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节日庆典>

因地制宜

发布时间:2021-07-04 01:31:49 浏览数:


打开文本图片集

恩格斯说过:“一旦技术上的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目的并且已经用于军事目的,它们便立刻几乎强制地,而且往往是违反指挥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战方式上的改变甚至变革”,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技术决定战术”,它反映了物质决定精神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规律。人类战争的全部实践也表明,先进的技术应用到武器装备之中,为战术的渐变或突变提供了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它是战术发展的最直接、最强大的推动力。然而,我们同时应该认识到,战术的发展也对武器装备的发展提出了需求,决定着武器装备的性能。瑞典坦克和装甲战斗车辆在技术运用上的某些特点,就非常深刻地体现了这一规律。毕竟一种装备是否好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战术环境所决定的,并体现在其技术运用的特点中。

率先使用液气悬挂

瑞典人之所以率先在其Strv.103坦克上使用液气悬挂,既有技术上的考虑,也有着战术引导的因素在起作用。当时被最普遍使用的扭杆悬挂系统虽然被证明成熟可靠,但需要占用一部分宝贵的车内空间,而Strv. 103所遵循的设计原则之一,则是在战斗全重限额内,最大限度地追求结构紧凑、外形低矮,使车辆获得最高的战斗性能指标。另外,虽然扭杆是挂系统柔性较好,保证了良好的行驶平稳性和较高的动态特性,但这对一个大口径高初速火炮的稳定射击平台来说,却不太有利,因为每次火炮射击车体都会晃动一阵,在没有高低机伺服系统自动修正的情况下,对射速和精度都有一定影响。也正因为如此,Strv. 103坦克为什么要采用独特的液气悬挂系统也就不难理解了。

在Strv.103的行动部分设计中,其每侧交错布置的4个负重轮,首尾两个以安装于车体外的独立液气式弹簧作为悬挂装置。由于利用了气体的可压缩性和液体的不可压缩性,同时起到弹簧和阻尼器的作用,这种液气式弹簧使得坦克的越野行驶平稳性和平均速度大大提高。更重要的是,由于自身结构的特点所致,车体每侧首尾两个使用独立液气式弹簧的负重轮,可以自由调节负重轮轴线与底盘底板的位置关系。这使得车体高度和俯仰角度都能够随时根据战场情况进行调节,拥有极佳的地形适应性。将设计重心放在如何减小坦克外形尺寸,特别是降低其高度以及减少其正面面积,使得车辆在战场上难以被发现,其战术上的潜在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值得提及的是,由于Strv.103坦克所采用的液气/扭杆混合式悬挂系统可以在0-37毫米范围内调节车体距地面的高度,自然使得履带的松紧程度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而这样一来不但有可能对功率造成损失,还有可能加大行动部分的机械磨损程度。

不过我们同时应该看到,瑞典人在其Strv. 103坦克中率先采用的液气悬挂,虽然满足了特定战术环境下对技术的需求,但也付出了代价。如果完全采用液气悬挂,底盘同样会存在“偏软”的问题,再加上液气弹簧的减震能力受液体介质的粘温特性影响较大,而且对元件的密封性和加工精度要求高,造价昂贵,使用中需定期充油、充气等问题也是客观存在的。液气悬挂装置的一个缺点是成本较高,它的成本可能比其他悬挂装置高一半。同时液气悬挂装置的保养更加复杂,因为液压油和氮气都需要专用加注设备。 结构新颖的自动装弹机

在战后的西方坦克设计领域,掀起了一阵采用自动装弹机技术的热潮,瑞典人就是这样一位“弄潮儿”,在其反传统的Strv. 103坦克中,自动装弹技术成为了一大亮点。自动装弹机的优点大致可归为以下几点:便于实现隔舱化,提高乘员生存能力;便于装填大口径弹药;可以有效提高射速。不过,瑞典人之所以在其Strv. 103坦克中采用自动装弹技术,还有其更深层次的原因。

