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事迹材料>

如何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与探究能力

发布时间:2022-02-15 08:40:14 浏览数:

当今社会既有竞争,又有合作,任何成就的获得都离不开群体合作。培养个人对集体的责任感和协作的精神是我们教育的目标。我们在教学中应使竞争与合作相结合,我校通过开展学习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的科研课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与实践,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探究能力。

一、在教学中体现教师的作用

1.教师是数学课堂教学的设计者,教师在组织数学课堂教学之前必须理解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认识学习对象,钻研数学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活动方法,设计课堂教学程序,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2.教师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必须把学生组织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积极、能动的主体性因素,并协调多种因素之间的关系,保证数学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保证数学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活动目标的实现。

3.教师是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全程参与,及时了解学生的活动动态,还要根据学生活动的情境、状态、方式、结果及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等,引导学生向着有利于活动任务完成和活动目标实现的方向发展。

二、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相信学生的创造力,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只有学生才能让课堂充满活力,充满生机。

进行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分组学习时常常发现一组学生你说你的思路,我说我的见解,谁也不听谁的,结果使合作学习成了形式,没有实际的效果。在进行合作学习时,我教育学生要遵循合作学习的规则,有序合作,每个同学都要学会倾听、学会有礼,一个成员发言时,其他成员要注意倾听,不要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我们提倡适度争论,但争论要有礼貌,教师将教学设计的讨论题写在黑板上,同组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选择研究方案,确定方案后由组长掌握,先自学,然后逐个成员交流讨论学习心得,大家各抒己见,最后由组长归纳,由一名同学进行中心发言,其他同学补充修改。各小组讨论完后,可由教师组织全班交流。讨论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形式,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讨论,鼓励学生讨论,让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学会讨论,在讨论中合作学习,在讨论中培养合作意识。为此,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智力、性格等的差异进行异质分组,让学生组成合作小组进行讨论。学生的讨论可以是合作小组内讨论,也可以是合作小组之间的讨论,还可以是师生讨论。

三、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会自主学习

临床医学、市场的调查与预测、气象学等无不体现数学的广泛应用,引导学生搜集这些信息,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体现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更可以帮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例如,在教学统计的初步认识时,学生搜集了自己家几个月用水的情况,通过收集、描述、分析数据(人口的多少,老人和小孩等诸多因素)等过程,得出了自己家用水是否合理的判断,并做出今后用水情况的决策,既渗透了环保的教育,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际作用。但是,有时候也会出现部分学生学习信心不足的情况,总担心提出的问题会让同学和老师笑话,这种情况无疑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激发和培养。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应努力创设和谐、宽松的合作学习情境,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保护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宽松的学习氛围与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的前提,教师把学生作为完全平等的人看待,以自己真挚的情感去引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民主、理解、信任的人际关系下,心情舒畅、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敢问、敢于大胆创新,锻炼和培养个性的发展。在进行合作教学时,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不让学生一开始就面对教师和全班同学,可以在小组内先进行提问题比赛活动,使学生在竞赛的氛围中消除畏惧心理。另外,对于口头表达能力不强的学生,我们可以指导他们先把问题写出来再提;对于课堂上一时还没有勇气提问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在课后继续提,并进行恰当的鼓励,使之最终能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这样做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连平时不愿发言的学生也纷纷抢着提问题和回答问题。

总之,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长期贯穿于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教师应在教学中努力为学生提供机会,将理论知识真正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责任编辑 冯 璐)

上一篇:有效防“霾”之道

上一篇:出行:空气质量日益受重视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