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自我评价>

楚雄州推广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实践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2-02-17 08:45:17 浏览数:

摘要介绍了楚雄州近年来推广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有效控制病虫害危害以及提高烟叶安全性方面的实践进展,总结了楚雄州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的推广情况、创新点和存在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为大力推进烟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措施落实创奠定基础。

关键词烟蚜茧蜂;烟蚜;实践;思考;楚雄州

中图分类号S435.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18-05807-03

烟蚜是广布于世界各地对作物造成严重危害的多食性害虫,也是我国各烟区烟草重要害虫之一,其危害时间长,发生数量大[1]。在烟蚜的防治方面人们已经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各种控制措施在烟蚜防治中都有应用,但都存在明显不足,烟蚜茧蜂在烟蚜的生物防治中意义重大且应用效果显著。赵万源等1975年开始在云南玉溪烟区进行了烟蚜茧蜂生物学及其人工繁殖与释放示范试验研究[2]。1997年,云南省烟草公司玉溪市公司组织烟蚜生物防治研究团队开展了烟蚜茧蜂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规模化繁殖与防治烟蚜的研究工作[3]。2008~2010年,云南省应用烟蚜茧蜂防治烟蚜项目区减少使用化学杀虫剂360余t,仅2010年云南省项目区就减少使用化学杀虫剂190余t,减少杀虫剂用量50%~60%,节省防治成本3 097.5万元[4]。其中,云南省大理州祥云烟草示范区推广烟蚜茧蜂防治技术有效控制烟蚜的效果达到90%以上,农药使用量减少50%[5]。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地处滇中,下辖10县(市),国土面积2.9万km2,人口270多万,是云南省优质烟叶生产的第二大烟区。烤烟是楚雄州主要经济作物,2012年全州年烤烟种植面积5.41万hm2,收购烟叶12.0万t。楚雄州公司从2010年起大力推广应用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2010~2012年累计推广8.03万hm2,其中2012年推广应用面积达5.00万hm2,占2012年栽烟面积的92.5%。通过此项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可有效利用烟蚜茧蜂控制烟蚜对烟叶的危害,减少生产过程中农药量16.85%~33.7%,减少防治成本300元/ hm2以上,为楚雄州生产优质原料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建设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生态和谐型绿色烟草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对提升楚雄州原料保障能力和提高“优质、生态、安全、特色优质烟叶有效供给”具有重要意义。

1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的原理

烟蚜茧蜂是烟蚜体内的一种寄生蜂。雌蜂将卵产于蚜虫体内,孵化后其幼虫取食蚜虫体内的体液和内脏,使蚜虫丧失生活力而死亡并僵化成僵蚜。烟蚜茧蜂防治烟蚜的技术原理为:采用生长到一定生育期(大十字期)的烟苗繁殖一定数量的烟蚜(75~120头/株),然后利用烟蚜茧蜂自然寄生的特点接入烟蚜茧蜂寄生烟蚜不断进行大量繁殖种群,形成大量的烟蚜茧蜂成蜂后放入烟田,使其反复寄生烟蚜,影响烟蚜的繁殖能力,减少烟蚜数量,从而达到防治烟蚜并控制烟蚜对烟叶危害的目的。

2主要工作措施和特点

2.1领导重视,目标明确,工作重点突出楚雄州公司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始终将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推广应用作为重点工作和重大科技项目来抓,在推广实施过程中各级领导多次听取汇报和指示,还亲自到生产一线解决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多次在涉及烤烟生产会上听专题汇报,作具体的安排部署;同时,及时制定并下发相关配套政策文件和技术规范等,为推广应用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2.2精心组织,明确责任,全面抓落实为确保该项目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到位,取得实效,从州公司到县(市)分公司成立了相应组织机构,认真规划布局和制定方案,严格执行,并固定专人负责和具体实施,明确职责,层层建立了责任制。

2.2.1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州公司成立了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推广应用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其中,州公司主要负责人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分管负责人任副组长,州公司技术、生产、财务部门和10县(市)分公司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州公司分管负责人任技术小组组长,州公司技术部门负责人和10县(市)分公司分管负责人为成员,并下设办公室处理日常事务。

2.2.2明确职责,各司其职。州公司领导小组负责推广应用的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工作等;州公司技术小组主要负责计划、方案拟定实施、培训和技术指导、技术服务、检查考核工作及提供蜂蚜苗及相关技术研究等工作;承担推广应用工作的10县(市)分公司负责严格按技术规范进行规模繁蜂和田间投放成蜂等相关工作,搞好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及合理使用农药的技术培训等,尽职尽责完成各项工作。

