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调查报告>

基于自贸区背景下的我国航运业思考

发布时间:2022-04-03 09:30:28 浏览数:

[摘 要]2013年,国务院决定在上海成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明确指出要“提升国际航运服务能级,扩大开放航运服务领域”,我国航运业发展面临着新的历史性机遇。针对我国航运业如何把握目前的发展机遇,实现快速、健康发展这一问题,本人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做出了一些思考,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希望能够对我国航运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航运;自贸区;现状;挑战;机遇;发展

[中图分类号]F55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0097-03

1 我国航运业发展现状

我国是一个沿海国,拥有1.8万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1.4万公里的岛屿海岸线,和123万公里长的内河航运线,拥有25个主要的沿海港口和为数众多的内河港口码头,长江、珠江、淮河等诸多河流流入太平洋,构成了庞大的江河、江海水路运输网,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枢纽港群,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我国航运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截至2013年3月31日,从事国内沿海运输的万吨级以上干散货船共计1639艘/5062万载重吨,从事国内沿海运输的700TEU以上集装箱共计156艘/46.2万吨TEU,从事国内沿海跨省运输的油船、化学品船、液化气船共计1640艘/1123.32万载重吨。[1]我国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是全球第二大贸易国,2012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3866760327(千美元),与第一贸易大国美国只相差156亿美元。2013年1—8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6.87万亿元人民币,扣除汇率因素同比(下同)增长8.3%,其中出口8.92万亿元人民币,增长9.2%,进口7.96万亿元人民币,增长7.3%。[2]国民收入总量和对外贸易额的持续增长为我国水路运输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机遇与空间,但我国航运业也面临着运能过盛、发展不合理,人才缺乏等许多问题,如何准确把握我国航运业发展中所面临的困难,找到适合我国航运业发展的策略,是摆在我国航运人士面前的重大而现实的问题。

2 我国航运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2.1 航运人才资源有限

我国虽然是人力资源大国,但航运专业人才数量却远不足以适应当前航运业的发展需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 社会对航海事业的兴趣不高

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内陆国家”,历史上长期奉行“重农抑商”的国策,重视农耕文化,而对航海事业缺乏兴趣。虽然也曾有过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和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但这些航海活动最终没能延续下去,尤其是明清时期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使得我国的航海技术未能得到传承和发展。更为重要的是,没有形成发达的海洋文化,人们海洋意识不强。近代以来,国门被西方列强从海洋上打开,引起了先进中国人对海洋、海权的重视,在洋务运动中兴办了一系列的轮船公司和航海类学校,使得航海事业在我国重获发展,也成为我国近代航海事业最早之基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外贸易的扩大,我国航海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航海事业风险大,工作条件艰苦,人们对于从事航运事业的意愿并不高。

2.1.2 航运人才总体数量不足

由于我国海洋文化程度不够发达,人们的海洋意识淡薄,对航海事业兴趣不高,直接导致了我国航海事业从业人员总体数量不足。根据交通部科教司组织的“2015年交通专门人才需求预测及交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预测,船员求职不计研究生,在最近5年内年均需要航海人才数量为7880,与实际培养能力6450人相比,相差达1400多人。[3]专业人才数量的不足直接影响着我国航运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如何弥补一巨大的人才缺口是发展我国航运业不得不考虑的重要现实因素。

2.1.3 高层次航运人才严重缺乏

航海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从业者需要经过长期的培训,拥有丰富的航海经验。然而我国航运业人才多集中在中低层,具有高级专业技能的人才数量明显不足。其原因在于专业航运人才培养耗时长,收效慢,需要长期的投资、积累,而我国目前海事类院校更乐于开设所谓的“热门专业”,培养适应各行业的“多面手”,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航运专业人才培养,造成了目前拥有专业技能的航运人才匮乏的不利局面。

2.1.4 航运人才引进力度不够

随着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对航运专业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多,在国内航运人才不足的情况下,应该积极引进国外优秀的航运人才服务于我国航运业的发展,然而目前我国对国外航运人才的引进还有限制。比如,外籍高端人才担任国家研究课题负责人的资格限制。如何摆脱这些制度的禁锢,需要我们站在时代高度,以更为宽广的胸襟对待、解决。

