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调查报告>

与教育同行

发布时间:2022-03-09 08:43:45 浏览数:

带着对芬兰先进教育的初识与憧憬,2017年8月,我们一行10人,以学习者和考察者的身份走入萨翁林纳,触及这里新鲜的教育动态,进而催生出我们对教育发展的思悟,丰富我们的精神。

一、文化—基于信任

基于信任的芬兰教育文化是我此行最大的感受。

1. 关键词一:管理

芬兰的教育管理体制,是一种基于“高度信任”的人本管理体制。地方政府拥有宪法赋予的自治权,有关教育的具体事务都是由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团体自行决定,即政府出台教育政策—地方制定本地纲领—学校设置实施课程。其中,地方教育当局与所在地的学校、教师一起,可根据教学大纲共同设计本土课程,并对其课程进行自我评估。

从图1中不难看到,芬兰教育管理体制构成了基于信任的民族精神和学习性文化思潮的民族内涵,即高标准、高素质、高支持。

o饫(r'ʇƗ駍vm۝]生活认识“界线”,等到修完视觉艺术课程后,通过不同艺术形式展示“界线”创意产品。所有教学内容和方式都是教师基于对学生能力的判断,自行设计的。

3. 关键词三:师资

芬兰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师资水平很高。1995年的《基础教育法》规定所有中小學教师必须获得硕士学位,并通过教师资格考试,才能申请成为教师。在教育行政部门看来,只有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才有能力自己制订教学计划、编写教材、组织教学,也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让社会、家长信服。

我们感叹于诚信与信任是芬兰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因为信任,学校和地方社区成为了课程和教学的决策之地,自主性体现得淋漓尽致;因为信任,教育管理中形成了一种交互责任,即学校为学生的学习负责,而教育行政部门向学校负责,灵活的责任制为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了重大的积极影响。所以,我们看到这里的教师们在“有守有为,精心树人”上着力,这里的孩子们在自主、宽松的氛围中学习。考察中入耳之言、过目之物、摄取之景也便包揽于下:

平凡镜头—智障儿童最灿烂的笑脸,艺术节孩子们自信的脸庞,课堂中专注的眼神;

平凡画面—每一位教师都在学生实践中给予指导支持(手工课上信息查询、木工切割、形体示范、美术课裁纸指导、家政课糕点制作、布艺课帮扶等);

平凡角落—为学校唯一的一名色盲儿童设立的楼梯斑马线,每一间教室都整齐摆放的手工材料,每所学校教师办公区呈现的现象教学设计的知识树……

最平凡的镜头、画面体现的是学校为学生提供的最朴实而有效的支持,最适合孩子成长的环境。“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育人氛围在平凡中彰显。其实教育的本真就是遵循教育规律,一切从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着眼,摒弃功利,安全地护送孩子走向社会。充分尊重学生的天性,这也是芬兰教育遵循的第一条准则。

二、课程—聚焦目标

透过信任文化,我所锁定的是芬兰的育人目标。因为我始终认为,有什么样的育人目标,就有什么样的课程设置;有什么样的课程设置,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品质。

芬兰学校的育人目标与国家的教育大纲是高度统一的,国家大纲就如同芬兰教育的《圣经》,无论谁当政,都不会改变。各地方政府和学校设置课程时,紧紧围绕国家的教育大纲开设符合地域特色的各类课程。也正因为此,他们的课程设置具有三个特性,多样性、关联性、技术性。

1. 课程的多样性

学校的课程既有国家课程,又有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既有必修课,又有选修课。芬兰教育多样化的课程设置为学生心智成长、多样化发展提供了条件。

国家规定的基础教育1~6年级核心课程包括:母语(芬兰语或瑞典语)与文学、外语、环境学、健康教育、宗教或伦理、历史、社会研究、数学、生物、地理、体育、音乐、美术和劳作等。7~9年级增加了物理、化学、家政和职业咨询辅导。

选修课程自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由地方、学校、教师,甚至家长共同参与制定,因此各校选修课程各不相同。

以萨翁林纳艺术高中为例,该校1967年开始运营,是北欧第一所别具特色的高中。学校共有277名学生,来自芬兰各地。这里的学生可以像普通高中学生一样学习所有高中课程,参加高中毕业考试和大学入学考试。2017-2018学年度,艺术高中设立了20门基础课程、14门艺术课程、16门音乐课程,每个学年度都有必修课、专业课、选修课。学生可凭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选修课程,安排自己的课程。学校设置灵活多样的可供选择的课程,使学生不会产生厌学情绪,同时照顾到学生的特长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2. 课程的关联性

芬兰的教育理念里十分强调“跨学科”之间的关联与整合。这也是我此行最为关注的内容。以环境与自然课程为例,该课程涵盖了环保教育及生物、地理、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领域的知识,目的在于从小培养孩子认识自然界、保护生态和环境的意识。

考察中,我们发现每一所学校每学年至少要组织一次跨学科的学习,包括主题活动、现象学习和实践项目等,需要学生综合不同课程的知识,从不同科目的视角分析問题。学生也要参与到多学科学习模块的设计中。教师与学校认为,学科教学可以系统地传递给学生相应的学科知识和技能,让学生逐渐建立起对每一个学科体系的认识。

