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事迹材料>

生活物理知识的讲解

发布时间:2021-08-02 08:52:36 浏览数:

摘 要:我国在物理学课程改革中提出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大的偏差。在本文中我以在物理学中如何来讲解生活例子为例,浅谈我们应该怎样来把这个教学理念真正的溶于我们的教学中。

关键词:物理教学;生活例子;物理知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9-002-01

一、现阶段物理教学中生活例子的讲解情况

物理教学与生活实例相结合的重要性及目的

重要性:物理学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生产、实践及生活的重要工具。物理学的发展和应用,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科技水平及综合国力的发展。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国在物理课程改革中提出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提倡在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索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能将其应用于实践,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

比如:避雷针。我们都知道避雷针是尖端放电的一个应用。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都会一再强调避雷针是尖端放电的一个应用,它的工作原理就是相当于把雷雨云所带的电荷导向大地。因此,大多数学生得到的信息的就是:避雷针是尖端放电的一个应用。而如果问:避雷针的原理是什么?基本上的回答是:尖端放电。接着问:具体过程呢?答:它就是相当于把雷雨云所带的电荷导向大地。 从这样的回答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我们应该要传授给他们的知识有比较大的偏差。对于物理知识的应用,我们要让学生学到的是物理知识的内容以及相应的运动过程,通过其应用过程的展示引导或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其它应用。

二、如何讲解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清楚讲解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在讲解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时应该注意哪些。我认为在讲解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时应该注意到以下几点:

1、明确教育目的。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并应用知识。对于物理学,这更是重中之重。2、抓住重点。我们讲解生活实例,不单单是为了让学生知道这个生活实例涉及哪些物理知识,更应该让学生清楚这个生活实例是怎么运用物理知识。3、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我们在讲解生活例子的物理知识时,要讲学生在意的由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合以上所述现状和物理学中讲解生活例子的目的,下面以避雷针为例讲述我们应该怎么来讲解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的方法。备课时,我们应该掌握的知识内容:

1、避雷针产生的原因。展示雷雨云的危害(只需大致描述)——雷雨云带有相当多的电荷,一旦雷雨云达到其电场超过大气局部的介质强度时,即超过大气保持电荷电离的能力时,就会产生闪电。闪电瞬间的电场强度约在1百万伏特每米的数量级上。在不到一秒钟内,闪电将传递相当于1020个电子的电荷量,发出的电功率相当于一百万只普通灯泡功率的总和。就在这不到一秒钟的时间里,积聚电荷的静电能量转变成电磁能(可见的闪电以及辐射频能量),声能(雷声),最终变成热能。几乎所有自然界的闪电都是在云里发生的,并成为两端“树”,一端侵入负电荷区,另一端侵入正电荷区。在云层对地面放电的情况下,“树”的负电荷一端成为“梯级先导”,它携带着约几百安培的负电流流向地面。当“梯级先导”处在距地面约100米以内时,会引起一次回击。这一回击过程向上传递约10000安培的电流(即每秒向上传递10000库伦的正电荷)。人们用肉眼看到的实际就是这一发光的回击。因此,当人们说到云对大地产生闪电时,鼻血记住闪电是沿两个方向传播的,有时要产生几十次这样的放电与回击。避雷针的目的——消除雷雨云上所带的大量电荷,从而免去闪电所带强电流对地面上建筑物的危害。

2、避雷针原理——尖端放电。导体尖端的电荷密度很大,附近的电场很强,空气中的残留的带电粒子在强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剧烈的运动,把空气中的气体分子撞“散”,也就是使分子中的正负电荷分离。这个现象叫做空气的电离。中性分子电离后变成带负电的自由粒子和失去电子而带正电的离子。这些带电粒子在强电场的作用下加速,撞击空气中的分子,使它们进一步电离,产生更多的带电粒子。那些所带电荷与导体尖端的电荷符号相反的粒子,由于被吸引而奔向尖端,与尖端上的电荷中和,这相当于导体从尖端失去电荷。

3、避雷针结构——它是一个或几个尖锐的金属棒。安装在建筑物的顶端,用粗导线与埋在地下的金属板连接,保持与大地的良好接触。在讲解时,我们应该先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述出雷雨云给生活带来的危害(即避雷针产的原因)。点出产生危害的关键原因,从而引发学生先去思考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接着展示避雷针在生活中的形态和结构,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已学知识来解释避雷针的原理。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感性的感受物理知识应用的重要性。展示实体结构,让学生对其有直观的认识。引导学生应用已学知识,培养其学以致用的能力。从而让学生抓住避雷针的实质,掌握尖端放电的实际过程,而不是让他们记住“尖端放电”这样一个物理名词。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2] 刘贵兴,方鸿辉.创新物理实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上一篇:高中文科物理课程教学探究

上一篇:牛顿知道了也要从坟墓里爬出来 六旬老汉挑刺万有引力定律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