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申请书>

以史为“境”让物理课堂闪耀物理学史的光辉

发布时间:2021-07-19 09:00:28 浏览数:

目前,将物理学史引入课堂教学多限于以小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只起到了花瓶的装饰作用.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从突破概念和规律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三方面将物理学史教育引入物理课堂.

1将物理学史引入课堂,突破教学难点

1.1创设物理概念学习的真实情境,突破概念学习难点

结合教学内容引入物理学史,生动地将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真实问题加工成为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将物理概念的历史发展过程展现给学生,促使学生对物理学理论有较完整的了解,既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科的价值,也是学习的诱因.

例如,“功”的概念在物理学中是十分重要的.

笔者在教学中尝试将“功”的概念建立的时代背景和建立过程用于创设问题情境:在16、17世纪煤作为燃料开始得到广泛应用,为了解决采矿过程中矿井的积水问题,人们发明了蒸汽机用于矿井排水.若矿井在不同的深度都有采矿点,请大家思考一下,如何比较不同蒸汽机的机械功效(工作量)多少是比较合理的?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后激烈交流各组的方案,有的组认为要看抽出水的多少,有的组认为要看水从多深的矿井中抽出.最后经过交流后统一了认识:不仅要看抽出的水的多少,而且还要看水是从多深的矿井中抽上来的.

教师肯定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和交流成果,并告诉他们:“当时的工程师们与他们有相似的观点,习惯用物体的重量与路程的乘积作为机械功效的量度,1820 年,法国科学家科里奥利把这个量称为‘功’,1826 年,法国科学家让-维克托·彭赛列明确推荐了‘功’,并定义为‘力和力的作用点的位移的乘积’,这样功的概念就进人物理学.”

学生仿佛就是那些研究机械功效的工程师一样亲历其中,为了计量不同蒸汽机抽取矿井中积水时的功效而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激烈碰撞,集思广益,最终大家共同确定了“功”的概念及计量方法.学生不再是课堂上被动的参与者,而成为了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1.2创设物理规律探究的真实情境,突破规律学习难点

结合教学内容,在学习与学生认知有剧烈冲突的物理规律时,情景重现过去新旧知识体系的激烈冲突,再现追求真理的物理学家基于维护自己的理论而进行的科学猜想和探究实验,将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完整地呈现给学生,促使学生对物理学理论有较完整的了解,才能深刻掌握规律的意义,而且有利于巩固和加深理解已学过的物理规律.

例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设置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在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内,我们向上抛出一个物体,它是否还能落回我们的手里?我们知道地球自西向东在自转,我们从地面竖直向上跳起来是否会落到起跳点西面的地方?”

经过小组讨论,各小组各执一词,谁也不能说服对方!

这时再介绍伽利略也曾遇到过相同的难题!

伽利略发现,地球上的物体与地球同步也具有相同的线速度…….为日心说寻求力学基础,提出了惯性定律的猜想并由此进行了理想斜面实验.

教师利用视频动画模拟实验并启发提问:

师:“两个相互连接的斜面,使小球从同一高度由静止下滑,小球在经过最低点后沿另一斜面上升,最终会到达什么位置?”

生:“在比释放点略低的位置.”

师:“如果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时,会到达什么位置?”

生:“会在更高位置但会低于释放位置.”

师:“如果不受摩擦力,小球上升的高度与释放的高度会有什么关系?”

生:“一样高!”

师:“那如果忽略摩擦力的影响,逐渐减小斜面倾角,小球上升的高度会与释放高度有什么关系?”

生:“始终相等!”

师:“请同学们推测一下,如果是一个斜面连接一个接近水平轨道,忽略摩擦力时,那么小球将永远也不能上升到初始高度,那小球将会如何运动?”

生:“小球将永远运动下去.”

所以,伽利略总结得出:运动的物体阻力越小运动得就会越远,如果没有阻力,那么运动的物体将永远运动下去,且速度不变.通过上述理想实验和推理,伽利略证明了正在匀速直线行驶的船的桅杆顶上落下一块石头仍会落在桅杆脚下,并以此批驳了反对者的说法,论证了惯性定律.

