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述职报告>

艺术生就业前景报告

发布时间:2021-08-08 08:43:43 浏览数:

又到年底寒冬时,全国各艺术院校、各省市的艺术专业报名、考试已陆续拉开帷幕,“艺考热”升温至白热化阶段,艺考大军在各个考点营造出一幅幅门庭若市的景象:四年前通过艺考进入大学的考生,通过系统学习的深造,现在,他们正带着毕业生的身份通过网络、双选会收集招聘信息,有的可能正在参加招聘考试……考试大军和就业大军到达之处,人潮涌动。

2011年,在大学生整体就业压力大的背景下,与日渐升温的“艺考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艺术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稍显堪忧,不少毕业生抱怨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但是,据麦可思公司出台的《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0届艺术类专业就业率既非最高,也非最低,居于中间水平。

那么,艺术生的就业状况如何?让我们一探究竟吧!

专业:坚守、擦肩还是改行?

据一项调查数据显示,70%的艺术专业毕业生为了生存,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改行,仅有少数学生能实现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完全对口,尤其是传统艺术门类。中央戏剧学院舞蹈老师韩鑫说,她带的24名研究生中,毕业后工作和舞蹈有关的不到10人:毕业于圆号专业的李再言说,他们班上30多人,现在从事圆号演奏的仅有两人,其他同学遍布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工作,甚至有不少人完全改行,自谋出路或自主创业。

我们换个角度看,毅然改行,灵活就业也可以说是艺术类毕业生的明智之举。灵活性强可以说是艺术专业的优点——这直接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避免了把学生“栓死”在狭窄专业上的弊端。可以看到,当前迅猛发展的文化产业为艺术类毕业生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对于艺术类毕业生而言,也不失为工作机会。

坚守:巅峰星光与梦想飘荡

在大学中进行艺术深造的学生,他们的内心或多或少都有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希望能纵横艺术天地,在创作上有所成就。还有一些艺考生看到中戏、北电等艺术院校走出的毕业生中,不少成为明星,他们把艺术院校看成“明星梦工场”。于是,怀揣明星梦的少男少女纷纷走进艺术专业的大门,希望有朝一日也能功成名就。

学习音乐、美术、舞蹈专业最对口、最完美的成就无非是音乐家(歌唱家、演奏家、指挥家等)、画家、舞蹈家,即使不能成“家”,成为普通的歌唱演员、画师、舞蹈演员,活跃文艺圈也算功德圆满。然而,个别艺术类专业毕业生已出现严重供需失衡的现象:以前被艺术类大学生看好的中小学校音乐、美术教师,现已达到饱和状态:能进专业歌舞团、画院的毕业生可谓凤毛麟角:影视表演专业毕业生成为中国明星的几率为0,003%。

有个奇特的现象:似乎存在艺术院校的地方,就流行“漂”,艺术院校和艺术机构集中的北京便产生了的家喻户晓的“北漂”。“漂”,是艺术生为了梦想的一种选择。

章林晓是2011届美术专业毕业生,年初,父母曾找关系安排他回南方家乡工作,但他不想回去。7月毕业后他就留在北京,他说:“我早就对未来做好了规划,无论多么艰难,都会在北京‘漂’着。”大学期间,章林晓的一些作品已在艺术交易市场拿到了实际的收益,但他觉得其中许多都是临摹之作,并不能显示自己的风格。谈不上“创作”。最近,他正在与经纪公司协商,希望能参加北京某画展,借此积累一些人脉资源,推广自己的作品。同时,他也感觉,未来很渺茫:“我只是在为梦想‘使劲地撑着’——至少目前是这样。”

擦肩:龋“相关行业”栖身立足

进不了专业院团,成不了明星,从事一份和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也不错——这是绝大部分艺术类毕业生的想法和做法。他们希望带着自己的兴趣爱好投入工作,最好能稳定一些。因为就业现状和学校的引导,音乐类毕业生常常选择乐器(琴)行,美术、影视类毕业生往往选择传媒(广告)公司。

在武汉中音琴行举办的英昌钢琴、电子琴展示会上,武汉音乐学院民乐系党委书记彭才田如是说:“三十年前,全国音乐类院校只有9所,现在有1400所:我就读武音时全校学生400人,现在有5 000多人。”他坦言,当前的音乐教育已不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众教育。“以往我们是为艺术表演团体培育后备军,现在武汉音乐学院80%的学生是在琴行或培训市场就业。”

云南艺术学院2010届毕业生王志理两个月前已经在昆明一家图文广告公司找到了一份文案工作,他马上就能够转正,拿到每月2000元的薪水。他说:“我们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必须讲实际操作能力,来不得虚的。能力如何、水平怎样,人家一看就知道。我身边的很多同学不愿意去小公司,只想进大企业,但我觉得小公司更能全面地锻炼自己。”