2.2 航运运力供需矛盾突出

我国目前航运运力供过于求问题明显,既表现为总体航运运力超越现实需求量,又显现在中低端航运服务业的相对过剩。目前,我国航运企业已达到4600多家,而近年的国际航运市场持续低迷,如此庞大数量的航运企业数量造成了航运运力的总体过剩。另外,我国航运公司多为小公司,单个公司实际拥有的船舶数量较少,甚至部分航运公司本身没有船舶。在现实发展中容易造成一拥而上,竞相压价的现象,使得运力供需矛盾更加复杂。此外,我国航运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领域,从事高端航运服务的航运企业数量明显不足,这种相对过剩既使得我国航运业的竞争益发激烈,也阻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

2.3 航运法律、政策滞后

一个海洋强国需要发达、完善的海洋法律、政策来确定游戏规则,保障海洋活动的有序进行,对相关行为予以规范。目前我国海洋与航运方面的立法还比较落后,立法数量远不足以调整数量庞大、繁琐的航运行为。航运法律、政策法规不足是目前影响我国航运服务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表现:一是航运法律法规制定落后,不能全面反映现实生活中纷繁庞杂的事务需求;二是政策法规条文边界模糊,不能明确确定执法部门权限,具体执行时需多部门协同配合处理;三相关航运法律规范与国际惯例和国际准则契合程度较低;四是航运政策法规制定权责分散,市场经济与政策、法规的要求出入较大。

2.4 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近年来,我国在公路、铁路以及航空等重大基础工程建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航道、港口、码头等工程的建设进度却相对滞后。以2013年1—8月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为例,内河建设和沿海建设合计8810427万元,仅占交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9.94%。[4]水路基础设施投资不足,严重羁绊了未来船舶大型化的发展需要。成为了制约我国航运业面向未来发展的一大瓶颈,不利于其快速健康发展。

3 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带来的新机遇

2013年9月29日,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揭牌成立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翻开中国新一轮改革创新的篇章。在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航运服务领域是六个扩大开放的服务业之一,这不仅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供了新的政策支持,也将为我国航运业的整体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我国航运业应该积极地把握这次新的“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借力促进自己的发展。

自贸区总体方案中提出,要推动贸易转型升级,建立多功能的营运中心,探索在试验区内设立国际大宗货物交易和资源配置平台。[5]随着这一策略的推进与实施,必将促进我国对外贸易总量的增长,将为我国航运企业带来新的业务增长点。我国航运企业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地利优势,加强与跨国公司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承揽这些跨国过公司的运输业务,努力参与跨国公司多功能营运中心建设工作,参与国际大宗商品流动,分享资源配置信息。

总体方案中提出要提升航运服务能级,探索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运发展制度和运作模式。[5]我国航运企业应积极参与到航运制度和运作模式的建立中去,促进形成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规则、机制,积极发展国际船舶管理、国际货物运输、国际航运经纪、航运金融等行业。我国航运业应打破固有思维的束缚,积极拓展航运金融保险、管理咨询、信息服务等相邻领域业务,开发新的利润增长点,降低单一业务所带来的盈利风险。放宽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国际船舶运输企业的外资股比控制后,我国航运企业应充分利用该项政策的便利,加大引入外资数量,为企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允许中资公司拥有或控股的非五星旗船先试先行外贸进口集装箱在国内沿海港口和上海港之间的沿海捎带业务。[5]我国航运企业应充分利用新的政策红利,努力发展沿海捎带业务,最大限度利用船舶的空间资源,减少空船概率,降低运输成本,提高企业利润率。

4 我国航运业未来发展策略

4.1 积极发展内河航运

我国的内河航运运输量有着巨大的提升空间,我国有1/3以上的国土面积处于以长江、珠江、黑龙江与松花江、淮河和京杭大运河为主干的内河航运网络之中。随着建立主体功能区、内陆城市群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的实施,国内生产资料跨区域流动的需求更加突显。水运具有运载量大、运费低、耗能少、占地少等优点,积极发展内河航运不仅是应对国际航运市场低迷的可选措施之一,也是满足我国区域发展需要的现实要求。我们要顺应市场需求的转换,转变思路,大力挖掘内河航运潜力,促进航运业整体发展。

4.2 大力培育航运人才

4.2.1 加强国内航运人才的培养工作

我国现在已有各种航海类学校和船员培训单位85个。我们应在现有各类院校和培训机构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我国航运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优化航运人才培养结构,多渠道、多层次培养专业的航运人才。其次要创新航运人才培养模式,高等院校培养人才时应更加注重学生操作能力的强化,更多的培养实用型人才。鼓励校企联合培养和订单式培养模式在实践中的应用,使航运人才更加符合市场发展需要,适应全球化背景下航运业激烈竞争的要求。我们要加强航运人才继续教育,鼓励已从业航运人才再教育,进一步提升航运业从业者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能力。

