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述职报告>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并非只有不足

发布时间:2021-08-07 08:44:59 浏览数:

[摘 要]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作为赵薇第一部导演影片,获得商业票房上巨大成功,然而在艺术创意、细节处理、编剧改编、镜头语言等方面,评论界都纷纷口诛笔伐,显示对此影片各方面的不满。作为评论需要客观,各角度的口诛笔伐需要细心探究,知晓影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仍旧有亮点。《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在中国电影市场上取得的成绩和被留下口诛笔伐的评价似乎在某种意义上成为“异数”,然而这些评价也许有些过激。

[关键词]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细节;镜头语言;立意

一、细 节

赵薇拍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下简称《致青春》),影片语言已有评论指出,台词现代化如“二逼”“从了我”“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语言港台腔如“马仔”等语句,脱离本真的中国内地时代背景,套用“青春怀旧”符号包装,与影片“还原内地人的青春记忆”宗旨相违。

影片开头郑微为了林静,考取他那个城市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一不小心脱手,一阵风漫天飞舞,镜头跟踪了很长一段距离,完全故意夸张,两人追逐的场面,甚至随着通知书切换到了电线杆上的工人,不可思议。也许暗示全剧主题:他们奔跑着去追逐,但最终都没有抓到自己想要的爱情。《致青春》中所有故事均是如此,最初看起来很美好的东西,悉心经营的东西,会在瞬间消失,让人猝不及防。爱情是这样,其他事情都是这样,所以,题目才会叫“终将逝去”[1]。可问题是,通知书没有追逐到,郑微不照样入学了吗?这样的象征手法是否有些粗浅?

接着一个片段,“文革”后年代的学生寝室,女生们就已经懂得用橙子切片贴脸护肤?一些道具也脱离时代背景,片头郑微出租车下来使用的拖箱,只有如今大学生才必备,细节穿帮。寝室中女生喝的牛奶,即便镜头没拍清,品牌不是蒙牛也是伊利,郑微生日请陈孝正吃蛋糕,等待过程被蚊子叮咬的特写,近乎肿得太高也不红,化妆技巧欠缺。

有一点我要提出异议,很多评论责怪赵薇此部影片,有伪文艺片嫌疑,如台词文艺腔,这点我不同意。有些地方运用得还是很成功。小北被人误会偷东西,委屈向保卫处抗议“你们这是对我人权的践踏”,是符合少不更事年轻人待人处世不老练语言的反映,再加上那个时代又是大面积接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年代,台词是可信的。接着“对我人格的强奸”属于当今网络语言变种,属于败笔。

而文艺腔细节,还运用到初次谈情说爱的男女学生上,他们爱情至上,把爱情神圣化,似乎没有爱情就不能活了,这就是青年人都会有的经历,对爱情非常认真非常渴求。所以语言非口语化,台词夸张如偶像剧琼瑶剧那样,也并非枉然,恰恰是青年男女初恋的特征。影片对白“每个人明明都是独立的个体”,“怎么每次我吻你,你都一定要睁开眼睛,因为我想牢牢看在心里”,符合人物性格。

但是说好这句话,黄色斑点般萤火虫似的电脑特技细节,本是可有可无的,本想渲染郑微和陈孝正爱情已得到巩固,却成了细节上“画蛇添足”。明明很真实的场景,月光照耀梧桐树下接吻,浪漫温馨。观众很自然进入情景画面,突然被这超现实的萤火虫光斑,跳出故事情节,简直在提醒我们:你在看电影,而不是在进入故事情节,赵薇添加画面的细节手法,真是啰嗦了。

二、镜头语言

郑微第一次见到陈孝正,是由于碰坏了陈孝正的建筑模型,特写镜头加慢镜头的运用:郑微被陈孝正推拉摔倒,突出了郑微受委屈的起因。但是我们看到了似曾相识:跟《还珠格格》中刚进宫的小燕子一模一样,连表演方式都是一样,大吵大闹,从那一刻,郑微让小燕子附体了。

影片剪辑切换也太快,缺少过渡。在陈孝正和郑微,打得火热,郑微抢曾副院长风头唱歌,用歌曲表白陈孝正,故事平行转到了郑微寝室,室友黎维娟男友,一句句“俺、俺、俺”家乡话,找黎维娟复合,然后又是一路到小饭铺,知道了室友小北家庭条件不好,给姐包子店帮忙干活,忽然又切换到阮莞跟男友赵世永会面,男友告知一次意外使谭小晶怀孕的故事。

大家都还沉浸于陈孝正和郑微是否有撮合可能性的过程中,这些笔墨切换突然,交代故事情节一下多了起来,辅助镜头语言频繁切换太快,落到了一个个不同视角和角色上,显得叙事节奏凌乱。优秀的剪辑,应该让观众感受不到剪辑的存在,行云流水,让人赏心悦目才对。上段剪辑镜头到最后转了一圈,又回到郑微在男生宿舍打牌,陈孝正将其拉出,紧接着郑微让陈孝正表白的故事,总之又开始以郑微这个角色为主,各种镜头的突然插入,对于其余三位女生室友的交代故事,都显得突兀而仓促。

但是也有不错的立意,陈孝正将郑微拉出男生宿舍,当郑微强逼陈孝正答应做自己男友,并成功,心情高兴地,走路都一蹦一跳,镜头特写来自于郑微在雪地里走路的鞋子,瞬间变成了紫色水晶鞋,虽然此镜头特写一看出自虚幻,电脑特技也非常粗糙,但目的显然,格林童话中水晶鞋暗示灰姑娘找王子的甜蜜故事,观者很容易会意。

