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自我鉴定>

改土归流后酉水流域的市场网络

发布时间:2022-04-01 09:23:55 浏览数:

zoޛ)j馟i]6N8Jۏ'n@M8M|ӭ54i׎v5㝸^ivN5ii]5\iZ生活所需,用于消费,有产销皆在本地及外来轻工业品等销于本地者;流向区域外的商品主要为地方特产,是农人重要的经济来源。酉水流域地理环境类同,以桐油、靛棓等土产顺酉水而下,输出境外,以棉花等逆水而上,输入境内,是区域内市镇贸易中商品流通的共性。

区域内外流通的商品种类较多,输出商品一般为本地土产,输入商品则为杂货、百货类,而在区域内流通的商品则主要为生活用品。对此,从同治《保靖县志》有关城乡市铺贸易往来的记载中可窥见一斑。“城乡市铺贸易往来,有自下路装运来者,如棉花、布匹、丝、扣等类,曰杂货铺,如香纸、烟、茶、糖、食等类,曰烟铺,亦有专伺本地货物涨跌以为贸易者,如上下装运盐、米、油、布之类,则曰水客。至于本地出产,如桐油、五倍(有羊倍、角倍二样)、碱水、药材各项,则视下路之时价为低昂。”[6 ]下路,即酉水流域各县的货物顺酉水而下,运至常德、汉口等地。自下路来者,如棉花、布匹、丝、扣、香纸、烟、茶、糖、食等皆为逆酉水而上的外来商品,即输入商品。如桐油、五倍(有羊倍、角倍二样)、碱水、药材各项皆走下路,即输出商品。另外,盐、米、油、布之类的生活用品多流通于本地。

酉水流域土产种类繁多,贸易多赖于此。土产是酉水流域输出商品的主要来源,尤其桐油更成为区域内外贸易的支撑。如永顺“土产以桐油为大宗外,他如纸张、棉花、及各种矿物,年产亦有可视。”[4 ]88其他如渔业、木材等古已有之,后又有专门的市场,如永顺县城西二十里勺哈市,“买一切木料者聚焉”[7 ]。另外,如土布、畜养、药材、罂粟、手工业品等均为重要商品。如保靖县普济场“多市蓄养”, 永顺县夹树坪“市廛四布,竹木葱茂,保靖土货多集”[8 ]。生活用品除食盐外,多为区域内的土产。川盐、淮盐在酉水一带流通最多,有来凤县“自酉阳、彭水驼背盐铁者”[9 ],“龙山例食淮盐” [10 ],后“听民买食川盐,但不得过十斤之多,伏查川盐销行县属,或系居民就日食所需,自往来凤零星称买,或由城市杂货店带行贩卖,亦系零星交易,县属并无专行,更无大商屯运。”[10 ]。

二、市场网络的经脉:贸易通道

贸易通道是区域内外商品流通的载体,也是市场网络的经脉。酉水流域的贸易圈首先基于区域内外的商品运输网络,包括水路与陆路,其中以酉水水路为运输主通道,且为唯一的对外通道,即顺酉水而下输出本地的土产至沅陵、常德,亦可转运至汉口;逆酉水而上输入境外的棉纱、布匹、南杂等日用品。区域内输出与输入商品分别购、销于本地,以酉水沿岸重要码头为集散地,且负责各县乡市场的商品集散。区域内商品流通,或沿酉水的较大支流如猛洞河、洗车河、花垣河等,以及境内可通小船的溪流,通过水运就近集散于酉水沿岸各码头,并对内对外转运;或沿陆路通过人力或骡马运至各酉水沿岸码头集散、转运。然而,区域内溪流众多,方便行舟之地皆有赖于水运,但具备行船条件的溪流较少,且在汇入酉水前一般仅可行小舟,因此县属各乡场大多靠陆路运输。如永顺县“全系山岳地带,故道路崎岖,运输工具全恃人力与骡马。水道虽有猛洞河,经王村会酉水而达沅陵,然河床狭小,水浅滩多,舟行辄生危险,商旅视为畏途。”[4 ]88

酉水作为境内外唯一的通道,其航运情况即代表了境内外的贸易通道。在此,可以从各县的水路运输情况为基础来考察。另外,从清至民国,酉水虽偶有整治,但整个航道历程基本无变化,清代酉水航运的基本情况亦可从民国时期各县的航运窥探。

1.永顺县“猛洞河—酉水”通道。“水程自县城顺猛洞河而下,至列夕,喇集溪为中间停泊之所,自列夕市顺酉水而下,至沅陵属捺岔{1},凡九十里。王村、落衣溪、青鱼潭、会溪坪、施溶溪、公羊坪、镇溪、凤滩塘为中间停泊之埠头。逆酉水而上至保靖县城,凡九十里,新码头、信坪、南渭州等处为停泊之地。”[11 ]

