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岗位职责>

郑州市建设地区性创新型城市的基础条件与阶段性目标

发布时间:2022-04-08 08:43:22 浏览数:

[摘 要]郑州市的首要任务是需要以科技引导发展工业化,首先建设成为地区性科技型创新城市,在此基础上谋求发展成为地区性工业化创新型城市,最终发展为知识型创新城市。在此过程中,政府主导地位需要逐步削弱,强化市场力量,使创新主体能够在市场引导下充分发挥创新的积极性,保证创新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郑州;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型城市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4.108

我国经济发展的工业化在主客观、内外环境的变化背景下变得越来越复杂,就内部来说,主要是资源环境约束通过持续雾霾的形式显示了其已经接近极限,以降低资源消耗、提高生产率为主的创新需求迫在眉睫。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区域主体,城市在创新型经济的发展中扮演着主要角色[ZW(]美媒:2013年中国35城市占一半GDP区域发展存在巨大差异,http:///economy/2014_03_31_218242.shtml.[ZW)],建设创新型城市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发展目标。

1 郑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与判断

1.1 郑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ZW(]本部分有关郑州市的数据均来自郑州市统计信息网的统计数据和统计公报。有关天津的数据则来自杨冬梅(2006)。[ZW)]

第一,郑州市经济结构表现出的主要特征。郑州市和我国其他城市一样,历史上以第二产业(工业)为主,这是我国在各城市进行工业布局的结果。表1显示,郑州市的产业结构变化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改革开放以来至2000年左右,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占比一直呈现下降的趋势,而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此后,第二产业的占比又缓慢回升,第三产业占比同时下降。随着第一产业占比的下降,郑州市城镇化率逐步提高。郑州市的非公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直到2000年左右并没有太大的发展,新世纪以来的十余年,才有了迅速发展。如果结合地位相当的其他城市(如天津)的经济结构演变来看,这种变化在我国的众城市中呈现出一致性。

从工业内部结构看,主导产业构成发生了巨大变化。2004年时六大行业(建材、煤炭、铝工业、食品工业、电力工业、汽车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7.5%;2013年,七大主导产业(汽车及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业、新材料产业、铝及铝精深加工业、现代食品制造业、家居和品牌服装制造业、生物及医药产业)完成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7.6%。反映了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需求结构的巨大变化。

第二,经济开放程度。郑州市总体上开放型经济的特征不是很明显,这与其内陆城市的地理属性有关。本地经济进出口额在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才有了较快增长,按当年市价计算,2002—2012年进出口总额增幅分别为59%、84%、41%、57%、44%、37%、-13%、52%、239%、130%,2012年对外贸易总额353亿美元;年度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003—2012年也稳定提高,当年价格计算的增幅分别为72%、54%、39%、83%、63%、40%、16%、17%、63%、11%,2012年金额达到34亿美元,但也还不到天津2002年的水平(38亿美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92%,其中“三资经济”所占比重2013年为15.7%,而天津在2004年时这一比重已达49%,其他沿海发达城市更高。从外资经济的构成来看,集中于工业,2009年,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研发投入占工业企业研发经费的15%,天津这一比例2004年时已达到40.85%。

第三,教科文与R&D发展情况。城市的教科文发展情况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环境条件之一,是城市创新的土壤条件。中国城市竞争力评价报告(倪鹏飞,2003)对我国科技中心城市定位的研究结果显示,郑州甚至不在其20个区域科技中心城市之列,方创琳等(2013)利用有关指标对全国地级以上城市2009年综合创新水平的计算结果显示,郑州市的综合创新指数只有0.3258,在28个省会城市中排名为16位,如果在全国地级市中排名则更落后,在中部6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五,指数仅微高于南昌,这几乎与其教科文发展水平相一致,仅以大学和科研机构数和科研人数、R&D经费占GDP比重为例,其与综合创新指标的相关性非常明显。比较例外的是太原和南昌,R&D经费占GDP比重较高,但创新指数却并不高,或许说明其R&D绩效过低,见表2。

南昌3255-,245392.065 资料来源:综合创新指数来自方创琳等(2013),其他数据来自各城市统计信息网所公布的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公报。其中山西没有公布各地市数据,南昌没有就大学和科研机构数进行公布。

1.2 对郑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基本判断

创新型城市的建设需要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具备相应的要素条件和环境条件。如前所述,郑州市人均GDP与经济结构、创新要素的存量均与中部其他省会城市有一定差距。从历史数据看,近几年郑州市在各方面进步较快,有追赶之势,但其他省会城市也在加快发展,这场关于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竞争中,郑州市面临弥补巨额历史欠账和寻求新发展的双重要求。

2 郑州市创新基础与条件分析

2.1 郑州城市主要创新主体现状[ZW(]本部分有关数据均来自郑州市第二次全国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资源清查主要数据公报(郑州统计信息网)。[ZW)]

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是城市创新体系的主要构成主体。2009年,三大创新主体的R&D人员投入共计32113人,占全市总量的82%;R&D经费支出共计51.37亿元,占全市的86.6%。

