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自我鉴定>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8 09:53:07 浏览数: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加速和文化标准化、传承人改行,传承环境恶化等因素的影响,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处于濒危状态。仅靠单纯的保护机制想留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很难实现的。因此在我国进入产业化经济的主旋律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尤为重要。浙南夹缬是唐代复色夹缬技艺的遗存,也是我国古老的雕版印染活化石。

夹缬是我国民间传统印染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手工防染技艺绞缬、蜡缬一起被称为“三缬”而闻名于世。作为中国传统民俗手工艺的一种,夹缬制作工艺讲究,纹样别致,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然而由于缺乏有效地保护措施,导致这种技艺濒临失传。浙南地区是夹缬技艺的仅存地,笔者通过实地调研、田野调查、访谈等方法对浙南夹缬进行了研究,深入探讨了其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就活态传承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

一、浙南夹缬及其历史渊源

(一)浙南夹缬的释义

浙南夹缬是一种民间传统的印染工艺,以土纺棉布为面料,对折夹入刻有同样阴文图案、版侧不同部位刻有与阴文渠道相贯通可以注入染液的小孔的两块木板间,夹紧木板,置靛青染液中浸泡数次后,拆去木板,印成一幅蓝底白色的对称

图案。

(二)浙南夹缬的历史渊源

夹缬是由中国原始印染工艺发展而来的,关于它到底起源于何时,众说纷纭,尚未有肯定的答案。

经考古专家的考证,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懂得“矿物染”法,能够用赤铁矿粉末将麻布染成红色。这无疑为夹缬印染的出现做了铺垫。据史料记载,染缬之法始于秦汉时期,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已经掌握了用植物色染织物的技术,但是仅限于单色印染,并未出现套色印染。在南北朝时期,四百匹染缬品可以换一个刺史的官职,可见染缬品在当时是比较稀少珍贵的。到了隋代,缬品种类多样,工艺也日渐成熟。隋炀帝曾令工匠们印染五彩夹缬花罗裙,赏赐给宫女和百官妻女。唐朝时期,夹缬技艺达到顶峰,夹缬色彩斑斓,极为盛行。官兵的军服用“夹缬”来做标识,妇女们喜爱夹缬作为衣裙的制料,夹缬也成为很多名人墨客吟诵的对象,唐代诗人曾留下“成都新夹缬,梁汉碎胭脂”、“醉缬抛红网,单罗挂绿蒙”的诗句。到了宋代,朝廷指定复色夹缬为宫室专用,三度禁令民间流通,夹缬被迫趋向单色,进入元明后,夹缬逐渐被工艺相对简单的油纸镂花印染所取代。清代,印染手工艺更加发达,古老的夹缬工艺夹版式的印染已无法充分展示缤纷的色彩,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最终夹缬技艺淡出了市场,也湮灭于典籍中。

二、浙南夹缬生存及传承现状

经历了2000年的风雨沧桑,夹缬被人们认为是已经绝迹、失传的工艺,但在浙南地区却一直流传至今。

20世纪70年代,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不断调整,蓝白土布受到“洋花布”和机印花布的冲击,传承了千年的夹缬被认为粗俗土气,逐渐被年轻人淘汰,制作夹缬的师傅们也大都去从事其他木雕花版行业,染坊被拆除,夹缬逐渐远离了现代人的

生活

20世纪90年代,随着日本对传统印染技艺的重视,日本客商久保麻纱、雪江堂等提出夹缬产品的订货要求,厂商便组织了棉布和染料,定砌染缸,请了老染坊中的夹缬师傅,把浙南地区中断了十多年的夹缬技艺又恢复起来,但收入微薄,只能勉强维持生活

21世纪以来,由于缺乏市场,浙南夹缬生产重新处于停滞或半停业状态。随着销售市场的萎缩、传承人的改行,以及夹缬本身制作工艺的复杂,图案已不适合现代纺织品的需要,但由于其工艺的限制,创新困难等诸多问题的存在,曾经保存并流传了千百年的浙南夹缬,却将面临着失传。

2010年,经专家和技艺人员努力,浙南夹缬被列入了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为浙南夹缬的传承与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十多年来,很多学者先后收藏了明清以来的夹缬花版、夹缬被面、被套、夹缬图案纹样等夹缬制品。大量的藏品为研究民间夹缬技艺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浙南夹缬由盛及衰,是自然发展的结果,由于一成不变的品种、花色与不断变化的人们的新需求之间出现的、日益明显的矛盾所导致的结果。另一方面,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出现,直接威胁着传统浙南夹缬的生存。

