器(重型武器容易将步兵战车引入与坦克的面对面交战中,对车载人员的安全将构成不利影响)”的禁忌,在后续改型上,陆续试用了综合顶置武器站。

“装甲保姆”的铁脚板

“雌虎”MK1的行走装置与动力系统最初未做大改,基本沿用了“梅卡瓦”1的配置。其发动机为美国泰莱达因-大陆(TeledyneContinental)公司的AVDS-1790-6A型12缸风冷柴油机,功率662千瓦(9000马力)。尽管该发动机的动力较之新型发动机有限,但其与以军的“马加奇”3(M48改进型)、“肖特卡尔”坦克(“百人队长”改进型)的CD-85-6BX系列发动机达到80%的通用程度,因此具有良好的后勤通用性和战场可维护性。与该发动机搭配的是美国底特律柴油机阿里逊(DDA)公司的CD-850-6A型传动装置,该传动装置配有高档、低档和倒档各1个,由于它最初是为搭配750马力的发动机而设计的,而且设计余量不足,因此匹配900马力发动机时效果欠佳,但由于“雌虎”MK1较之“梅卡瓦”1重量有一定下降,该传动装置带来的影响并不大。根据实际需要,雌虎MKl也可以采用功率为882千瓦的AVDS柴油机。

“雌虎”MK1仍然沿用了“梅卡瓦”1的6对挂胶负重轮(直径790毫米)和10个托带轮,每侧的2个托带轮支撑距离车体较远的上部履带,另外3个用于支撑距离车体较近的上部履带。其履带仍然采用老旧的钢制单销履带(并未换装“梅卡瓦”4的新式双销履带),履带板宽640毫米,每侧履带板110块。

“雌虎”MK1的悬挂装置较为特殊,仍然沿用了“梅卡瓦”1坦克的老式螺旋弹簧悬挂装置,车体每侧有3组悬挂装置,每组有2个平衡肘和2个双轮缘负重轮。6个平衡肘均独立地相对于各自的螺旋弹簧运动。车体每侧还有4个液压减振器(每侧前后各1个悬挂部件)、4个限制器。相对于先进主流的液气悬挂(典型的如日本90式)和扭杆悬挂(如M1坦克和“豹”2坦克),“雌虎”MK1的悬挂系统显得较为“老土”,其理论性能也较为落后,悬挂总行程仅290毫米(液气悬挂可达600毫米,而扭杆悬挂也可达到500毫米以上)。但考虑到“雌虎”战车的主要作战环境(戈壁、公路、城市、乡镇等),也确实没有多少需要它翻山越岭的地方,290毫米的总行程基本够用。而“梅卡瓦”1历年的征战经验也表明,这种悬挂装置基本能够应付以色列周边的作战环境。依托上述老旧系统,“雌虎”MK1越野速度可以达到30千米/小时,公路速度达到50千米/小时,并具有500千米的最大行程,相比主流步兵战车,其机动性并不算太差。

此外,这套外置悬挂系统还有若干好处:首先是悬挂系统外置,尽管比较容易受损,但“雌虎”侧面防护超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该缺陷,由此带来的好处是车内空间较之悬挂系统内置的战车增大很多,有利于长时间作战(能携带更多的作战物资);其次是悬挂系统外置,有利于降低车高,这对于需要兼顾隐蔽待机和充足车厢空间的步兵战车来说,显得尤其可贵;最后,弹簧悬挂维修较为简单,采用外置方式,一方面可以起到车厢“附加装甲”的作用,一方面在损坏后,维修相当迅速(如果仅是负重轮和部分履带损坏,乘员用随车携带的工具就可以修理)。根据中东战争的经验,维修更换一套“梅卡瓦”1的悬挂系统仅需2小时左右,而内置扭杆悬挂系统(如M60坦克)则需要2周左右的时间,这对于保持锋线装甲部队的战斗力显得极为重要。从历次中东战争也可以看出,以色列战车往往能被迅速修复,甚至就地修复,并重返战场,从而使得两败俱伤的战场局面迅速扭转,这也与上述看似“老土”的巧妙设计是分不开的。