不过韩庚饰演的林静这时候也出现了,看到这一幕,吃醋的心碎,忽然寝室上空掉下了玻璃,瞬间让韩庚饰演的林静血肉模糊,同样是电脑特技,两次在短短几十秒钟平行使用,画面效果比较粗糙,因为没花血本制作。但赵薇意图是明显的,叫天上玻璃砸地而碎,镜头又来个特写,象征林静这人物心碎,但是“水晶鞋”和“玻璃”同时在短时间内使用,象征手法雷同,画面效果一次粗糙也算了,但短时间内来了两次,专业观众看后就觉得有发噱的念头了。

三、立 意

片中主人公都从青涩走向社会,而后走向成熟。从只懂爱情,到郑微在阮莞去世,停尸间里文艺腔独白“这个世界上,除了爱情还有别的呢”,是不符合正常生活场景的。这里的文艺腔,相对读书期间谈恋爱时所用的文艺腔,不及恋爱过程中,运用文艺腔手法贴切。可证明的是,当一个艺术手法成为成功案例,不分场合地反复使用,就是失败的前提。

但是电影蕴涵的道理,确实深刻。对于青春爱情的迷梦走向社会化的功利,事业的成功又是从做人的失败——牺牲爱情换得,不同的选择,都不会得到自己人生未来的完美,人生没有那么容易规划,所谓失去什么就能换得什么,那么简单。陈孝正事业成功了,爱情失败了;林静的懦弱牺牲了爱情,却让郑微错过真正值得爱的人,转向了自私功利化的陈孝正。赵薇没有将爱情神圣化,你侬我侬的琼瑶剧老套,而是肯定了爱情,又不否定社会风气对于爱情的摧残,生活除了爱情,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干,但是失去了原始冲动的爱,找个适合的结婚对象,又同样不能使生活幸福。

我们还需要爱,阮莞匆匆完婚,却再寻初恋,暗示的就是这个道理。这种对爱情的分析,复杂而值得回味。施洁以死相逼爱林静,然而林静偏偏不爱,因为没有爱,所以都以自己为前提,故而那句台词“我们都爱自己,胜过爱爱情”那句话——虽然悼念青春的这段爱情感悟,总有点说教味,但的确如此。陈孝正为了前途放弃爱;林静没有感觉,放弃施洁的爱;郑微还是怀念陈孝正,放弃林静的爱,等等如此形成循环。人物结构设置可见煞费苦心,赵薇在这点上还是很成功的,通过编剧来弥补电影技术上调度切换和剪辑经验上的不足,如今票房就是号召力,赵薇的票房成功不是偶然。

但是有评论拔高赵薇作品立意,认为《致青春》可能跟导演女性视角有关系,所以里面男的相对比较懦弱,都是温温吞吞的,没有当断立断的感觉。女性都非常强硬,而且不可爱。[2]但是上升到这样理论高度,我们不就怀疑,这种先入为主近乎“先验”女权主义的拍摄思路,是妨碍人物真实性和典型性塑造的。这样的评论看似拔高影片主题立意,实际上害了赵薇,在下次拍摄中,把自身女性身份提高到了“标签”高度。一件好作品,即便是女性视角,而观者似乎不应时时被提醒,这位导演是女性导演,才是好作品吧?

影片的成功是将种种与现实的错位,犹如一层隐形却坚韧的薄膜,刺激了青年观众反思电影世界,无法像短暂陷入童话的郑微一样,沉浸在真伪难辨的世界,而只能透过银幕,窥探一场属于别人的青春,反思自己的人生,想着自己或身边人也曾有过这样的人生。那一幕幕悲喜,一段段爱恨别离,如同平行世界中的翻版,童话王国的传奇,是我们切实拥有过的青春。但是,正如科幻片可以影射当下,恶搞片可以讽刺现实,这部看似架空现实的作品,揭示了青春某些真谛。[3]影片最后一个场景,虽受谎言蒙蔽,本是分手礼物却是用一个浪漫求婚谎言去实现的,爱情的本质,人性的自私,瞬间尽显。最后又在陈孝正倒追女主角,希望忏悔自己过去,得到回改机会。

而全片结尾又独具匠心。郑微改头换面开始批评属下不够严谨大大咧咧;阿正不提洁癖,本着永远都做好学生的习惯,穿着白裤子坐在台阶上开始像社会人一样抽烟;小北当着记忆培训师却故作失忆;阮莞从陪人堕胎到自己堕胎;许开阳和曾毓似乎是那个年代最门当户对的,本不相爱都爱着别人,却最终走到一起。记忆里的人仿佛失去了记忆,变成相反的人,这是对彼时的青春致以最贴切的诠释,也是对人性永远会变的揭示,自身都已经慢慢成为,自己都不认识的自己。从这方面看,此部影片还有一定看的意义,而赵薇倾注的心血,观者也是能够看明白的。留在我们记忆的:主角郑微既是一颗棋子,又是一个观棋者,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由此能说赵薇成功是偶然吗?能如当下反对这部影片的评论者,口诛笔伐地说这影片就是失败吗?

[参考文献]

[1] 陈令孤.《致青春》:那张随风飘飞的通知书[OL].2013-04-24.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ed84a401019ddu.html?tj=1.

[2] 时光网热评.《致青春》:致命剧本·青涩导演·春华零落[OL].http://i.mtime.com/mtimereview/blog/7606478/5/,2013-05-09.

[3] 方聿南.如果爱,就请深深爱[OL].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890760/.

[作者简介] 韩吉安(1982— ),男,江西临川人,东南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学理论2012级在读博士研究生,江西财经大学艺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艺术管理、艺术学。唐卫(1984— ),男,上海人,东南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学理论2012级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文艺学、艺术比较及艺术传播方面理论。

上一篇:离开西方时发现西方,回到西方时发现东方

上一篇:帅民风油画风景写生艺术探析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