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自我评价>

绥靖油田长8油层组储层特征及评价

发布时间:2022-03-01 08:38:25 浏览数: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为了认识绥靖油田长8油层组储层特征,掌握该区的油气富集规律,针对其岩石学特征进行研究,以沉积岩石学、测井地质学、地球化学等多学科理论为基础,通过地质、地化以及岩石学资料的综合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特征,探讨工区储层岩性、孔隙以及平面展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81-长82总体上属于低孔、特低渗储层;长8以细—粉砂岩为主,以岩屑质长石砂岩为主,各层砂岩分选中等,磨圆度为次棱状;碎屑颗粒主要有长石、石英、岩屑和云母;填隙物主要有方解石、铁方解石、硅质、高岭石和绿泥石;孔隙类型主要有粒间孔、长石溶孔、岩屑溶孔和晶间孔;孔隙结构主要为中孔细喉型;根据储层物性、孔隙空间特征、成岩作用及沉积相特征,建立了储层分类评价标准并划分为三类储层。

关键词:绥靖油田;长8油层;岩石特征;物性特征;储层分类评价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06.062

1 引言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具有烃源岩发育、生储盖组合配套、勘探领域广、油气资源丰富的特点。绥靖地区处于鄂尔多斯盆地最大的构造单元陕北斜坡的中北部,处于安五油田和靖安油田之间,北起召皇庙,南抵化子坪,西至金鸡湾,东到石湾,勘探面积约13000km2,盆地中生代的大型内陆沉积盆地,内部结构简单、构造平缓、沉降稳定、地层整合。研究区延长组长8由西向东构造抬高,且继承性较强,多处发育近北西-南东鼻状隆起构造,是增储上产的重点层位。

2 储层特征

2.1 储层岩石学特征

薄片统计表明,碎屑组分以石英为主,岩屑含量较低,隔离呈次棱角状,粒级以细砂为主,粉砂次之。根据岩样数据点所落的位置得出研究区目的层长8段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长8储层以岩屑质长石砂岩为主,反映搬运距离较长,比较稳定的沉积环境。

2.2 储层孔隙特征

碎屑岩孔隙结构是指孔隙和喉道的大小、形状、连通情况、配置关系及其演化特征。孔隙和喉道是砂岩储集空间的两个基本因素,孔隙大小主要影响储层的孔隙度。孔隙类型主要包括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两类。研究区内长8油层组砂岩中次生孔隙较发育,平均孔径主要在12-100μm之间,均值在88.7μm。通过对压汞曲线的分析,排驱压力约1.57MPa,反映储层连通喉道的集中程度不高,中值压力为0.24 MPa,中值孔喉半径 0.59μm,退汞效率为22.6%,孔喉半径为0.14-1.84μm,砂岩储层长8油层组孔喉结构主要为中孔-细喉道储层。

2.3 储层物性特征

孔隙度的大小直接决定岩层储存油气的数量,渗透性的好坏则控制了储集层内所含油气的产能。因此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视反映岩石储存流体和运输流体能力的重要参数。长81小层孔隙度范围在8.37%-11.74%之间,均值约为10.41%,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分流河道部位。渗透率值较低,均值为0.84×10-3um2, 主体值分布在0.1-1.4×10-3μm2之间,与孔隙度有较好的可比性,顺物源方向上物性条件较好,主要集中在河道中心部位。

3 储层综合评价

不同的储层具有不同的连通性及组成要素,正确认识储层特征及其在研究区的空间展布规律,对于正确认识工区沉积演化特征,砂体演变规律,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流体流动规律并指导油田二次采油开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从平面上看,研究区长81砂组储层分布面积较大 ,该区Ⅰ类、Ⅱ类储层较发育,Ⅰ类储层主要发育于研究西北部、中部、及东南部,分布在研究区的水下分流河道上。Ⅲ类储层主要分布在分流间湾。从北东-南西方向可以看出受岩性、物性等因素影响,研究区油水分布不均匀,没有统一的油水界面。从北西向剖面看也具有类似特点。可见研究区油藏主要受岩性以及物性影响,受构造影响较大。从油藏特征看,发育两类岩性油藏。一是独立的砂岩系统形成的油藏,其遮挡主要靠三角洲前缘泥;而是受砂岩物性影响,物性低,在砂岩上倾方向形成遮挡形成油藏。

4 结论

本人在了解和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以上所做研究的综合分析,取得了以下几点认识:研究区长8储层主要发育中-细粒岩屑质长石砂岩,总体上属于低孔、特低渗储层。研究区油藏主要受岩性以及物性影响,受构造影响较大。建立了储层综合评价标准,将之分为Ⅰ类、Ⅱ类、Ⅲ类储层。研究区发育两类岩性油藏。受砂岩物性影响,物性低,在砂岩上倾方向形成遮挡形成油藏。

参考文献:

[1]杨俊杰.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分布规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10-17.

[2]Tissot B P,Welte D H.Petroleum formation and occurrence[M].New York:Springer-Verlag Press,1984:54-64.

作者简介:王杰,男,硕士,主要从事:储层评价研究。

上一篇:基于移动定位技术的关爱业务研发

上一篇:断裂力学应用于岩石断裂的局限性及优化研究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