2.来凤县“百福司—常德”线。来凤县县境物资多汇集于百福司转运,据来凤县档案记载 [12 ]从常德至百福司的水运路线为:常德—桃源—辰州—捺岔—王村—保靖—隆头—里耶—川属石堤—后溪—酉酬—大溪口—鄂属百福司。

3.龙山县的商品运输通道。龙山县地与鄂、川、黔三省接壤,因此,龙山县物资对外输出既包括沿酉水而下至沅陵、常德等地,也包括逆酉水而上至川属酉阳、秀山等县。里耶是龙山县酉水码头重镇,以里耶为中心的水运网即反映了龙山县的对外输出网络。里耶“逆流而上,一支船队可通湖北来凤县的百福司,一支船队经石堤,兴隆场直至四川的秀山县城;由秀山县分支北上,可抵达酉阳县城的龙潭古镇。顺流而下,船队经保靖县城、永顺的王村古镇,直达沅陵;酉水汇入沅江后,船队顺流而下可达常德,越洞庭湖可抵武汉。”[13 ]123

4.保靖县的商品运输通道。保靖县的商品输出下行可沿酉水至王村,达沅陵、常德,上行可沿酉水至里耶、秀山、酉阳,由沿途码头登岸陆行可达各县境。据保靖县档案[14 ]记载,民国29年(1940)保靖县附近交通情况为:百二十华里可达永顺;由县城码头登岸南行五十华里,可达永绥;北行,一由里耶沿河上行可至四川秀山,沿河西北上行通隆头里耶,由隆头登岸陆行可达龙山。另外,自酉阳、秀山输出的商品一般顺酉水过里耶、王村等码头至常德、汉口等地。

从永顺、龙山、来凤、保靖县的商品运输通道看,酉水及其支流构成的水路网为主要通道,实现境内外的商品流通。酉水流域境内外的商品为双向流通,以输出为例,可分为两类,一类由区域内各县沿酉水达沅陵输出境外一类在区域内各县间流转。输出境外的通道是以酉水为主干道,以“来凤百福司—沅陵”的路线为代表,其一路顺酉水而下,途经秀山、酉阳、龙山、保靖、永顺各县的重要码头,至沅陵、常德、汉口等地,整条路线覆盖了酉水主干道的运输通道,也是区域内各县物资输出境外的通道(具体路线可参照图1)。区域内外商品的流通即赖此通道,即下行输出本地土产,上行运回南杂、百货、瓷器等外地商品。如民国时期,龙山里耶有长水帮,[15 ]17-18从里耶往返于常德、汉口之间,下水主要运输当地桐油、棓子等土产,上水主要运回棉花、棉纱、布匹、南杂、百货、国药等。

酉水流域区域内的水路运输主要是物资于酉水各县码头间流转,同时借助境内可行舟的溪流转运。民国时期里耶有短水帮和上水帮[15 ]17-18主要在酉水流域各县运输物资。短水帮是指从里耶往返于保靖、王村、古丈、沅陵的船帮,约有船20余只。每船的载重量为50至150 桶油。下水主要运米、油、肉等生活用品,上水主要运回南杂、百货等轻工业品。上水帮是指从里耶往返于酉阳的龙潭、酉酬、后溪和秀山的庙泉、宋龙、石堤等集镇的船帮,共有船40多只,俗称“赶转转场”的。

此外,酉水流域区域内的物资运输还赖于陆路,尤其各县属乡里市场的商品流通。酉水流域各县境内溪流大多水浅滩多,不能行舟,且能行船之溪流多属季节性,从酉水码头到各乡、村落的物资大多靠人肩挑背负与骡马驮运。民间至今流传有“山高路小插云霄,肩挑背负压断腰”的民谣。保靖县档案记载的民国29年(1940)交通情况为:本县交通阻滞,无公路建设,乡道、县道亦不宽坦;本县河流多滩险,春夏水涨时可通航,平时航驶极感困难且恐凌生触滩破沉之危险。[14 ]酉水入来凤县,自良渡口南引至百户司,约计六十余公里,上游间有小木船通引,下游有数多险滩及卯洞阻隔,故不能有达百福司。县境内人夫运输,每人载重40公斤,日行30公里。[16 ]另有同治《来凤县志》载:“大河至卯洞,俯流其中,不通舟楫。商贾至此,必负担登陆,行人苦之。”[17 ]

