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节日庆典>

从电影的发明看其艺术与产业属性

发布时间:2021-07-19 08:54:52 浏览数:

摘 要:关于电影的艺术与产业特质,以及它到底是一门审美化的新兴艺术,还是商业化的产业运作,学界向来争议颇大。通过对卢米埃尔与爱迪生发明电影之初所采取的运作策略、技术创新、市场操作与文化观念的比较,可进一步探讨电影的艺术特点及其产业属性。

关键词:电影艺术;纪录片;纪实影片;卢米埃尔;爱迪生;艺术性;产业化

中图分类号:J90-02文献标识码:A

回溯人类文明史,我们就会发现,真实、客观地表现和记录现实世界,是人类数千年来一直孜孜不倦、梦寐以求的理想和努力,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古代苏美尔人泥板上的楔形文字,到古老的东方大地上的彩陶纹饰;从古埃及金字塔中的形象图画,到遍布世界各地的岩画线条……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社会文明发展与进步的历史,就是人类表现和记录现实世界的愿望不断产生、并想方设法不断实现的过程。从西方古代的亚里斯多德、柏拉图,到东方的孔子、老子……他们一生孜孜以求的真理,实际上就是对客观世界不断地记录与还原的理想,然而这种理想的真正实现,却要一直等到19世纪末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工业革命的大力促进之时。

如果对世界电影发展的历史稍加考察,我们就会发现,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世界上第一部影片及早期影片皆为纪实性的影片。

世界上的早期电影,都不约而同地将火车及车站作为了重要记录内容,卢米埃尔兄弟的第一部影片就是《火车进站》;在爱迪生的早期影片中,火车与车站也成为了重要记录对象;而在华特•鲁特曼的《柏林:城市交响曲》(Berlin:die Symphonie einer Grosstadt)中,一开始便是一列疾驰的火车驶进了柏林,当火车接近车站时,镜头才转向了柏林的街道……

这是很有意味的现象。19世纪工业革命的到来,以蒸汽机的发明为具象表征。蒸汽机一经出现,便以天摇地动的风度与摧枯拉朽的气势,从新时代的天际驶来,响彻云霄的汽笛,不仅强烈地震撼着人们的耳膜,同时也剧烈地冲击着人们的观念。而乘坐在疾驰的列车上,窗外一闪而过的景色,为人们带来了全新感受的同时,为人们开拓了一种神奇的视阈景观:“19世纪30年代,欧洲最早期的火车产生之后,促使绘画这门最基础的视觉艺术产生了一场革命。由于铁轨作用减少了火车运动的颠簸,使人类第一次感受到了非常平稳的高速运动。因为这样一种速度,人们获得了景物变化摇移的迷离感觉,使身在火车上的人们无法看清近处的东西,对近处的物体只有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而将视线停留在相对远处的比较固定的景物上。英国画家威廉•克勒在他的题为《雾中的风景》的作品中,第一次用绘画表达了人们在运动的火车上产生的这一感受。印象派画派由此诞生。”①

动态的技术对静态的绘画艺术产生了如此大的影响,必然也对另一些艺术家产生真实表现自己亲眼所见的冲击,因此人们在将自己独特的体验奔走相告的同时,也产生了真实地记录自己的眼睛所见的冲动。而且在此时,电影摄影技术的出现,为人们满足自己的愿望提供了一种技术的可能。这不仅意味着对现实世界动感的全新记录与人类视觉的全新感受,同时也形成了一种隐喻:电影的重要内容表现了对当时技术进步的热烈讴歌,同时也表明了其与技术的密不可分。“在所有的艺术当中,电影恐怕是其中最仰赖技术的一种,但电影的发明却是艺术家与科学家企图去重塑现实时自然而然获得的结果。” ②由此可见,只考虑到技术或艺术,根本上就无法产生电影这一全新的艺术形式。因此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电影的诞生很大程度上源于世纪之交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与艺术形式转型时期的必然:“电影,诞生于1895年,注定是代表20世纪的艺术形式。当卢米埃尔兄弟给予法国观众一种崭新经验的时候,正是传统的或流传已久的艺术形式受到各种实验性视觉艺术及表演艺术挑战的年代。” ③

而当电影一旦以蒸汽机车为重要题材,便会给人们带来极大的震撼。这种震撼,首次发生在巴黎卡布辛大道上的一间咖啡馆里。1895年12月28日,这是和平时没有两样的一个日子,当卢米埃尔家的兄弟俩奥古斯特与路易在名为大咖啡馆中的印度厅里摆弄着他们神秘的机器时,人们还在喧哗着,直到这时,还没有人意识到这次放映将会给他们带来如何的震撼,更没有人意识到这次放映将会彻底改变人类历史的风貌。放映机轧轧地响了起来,人们逐渐地停止了喧哗。观众看到的是他们日常生活所熟悉的景象:《火车进站》。然而当一列火车向他们迎面隆隆驶来时,不是在车站,而是在银幕上。影像如此巨大、如此逼真,以至于有些观众以为火车就要开出银幕,其他的人则惊慌失措、四散而逃。……六个月后,俄国作家高尔基(Maxim Gorky)在莫斯科看到卢米埃兄弟的一些影片写下了下面这段话:

昨夜我身处幻影的王国……(那看了叫人害怕),但只不过是幻影在动,没有别的……突然喀搭一声,银幕上所有东西都消失,而后一列火车出现,向你疾驶而来,小心!看来它会冲入你身处的黑暗中,把你压得血肉模糊,尸骨不存,然后也把这栋挤满了美人、醇酒、音乐与邪恶的大厅压个粉碎,可是,这也只不过是一列幻影罢了。” ④ 