自动装弹机对于改变坦克常规结构创造了条件,Strv.103与其说是坦克,不如说是坦克歼击车更为合适。对于这种坦克,瑞典人对其首要要求是隐蔽性,所以它采用了一种二战时期无炮塔坦克歼击车的设计。为了继续减低尺寸,Strv.103采用自动装弹机是必然之路。使用自动装弹机后可以有效降低车高:由于装填手在车内基本采取立姿工作,占用较大的空间和需要足够的高度,采用自动装弹机可以大大节省空间。而且取消一名乘员后可以不在火炮一侧前后安排座位,也有利于降低炮塔的高度。另外,相对于传统的炮塔结构坦克,采用无炮塔设计的Strv. 103坦克火炮与坦克车体刚性固定,炮管不会发生颤动。依靠车体的旋转和俯仰进行瞄准和射击。为了加大火炮的高低射界,Strv. 103几乎设计成了将火炮顶在坦克头顶的方案。更加极端的是,其火炮有一段身管都是放在坦克车体内的。在这种设计下要进行人工装弹肯定是不可能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S坦克使用了自动装弹机也是一种必然。

Strv.103的炮弹装填采用液压操纵自动装弹机,驾驶员或车长按一下驾驶射击操纵装置的装填钮,炮弹的固定卡爪自动松开,炮弹靠自重落到最下一层托弹槽上,送弹挺杆将其推到弹药架中间的装弹机上,然后装弹机将弹药举到炮尾,由装填滑块推入炮膛。发射后的空药筒由抛壳机从车体后部中央的排出口抛出车外。装填结束,信号灯即亮。由于坦克采用固定式火炮,炮尾和弹药间无相对运动,因此在任何情况下均可迅速而准确地完成装弹。这种靠重力的上弹装填方式是独一无二的,然而问题在于,相比于同样采用自动装弹技术的AMX-13轻型坦克,Strv. 103的自动装填机构更复杂,可靠性较低。该系统一旦出问题则人工装填极为麻烦。且不说车内空间狭小人员施展不开且少一个乘员,同时由于隔舱化的设计,炮弹都存放在尾部,拿取十分不便。也正因为如此,战后东西方虽然也出现了类似Strv. 103的无炮塔装甲战斗车辆,如苏联的ASU85,但之所以没有采用自动装弹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对自动装弹机的可靠性持怀疑态度。 开创性的“柴燃联合”动力系统

瑞典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北欧大国,特别是北部地区不但面积广阔,而且地处北极圈附近,长期冰雪覆盖。然而,这里又可能是苏军装甲集群最可能突入的方向,因此瑞典坦克不但需要具有良好的战术机动性,而且要适合在瑞典北部严寒、深雪、薄冰和沼泽地带作战。结果由于战术环境的特殊要求,瑞典坦克设计师在Strv. 103设计中,开创性地采用了“柴燃联合”组合式动力系统,以满足特殊的动力性能要求。大体来说,Strv.103对动力系统的要求是,要求发动机具有良好的加速性能、扭矩特性、冷起动性能、燃油经济性以及其他性能。坦克发动机使用功率范围较宽,而且坦克大部分时间是在低功率工况下行驶,这就要求发动机具有很好的部分功率油耗特性。而无论是柴油机还是燃气轮机都不能全面地满足坦克战术使用的要求。于是Strv. 103采用组合动力,可以说是一种折衷方案,一方面利用了柴油机良好的燃油经济性;另一方面又利用了燃气轮机良好的加速性能、扭矩特性和冷起动性能。该组合两个发动机的功率分配(柴油机约占总功率的40%,燃气轮机约占60%)是充分考虑了坦克使用功率的特点而选定的。坦克在一般条件下行驶时,仅使用柴油机单机驱动;当坦克起步加速或以高功率行驶时,燃气轮机进入工作,双机联合驱动,在低温下可以利用燃气轮机起动柴油机,当柴油机发生故障时,燃气轮机还可作为一个动力源。另外,采用组合动力可降低发动机总高度,对降低车体高度非常有利,这也是瑞典陆军选择组合动力作为Strv.103发动机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过,由于采用了柴燃联合动力系统,Strv. 103坦克的传动和散热系统比较复杂。沃尔沃的液力变矩器与1个DRH-IM型自动变速箱装在发动机的动力输出端,以获得与燃气轮机相似的输出特性,能使两台发动机很好地联合运行。两台发动机功率通过闭锁一空转离合器和弹性联轴器汇流到行星变速箱,变速后共同输出。再经过1组离合和制动装置把功率传递到车辆两侧主动轮。沃尔沃的液力变矩器包括下列组件:新型齿轮组合传动装置,通过弹性联轴器和联锁自由转轮连接2台发动机;高速行星变速箱,具有2个前进档和2个倒档;斜齿轮传动装置,带有2个相同转速的输出轴,通过离合器与车辆的侧传动装置相连接。支承整个动力装置的支架有3个支承点,安装在车辆上,用以支承整个动力装置,并用来支承附件、导管、软管、电线和操纵连接杆等。