2.2.3确定专人负责,稳定技术人员。各级均指定专人负责和具体实施,稳定繁蜂技术人员,保证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的全面落实,州公司还制定了相关的考核办法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督促检查指导,对10县(市)分公司的组织保障、合理布局、技术培训、示范面积、痕迹管理、规模繁成蜂、示范效果等进行考核,做到有领导、有规划布局、有组织、有培训、有检查考核、奖惩分明,为其快速推广与应用提供了有力的组织、制度保障。

2.3加大扶持力度,保障项目的顺利开展据统计,仅州公司3年累计投入资金438.00万元,折合54.55元/hm2,扶持资金分用于2个方面:①主要用于育苗阶段购、烟蚜茧蜂规模繁成蜂、烟蚜茧蜂成蜂投放购买相关材料物资、配套器械和修建配套设施及人员用工费等开支;②用于购买烟蚜茧蜂扩繁相关配套器具、物资材料、培训、技术咨询、综合示范和项目实施费及技术中心开展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等费用,为全力抓好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推广应用工作提供了经费保障。

2.4大胆创新,完善技术体系,务求实效由于此项技术是从其他州市引进的,需要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和模式,使之服务于生产。

2.4.1积极探索新方法和新模式。在该技术的推广实施过程中,楚雄州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推广应用技术小组面对新事物、新挑战,大胆开拓创新,积极探索适合自己推广应用的新方法和模式;结合单株饲养(放成蜂)和高密度饲养(散放僵蚜苗)方法,探索楚雄州在田间小拱棚规模繁成蜂、成蜂直接投放的方法(首先技术中心基地生产蜂蚜苗,再提供给县市分公司田间小棚规模繁成蜂最后在田间直接投放成蜂)和模式[6],探索出烟蚜茧蜂在饲养过程中温度、湿度、光照及肥水管理等的一整套系统模式,使繁蜂成本降低,繁蜂技术环节全过程、繁蜂工艺得到了简化,更便于操作、灵活应用和实用等,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成效显著,极大推动了此项目的推广进程。2010年楚雄州推广烟蚜茧蜂防治烟蚜面积07万hm2,占全州种植面积的17.2%;2011年全州推广烟蚜茧蜂防治烟蚜面积2.33万hm2,占全州种植面积的53.5%;2012年全州推广烟蚜茧蜂防治烟蚜面积5.00万hm2,占全州种植面积的92.5%,全州2010~2012年累计推广应用803万hm2。

2.4.2不断完善技术体系,明确关键技术指标。根据楚雄州测报网络体系,结合多年烟蚜迁飞规律,准确规划出烟蚜茧蜂从育苗、蜂蚜苗同接、到烟蚜茧蜂饲养、管理和运输(蜂蚜苗和成蜂)、大田投放成蜂各个环节全过程时间和流程,并精确确定日常农事操作时间和管理,主要技术指标包括:①播种时间:技术中心基地4月12~15日,分2次播种;县市分公司4月25~30日播种,每盘(200孔盘)播籽120~150粒。②接蜂蚜苗时间:技术中心基地5月5~12日;县市分公司5月20~27日;150株/hm2,按1∶15配供。③田间投放成蜂时间:全州在6月15~25日投放。④成蜂投放量:成蜂不少于30 000~45 000头/hm2,分1~2次投放。⑤技术和管理标准:结合楚雄州推广应用实际,撰写出“楚雄州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规范”,并下发到各县市和相关人员进行指导和服务,使楚雄州烟蚜茧蜂防治技术从育苗管理、规模饲养、到成蜂散放等全过程实现了标准化。

通过这些技术的完善和创新,大大提高了防治效果,对烟蚜的相对防治效果达86%以上,为今后全面、持续推广和普及这项新技术奠定了基础。

2.5强化培训,提高技术措施到位率为了使相关的技术人员更准确熟练掌握相关技术,提高技术措施执行力和到位率,州、县(市)公司对烟蚜茧蜂生物防治技术展开层层培训:①每次均派出20多名技术人员参加省公司的省级培训,2010~2012年共派出70多人参加省公司举办的培训;②每年2月中旬在全州生产座谈会会上对10县市分公司分管副经理进行初步培训;③邀请外地州老师对承担推广任务的10县(市)分公司和技术中心的技术人员60多人进行了烟蚜茧蜂一整套技术专题培训;通过培训进一步加深技术人员对此项技术的理解应用,提高了技术水平,能更好地进行技术指导,为项目的成功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为了提高此项技术的应用效果,10县(市)对示范区域的烟农、种植大户进行了烟蚜茧蜂生物防治科普知识和农药合理使用技术的培训,提高了烟农对烟蚜茧蜂的认识,更好地配合当地烟草部门在放蜂期间避免了农药的使用,2010~2012年各县(市)共培训56场次,培训各级人员7 800多人。通过多层次的全方位的培训,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掌握了技术,促进了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为项目的顺利完成打下了群众基础。

