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自我鉴定>

提高教育经费利用效率的路径

发布时间:2022-03-06 08:48:08 浏览数:

[提要] 教育经费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而教育经费的欠缺也会制约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各层次学校对教育经费利用效率的高低也能够对学校中教育经费是否得到合理配置做出反映,实现教育经费利用效率的提高,不仅可以解决学校办学经费欠缺问题,同时对于学校教育质量以及办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提高教育经费利用效率为出发点,从教育经费监管机制、评价机制的完善以及教育经费拨款模式的改革三个方面做出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教育经费;利用效率;监管机制;拨款模式

中图分类号:F2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8月1日

我国当前的财政管理工作改革已经发展到将支出管理改革作为核心的阶段,其中学校教育经费支出作为财政支出中的重要内容,在进行收支监管以及推动其规范化发展的情况下,也应当强对其使用效率做出强调。经费问题是制约学校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在当前学校经费管理过程中,经费来源不足以及利用欠缺合理性和浪费损失严重的问题使教育经费利用工作难以取得良好效益。所以,通过强化教育经费管理来实现教育经费利用效率的提高具有必要性与紧迫性。在学校教育经费利用效率的提高过程中,通过对教育经费利用监管机制、评价机制作出完善以及对教育经费拨款模式做出完善可以有效地反映出制约学校教育经费利用效率提升的问题与因素,并能够确保通过较小的教育经费投入获得最好的学校教育质量与办学效果。

一、对教育经费利用监管机制进行完善

在教育经费利用监管方面,监督体系、管理方法、监督意识等多个方面的问题都会对教育经费利用效率产生影响,所以在教育经费利用监管工作中,有必要实现对教育经费利用全过程的预算监督,并构建有效的财务监督制度以及学校内部监督机制等。

(一)对教育经费支出预算进行全过程监督。在学校教育经费的利用过程中,对预算进行编制是对教育经费进行管理的基础环节,同时也是对教育经费利用支出进行控制的重要依据。在此方面,学校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进行全面论证,通过可行性分析来确保教育经费支出与实际情况的结合。同时,应当对预算编制的内容进行细化,确保教育经费使用权的清晰。在预算编制工作完成之后,审批工作需要做出严格把关,并且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没有计划的拨款需要再次做出严格论证,对于与制度不符的情况如手续不全、流向不明等情况应当不予拨款。在教育经费利用效率不高的情况下,监督方面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对预算执行结果开展分析,通过总结预算执行问题来探索教育经费利用规律,并通过采用有针对性的策略来提高教育经费的利用效率。

(二)对财务监督机制进行完善。在对教育经费利用工作进行全过程预算监督的基础上,学校还有必要对财务监督机制作出构建与完善。在此过程中,学校首先要在权责利统一原则下构建责任机制;其次有必要协调各个部门关系,做好分工与协作,在促进各部门密切配合的基础上提高教育经费利用以及监督工作效率;再次,学校有必要构建公平的奖惩机制。通过鼓励先进、惩罚警示来提高财务工作人员在监督教育经费利用效率方面的自觉性与警觉性;最后,有必要强化群众监督对提高财务监督效果的作用。在学校中,学校教职工对教育经费的使用情况具有发言权,只要学校教职工具备监督自觉性以及责任感,就能够对教育经费的监督发挥推动作用。财务监督应当重视收集群众所提供的信息,对于群众所举报的腐败现象以及违法行为都有必要做到认真对待,通过严厉查处来实现财务监督成效的提高。

(三)构建学校内部监督机制。内部监督机制的意义在于平衡教育经费利用中的权利机制,通过制衡来避免财务人员对职权进行滥用。在内部监督机制的构建中,首先要重视财务部门中上级部门对下级部门的监督,上级部门可以以下级部门的反馈意见为依据来提高监督工作的有效性与准确性;其次,有必要对财务内控制度作出完善。学校中的财务部门需要对内部控制进行严格落实,特别是出纳与会计分离以及银行账户预留银行印鉴等工作有必要进行经常性的监督与检查;再次,要在教育经费利用单位与财务部门之间构建制衡机制。其中,财务部门有义务与责任确保经费使用单位的合理需求,同时需要对经费使用单位的开支做出全面的检查与监督,从而避免在经费使用过程中出现浪费与贪腐等现象。

