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会议决议>

利用成语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发布时间:2022-02-09 08:40:12 浏览数:

摘 要:成语是我国语言宝库中的珍贵财富。具有文字简练、意味深长的特点。而“物理学”是近代中国才出现的一门学科,两者看起来是条绝不会交叉的两条平行线,仔细研究某些汉语成语可以发现,有些汉语成语蕴涵着深刻的物理原理。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刻舟求剑”、“掩耳盗铃”、“海市蜃楼”、“惊弓之鸟”等等,这里面都包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和物理原理。如果能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渗透相关的知识,不仅有利于突破学科本位,淡化学科界限,强化知识渗透,而且可使课堂教学生动、活跃,大大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成语 激发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0-101-02

一、从物理学的角度解析几例学生都知道的汉语成语

1.掩耳盗铃,来源于《吕氏春秋?自知》,原作“盗钟掩耳”或“掩耳盗钟”。掩:捂,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钟,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不会听见。现在用来比喻蠢人自欺欺人。

从物理学角度来讲,人能听到声音的条件,发音体、介质、耳朵。把耳朵捂住,对盗铃人来说,因声波被反射或部分被吸收而减弱,由于耳膜没有感受到声波而未引起振动,当然听不到铃声了,但对其他人来说,听到声音的条件具备,是会听到铃声的。

2.海市蜃楼,蜃是指蛤蜊,古人认为海市蜃楼是由蜃吐气而成。现在用来比喻虚无缥缈、实际不存在的事物。

从物理学角度来看,海市蜃楼的成因是:光线经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显著的反射或折射时,把远处的景物显现在空中或地面,造成奇异幻景。而这种现象经常发生在海边和沙漠地区。

3.惊弓之鸟,指被弓箭吓怕了的鸟。出自《战国策?楚策四》,后来用“惊弓之鸟”比喻受过惊吓的人遇到类似的情况就惶恐不安。

从物理学角度来说,拉弓虚发使弦振动发出声音,声音通过空气传到大雁耳中,大雁通过音色辨别出是弓弦的声音而受到惊吓,使旧伤复发,在重力的作用下大雁向下掉落。

4.刻舟求剑,典出《吕氏春秋?察今》。当时楚国有一个人过江时把剑掉落水中,他在船沿上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记号,等船停下后,他便从刻有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结果没有找到。比喻拘泥固执,不知道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化。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此人错选了参照物。因船相对剑是运动的,则船和剑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则确定剑的位置应选择与剑的相对位置不变的物体为参照物,如岸上的石头、树木、花草等。

5.千钧一发,古代以三十斤为一钧,一根头发吊着千钧重物,比喻形势十分危急。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一根头发所承受的最大平均拉力只不过1.72牛顿。而1钧(即三十斤)的力相当于150牛顿,1千钧即1.5×105牛顿。很显然这里用了夸张的手法,这种情况怎能不危急万分?

6.逆水行舟,《中华成语辞典》中说,逆着水流行船,如果不用力,则会后退,比喻学习和做事就好像逆水行舟,不努力就要后退。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逆着水流行船,必须用力,用力才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否则船就会由于流水的能量,同时在重力作用下,而向下游运动。

7.镜花水月,《中华成语辞典》中是这样解释的:镜中花朵,水中月亮。①比喻可望而不可及的虚幻景象。②也比喻诗文中空灵的意境。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镜中的花和水中的月都体现了平面镜成像的物理原理。平面镜成的像都是虚像,因此在镜中看到的花在水中看到的月都是虚像。

8.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华成语辞典》中是这样解释的:河水结成厚冰,不是一天的骤然寒冷的结果。比喻事情的发生,早有前因,并非偶然。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水在0℃以下就会结冰。水在结冰的过程中要放热。冰冻三尺必须是长时间的低温环境,使大量的水或冰放热,形成大量的低温的冰。

9.真金不怕火炼,出自浩然《艳阳天》,比喻品质好、意志坚强的人经得起任何考验。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晶体熔点,不同物质的熔点不同。金的熔点是1064℃,在一般情况下达不到金的熔点,因而真金不怕火炼。