3取得的主要成效

3.1找到适合的繁蜂模式在充分利用现有育苗设施和育苗管理的基础上,楚雄州公司探索出田间小拱棚高密度饲养烟蚜茧蜂和田间投放成蜂技术,由于育苗小拱棚较温室大棚成本低,加上高密度饲养,规模扩繁相对方便,占用土地面积少且灵活,有利于田间散放成蜂,有利于烟蚜茧蜂的成活,蚜茧蜂的寄生率高,投放后效果好,见效快,这项技术得以迅速推广普及,其模式为:首先州公司技术中心生产蜂蚜苗,再提供县市分公司扩繁蜂蚜苗,最后田间小棚饲养成蜂直接投放。

3.2经济效益显著通过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效益显著:①投放蚜茧蜂田块的虫株率、有翅蚜、无翅蚜得到明显控制,放蜂区域蚜株率平均低于5%,单株蚜量低于5头,示范区烟株的平均单株蚜量控制在0.22~0.75头/株(表1~2);②放蜂田块,投放烟蚜茧蜂2次,施药1次,防治成本为21.3元;③大田进行化学防治,施农药3次,防治成本43.5元,投放烟蚜茧蜂田块比施用农药的田块防治成本减少22.2元。②每年楚雄州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仅一项至少可节约资金1 700.00多万元,其中节约防治成本1 554.00万元,少施杀虫剂近100万袋,以施吡虫林5%,每袋1.5元计算,全州又节约农药费用150多万元。

3.3社会效益显著通过推广应用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楚雄州10县(市)各放蜂区域化学农药的使用明用量和次数显下降,减少用药量16.85%~33.70%,节约了防治成本,对提高烟叶的品质、市场竞争力和保护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存在的问题

4.1实施效果不平衡在推广应用过程中,有些地方在实施过程中对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的认识、理解、实施水平、宣传、培训、实施效果存在不平衡。

4.2技术掌握不全面由于点多、面广,推广速度快,导致在蜂蚜苗生产、规模饲养成蜂、成蜂散放等过程中不同程度出现一些细节、技巧等技术问题,技术效能发挥不充分。

4.3技术人员不稳定有些点培训过掌握此技术的人员,但因工作变动频繁,降低了技术措施的到位率。

4.4规划布局不配套主要是烟蚜茧蜂扩繁点的数量、育苗面积、育苗株数繁殖成蜂与防治面积不配套,达不到应有的防治目标要求。

5改进措施

5.1加大宣传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认识通过大量广泛、深入宣传、培训和引导,使广大烟农和基层的技术人员充分了解认识这项技术,全面熟练掌握这项技术要点,规范操作,整体推进;同时,进一步为此项技术和绿色防控体系技术的推广应用营造良好氛围,增强信心,引领“绿色植保”的发展,为追求绿色生产,清洁生产创造条件。

5.2认真总结,不断提升水平在前些年成功的基础上,不断完善配套设施,不断改善繁蜂条件,进一步规范操作技术管理,全面提升技术和管理水平,推动楚雄州烤烟病虫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为原料保障提供服务。

5.3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促进工作的持续开展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是成熟的生物防治技术,是保障烟叶质量安全的有效途径之一。为使其更好为生产服务,各级必须建立相关机制,制定发展规划、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稳定技术队伍,推进烟草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持续开展。

5.4科学规划布局,继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在推广应用中,超前谋划,科学规划布局,确保繁育点的数量、育苗面积、育苗株数和繁殖投放成蜂数量与防治面积配套,真正取得实效;同时,针对楚雄州实际和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大苗期蜂蚜苗同接、放成蜂、管理等相关配套技术研究,为蚜、蜂最适宜生长提供强大技术保障和科学有效的理论依据。

上一篇: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桂岭保丰模式的推进应用与思考

上一篇:探究黄瓜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