二、构建经费绩效评价机制

在教育经费利用效率的控制工作中,构建经费绩效评价机制是一种有效的途径。虽然当前并没有具备较高针对性和适应性的评价体系和评价原则可供教育经费绩效评价机制作出借鉴,但是各地政府以及各级学校都可以以自身发展环境与条件为依据来对教育经费绩效评价机制的理论做出完善,并通过实践来对理论体系做出检验与改进,从而逐渐构建起科学的教育经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与理论体系。在教育经费绩效评价机制的完善中,教育经费评价内容应当包括公平评价、经济评价、效益评价以及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当实现经济指标、财务指标等可以量化的指标和支出预算合理性和教职工因素等能够定性的指标的结合。同时,教育经费的监督管理部门有必要将学校中对教育经费的使用情况定期报送到地方教育部门以及财政部门,从而为这些部门提供开展绩效评价与财务分析提供依据,以推动教育经费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在学校管理方面,学校应当重视绩效考核方法的完善,将绩效评价的目标以及预算执行的成效纳入到学校管理考核体系当中,在构建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与目标的基础上形成具备合理分工、明确职责以及有效管理的平台。在实践工作中,学校有必要结合财务管理平台以及教育经费数据库的基础上确保考核项目的全面性,针对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研讨并得出改进策略,同时将这些内容作为下一阶段教育经费利用过程中的依据。在强化学校领导教育经费利用绩效观念的基础上,学校应当在财务人员以及教育经费负责人员队伍中构建经济责任机制,将教育经费利用工作中的各项内容分解为责任与任务并落实到各个工作人员和部门身上,对于控制与管理工作疏忽而导致教育经费浪费等问题的人员,应当追究相关责任,从而确保教育经费评价体系的贯彻与落实;从地方教育经费主管部门的管理方面来看,地方教育经费主管部门也应当对财政绩效评价机制作出完善,同时有必要以财政评价结果为依据开展问责,并用财政评价结果来指导下一阶段教育经费的投入与安排。另外,地方教育经费主管部门有必要根据学校对教育经费的使用情况来调整拨款力度,通过增加教育经费利用效率较高的学校补款力度来对高校经费利用进行引导,并实现教育经费产出值的提高。

三、对教育经费拨款机制做出完善

实现教育经费使用效率的提高是我国教育经费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从教育经费的划拨方式来看,我国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采取了项目支出预算和基本基础预算结合、专项补助与综合定额结合以及基数与发展结合的模式。从各类拨款模式的效果来看,后两种拨款模式不仅难以对学校成本做出反应,同时对学校在利用教育经费中的成本控制意识与行为难以发挥激励作用。而前一种方法却会模糊独立法人地位,从而导致教育经费需求与拨款制度发生脱节。当前许多国家都在拨款公式中加入了绩效因素,这种因素的加入是为了提高教育经费使用的效率,同时这种拨款方式使学校为了获得拨款而开展了竞争,推动着高校在教育、科研以及社会服务等多个方面做出努力与改革。而我国在教育经费方面的改革也应当更新观念,推动计划拨款转变为竞争拨款。在实践中,我国可以在拨款模式中实现项目支出预算和基本支出预算以及绩效支出预算的结合,在对国外经验作出借鉴的基础上推动教育经费拨款制度的稳步改革。在此过程中,需要对拨款共识做出探索,即需要根据学校特点对学校中的学科、专业、学生层次以及学校规模做出全面考虑,从而确保教育经费拨款能够满足学校的教育经费需求;其次,有必要以会计原则为依据来对学生教育成本以及培养成本进行核算,从而对学校真实的教育成本投入做出了解;最后,在教育经费的拨款中可以委托第三方对学校的教育经费需求做出评估,并对学校教育经费使用情况进行评价,通过同样在拨款共识中加入绩效因素来优化教育经费的分配,从而实现教育经费利用效率的提升。

主要参考文献:

[1]吴杰云,乐俊杰.我国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来源状况的实证分析[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

[2]刘荣.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财会通讯,2009.5.

[3]罗兵.贵州高等教育经费支出分析与思考[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9.5.

[4]刘学岚.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

[5]邓海滨,李学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使用效率实证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上一篇:学制改革与地方纷争:1920年代安徽实施“新学制”研究

上一篇:林励儒的师范生教育实习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