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规章制度>

高校青年教师住房问题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24 08:40:31 浏览数:

高等学校教师的住房分配,过去一直是参照政府机关干部分配住房的管理办法,由国家投资建设分配解决的。由于资金不足,建设数量有限,所以教师的住房问题一直是个难题。尤其是近几年高校青年教师数量的递增,更加剧了住房困难。

作为一个普遍群体,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的未来,然而他们的住房问题却处在一个‘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尴尬境地。由于目前高校普遍无力解决青年教师的住房,导致的结果便是这些刚来到新城市的青年教师没有房住,租房又会面临房源、环境等一系列问题,当地政府颁布的包括廉租房在内的扶植政策,又由于青年教师的收入相对过高,并不适合于他们,同时他们也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买房。住房问题已经成为了青年教师面临的切实问题。

一 高校青年教师住房问题现状分析

(1)取消福利分房前后的住房待遇区别。

在取消福利分房之后,高校也都实行了住房商品化的改革,但是在此改革过程中,受影响最大的是青年教师。因为在福利分房时,青年教师的住房无论多么紧张,都会有一间或者一个床位,尽管生活艰苦,毕竟能够安顿下来,经过数年的积累,逐渐通过分房来改善居住条件。但目前的青年教师只要走上工作岗位,马上就面临着买房与租房的问题。老教师大多解决了住房,引进的学科带头人具有种种的优惠政策,其中就包括优越的住房条件。只有青年教师这一层面缺乏有效的解决措施。

(二)职称、薪酬待遇较低。

目前高校的高级职称往往有一定的比例限制,而经过20多年的职称评审,高级职称已经基本饱和,许多单位多年没有名额,只有等待老教师退休后才能空出少数名额。这造成了许多青年教师丧失希望与动力,从而也大大降低了他们工作与研究的热情。而职称与职务是与其薪酬挂钩的,这也决定了其收入处于高校金字塔的底部。青年教师工薪阶层的低收入状况决定了较少有教师家庭拥有住房投资的实力。

(三)高校房源的不合理性。

由于高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导致青年教师的比例上升,并且目前高校不再有福利房、房改房以及集资建房等购房优惠政策,造成高校周转房房源的严重缺乏。据了解,现在高校教职工周转房的房源结构也并不合理,在福利分房的末班车中,高校校区内的三室两厅、两室一厅等结构的房屋绝大部分已经作为福利分房出售给2000年以前参加工作的教师,剩余的大多是面积较小的单间集体宿舍或是由“筒子楼”改造的一房一厅。

(四)家庭所存在的困难。

青年教师的父母奉养、生儿育女问题与住房问题紧密相关。一般的教师在硕士、博士毕业后,选择前往工作的高校极少在父母所在的地区,然而国内大部分高校所在地均在一线大城市,正是房价较高的地区。其毕业后的年龄普遍在26-30岁,正值婚育年龄,这个年龄段的青年教师有相当部分是独生子女,这就造成了“421”的家庭结构。在面对“三代同堂”共同居住的情况下,高校校内的住房明显不能满足青年教师的实际情况。

二 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宏观调控,稳定房地产市场,控制房价的高速增长。

近年商品房价格出现了高速增长,其增长速度已经远远超出了高校青年教师工资的增长幅度。虽然在2008-2009年来商品房价格有所回落,但幅度不大,一线大城市的房价依然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此状况必然会带给其巨大的心理压力,影响了其工作状态。因此,加强宏观调控,使房地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是解决其住房问题的根本举措。

(二)调整高校住房供应结构,增加经济适用房数量。

郝平委员曾提交了一份《关于为高校青年教师集中建设两限房和经济适用房的提案》,建议有关部委协调出台方案,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在各个高校集中的地区,投入财政专项资金,专门划拨建设用地,为高校青年教师集中建设两限房和经济适用房,以此解决青年教师的住房问题。在此之前有过先例,1993年以来,北京先后建设了海淀区西三旗“育新花园”、六道口“静淑园”、蓝旗营、朝阳区“望京花园”等高校住宅区;2000后,广州市也成功建成“育龙居”教师经济适用房住宅小区等。这些成功的实践证明,为高校青年教师集中建设两限房和经济适用房的举措,在现实操作上具有可行性。

(三)完善高校教师职业评价体系,使其收入分配合理。

一般而言,青年教师在科研上要逊色与中老年教师,但是其教学任务往往更加繁重,工作时间长,强度大。其在课堂上往往准备比较充分,得到学生的认可和肯定。国家主管部门也可从职称提升上考虑适当提高青年教师的比例,以使其可支配收入增加。

(四)各地采取的相关优惠政策。

在广州市中山大学,为了稳定人才、发展教育事业的需要,其先后多次组织教职工团购商品房,以相对市场价较为优惠的价格批量购房。在深圳,采取政府为国家公务员/教师兴建专门的居住小区,其销售价格在市场价格基础上减少了土地征用价格、各种税收和投资利润,各级教师可按照职称职位工龄等确定的合理享受面积购买住房。超过面积标准的部分则需按照市价购买。

住房改革是大势所趋,住房商品化势在必行,但其最终目的都在实现“居者有其屋”。有恒产者有恒心,安居才能乐业。住房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最必要的条件。住房状况是衡量一个高校教师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现阶段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指标。让高校青年教师拥有稳定的住房,有利于提高其社会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也有利于提高其稳定感和抗风险能力。高校青年教师是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他们正处在创造力的高峰期,又正处在事业的起步阶段,是政府和高校有责任关心和关爱的弱势群体。高校青年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有其自身的消费特点,我们应当在充分考虑其群体特征上,完善合理政策制度,最大程度的满足其合理需求。

上一篇:农信公益:大爱无言

上一篇:对城市弱势群体体育健身社会支持的研究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