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调查报告>

高校《自然资源学》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3 08:43:14 浏览数:

摘要:《自然资源学》主要研究自然资源的特征、性质及其与人类社会关系的科学。本门课程学习对于提高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作用。文章分析当前课堂教学现状,结合已有教学经验,针对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教学资源匮乏、教学设计不合理、教学效果差等各种问题,提出完善教学资源、强化实践教学以及改进教学方法等具体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自然资源学;教学效果;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6-0225-02

一、自然资源学的性质

《自然资源学》是研究自然资源的形成演化和空间分布规律,探索自然资源的相互作用和平衡机制,为人类开发和持续利用自然资源提供依据的科学[1]。自然资源学与环境科学概论,环境影响评价,生态学,经济学原理等课程紧密联系[2]。自然资源学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自然资源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还强化学生学习、分析和解决资源环境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自然资源学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1.教学资源匮乏。作为专业课教材,应该既能保证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又能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3]。从已有《自然资源学》主要教材来看,或者偏重于经济学视角,或者倾向于环境问题的改善。如张丽萍所著《自然资源学基本原理》重点剖析了自然资源综合评价和规划的原理和方法,这不符合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培养目标。陈学文主编的《自然资源学》系统地介绍了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自然资源学的基本内容及其开发利用的方向和途径。忽视了自然资源学形成的生态学基础,并缺少了自然资源与经济之间关系的阐述。总之现有教材有的内容多、难度大,有的过于专业化,也有的太强调理论知识的论述而忽视实践内容。同时,在信息日益更新的网络时代,关于自然资源学的教学论文数量屈指可数,因此教师想寻找更多的教学资源颇有难度。

2.教学设计不合理。《自然资源学》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课程结构复杂,涉及到生态学、经济学和管理學的诸多内容[4],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学生文理科兼招,前期地理学知识基础差别很大,在授课过程中,地理知识薄弱的学生极容易由于理论知识过多而丧失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对于本专业的培养方案而言,也更强调了理论教学内容,严重缺乏实践教学内容,理论知识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较少,缺少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很薄弱。总之,整个教学过程过于理论化,与实际脱节严重[5],导致学生对于课程中学习到的部分需要实践的内容理解流于表面,一些关于自然资源评价的方法以及自然资源利用生态影响评价方法的学习均得不到很好的应用。

3.课堂教学效果差。虽然《自然资源学》是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主干课,但专业认同感较差,另外,由于新版教学方案中前期不再开设自然地理学以及经济学原理课程,所以对课程的部分内容学习颇为吃力,最终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态度不够积极认真。另外,教学内容也基本以教材为主,往往出现教师在讲台上激情澎湃,但是学生却精神涣散的教学状态,这可能是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忽略了“以生为本”的重要现实,结果导致大多数学生都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中,没有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因而课堂气氛沉闷,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效果大打折扣[6]。

三、解决对策

1.更新教学资源。大学传统教材的内容已经不能跟上时代节奏,导致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相对滞后。据此,选择了蔡运龙主编的《自然资源学原理》作为本门课的主要教材,并以崔延松、张云、卢妍等编著的教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基于流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作为辅助教材,以补充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补偿和三角洲地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等重点内容。这样可以使得学生更清晰地理解资源环境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环境保护素质;而对于三角洲地区的内容补充,符合淮安市的区位特点,有助于帮助学生现理论联系实际,取得更好的教学结果。

目前网络平台也为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因此应该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完善和补充。如在《自然资源学》第十四章阐述均等边际原则理论时,在网上搜索到海尔集团砸冰箱的视频,列举海尔集团的部分产品,并分析海尔集团不同产品的质量差异以及如何获取最大经济收益。并在授课过程中不断补充和更新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这样不仅能够保证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多彩,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7]。

2.强化实践教学。《自然资源学》重点阐述了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以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同时也包含了自然资源的价值重建,自然资源评价[8]以及探究自然资源开发决策及保护等相关内容,这些都与实践内容密切联系。实践教学的优势在于能够引导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结合起来[9-10]。因此课程应当充分结合生态学、水文学、气象气候学、土壤地理与生物地理、土地资源学、环境科学、地理信息系统等课程深入学习,在打好理论基础的同时,也强化了专业实践教学。基于此,可以从学院出发,加强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工作。如淮阴区污水处理厂等符合专业发展方向的实验基地,可以让学生有机会参与专业实践过程,利用所学专业技能来独立分析、解决问题,使实验实习与生产实践密切结合。除此之外,让学生直接参与科学研究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实践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自然资源学》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参与学院教师的重要科研项目。

3.改进教学方法。从目前情况来看,《自然资源学》课程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传统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大学生课上参与性的培养过程,因此大多数学生感觉授课过程枯燥乏味,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可以通过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然资源学》课程的部分内容适合于研讨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利用研讨式教学法围绕某一主题主动地搜索、选择、加工处理信息,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11]。例如在在引入碳足迹教学内容时,通过课堂讲授,介绍碳足迹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相关计算方法。并确定学生调查在校大学生的碳足迹,并分析碳足迹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的研究主题。学生就可以按照主题要求利用课下时间到宿舍、食堂等地点收集资料,并通过计算分析、归纳、总结,形成书面报告,并在课上进行专题讨论。另外,还可以尽量多引用案例教学法来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12]。如讲到资源诅咒这一问题时,以山西省为例,分析其产生资源诅咒的原因。使学生深刻体会区位条件、国家政策、经济发展协调性、生态环境恶化、制度弱化和产权不明等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四、小结

总而言之,自然资源学的教学是一个复杂的教育工程,教学内容需要与时俱进,教学方法需要继续探索、改革和创新:(1)调整目前的教学方案,采用教学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方式授课。针对课程内容,适当安排教学实践环节。(2)借鉴兄弟院校《自然资源学》教学的成功经验,并充分发掘、完善和更新丰富多样的网络教学资源,以弥补目前教学资源不足的尴尬。(3)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多方位的教学服务和教学引导,提高学生课堂上的教学参与度。只有这样才能以培养出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技能熟练掌握,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方成江,薛华菊.自然资源学原理在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应用探讨[J].巢湖学院学报,2007,9(6):69-72.

[2]蔡运龙.自然资源学原理(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寇明娟,李辉,陈永金,等.自然资源学双语教学的问题研究及对策[J].今日科苑,2010,16(8):293-294.

[4]耿鹏旭,王卓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自然资源学内容体系的构建[J].新课程研究,2010,16(183):10-12.

上一篇:莫力达瓦旗低温冷害风险区划

上一篇:浅析中学地理教育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