10.凿壁偷光,出自《西京杂记》,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光的直线传播。因光沿直线传播射过小洞,就能得到光了。

二、成语中的物理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激趣作用

1.利用成语创设情境,在课堂引入时激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上课伊始,学生的学习心理准备难免不充分,师生之间难免有一定的心理距离。这时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引起学生注意、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第一次接触物理学,第一次上物理课,对物理学是陌生的、好奇的,在内心充满着期待的同时也是忐忑的:物理是什么?我在物理的学习中会是什么结果?如何在第一堂课中让学生对物理学的有个初步印象,并喜欢上这一学科,迅速的拉近学生与物理、学生与老师的心理距离,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智力情绪?所以上好这第一课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从学生已经有的相关经验或知识下手。利用学生在小学时就学过的成语,作为开场白,比如掩耳盗铃,隔墙有耳,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真金不怕火炼,立竿见影,凿壁偷光等,这些成语的意思学生是清楚的,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掩耳仍不能成功的盗铃,为什么说“隔墙有耳”而不说“隔墙有眼”,为什么凿壁就可偷到光,真金真的不怕火炼么?这时学生的兴趣与热情便一下子被激发出来,然后告诉他们,所有这些问题在物理学中都可以找到最为完美的解释。这样就在学生面前打开了一扇门,一扇由已知的成语知识通往未知的物理学的大门。

2.在练习时利用成语中的物理知识激趣

练习可深化对概念、规律的理解,是最好的评价,也是落实基础、提升能力的重要环节。有效的练习,可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和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应用成语中所蕴含的物理知识,并以此作为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理解、加深、巩固和提高,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物理时时在身边。同时体现一种开放性,避免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来学习物理,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开放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又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方面发展和提高。

这样的练习通常安排在一节课的后半部分,此时学生的思想往往容易分散,这时候利用新颖的成语,不仅可以在形式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还可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激起又一个高潮。比如说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后可抛出问题:我在第一堂物理课曾说过“凿壁偷光” 与“隔墙有耳”可以用物理学知识进行解释,现在能不能用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为什么凿壁就可偷到光,为什么说“隔墙有耳”而不说“隔墙有眼”,?这样做好处有四:一是不仅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光的直线传播”这一物理规律,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灵活的撑握并应用这一规律;二是通过对“光”与“声”两种物理现象的对比与分析,加深对它们的理解与撑握;三是与前面的课堂形成整体,使整个物理教学过程前后呼应,唤醒学生的智力情绪;四是于无形中扩展了物理学习的内容,加强了物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3.利用成语作结,在课堂结束时激趣并将课堂延伸出去

在一节课即将结束之际,巧妙的提出与本节和后续课内容均相关的问题,可以使知识得到概括和深化,还可以诱发学生积极思考,深入探究,达到“课虽终,思未了,趣不尽,情更浓”的效果。

让学生带着浓厚的问题离开课堂。这无疑对活跃学生的思维,训练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很有价值的。同时学生将在开动思维机器、深入探究、深入分析直至最终解决问题而获得成功的喜悦的过程中,享受到学习物理的乐趣,产生新的求知欲,因而从精神上和知识上为进一步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仍以“光的直线传播”这一节为例,在课堂总结的时候抛出问题:成语“凿壁偷光”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说明其物理学原理,那么成语“一叶障目、水中捞月”可不可以?学生经过分析后是可以解释“一叶障目”的,但“水中捞月”显然已经不再是光的直线传播这个原理了,这时学生不仅体会到了学习的成功,也体会到了不足,当然新的求知欲望也被告激发了出来,这时教师只需一句话“我们将在下一节平面镜的学习中揭开这个谜底!同学们,敬请期待!”

参考文献:

[1]刘志、汤旭.上好一堂课的22个关键要素——初中物理 [M].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

[2]刘振铎.中华成语辞海[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3]朱道荣.成语中的物理知识 [J].青年科学》,2008.10.

上一篇:物理教学必须重视科学教育

上一篇:高中物理课堂中如何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