三、浙南夹缬传承面临的问题

(一)传承人问题

传承人老龄化、传承技艺不外传等原因成为制约浙南夹缬发展的根本原因。夹缬雕版技艺因为是祖传绝技,所以作为仅存的雕版传承人黄氏夫妇不传外,这样掌握雕版技艺的传承人就很局限,加上从事雕版篆刻收入少,工艺繁琐,很少有人静下心来去研究此工艺。

(二)市场问题

1、宣传不到位:知名度不高,鲜有人知

现在向许多人问起“夹缬”,都是一问三不知,只有少数人知道有此工艺,极少数人去了解或研究它。通过调查了解,夹缬可以反映当时的社会背景,记录史实,研究开发它是有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的。但由于各方面原因,没有对夹缬进行很好的宣传,发扬光大,使之一度失传。

2、夹缬图案不符合市场潮流:图案单调、色彩单一

随着城市化、现代化的加速推进,现代生活的改变,也冲击了传统的审美观念,当今妇女穿着打扮都是名牌包,时尚衣,对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服饰、生活用品也是少有问之,在七十年代前的瑞安农村,女儿出嫁,夹被是必备的嫁妆,但现在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锦罗绸缎服饰。

3、类似产品的竞争:蓝印花布

蓝印花布凭借工具简单、操作便捷、使用材料普遍、图案多样、生产成本低、价格低廉备受人们欢迎,每位能印染夹缬的染坊均能印染蓝印花布,在浙南地区蓝印花布早已抢占了夹缬的市场。面对蓝印花布的威胁,夹缬如果不能很好地被开发使用最终将会被市场淘汰。

(三)技术问题

1、制作工艺繁琐:半人工半机器

夹缬制作工艺繁琐也是制约其快速发展的瓶颈。笔者了解到制作一套夹缬制品至少一个星期,光靛青发酵就要3天,而且现在夹缬技艺还主要是人工印染,无法实现机器自动化操作。每套夹缬制品需要来回浸染8-10次,每次间隔5-10分钟,工作人员要全程参与,一天下来也就印20件,无法在短期内实现大批量生产,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

2、夹缬制品不易保存、易褪色

使用天然染料靛青是夹缬制品的一大特色,但是也表明其不易保存,因为不添加任何化学染料,所以时间一长,容易氧化褪色,影响美观和使用。这就导致夹缬成品的市场狭隘,不能成为服装布料或其他日用品。

(四)资金问题

无论开发什么,资金总是必要条件,它是推动开发保护的动力。目前浙南地区夹缬的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苍南,瑞安,乐清三个地方。苍南县宜山镇八岱村的薛师傅在家中开设染房,学会夹缬印染工艺,并坚持印染至今不息,但由于资金不足,夹缬无法在短时间内达到预期效果,不能实现大批量生产,缺乏市场,收入不能维持生计,一度停产。瑞安市马屿镇净水村的王馆长,集资筹建的蓝夹缬博物馆赋予了夹缬新的生命力,并为其传承提供了实物载体,但是由于夹缬制品销量不好,王馆长负债累累,博物馆也因为没有钱装修,显得简陋

狭小。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浙南夹缬的活态传承

(一)制定相应的保护机制、拨放资金用来开发

1、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各地政府把夹缬的保护工作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城乡建设规划,落实保护工作的专项经费,建立夹缬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和夹缬保护专业工作委员会,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和保护规划。

2、增加政府对夹缬工艺传承经费,成立夹缬基金会,诚邀热心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专家及学者参加。

3、与各大院校的旅游系合作,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定期安排学生前去参观学习,或者邀请传承人来学校开讲座、向学生普及一些夹缬的知识,播放夹缬制作工艺的宣传片。最终形成,政府,民间传统手工艺协会,各大高校三位一体保护机制,合力传承和开发夹缬。