第一,企业。从有研发活动的企业数目来看,2009年,郑州市开展R&D活动的工业企业354个,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3.62%。其中,开展R&D活动的大中型企业113个,占全部大中型工业企业的33.53%。在开展R&D活动的企业中,国有企业及国有独资公司22个,占6.21%;其他内资企业298个,占84.19%;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2个,占3.39%;外商投资企业22个,占6.21%(详见表3)。值得注意的是,其中股份合作企业和股份有限公司从事R&D活动的企业比例较高,达到35%左右。而在发达地区处于创新主体地位的中小企业,在郑州市来看,其研发活动却是最少的。

从研发活动投入来看,2009年,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0.50%。其中,大中型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0.73%。按企业性质来看,在工业企业R&D经费中,国有企业及国有独资公司R&D经费占13.14%;其他内资企业占71.68%;三资企业R&D经费占15.18%(其中,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3.58%;外商投资企业占11.60%)。按行业分,制造业R&D占93.14%。

第二,高校。2009年郑州市有高等院校42所,其中开展R&D活动的高等院校26个,占61.90%,R&D人员5924人。为服务区域发展,增强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能力,2012年10月河南省教育厅确定了第八批河南省重点学科351个,一级学科重点学科259个占73.8%,郑州市高校占51%(133个);二级学科重点学科92个,郑州市高校占34.8%(32个)。以一级学科重点学科为例,理学学科(12个)和工学学科(62个),占了约29%,其次是管理学(16个)、医学(14个)和农学(9个),占了约15%,剩余为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2009年高校R&D支出学科结构看,自然科学项目经费1820.00万元,占6.29%;农业科学项目5621.60万元,占19.44%;医药科学项目1892.90万元,占6.54%;工程与技术科学项目18101.70万元,占62.59%;人文与社会科学项目1486.40万元,占5.14%。

第三,科研院所。2009年,郑州市有政府属研究机构46家,其中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机构2个,占4.35%;农业科学领域13个,占28.26%;医药科学领域5个,占10.87%;工程与技术科学领域12个,占26.09%;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14个,占30.43%。从研发活动人员的研发活动类型构成来看,R&D人员4344人,基础研究人员91人年,占2.62%;应用研究人员1005人年,占28.92%;试验发展人员2379人年,占68.46%。从活动经费的活动类型构成来看,R&D经费78518.30万元,基础研究经费1317.20万元,占1.68%;应用研究经费16112.50万元,占20.52%;试验发展经费61088.60万元,占77.80%。而且这些经费的87.7%来源于政府资金。

2.2 城市科技创新人才现状

科技创新人才主要指从事或有潜力从事科技活动,有知识、有能力,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在科技活动中做出贡献的人员,主要包括四个层次:专业技术人员、科技活动人员、科学家与工程师、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等。截止到2013年年底,郑州市常住人口中,大专学历以上人口占7.4%,研究生学历人口仅有0.1%,而武汉市2010年时常住人口的大专以上学历人口已占到25.2%。相对中部其他六省会城市,郑州市科技人才资源较为短缺。专业技术人员持续下滑、高层次人才更是相对不足。

3 郑州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阶段性目标

世界经济正处在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的时代。目前,郑州市仍然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产业正在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变,《郑州市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确定,到 “十二五”末,郑州市要“成为中原经济区的创新龙头,成为中部崛起的创新服务中心。”在现有起点上,郑州市建设创新型城市需要经历三个重要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建设成为中原经济区技术创新中心城市。这一阶段,城市处于工业化中期,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同步推进。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方向快速发展,工业经济继续占主导,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产业集群创新水平显著提升,成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和自主创新基地。城市探索建立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发展模式。第二阶段,建成工业化的创新型城市.这一阶段城市处于工业化后期,城市化水平达到70%以上,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同步推进。基本建立起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方式,成为我国重要的产业创新基地。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建立。第三阶段,建成知识化的创新型城市。这一阶段城市处于知识经济起步和发展期,城市化水平达到80%以上,知识化加速推进,绿色化成为城市发展的基本理念。非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中的知识比重不断提高,主导产业转变为以知识创造、传播和应用为主的知识产业。基本实现以知识创新为基础的经济增长,知识成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首先将郑州市建设成为区域科技中心城市,然后再努力建设成为工业化的创新型城市,是依据郑州市产业结构特征和经济发展趋势提出的目标。为完成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第一个目标——区域科技中心城市,郑州在“十二五”期间要积极储备资源和能量,广泛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为核心,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高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和自主创新能力。由区域科技中心城市发展成为区域性的工业化创新型城市,到最终成为知识化的创新型城市,这是郑州市长远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路线。

参考文献:

[1]科技部.科技部印发推进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EB/OL].(2010-04-17).http://gzdt2010-04/17/content_1584432.htm.

[2]科技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附件[EB/OL].(2010-04-06).[2010-04-16].http://tztg201004/t20100415_76787.htm.

[3]科技部.创新型城市建设监测评价指标(试行)附件[EB/OL].(2010-04-06).[2010-04-16].http://tztg201004/t20100415_76787.htm.

[4]杨冬梅.创新型城市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6.

[5]杨小迪,华颖.全球化对创新型城市发展的要求与挑战[J].城市发展研究,2009(12).

[6]方创琳,刘毅,林跃然.中国创新型城市发展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7]OECD.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Z].1997.

[8]Romer,P.M..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10):71-102.

[9]Bell D..The Coming of Post—industry Society[M].New York:Basic Books,1973.

[10]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2003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10-32.

上一篇:河南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升级趋势

上一篇:产业转型升级亮点频现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