采用生产线上全新“梅卡瓦”4底盘的“雌虎”MK4

2006年的以黎冲突中,以军装甲部队遭到一定的损失,包括“梅卡瓦”4在内的众多坦克装甲车辆被击毁击伤,33名装甲兵阵亡。战后总结,除预备役部队磨合欠佳等己方因素外,黎巴嫩游击队使用了俄制“短号”反坦克导弹等大威力反坦克武器也是主因之一。针对这种情况,在以黎冲突结束后,“雌虎”的研制进度加快。但考虑到“雌虎”MK1的改造费用已达75万美元,且战场上的新对手威力更大,因此以色列进一步采用了更新、更先进的“梅卡瓦”4主战坦克的底盘来制造“雌虎”MK4。2007年底,基于“梅卡瓦”4的“雌虎”MK4试验车开始进行试验,它采用生产线上全新的“梅卡瓦”4底盘进行改进,性能更为强悍。

为了更好地了解“雌虎”MK4的性能,这里对“梅卡瓦”4的性能做一简单介绍。“梅卡瓦”4是“梅卡瓦”家族从侧重防护能力到平衡火力、防护、机动性能迈进的第一步。在以军最为关注的防护能力方面,“梅卡瓦”4坦克采用了新的装甲防护措施,使其“模样和体态”都比“梅卡瓦”1/2/3型均有较为明显的变化。其整个炮塔外形呈飞碟状,炮塔两侧倾角较大,从而大幅提高了炮塔侧后装甲的防弹能力,并一扫“梅卡瓦”系列炮塔窄小的传统形象,甚至使炮塔看起来有些“肥胖”过度。据以军称,“梅卡瓦”4的防护特点之一是采用了新型的模块化复合装甲。采用这种模块化复合装甲后,可以根据实战需要,换用更新的科技含量更高的复合装甲,避免装甲性能陈旧、防护力滞后等情况的发生,同时也便于战地快速拆卸维修,提高战时的勤务性。

尽管“梅卡瓦”4以其强悍的外形和厚重的躯体非常吸引眼球,甚至获得了,“不死战车”的称号,但从实际应用效果来看,这套新装甲并非固不可破。2006年的以黎战争中,初次上阵的“梅卡瓦”4面对RPG-29、AT-14等新一代反坦克武器,其表现可谓乏善可陈,被导弹击毁的5辆“梅卡瓦”4,共计10人阵亡,而敌方的反坦克武器均使用的是中口径的聚能装药破甲战斗部,如果遇到反装甲能力更强的脱壳穿甲弹或重型破甲弹(如“海尔法”等机载反坦克导弹),“梅卡瓦”4的损失会更加惨重。上述战损情况,也直接导致了“梅卡瓦”系列坦克在海外竞标中的失败。例如,土耳其主战坦克选型中,“梅瓦卡”坦克不敌韩国的K2坦克,直接出局,以色列仅获得了改装其M60坦克的订单。

“梅卡瓦”系列坦克国外销售不佳的主要原因还包括动力装置前置的一些负面作用等。与众多媒体的认识不同,动力装置前置并不能明显增强车体的防护力。反过来,动力装置前置反而会削弱车体前部的防护力。动力装置前置提高的是战损后坦克乘员的生存率。对于动力装置前置结构,由于散热等问题,必然导致车体前部装甲不能太厚,而且导致车体较为高大,整车的防弹外形恶化,进一步削弱了车体前部的防护,容易被命中和击毁。但从坦克乘员在战车被击中后的生存率角度考虑,由于车体前装甲后面是厚度较大的动力装置(发动机及传动装置等加起来厚度往往达到2米左右),因此坦克在被击穿车体前装甲后,进入车体内的残存弹丸或射流,还需要击穿动力装置和中部装甲隔板,才能杀伤乘员,其杀伤力就大大被削弱了。总之,就坦克本身而言,动力装置前置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而对于坦克乘员,动力装置前置毕竟提供了较高的人员防护,因此是一个相对不错的选择。坦克动力装置前置带来一些问题,对于以军来说,均能较好地克服。例如,动力装置前置,导致坦克前后重量分布不均匀,头重脚轻,对车辆的机动性影响很大,而以军作战的主要地域大多相对平坦或道路状况良好,对车辆机动性要求不高;主动轮在前,在作战和越野时都比较容易损坏,而主动轮一旦损坏,整车就只能抛锚,如果面对群敌“围殴”,没有步兵掩护,则车内乘员非死即俘,而以军的步坦空协同是其强项,战损坦克的乘员能够受到步兵(甚至伞兵)的良好保护,后顾之忧较少;动力装置前置,导致坦克炮的俯角较小,而以军在历次中东战争中,进攻往往先发制人,坚守又依托良好的预设阵地,因此这个问题影响不大。基于上述原因,尽管动力装置前置是坦克设计的“非主流”,但“梅卡瓦”系列坦克一直采用了这一结构。