(二)借助各种媒介,网络宣传,扩大知名度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非遗活态传承带来新的思路和机遇。活态传承的重要特点之一是以现代科技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博物馆”式的保护,在这方面国内已有成功先例:深圳等地利用动漫技术,把非遗项目中的民间舞蹈原汁原味地“复制”下来,而新媒体在传播效率上的提高,也使非遗文化宣传推介、意见收集等工作变得更为便捷。可以运用报纸、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和大幅标语、墙报等多种形式,宣传保护夹缬的意义和作用。

(三)保护和培养夹缬技艺传承人

“后继有人”是非遗实现活态传承的前提条件。要实现非遗传承后继有人,一方面要继续加强对传承人和传承保护单位的资金、技术等各方面的扶持力度,如:组织专家、学者成立小组,建立传承人认定体系,组织申报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帮助其建立工作室和艺术馆,下拨专项建设经费,扶持其将夹缬技艺传承下去。另一方面,要加大寻找、遴选和培养非遗传承人,以一个个具体项目为载体,让非遗传承成为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确保非遗活力。

(四)挖掘其文化价值,开发其经济价值

经济以文化为依托,借助文化来发展经济,经济带动文化可以得到更好地宣传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约定俗成的活态文化,是现代文化发展的不竭源泉。我们必须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不断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增添新的内涵,从而使这种不断处于变化发展之中、保持着鲜活生命力的文化,真正汇入到人们的现实生活乃至人类文化进步之中,融入到人们的文化精神意识之中,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落到

实处。

通过对夹缬进行深入地挖掘研究,对它的文化经济价值进行开发。

1、以夹缬制品为纽带,连接传承人与各大服装厂,手工艺厂,一起开发夹缬技艺,服装厂和手工艺厂提供设计师和资金,传承人提供技术,根据设计出来的图案,创新夹缬制品。(1)由于夹缬纹样极具浙南地区民俗特点,可将图案应用于旅游文化衫、中国风款式的旗袍、汉服和许多中西合璧的上衣下裤,通过服饰图样传播中华民俗文化。(2)夹缬是传统染织品中以戏曲人物为主要纹样的唯一孤例。其图案保留有当时流行于戏台的永昆老戏《白兔记》、《杀狗记》等,并且是按照故事情节发展的连环画式的整本图像。根据这一特点,可以制作连环画儿童被或谜语儿童被等。获取经济收益的同时也传播了文化。(3)夹缬工艺的一大特点是对称式设计。根据此特点,可针对左右对称或者上下对称的生活用品以及艺术品进行批量生产。

2、开发一系列夹缬技艺的副产品,全面开发利用夹缬工艺。夹缬染料靛青,其叶颜色纯正,天然环保,是很好的上色染料和驱蚊膏原料,靛青的根具有药用性,可以用来泡茶治病。夹缬的雕花印版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将其应用于首饰盒,可极大提升首饰盒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是很好的佳节礼品和旅游纪念品。

3、借助当地的旅游资源,开发“领略非遗文化、感受自然风光”的旅游线路。实现参观蓝夹缬博物馆,体验夹缬技艺,购买夹缬纪念品等一体化。

(五)整体规划,互利共赢

旅游开发是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手段,通过开发式的保护措施,可以带动地方经济,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资金支持,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最大化,从而实现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历史、启迪和教育后人、发展经济、传承人类文明的根本目的。

1、请专家对浙南地区进行全面详尽的旅游规划,结合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民俗风情,将夹缬穿插其中,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苍南临海,可发展渔家乐,使用印有夹缬图案的餐具,穿着印有夹缬图案的服装;瑞安临山,可发展农家乐,开设戏台,邀请戏剧演员登台表演夹缬所蕴含的戏曲文化;乐清靠林,可发展采摘游,建立靛青种植基地,提供靛青染料,供游客选购。将旅游区的收入部分作为夹缬工艺的研发基金。

2、将夹缬技艺投放于旅游开发中,在旅游区内建立以夹缬为主题的民宿,结合夹缬的文化背景设计房间,如仿效西厢记,分为东厢和西厢,窗帘桌布全是夹缬制品,让客人沉浸在夹缬那充满神秘色彩的蓝白世界。

3、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建立景区官网和公众平台。与淘宝网,各大旅游网站形成战略联盟,销售夹缬制品;借助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宣传景区;邀请明星为旅游区拍摄宣传片和广告,形成名人效应,扩大景区知名度。

(作者单位:浙江外国语学院)

上一篇:让美术课走进学生的生活

上一篇:永和书社社员作品选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