4.2.2 积极引进国外航运人才

我们要打破制度的束缚,允许外籍高端人才担任国家研究课题负责人,进一步吸引国际高水平航运人才参与我国航运业发展。要积极引进国外优秀航运人才进入我国高等院校任职任教,提升我国航运人才培养水平。航运企业应以该更高、更远的眼光看待人才,拓宽人才聘用渠道,加大外籍航运人才招聘力度,充分发挥其专业知识、能力的优势,拓展业务;鼓励本企业航运人才专心钻研航运技能,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更多途径和帮助。

4.3 加强航运立法,创新航运政策

为了满足我国航运业法制化建设的要求,补齐制约我国航运业发展的“短板”,加强法律和政策制度保障,我们应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4.3.1 明确立法责任

要将立法责任细化,哪些领域哪些事项由哪些部门负责立法必须做出明确规定,有效防止政策法规的交叉和空白。相关部门应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积极开展政策法规的“立、改、废”工作,使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合理化、科学化,符合我国航运业发展的现实需求。

4.3.2 建立与国际惯例和准则接轨的法律制度

国际海上运输是全球性的商务活动,在航运业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众多的国际航运规则和制度,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并掌握这些规则,以此为基础对我国现行航运政策、法规中不合理的地方予以修改。在出台新的法规、政策时应适当参照相关的国际公约和标准,按照现代国际航运的要求制定符合我国当前实际与未来需要的航运法规、政策。

4.3.3 明确划分各部门职责范围

我国航运执法令出多门对航运活动造成了一定的混乱。在航运管理中应该努力界定各部门职责范围,避免跨部门执法、违规执法行为的发生。适时探讨建立统一的管理部门对航运活动进行集中管理,使行政部门真正做到因职而设,尽职尽责,服务于我国航运业的发展。

4.3.4 建立相关监督、调解机制

航运事务纷繁复杂,各种管理失职、滥职行为屡有发生,而海事审判、海事仲裁等制度耗时长、程序复杂,不可能对所有的事情都进行审判、仲裁。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建立相应的监督、调解制度,使得航运管理真正做到依法、高效、便民。

4.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4.4.1 积极有序推进港口设施建设

港口设施的便利化程度直接决定着航运效率的高低,关系着我国未来航运业的发展情况,我们要科学规划港口建设,建立相应的功能区,加大港口整修、清淤等工作,建设高水平的、复合船舶大型化要求的泊位、码头。加快铁路、内河集装箱基础设施建设,更好的发挥海铁联运,水水中转的作用,将航运打造成联系交通运输行业的重要一环,与其他运输方式进行有效链接,形成良性互动。

4.4.2 加强内河水道整治工作

我国河流流域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但由于我国季风气候明显,河流流量受季节性影响明显,致使我国内河航运业波动较大。因此,我们要加强内河航道的整治工作,充分利用我国三级阶梯的地理优势和各类水库大坝的蓄水拦洪作用,合理调节河道水流径流量,加大通航网河道裁弯取直,河道淤泥治理工作,支持河道沿岸船舶维修,加油等保障性企业发展。

5 总结与展望

在国际航运业从总体低迷到逐步复苏的今天,我国航运业在发展中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挑战。然而我国航运业具有后发优势和极为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对外贸易的逐步扩大,我国航运业的发展具有极为光明的前景。在向前发展的道路上,各种各样的困难考验着,也鞭策着我国航海人要不断探索,不断登攀,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适逢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立,中国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革开放”浪潮,愿我国航海业能够充分把握这次历史机遇,发展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交通运输部水运局.2013年1季度国内沿海货运船舶运力情况分析[EB/OL].[2013-4-8].http:///zhuzhan/tongjigongbao/qita/201304/t20130428_1404706.html.

[2]商务部综合司.2013年8月进出口简要情况[EB/OL].[2013-09-10].http:///article/tongjiziliao/cf/201309/20130900296232.shtml.

[3]刘芳.中国船员劳务市场分析及发展对策[D].上海财经大学,2007.

[4]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2013年1—8月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EB/OL].[2013-9-13].http:///zfxxgk/bnssj/zhghs/201309/t20130913_1482914.html.

[5]国务院.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Z].北京:国务院办公厅,2013(9).

[作者简介]丁世超(1989—),男,汉族,河南新密人,2013级法律硕士,研究方向:政法学、企业管理研究。

上一篇:广西内河货物港务费征收与使用

上一篇:南青集装箱班轮有限公司招聘启事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