散热系统包括2个串联在一起的空气一机油和空气水组合的散热器,前者用来冷却车辆液力传动系统的用油;2个高速风扇,每个风扇冷却1个散热器;1个双热电偶调节装置,它可控制机油和水的温度。1个由4组水冷机油散热器组成的冷却系统,用来冷却活塞式发动机、自动变速箱、燃气轮机和变速传动系统;1个和散热器连通的水箱,可放泄蒸汽和流通空气,并连接水泵进口,而水泵又与伺服传动系统和扫气泵系统直接相连接,活塞式发动机单独运转或与燃气轮机联合运转时,都通过液压传动来驱动水泵。进、排气系统活塞式发动机从进气口吸入的空气需通过旋风筒和布滤组合的空气滤清器滤清。排气系统带有排气自动抽尘装置。燃气轮机从1个单独进气口吸气,进气管内带有导向叶片,以避免压气机发生喘振,并可减少压力损失。压气机进口处装有圆锥形的滤网,以保护压气机叶片和叶轮不受砂粒侵蚀。

2台发动机的油门系统都是用1个连接杆系进行操纵的,操纵连接杆可控制组合动力装置的工作:当活塞式发动机接近全功率时,燃气轮机才开始运转并输出功率。2台发动机都可通过按钮各自停车。紧急情况时可临时用按钮操纵电磁铁,切断最大油门,停止最大功率输出。

火控技术水平较高

瑞典非常清楚,一旦与北方强邻开战,将是一场敌强我弱、敌众我寡的残酷战争。这样一来,瑞典军队装备的战斗车辆是否拥有“质量优势”,也就变得异乎寻常地重要了。然而“质量优势”究竟如何体现?火控系统的技术水平优劣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一环。于是基于这种判断,瑞典在坦克火控系统的研发中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资源,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举例来说,其70年代中期的E火控系统便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具有当时十分突出的夜间作战和行进间瞄准射击能力。该火控系统是在IKV-91轻型坦克火控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早期版本相比,E系列进行了多处改进。如该系统使用了数字计算机;炮长瞄准镜有完全稳定的头部反射镜,无论车体怎样运动都可进行火炮瞄准,因此可用于运动的坦克对付运动或静止的目标;应用了垂直基准陀螺仪用来测量炮耳轴倾斜。