综合来看,由酉水码头转运是各县境物资运输的中心,也是区域内商品集散的中心,或顺酉水输入输出商品,或就近于县境内各乡场、村落购销。在输入与输出商品的流通中,各县之间的物资转运主要依靠酉水及其支流的水运,而县属的各乡场则多依靠人力肩挑背负集散物资。商品集散之间,形成购销关系下的市场网络,而不同的运输条件又直接影响市镇的发展水平。

三、市场网络的结构:商品的流通与輻射

改土归流后,酉水流域市场广为分布,水陆交通要道、边区要塞、新旧政治中心均为设市之地,但区域内市场总体分布不均,且发展不一。[2 ]不同的市场构成商品流通的节点,并辐射至整个区域,区域内覆盖城乡的市场网络形成,尤其,在桐油贸易的带动下,农民在作为消费者的同时,又以生产者的身份被卷入市场,城乡市场网络更加紧密。

(一)市场层级

酉水流域的市场因处于不同的地理位置,在区域内市场体系中的经济职能与经济地位各不相同,据此,可以把区域内的市场分成不同的层级。在此,借用施坚雅关于中国农村市场的分层模式[18]5-10。

施坚雅在论述中国农村的市场时首先提出了“中心地”的概念,即“一个特定的中心地可以根据它在连锁性空间体系内的地位来分类,而在这个空间体系内,经济职能是与等级层次相联系的。”市场体系中的每一个市场即可以作为一个中心地,并因其经济职能及其在市场交易中所处的不同地位,而分为不同的等级,即基层市场(standard maket)、中间市场(intermediate market)和中心市场(central maket)。“基层市场”即用来代替农村市场,“它满足了农民家庭所有正常的贸易需求:家庭自产不自用的物品通常在那里出售;家庭需用不自产的物品通常在那里购买。”“中心市场通常在流通网络中处于战略性地位,有重要的批发职能。它的设施,一方面,是为了接收输入商品并将其分散到它的下属区域去;另一方面,为了收集地方产品并将其输往其他中心市场或更高一级的都市中心。至于中间市场,只要说一句话就够了,它在商品和劳务向上下两方的垂直流动中都处于中间地位。”与此同时,与各级市场相对应的居民聚居地,施坚雅称之为“集镇”,基层市场、中间市场、中心市场分别对应基层集镇、中间集镇、中心集镇,而高于中心集镇的中心地则为地方城市、地区城市。施坚雅在此引用的“集镇”概念,即相当于很多学者所用的“市镇”的概念,主要指除去城市之外的各级市场,相当于本研究所采用的“市镇”的概念。

按照酉水流域市镇发展的特点,区域内交通便利之地往往人烟辐辏,易于形成大的市场,甚至发展成区域性重镇,因此,码头往往成为流通网络的中心。码头重镇地处酉水水路运输的咽喉之地,是酉水流域的商品集散、转运地,流通网络辐射整个区域,处于酉水流域流通网络的战略性地位。按照施坚雅对中心市场的定义,酉水沿岸码头重镇,一方面,收集桐油、棓子等地方土产转运境外;另一方面,又接收输入的南杂、百货等并将其分散到区域内其他地区,可以看作区域内的中心市场。此类市场有永顺县王村,龙山县里耶、隆头,酉阳县酉酬,秀山县石堤,保靖县码头,来凤县百福司等。酉水流域各县属的乡场如永顺县的勺哈、夹树坪、旦武营、田家洞、旧司城、列夕、颗砂、李家坪、十万坪、杉木村、店房、岩板铺、三家田、荆州街等均属于基层市场。

在实际的流通网络中,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商品流动的方向并非完全按照施坚雅所提出的三个市场层级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依次流动。酉水是酉水流域商品输入与输出境内的唯一通道,境内外商品的流通表现为上下垂直流动。区域内特殊的地理自然环境下,中间市场在中心市场与基层市场的连接中发挥的作用并不十分明显,而更多的是中心市场与基层市场的直接连通。如王村作为中心市场可以直接接收来自周边各乡基层市场的土产,并输出境外,同时,输入的轻工业品也可以自王村直接分销各基层市场。因此,依据酉水流域商品流通网络,其区域内的市场层级可简化为两类,即中心市场和基层市场。在整个酉水流域的市场体系中,也有高于中心集镇的两大中心地,即地方城市和地区城市,主要指区域外的常德与汉口等地。

(二)市场网络结构

酉水流域的市场网络是沿商品的流通渠道依次展开,按市场层级上下流通,并以中心地为节点向外辐射、扩散。依商品流通的方向,区域内外的市场网络又有差异性。

1.区域“内—外”的“环形市场结构”