而且,动力装置前置还带来了一个意外的“收获”,即“梅卡瓦”系列坦克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坦克都适于改装成装甲人员输送车/步兵战车。采用“梅卡瓦”坦克的底盘,使得“雌虎”MK4具有远超其他装甲车辆的坚固框架,模块装甲作为其“皮肉”,通过螺栓(而不是焊接或铸造)与车体相连,这种方式不但使得“雌虎”MK4“身强力壮”,而且便于更换新型装甲模块。而直接以车体作为框架的装甲车则难以达到“雌虎”MK4的防护效果,即使是瑞典号称强悍的CV90系列装甲车(以装甲壳体直接作为基础结构),其结构也相当单薄,被大口径榴弹轰击后,即使不直接命中,也很容易因为结构被破坏而丧失战斗力。而“雌虎”MK4尽管重量较大,但结构坚固,除了能够承载较大重量的复合装甲模块增强防护能力外,钢结构框架本身也为其提供了一定的防护能力,并且能保护其在爆炸中车体不至于被“轰塌”。未披挂装甲的“雌虎”底盘,装甲厚度已然超过了其他装甲车辆的“重装”状态,其驾驶员所处位置如同“装甲温室”一般,被防护得严严实实(连出入舱口都未保留),即使是较为脆弱的车体首下装甲,也相当厚实(这还是未安装第二层底部防护装甲的状态),且内部还安装了一层装甲隔板用于防御攻底地雷。

此外,为保护中弹后车内人员的安全,减少燃油起火引起的火灾危险,车体内的燃油箱还安装了特殊的放油装置,以便在发生火灾时快速放油。而车体油箱到发动机的管道也是通过车侧(外部装甲与基体框架保护之内)通向发动机的,后部油箱还有装甲“盒子”作为附加保护,可见设计人员为了实现“雌虎”的全面防护,可谓是煞费苦心。

“雌虎”MK4的改进思路亦如“雌虎”MKl,主要包括:拆除炮塔,升高车体,扩大内部空间,改进车尾后门,增加适用于车载步兵作战的相关设备等。改进后,“雌虎”MK4仍然保持了“梅卡瓦”坦克动力装置前置的特点,其前置发动机有主装甲防护,是全车防护性能最好的部位。由于采用了德制新型发动机,体积小,功率大,因此车体前部不再需要凸起的铸造装甲,而采用了平顺的整块复合装甲板,极大地提高了防护能力。由于正面的装甲结构和相关配置并未作大改(例如带装甲罩的车灯等小件,均直接引用“梅卡瓦”4),因此读者很容易看出“雌虎”MK4改进自“梅卡瓦”4的底盘。值得注意的是,“雌虎”MK4上装备的是以色列第四代装甲。装甲的布设力度之大,使得“雌虎”MK4重逾60吨,长逾9米,宽超过3.7米,成为目前世界上最重、最庞大的步兵战车/装甲人员输送车(德国“黄鼠狼”步兵战车28吨、美国“布雷德利”步兵战车23吨、最新的“美洲狮”步兵战车在最高防护状态43吨)。现有资料显示,“雌虎”MK4和“雌虎”MK1等重型装甲车辆均未装备反应装甲,究其原因:一则是以军对重型装甲车具备的防护能力较为信任;二则爆炸反应装甲容易在巷战中伤及己方步兵。

上一篇:终极侧卫

上一篇:“环球霸王”磨砺记(1)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