E型火控系统的系统组成包括观瞄设备、数字式火控计算机、修正量传感器,炮控系统四大部分。观瞄设备主要包括带控制面板的车长瞄准镜和带激光测距仪的炮长昼/夜瞄准镜两部分。炮长昼/夜瞄准镜有1个单目昼用瞄准镜、1个使用微通道板像增强器的单目夜视瞄准镜以及1个组合式结构的激光测距仪。测距仪的接收器与夜视通道组装在一起,发射器的光学系统与其他通道是分开的,所有这4个通道都是相互平行的。昼/夜瞄准镜和激光测距仪与陀螺稳定的火炮组装在一起。瞄准线的方向由头部反射镜控制,反射镜为所有的通道公用,在高低和方位两个方向上由计算机进行伺服控制。头部反射镜是完全稳定的,不管炮塔以及车体怎样运动都可进行火炮瞄准。数字式火控计算机是系统的中心,根据一系列自动的或手动的输入信息计算所需的提前角和瞄准角。这些信息包括目标距离、目标角速度、所选择的弹药种类、炮耳轴倾斜、视差(炮膛和瞄准线之间)、定起角、偏流、气象数据以及药温。为了向弹道计算机人工输入信息,操作手面板上装有旋钮和开关。当监视自动测量或人工输入的数据时,可以使用1个带选择开关的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在计算机箱体中有10块插件饭,可以完成下述功能:激光测距计算;弹丸飞行时间、瞄准角、提前角和视差等计算;瞄准镜的辅助电挖功能,如用于保护像增强器的快门的控制等;炮长瞄准镜的伺服控制;瞄准镜中和面板上的数据显示;有关不同操作类型的逻辑操作、弹药选择等。

E型火控系统的修正量传感器由炮耳轴倾斜和气象传感器构成,炮耳轴倾斜是用一个其轴线平行于炮轴线的陀螺来测量的。气象传感器测量横风、风向、气温和气压。此外,自动输入修正量传感器还包括目标角速度传感器。至于E型火控系统的炮控系统,则是在方位和高低向都采用以控制手柄来控制角速度,就是通常说的半自动控制方式。炮长使用双向控制手柄进行控制,可以平稳、准确地控制火炮,也可以增加1个供车长使用的控制手柄,使炮长和车长都能进行火炮瞄准。使用该火控系统的典型射击过程概括如下:车长发现目标,并按下“捕获目标”按钮,炮塔自动调转到适当的方向,以使炮长瞄准线与车长瞄准线方向一致。跟踪目标。炮长对整个射击过程进行控制,当平稳跟踪目标时就使用激光测距仪测距。测到的距离显示在炮长的光学系统中并自动输入给计算机。计算机根据输入的各种参数进行计算,将所需要的瞄准角和提前角连续传送给火炮。在此过程中,炮长瞄准镜一直瞄准目标,这是通过一个反向旋转的偏转元件(瞄准镜头部反射镜)来实现的,因此该火控系统是一种非扰动式的火控系统。当提前角和瞄准角由计算机连续计算出后,接着就可快速地发射炮弹,因为为了摧毁先进的复合装甲,多次命中同一块装甲是很重要的。典型的作战时间是车长把目标指示给炮长需要2秒,炮长跟踪目标、操纵激光测距仪及发射首发炮弹需6秒,向同一目标发射第二发弹还需4秒。对比同时期的其他西方非扰动式火控系统,E型火控系统的反应速度和命中精度也是相当优异的,足以体现出瑞典坦克火控系统较高的技术水平。

结语

在苏联解体以前,如何抵御苏联的侵略一直是瑞典所有国防计划的核心问题。但作为一个人口不超过1 000万的国家,瑞典又没有能力支撑完整全面的工业体系,这使其注定要成为一个选择性发展的“偏科生”,坦克技术领域也不例外。再加上瑞典对于坦克技术的运用是与其战术使用环境紧密结合的,这使瑞典坦克在技术上显示出了许多与众不同的特点。不过,我们应当看到,瑞典虽然一直保持着中立国的身份,但是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又是事实上西方世界的一员——这使它要获得美国和欧洲其它国家的技术支持十分容易,也很少有什么限制。结果,随着冷战的结束,防务压力大大减轻的瑞典,其坦克所含的“瑞典技术”正在急剧减少,曾经的特色正在变得“平庸”。事实上,随着现代坦克越来越复杂,瑞典坦克在研制过程中对于他国的技术依赖越来越严重。在S坦克时代,除了发动机需要引进技术以外瑞典可以独立完成所有其它部分的研制工作;而到了“豹”2时代,却必须进行多国联合研制,而且交由国外研制的部分包括了大量的核心项目,技术上“瑞典特色”几乎已经难以察觉了。

上一篇:发动机专业学习电控技术的必要性

上一篇:三巨头引领节能春天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