酉水流域的土产自各县内基层市场集于中心市场,顺酉水输出至沅陵,达常德、汉口等地,同时,南杂、百货等轻工业品,逆酉水而上输入,到达酉水沿岸码头,即区域内中心市场,然后分散于各基层市场,直至各村落。区域外市场网络主要表现为区域内外商品的上下垂直流动,形成环形结构。环形市场结构,即是以酉水的双向运输为基点,连接城市高级市场与中心市场的环形网。

在酉水流域的市场交易中,因购销商品的流通渠道的不同,城市高级市场并非只有一个,或者常德,或者汉口,或者长沙,或者其他城市。因酉水流域的商品输出境外的唯一通道为酉水,所以,无论城市高级市场是哪一个,在酉水流域内的市场网络一定首先是包括酉水沿岸的码头重镇,即中心市场。同时,因商品输出的起点的不同,中心市场也不止一个,而是包括酉水沿岸的所有码头。基于此,环形市场结构是包括了多个有重叠的环形的组合,因商品输入、输出地的不同可以形成多个环形,因商品流通距离的不同而使环形的大小又各有差异,但同一时间、同一商品,除去与其他商品路线重叠的部分,只能归属于一个环形。

2.区域内的“网状市场结构”

酉水流域输入与输出商品皆基于基层市场的商品购销功能,“基层市场为这个市场下属区域内生产的商品提供了交易场所,但更重要的是,它是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向上流动进入市场体系中较高范围的起点,也是供农民消费的输入品向下流动的终点。”[18 ]6土产的外输与轻工业品等外来商品的输入间,形成了酉水流域内部的网状结构。网状市场结构,可分为两个层级,第一个层级表现为以酉水码头重镇为集散、转运地,辐射向各县属乡场,是连接中心市场与基层市场间的双向流动网;第二个层级是各基层市场辐射于周边乡村的网状结构。在农民同时作为生产者与消费者时,第二个层级也表现为双向流动网。各中心市场在周边地区发挥基层市场的作用时,亦形成以其为中心辐射于周边乡村的第二个层级的网状结构。

各码头重镇集散与转运的物资,在实际流动中并没有严格地以县为界相互区别,如在王村集散、转运的物资,可能来自邻近保靖县、古丈县及永顺县等基层市场。同时,各县属基层市场输出的产品并非完全固定于同一个中心市场,尤其在处于两个中心市场中间,或运至两个中心市场的成本几乎相当的情况下,运输路线会有多种选择,市场关系也可表现为多个。另外,在基层市场间有集散、转运的情况。一般是水运便利的较大市场,因天然的运输优势,可能成为附近市场的中转地,但不是必需的中转地。如永顺县的列夕,地处猛洞河与酉水交汇处,“自王村以上进猛洞小河,往来行舟多泊焉,居民、商贩聚处”[19 ]。区域内市场网络是以酉水流域內部的中心市场为核心,向周边各县属基层市场辐射,并以基层市场为基点,辐射于周边乡村,形成相互交错的网状结构。总体形成以中心市场为节点,沿酉水依次交错铺开的网络。同时,因中心市场往往兼具基层市场的功能,网状机构以中心市场为节点又形成多层次的网络。因地理位置、市场层级等差异,越靠近中心市场,网状结构越复杂、多元,商品贸易亦表现为双向流动。

就酉水流域整个市场网络看,环形与网状市场结构亦代表了区域内外商品流通、购销的路径,且环形结构与网状结构均非单独存在,而是共同构成商品的整个购销网络。酉水流域的市场网络可以看成是:纵向以酉水为主线的多层环形网,横向以多个中心市场为核心的外辐射型双向流动网络,及以基层市场为节点的辐射型网络,纵横交织,共同构成区域性市场网络系统。

四、结 语

改土归流后,随着市镇的发展繁荣,酉水流域的市场网络纵向形成上下流动的环形结构,横向以各中心市场为中心、基层市场为节点形成网状结构。在整个市场体系中,基层市场与中心市场的联动随着市场网络中商品的流动而产生,一个中心市场的商品往往同时向下流向多个基层市场,而一个基层市场的商品的向上流动,也多是面向多个中心市场。在酉水流域市场网络中,随着商品的向上、向下流动,各级市场共同构成了连锁网络式的市场结构,同时又加强了区域内外各级大小市场的经济连接,以及各级市场之间、市场与村落之间的经济联系加强,区域性市场网络形成。与此同时,缘于桐油的外销,酉水流域的市场又与全国性市场、世界市场连接,并由此融入全国市场体系中。