回国后,我又查找了相关文献,了解了学科关联的背景。

2004年:《国家核心课程大纲》中提出“综合”和“跨课程主题”的概念并指出,跨课程主题是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点,确立了“作为人的发展”“文化认同与国际化”“媒体技能与沟通”“积极参与的公民和创业者”“对环境的责任福利和可持续未来”“安全与交通”“技术与个体”七个主题。

2011年:《2020芬兰教育与培训战略目标》中指出,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是巩固公民技能和促进“跨课程教学与学习”。

2012年:再次明确提出学校中将会有更多更广泛的、跨领域的专题教学。

2014年:《国家核心课程大纲》中明确提出了“基于现象的教学”这一新概念,主要将以多学科、基于现象、基于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

这让我意识到,芬兰的教育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他们有明确的目标,继而脚踏实地、按部就班地不断改进、改革。令我吃惊的是,几乎每一所学校都在推进教学方式改革,它们的步调相当一致,所有学校都制定了本学年的学科集成的主题,各学科教师共同设置主题内容和标准,以知识树的形式呈现在办公室内、楼道中、门上。这种整齐划一的课程实施,也让我触摸到芬兰教育均衡的轨迹。

3. 课程的技术性

在芬兰基础教育课程中,像工艺课、家政课、教育与职业辅导课等,被定为国家核心课程,是学生的必修课程,而在我国,这些课程往往是校本课程。

芬兰的工艺课,从小学一年级起开设,教学生打毛线、踩缝纫机、做木工活、拼接电路等技艺,让学生有系统、持续地借由各类工具和材料,独立或合作完成学校的工艺作业。

芬兰的家政课,从初一起开设。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学生会逐渐认识各类食物与食材,以及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当然也包括舞动铲刀锅瓢、烘焙制作、煮饭炒菜等实际动手操作。课程还包括认识一个家庭的基本经济与预算概念,学会如何计划性地购买物品、如何处理与分类洗涤一般衣物、如何处理特殊材质的衣服等。当然,最重要的是,教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金钱、储蓄与理财。这是一门相当实用的课程。

芬兰的教育与职业辅导课,也是国家核心课程。在小学阶段,依照不同学校与当地政府的课程设置,逐步为学生介绍各种不同的职业类别,让学生尽早明白自己和家人所处的社会各行各业的特点。初中阶段,则是让学生了解教育和人生的相关性,并认识各职业的工作概况与技能需求,对于初中后的学业选择,究竟是进入普通高中还是职业学校,就能有基本而广泛的认识。

为了让学生学会“劳动”,芬兰的义务教育教学生烹饪、洗碗、洗衣、熨衣、木工、跳交际舞等独立生活必需的技能与本领。这样,学生们在以后的独立生活中不仅能干好工作、搞好学习,还能拥有丰富多彩的生活。

我深深感受到,芬兰教育改革正回归教育本源,为人的生存与发展服务,培养“热爱生活、乐于探索、有基本知识和技能、有道德、负责任的社会成员”,目标平淡而务实。

三、思考—学以致用

“文化”“课程”的感悟,让我有了进一步的思考,芬兰的教育文化在教育理念、课程建设、教学实施、教育评估等方面,可以说是一脉相承,一以贯之。芬兰的“教育的公正、公平”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个经得起检验的教育产品。芬兰的教育政策中明确提出,国家角度倡导更多的是教育质量,少控制和少竞争;政府更多的任务不是控制学校;教师更多的是支持学生。

上地学区的成立与职能定位,正与此相符。学区管理中心自成立以来,以服务为核心,在当好教工委助手、学校帮手、区域均衡发展推手道路上摸索前行。上地学区通过一年来多角度、多方位的调研,获取了区域各校的人力资源、空间资源、硬件资源的数据,经过科学分析,锁定了学区教育发展中的优势与不足,结合海淀区教委“十三五”规划,征求了所有中小学校长的意见,共同制定了上地学区“十三五”期间教育发展规划。当各校校长、干部教师达成共识,为同一目标奋进时,学区每做一件事都能与学校形成合力;当学区采用因需供给方式提供课程资源、人力资源、空间资源支持时,学区与各个学校便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个教育命运共同体,区域高位优质均衡发展与各校特色发展便畅通无阻。

走进芬兰国家森林公园,我明白了为什么芬兰的手工课程体系如此完备—这与国家的整体森林资源与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联。培养学生社会生存能力是芬兰课程标准中的重要内容。进而,我思考的是,作为区域教育管理中心,学区又该如何结合本区域生源特点,为学校提供课程资源的支持?

上地学区地处“中国硅谷”核心地带,汇集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知名院校,学生生源特点主要是高知子弟和科技创新人才子弟,学生对科技创新有着得天独厚的家庭条件,所以,学区可以结合区域高新企业与大学创新企业开发适合学生的科技课程资源,为学校、学生提供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课程支持。

芬兰的学业顾问制同样引起了我的思考,随着国家高考制度进一步改革,中学生专业选择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在国内学业顾问缺失的前提下,我们是否可以发挥资源协调作用,组建学区学业顾问团,将大学、中学、企业、市区人力资源部等相关部门的专家聚集起来,以项目推进的方式,研究、开发这一领域的资源,服务学生?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上地学区管理中心)

责任编辑:胡玉敏

上一篇:2018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总结和2019年工作计划

上一篇:浅谈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