笛卡尔和牛顿等人又在伽利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得出了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

通过引入真实的物理学史事件作为问题情境,使学生认识到伽利略、笛卡尔、牛顿等人建立起的经典力学体系使“天上的力学”和“地上的力学”得以统一,从而完成了近代科学史上的首次大综合、大突破,也从中体验到了探究的真实历程: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使得科学方法性知识通过模拟物理学史研究过程实现在“做”中学.

2将物理学史引入课堂,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育的目标应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人.爱因斯坦认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是一种技能,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或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例如,关于大气压强测定实验,有同学不认为水银柱上方是真空,还有同学认为水银柱是被“真空吸力”吸上去的.

而上述质疑也是当时学术界对托里拆利大气压理论的反对之声.笔者在赞赏学生的质疑有理之余,引导学生思考和设计印证质疑的实验设计,并配以托里拆利的后续实验,很好地解答学生的疑问,也就很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疑问一:水银柱上方是真空吗?

为了证明管中水银面上部确实是真空,托里拆利又改进了实验.他在水银槽中将其水银面以上直到管口注满清水,然后把玻璃管缓缓地向上提起,当玻璃管管口提高到水银和水的界面以上时,管中的水银便很快地泻出来了,同时水猛然向上窜入管中,直至管顶.由此可见,原先管内水银柱以上部分确实是空无所有的空间——真空.

疑问二:水银柱是被“真空吸力”吸上去的吗?

为了进一步证明水银柱不是被“真空吸力”吸上去的,托里拆利又将几个玻璃管的顶部做成大小不同的玻璃泡,这样水银下降时所形成的真空部分是不同的,若有“真空吸力”则水银柱的高度应该不同,但实验事实却都是76 cm.原先的液柱都不是被什么真空力所吸引住的,而是被管外水银面上的空气所产生的压力托住的.

将物理学史中不同流派在维护自方理论体系时对对方理论的质疑创设真实的物理问题情境,这样既解决了学生理解上的疑难点,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3将物理学史引入课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物理学的发展已有数百年的历史,物理学史是人类在黑暗中不断探索的历史,里面既有喜悦又有教训.这段跌宕起伏的探索历程,不仅含有探索的科学内容,还含有探索者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

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建立理论体系→推翻现有理论体系在重建的过程.不同学派间争论伴随始终,每一次争论都碰撞出了人类思想和真理的火花,使人们在探索之路逐渐接近真理,也为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例如“日心说”与“地心说”之争、玻尔与爱因斯坦关于量子力学之争,而物理学就是在这样一次次的质疑争论中逐渐完善体系的发展壮大,并逐渐接近真理的.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最好素材,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如在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中探索宇宙部分的教学中,笔者结合人们自身的本位思想谈到宇宙的中心论之争.

早期,人们认为自己所生活的族群、部落、国家是世界的中心,“中原”“中国”的称呼既源于此;后来人们认可地心说,即地球是宇宙中心;随着望远镜的发明,以伽利略为代表的科学家在大量观测数据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研究,建立了日心说,即地球绕太阳转动,在与教会为代表的反对者的抗争中,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生命;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进一步发现整个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上千亿个星系中普普通通的一员,带着万般的委屈与不情愿,人们认定银河系是整个宇宙的中心;人们想,这样的结论总不过分吧,人类心理的最底限再次被无情的现实击得粉碎,银河系不过是宇宙中数十亿星系中的普通一员,甚至还称不上比较大的星系.自诩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在无情的事实面前低下了高高昂起的头,原来我们只是浩瀚宇宙中普普通通的银河系中普普通通的太阳系中普普通通的地球中的普普通通的一员……

教室内鸦雀无声.笔者从同学眼神中看到了深思,读出了感悟,有对过分自我行为的反思,亦有对前人不畏强权为真理而抗争的崇敬……

将物理学史引入初中物理课堂,创设真实的物理问题情境,使学生亲历探究过程,不仅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创新能力,还有助于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上一篇:物理学定律要慎用

上一篇:热电厂汽轮机振动成因及解决对策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