李伯重先生在考察十九世纪初期的全国市场时提出,中国全国市场以长江水系、大运河和沿海三条水路为基础,呈现出一种三叉形的枝状空间结构,即商业腹地并不一定以同心圆的方式环绕着这个市场的中心。从功能上来说,第一层商业腹地包括直接与这三条水路相邻的地区,第二层腹地包括可以通过其他大小水道进入这三条水路的地区,而第三层腹地则为那些仅只有陆运的地区。对于这个结构来说,是否有水运比距离的远近更为重要。[20 ]5-14从改土归流后酉水流域的市场发展来看,以桐油为主的土特产的输出使区域内外市场连接,尤其清同治年间桐油外销后,酉水流域市場更成为全国市场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酉水作为区域内外的重要通道,通过沅水等与长江水系相连,从功能上看,酉水流域可以成为李伯重先生所说的第二层腹地,即通过酉水、沅水等小水道进入三条水路地区。这也代表了改土归流后,尤其清同治初年后,酉水流域的市场已由边缘化的地位逐步向“中心”靠拢,清末民初酉水码头重镇王村有“小南京”之称、里耶民国初年设有上海总商会分会等即为证明。

改土归流后酉水流域市场的发展是清代民族地区市场发展的一个代表,也显示了民族地区市场在历史情境下并未完全落后于中国传统市场发展的历史事实。然而,酉水流域的市场发展有其特殊性,除了本身的资源优势外,还得益于酉水之便与西南与中原中间地带的地理优势,是特定历史际遇下优势资源集聚的结果。这是清代以马帮运输为主的云南市场所不具备的地理环境优势,也是改土归流后酉水流域市场发展与云南不同的关键所在。民族地区大多地处边疆,相对闭塞,交通条件落后,商品经济的发展受客观条件限制很大。尽管如此,对外市场打开、商品流通通道顺畅的情况下,民族地区的市场亦会受到刺激而获得较大发展,改土归流后酉水流域的市场网络即是最好的体现。因此,对于历史上民族地区的市场发展状况要从特定的历史情境出发,不能一概而论。应该说,历史上民族地区的市场发展也直接与其所拥有的优势资源相关,也符合天时、地利、人和的“三才”说,这与中原地区市场发展的规律是一致的。

参考文献:

[1] 龙登高. 中国传统市场发展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2] 李亚. 改土归流后酉水流域市镇发展与分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6).

[3] 〔清〕李勖,何远鉴,等.来凤县志.卷二十八“风俗志·商贾”[Z].刻本.1866.

[4] 曾仲刚. 湖南之桐茶油[Z].长沙:湖南省银行经济研究室,1943.

[5] 〔清〕王寿松,李稽勋,等.秀山县志.卷十二“货殖志”[Z].刻本.1892.

[6] 〔清〕林继钦,龚南金,等.保靖县志.卷二“风俗”[Z].刻本.1871.

[7] 〔清〕唐庚,董耀焜,李龙章.永顺县志.卷一“建置志·坊市”[Z].刻本.1874.

[8] 〔清〕张天如,魏式曾,郭鉴襄.永顺府志.卷三“坊市”“坊市续编”[Z].刻本.1873.

[9] 〔清〕李勖,何远鉴,等.来凤县志.卷三十“艺文志·文”[Z].刻本.1866.

[10] 〔清〕符为霖,吕懋恒,刘沛,等.龙山县志.卷四“田赋”[Z].刻本.1878.

[11] 〔清〕刘正学. 永顺风土志.二十九“水程”[B].铅印本.1923.

[12] 常德至百福司水运情形:民国29年(1940)[B].来凤县:来凤县档案馆(全宗18,目录1,案卷110).

[13]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南省龙山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龙山文史(第五辑)[G].龙山县印刷厂印刷,1989.

[14] 呈省建设厅水陆运输设备调查表鉴核由:民国29年(1940)[Z].保靖县:保靖县档案馆(全宗9,目录1,案卷166).

[1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 湘西文史资料(第二十二·二十三辑合刊)[G].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彩印厂印刷,1991.

[16] 湖北省水路运输运价调查表:民国29年(1940)[Z].来凤县:来凤县档案馆(全宗18,目录1,案卷85).

[17] 〔清〕李勖,何远鉴,等.来凤县志.卷五“地舆志·山川”[Z].刻本.1866.

[18] [美]施坚雅. 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M].史建云,徐秀丽,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19] 〔清〕张天如.永顺府志.卷三“坊市”[Z].刻本. 1763.

[20] 李伯重. 十九世纪初期中国全国市场:规模与空间结构[J].浙江学刊,2010(4).

〔责任编辑:陈家柳〕

上一篇:深入推进水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行动方案(2017―2020年)

上一篇:舟山港域集疏运系统的发展建议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