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会议决议>

浅谈传统印染工艺在现代壁挂中的应用和创新

发布时间:2021-08-18 09:53:29 浏览数:

摘 要: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是一块世界的宝玉,更是中华儿女的情感纽带。现存的手工印染民间艺人已经不多了,传承已经受到很大的威胁,本文主要探讨了传统印染工艺在现代壁挂中的应用与创新,通过研究印染工艺的历史发展以及制作工艺,使传统印染壁挂在现代室内壁挂运用中,运用现代的设计语言和图案造型、色彩上突破和创新,并与现代建筑结构、室内空间紧密结合。

关键词:手工印染工艺;传承;运用;创新

中图分类号:J5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5-0173-01

经过实地调研和考察,我国现在保存比较完整还在进行研究和印染的主要分布在江苏南通和山东临沂。但由于传统印染的生产方式和传承受到很多客观因素的制约,生产模式也是家庭小作坊,很难发展和传承。《周易》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我们的祖先向来对文化的重要性有十分清楚和极其深刻的理解,我们要让这宝贵的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文化不断的发展和延续下去,让年轻人更多的认识这门中华民族传统手工艺。使传统的印染壁挂在先今的时代中赋予当代的气息,让它不再只是在乡村农家人家中的装饰壁挂。

现代壁挂艺术,以各种纤维为原料,采用传统的手工编织、刺绣、染色技术,来表达现代设计观念和思想情感。内容丰富、风格独特的现代壁挂作品,不仅烘托出人与建筑环境的和谐氛围,显示了扣人心弦的艺术魅力,而且还以极富自然气息的的材料肌理质感和手工韵味情调,唤起人对自然地深厚情感,从而消除了现代生活中因为大量使用硬质材料制品所形成的单调感、冷漠感。 “现代建筑中的壁挂作品,是温暖人心的设计,是体现材料美、工艺美和功能美的完美统一。”那么我们如何将传统的印染壁挂重新赋予她新的生命,让她可以在现代居家生活和建筑中大放光芒,这是我们所要研究和思考的,从而将手工印染得到更好的发展和传承。印染是一种艺术语言,以多种形式呈现,在图案创作上民间艺人也大胆吸收剪纸、刺绣、织锦、木雕等传统艺术图案,不断丰富“药斑布”的纹样。印染技艺渊源已久,在世界上也是颇具盛名。如今作为中国纺织品传统手工印染方法的延续,更是凝聚着民间文化的历史演绎。山东民间印染花布有蓝印花布、扎染花布和彩印花布三种,其中彩印花布尤为突出,地方色彩更为浓郁。一块块斑斓的花布,充满着动感与质朴,见证着这块土地的个性与情感。

印染花布主要应用在被面、垫被单、包袱布、肚兜、枕巾、头巾、门帘、服装上。然而关于彩色印染工艺在现代室内和建筑空间的运用还未被系统阐述过,也没有一套完整的理论来指导实践。在建筑空间中人们往往追求硬质材料的装饰,而轻视软式印染材料的运用,实际上印染壁挂更适合根据建筑空间和室内空间做变化,伸展性很大,更重要的是艺术性和装饰性更加的突出,能更好的达到效果。并且运用印染花布更加的低碳环保,使用率更高,具备一定的吸引效果,创造宁静的环境空间。“喜见蒙山浓染黛,欣看沂水淡拖蓝”;“鹅黄鸭绿鸡冠紫,鹭白鸦青鹤顶红”。临沂民间印染坊的两副对联,道出了八百里沂蒙印染花布的那时绚烂。以大红、绿、桃红、紫、黄五色为主多次套印而成的彩印花布,图案内容多取材于吉祥的民间故事和历史传说,古朴浓艳,活泼泼地欢乐和喜庆,以包袱、门帘、帐檐等形式流行于乡间。印染的图案主题大部分都是‘连(莲)年有余(鱼)’、‘多子多福’、‘鸿福牡丹’、‘四喜’等,充满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制作彩印花布壁挂都是人民中华世代相传的传统手工技艺。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的居住条件逐步改善,生活方式也发生相应的改变,由此导致花毡逐渐消失,山东乡居民大多已搬进新居,也不再需要墙围布、炕围布,彩印花布在生活中的用途正在减少,在市场上已乏人问津。在此情势下,彩印花布艺人纷纷改行转业,他们的子孙也不再继承这一古老的技艺。目前在世的老艺人大多已到暮年,古老的手工技艺面临着人亡艺绝的局面,急需抢救和保护。

近几年关于印染壁挂在现代室内和建筑空间的运用的相关论文极少,更多的是研究印染商品对市场的影响力。并且国外相关的文献资料也非常的少,只有在日本关于印染工艺的资料比较多,但没有系统的整理和翻译。通过调查研究的创新点在于,以印染工艺制作和传统印染工艺的造型为艺术语言,通过实践、创作以传统印染工艺为创作技术手法,对印染壁挂在现代室内和建筑空间创新运用进行探究,希望通过研究和实践,做出归纳和总结,能让传统印染壁挂艺术开拓发展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以及丰富当下室内空间和建筑空间的丰富性,使印染壁挂可以以更多的形式展现在空间中,为生活创作出更多丰富的艺术环境,让传统印染工艺更好的继承下去。

参考文献:

[1]张布.蓝印花布传奇.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1.

[2]冯敏.新春吉祥画——中国木版年画.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3]叶又新.山东民间蓝印花布.山东美术出版社,1986.

[4]孔新苗.齐鲁民间艺术造型.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5]吴元新.中国蓝印染花布纹样大全.纹样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上一篇:传统印染工艺的影响因素分析

上一篇:手工印染课程建设探索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