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会议决议>

关于国家工业设计师职业认证的思考与建议

发布时间:2021-08-07 08:45:56 浏览数:

摘要:今年,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经多年酝酿顺应行业需要提出工业设计师认证的举措与实施计划。本文从工业设计专业特性、社会发展趋势、我国当前工业设计情况、行业背景、工业设计师职业认证面临的问题等方面入手,分析进行工业设计师职业认证需要解决的一些矛盾,描述问题发生的原因,探索该职业认证的可行性和科学性,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以图抛砖引玉激发同行们的思考讨论,推动这项举措的合理、良性、规范化发展,为我国工业设计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工业设计 知识结构 评价方法 权威性

中图分类号:TB47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4)09—0156—02

引言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随后,为落实这一重大的决策精神,我国多部委联合推出了多个相关实施文件,行业协会及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落实了相关工作计划,正紧锣密鼓地稳步推进。

2014年1月22日,国家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2月,李克强总理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又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进行了工作部署。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为响应国家关于推进设计服务也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部署落实。

我国工业设计及产业创新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快速发展机遇。虽然我们已经拥有如海尔、联想、华为等著名行业领头创新发展的企业。但由于我国整体制造业水平落后,市场环境有待优化,大多产业以加工密集型产业为主,制约着创新与设计的发挥空间。由于前期缺乏有效的规划与管理,我国大学扩招背景下的艺术设计专业、工业设计、产品设计专业的盲目扩张导致了现在设计行业人才供需的比例不协调、地区发展部平衡等问题。在我国即将推行“工业设计师资质认证”工作的时刻,本文作者及团队本着对工业设计行业的热心与关注,基于十多年的从业经验,试图从工业设计专业特性、社会发展、行业情况、相关矛盾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思考该认证工作的问题、难点及矛盾,提出几点弊意陋建以图抛砖引玉激发同行们的讨论,为我国推动这项工作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1 工业设计的职业特性:

工业设计具有系统性的专业特点。从工业设计可能从事的工作看,包括了从前期的市场规划、趋势分析、需求分析;到产品的战略规划、目标定位;再到中期的产品创意、设计过程管理、产品各属性的设计表达与实现、工程转化;再到后期的工程分析优化、数字化制造咨询;以及到后期的市场营销、宣传、文案、展览等市场化工作。从产品创新周期来看,工业设计工作内容涵盖了大部分的研发流程。所以工业设计专业是鲜明的工程与艺术学科交叉、理念创新与设计实践融合、市场与研发结合的系统性极强的专业。

2 社会发展及我国工业设计发展情况

1)社会分工细化趋势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劳动力分工必然呈现细分趋势。“术业有专攻”,一个人从事多项社会工作、多项不同环节的工作的情况将越来越少。社会发展面临分工细化的趋势。每个工作岗位将变得越来越专业化、精细化。从工业设计流程看,前期、中期及后期的工作内容应由不同的设计师、工程师完成。专业的产品研发过程,工业设计师更不是单兵作战。那么团队化专业设计团队的发展背景下,每个设计师的职业资质是否都需要如何全面的知识能力认证,而每个设计师从事的专业性更强的某个环节工作能力又如何突出与强化以及获得认可呢。

2)我国工业设计的生态模型及发展机遇、路径:

目前,我国工业设计发展情况以北京、上海、深圳几大轻工业发达的地区城市为代表,形成了各种具有集聚、示范、亮点效应的设计产业园、设计集散地。

但,大而全的全产业链设计服务只能是少数的。工业设计行业也呈现了生态金字塔的纵向与横向分布,可描述为工业设计的行业生态模型。掌握核心战略创新的少数设计公司、创新咨询公司他们引领着行业发展。而凭借优质产品设计服务的公司稳步发展,形成我国工业设计行业的主力军。以各种消费电子、小家电、家具产品等轻工业行业制造企业、品牌企业为服务对象的小型化产品设计公司则分布于全国大江南北,形成工业设计行业的基层设计公司,扎实了我国产品创新的原生态基础。

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产业特色差异,发展程度差异,大多公司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技术驱动、营销驱动等方式发展产业,而内生的内核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融合点单一及品牌建设意识不强等问题仍然存在。诸多原因导致了工业设计在产业中的地位不高、受重视程度不高、使用效率不高。进而影响了创新的根本效益。

3 亟需解决的几个矛盾及思考

当前环境下实现工业设计师职业资格认证将面临着很大的矛盾和难度。作者从以下几个尖锐矛盾进行分析探讨:

1)工业设计师职业认证与现行高等教育体系的关系

我国高等教育很多方面需要改革,而工业设计人才培养体系、模式更是需要优化。工业设计师职业认证最直接的矛盾是指向现行的高等教育工业设计人才培养体系。前者的推行是对后者否定吗?对于这个问题,可能许多专家学者会委婉地将其描述为是对后者的补充。但对于现在上千所高校的广大工业设计学生来说,这将意味着什么呢?而对于未来将要选择工业设计专业的高中生又将意味着什么呢?我们需要思考。如果只看到这一面,势必会将好事做成了坏事。若仿效国外建筑师、医生职业资质认证标准和体系,提高认证条件,可能解决此矛盾。

2)评价体系、评价方法与考核方式

工业设计师职业资质认证将采用什么评价体系和评价方式?是采用考试的方式还是完成设计题目考核?工业设计的实践性强的特点将如何体现?如何保证评价的权威性、有效性?等等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面对。如同对一个产品中的美学因素进行评价一样是较难获得统一的硬性指标。而产品设计知识的记忆与实践性应用是完全不同层面的能力。

另外,工业设计师资质认证体系是包含了所有的能力认证,还是大多部分的能力认证,或者是只需要对某项能力的单独认证?这些都需要思考。

3)工业设计师与产品设计师的区分

教育部在2013年对全国所有工业设计专业进行了细分调整划分为工业设计和产品设计两个专业名称和方向。其中工业设计是机械工程下面的分学科专业,而设计学、产品设计是艺术学下面的二级学科专业。即工业设计专业分在理工类学院办学,主要进行产品系统及工程实现方面的知识培养,归属与机械工程与设计学交叉学科,入学考核注重文化课成绩。而产品设计专业主要从事人文艺术创意的产品设计工作。主要归属与艺术学科,入学成绩主要看重绘画美术成绩,弱化文化分,主要分在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或人文学院等艺术类学院中。那么,如果进行的工业设计师职业资格认证,认证对象是面向那一类人才?还是包含两类?是否存在差异的针对性?这些问题,认证工作组需要考虑。

4 几点建议

工业设计师认证可能是个漫长的过程。因为资质认证并是单纯的认定证明,应避免盲目泛滥地推进,更重要的是认证需具有权威性,让用人单位认可。在此,作者提出几点建议。

1)建立广泛的沟通机制

建立认证机构和指导委员会是首要的工作。在建立标准和认证方案过程前更应先考虑建立认证机构的内外沟通机制。以便能听听更多行业内用人单位、设计师、企业的广泛意见。目前信息沟通渠道很多,相关部门机构大可通过各种网站、论坛、会议、微信等平台方式听听各方的对认证相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2)主要采纳人才需求企业、设计公司的意见

虽说工业设计师认证对社会认知度、社会创新意识等有一定提高作用。但认证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纯粹的拿证,而是真正地面向市场、面向需求。需考虑当前和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招用获此认证设计师的用人单位、设计公司、团体机构更清楚社会需要什么样的设计人才,他们的意见比许多专家教师的意见更有价值。

3)提高与维护职业认证的权威性

工业设计师认证的执行也是漫长的过程,艰难的过程,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维护其认证的权威性。避免有证无能力或出现投机取巧拿证的现象。这就对认证的评价方法、评价流程、评价方式及评价机构的权威性提出了挑战。评价方式可能包括快速设计提案、面试、评论等等。评价流程可能设定多方主体的监督。评价机构可能包含不同企业公司团体。评价过程可能设有盲审阶段。

4)探索精英资质认证与单项能力的认证体系

作者认为,在建立客观合理权威的认证体系下,可进行两个方面的认证体系。一是对工业设计精英人才的认证。如上所述,工业设计师是需要系统综合的知识面,而拥有了这样条件、知识背景和能力背景的人才一般都成为了设计主管、创新主力人才。因此工业设计师的资质认证实际就是工业设计精英的认证。二是对某个单项能力的认证。一个设计团队需要不同的专注人才,以发挥创新的最大效果。特别是对于将要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设计师,具备一项较强的能力是获得认可的重要依据。因此,单项能力也是职业认证体系的发展思路。

结语

我国工业设计师职业资格认证是一件好事,是规范我国工业设计发展,提高产业全面创新的重要一步,更是一项庞大复杂且系统的工程,需要逐步地稳步推进,不可急于求成。该工作的推进将面临诸多挑战,应该从全国范围,多方采集意见,建立合理规范权威的评价方式和方法,建立相应人才评估体系,树立权威。真正地实效地促进我国工业设计行业发展。

上一篇:艺术教育与艺术审美心理的培养

上一篇:探析西方绘画作品中的构图要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