轮回:转身引领“艺考热,,

看到“艺考热”的商机,另有一些毕业生灵机一动,总结自己当年艺考的心得,进入了一种另类的轮回——艺考培训。艺考异军突起,催“火”了高考艺术培训。这是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现象:不少艺术类毕业生因为就业难,转而做起了艺术培训。各种画室、培训学校、集训班搞得风风火火。这些毕业生通常取得了教师资格证,他们之前可能准备进入中小学当老师,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实现。

200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的杨吴天在一家以美术培训为特色的民办教育机构教课,她负责的课程既有高考培训,也有少儿培训。她说:“中小学侧重文化课程,不重视音乐、美术方面的教育,对艺术教师的需求也少:相反,家长特别重视孩子的美术素质培养。”她对目前的工作状态非常满意:“再加上艺考辅导市场火爆,我们当培训老师收入反而更高,同时也圆了我的教师梦。”

今年从一所民办艺术院校毕业的赵凌峰,和2名同学筹资共同开办了艺考培训中心。暑假,他们新开的培训中心就招到了100多名艺考生。赵凌峰说,如果发展趋势好,他们明年将招募一些兼职或专职教师。

转化:创意产业大有作为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与传媒有关的影视制作、动漫设计、网络游戏等新兴产业的迅速壮大,这为艺术类尤其是应用性艺术专业人才提供了一些新的就业渠道。

随着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和人们审美水平的普遍提高,人才市场需求更多的工业设计、科技产品设计人才。许多知名品牌产品之所以受到消费者喜爱,与其独特新颖的产品设计是分不开的。国外许多大型企业都拥有庞大的设计机构,像日本东芝拥有数以百计的工业设计师,海尔集团也高薪聘用了多名外国工业设计专家。而我国目前的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数量有限,人才紧缺。

来自就业市场的信息显示,上海创意产业对服装设计、软件设计、环境设计、建筑设计等领域艺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创业:做朝气蓬勃小老板

国家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并有专门的优惠政策。对于一些具有创业胆识,经济条件允许的大

学生来讲,他们不会放过这样的“优待”: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获得政策咨询、创业培训、小额贷款、开业指导等“一条龙”服务。尤其是那些投资不大、见效较快的创业方式受到大学毕业生的青睐。

张一若是2009届编导专业毕业生,他的特长是摄影摄像和专题片策划。大学期间,他曾连续两年利用周末和寒暑假到“金夫人”影楼实习,参与婚庆摄像和制作工作,学到了不少知识。毕业后,他邀上学美术设计的杨晓柳和学动画的吴泽,成立了影视工作室。经过一年的试营业,今年9月,他们重新成立了注资近30万元的婚庆公司。张一若说:“试营业的一年里,虽然压力大,但收获很多,在实践中学到了很多经营方法,因此才敢重新注资。”三名毕业生的努力没有白费,新公司很快进入了正轨,每月有高达万元的纯利润。“这算是对艺术类大学生艰辛创业的回报吧!”张一若欣慰地说。在他们的店铺里,处处张扬着个性的布置。杨晓柳介绍说:“正是这些不断的创新、另类的创意让我们在婚庆行业越做越大。”

零散:自由组合,有苦有乐

艺术专业所学课程覆盖面广,能够兼容不少行业的工作。灵活就业,真不知道这是艺术生就业的优势还是劣势。如果按“老一辈”的眼光,没有一个稳定的单位,就靠一些零散的工作,行吗?但在当下一些独具个『生气息的大学生看来,品质的生活不需要一个固定的单位来支撑。很多同学都选择了灵活就业,他们觉得,不用受固定单位约束,自由自在。

王洁雅是杭州师范大学音乐表演专业的毕业生,大学期间,她和死党就开始陆陆续续地做兼职。她说:“上一堂钢琴课有100元:主持一场婚礼收入在1000元左右:一些公司组织的商业表演活动也可以拿到几百元的收入。”因此,她积累了不少社会交往、求职、工作的经验。“我们一个师兄,靠着市区内的各种商业宣传演出,毕业不久,就买房买车了。”王洁雅说。另外,杭州的一些艺术生还说,自由职业者可以很方便地为自己缴纳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险,和有单位的人没什么区别:不少超大型的民营企业,招聘了艺术院校的学生,成立了一个专门的部门来负责公司的文艺宣传表演活动。

键接·艺术类自立门户

2011年是艺术教育界的大喜之年!今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将原来下属“文学”学科的“艺术学”单列为一个学科门类,升级成为与文学、经济学、教育学、理学、农学、医学等并列学科门类。它包括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和设计学五大“家庭成员”。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艺术教育研究所所长周星表示,在这次学科大调整中,艺术学科“自立门户”,向学术、教育界证明艺术学的重要地位。四川音乐学院党委书记柴永柏教授透露,今后,艺术类专业的毕业生,都拿“艺术学”的学位——以前这些毕业生授的都是文学学位。

上一篇:营销与设计艺术

上一篇:浅谈STEAM教育在中小学美术学科的综合应用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