高尔基的评论,虽然暗示了他对这项新发明的重要性的难以肯定,然而作为一个敏感的艺术家,他已经意识到了作为人类发明的新兴技术,电影将会对人们的现实生活带来如何强烈的冲击,从中也可见出他对电影未来发展前景的远见卓识。高尔基的言论,典型地反映了电影艺术的发明对人们的震撼,这种震撼不仅是对现场观众的震撼,更多的则是对20世纪整个时代的震撼,因为它为我们反观自己身处其中的生活提供了一种神奇的可能与全新的视阈。这不仅是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同时也是人们全新的一种生活体验与生命感受,它不仅为人们的感知与理解提供了新颖的形式与对象,同时也极大地冲击着人们的视觉经验与审美想象,从而使人类进入了一个迥异于既往生活感受的新奇世界与审美环境之中。

社会发展、工业进步,必定要改变人们对艺术的某些观念。不仅如此,火车继进入电影,成为电影所表现的重要题材后,接着又进入其他艺术形式,作为工业革命时代最伟大的象征,蒸汽机及铁路也成为了这一时期文学、摄影、绘画等反复表现的题材,这种探索,必然会引发新的艺术革命。如欧洲最早期的火车产生之后,19世纪30年代,首先在绘画领域掀起了一场革命,促使绘画这门最基础的视觉艺术不断革新,最终诞生了印象派绘画。

电影发明者卢米埃尔(Lumiere)的姓在法语中意为“光”,这可能是一种绝妙的隐喻:如果说当时著名的画家莫奈(Claude Monet)将折射的光线进行了分解,那么卢米埃尔兄弟则将光线进行了捕捉,因之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光与影的动态艺术。

卢米埃尔兄弟将新发明的第一台电影摄影机命名为cinematographe,意为“动作记录器”,从古希腊语而来,表明了作者最初的发明是为了记录人类动态的生活,正因为如此巨大的创造意义,于是,其简称cinema便成为了电影的通称,而究其原意,则表明了电影发明之初的纪实性质。从电影诞生之初的影片来看,虽然还不能将其算作是纪录片,但在其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上,可以说是已经具备了纪实的要素。

一、两种策略

虽然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早在1894年就已经发明了“电影视镜”,⑤并在当时引起了轰动,然而毕竟是昙花一现,这其中也许有许多原因,但最主要因素也许是这样两条:爱迪生的“电影视镜”只能让被拍摄者在镜头面前表演,而卢米埃尔兄弟的摄影机却可以随身携带、随意拍摄;爱迪生的“电影视镜”只能让观众在特定的小视孔中窥视,卢米埃尔兄弟却将影像投射到了墙(屏幕)上让大众观赏。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只有到了路易•卢米埃尔兄弟,才使得纪实影片迅速出现在全球范围内,并在所到之处引起极大轰动的同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原因。从爱迪生及其之前的科学家和艺术家发明可用来进行拍摄的机器,到卢米埃尔兄弟发明将电影迅速推向全球,其中可能有许多原因,然而如果细加考察我们就会发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策略决定了这种技术的不同出路。

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有多种,然而其中最重要的,也许是经营理念的不同。尽管早在1874年,法国人皮埃尔•朱尔•塞扎尔•强森就已经用自己研制的圆筒形摄影机“轮转摄影枪”把金星与太阳重叠的现象记录了下来,然而由于他天文学家的职业,决定了他只是将摄影机作为自己观察天象、进行科学研究的工具。与此同时,出生于英国的埃德沃•慕布里奇在加利福尼亚前州长利兰德•斯坦福的资助下,对动物的运动状态拍摄照片进行研究,并于1880年用幻灯将自己连续拍摄的照片投射在银幕上,以各种速度奔跑的马为主要内容,在当时人们眼前展现出了一个完全活动的世界,尽管这一行为形象地阐释了电影的记实本性,然而由于其研究目的是为了满足斯坦福养马的需要,因而一项本来可能彻底改变人类认识的发明,遮蔽在了实用的功利后面。

然而无论如何,强森和慕布里奇的这种努力,迅速地引发出了许多人的好奇心与参与意识,一些科学家也纷纷参与了影像的试验活动,其中最为著名的要数法国当时具有较大知名度的生理学家艾蒂安•朱尔•马莱。在强森的指导下,马莱用自己设计制作的“摄影枪”追踪拍摄飞鸟及其他动物,并将拍摄到的东西放映在银幕上。然而由于技术的限制,这种纪实影像只能持续3、4秒钟,且马莱的实验,其更多的目的在于满足个人的兴趣及技术上的探索,于是。这一实验背后丰厚的文化意蕴,淹没在了技术的不断改进之中。

人类前行的路上,总会有许多可观的景致,常常遮蔽住前行者的视阈,甚而影响到他们行进的方向,因之常常使那些即将到达目的、接近目标的人们功败垂成,以致令我们这些后人为他们扼腕长叹。然而纵观人类文明史,这种现象的发生,不会是第一次,也绝不会是最后一次。只有那些极个别意志坚定、目标明确的人,才可能最先到达目的地。

二、技术的变革

一项科学技术的发明及迅速推广,除了技术本身的因素外,设备的简化与否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电影的发明及推广,首先必须要求其设备的轻便。爱迪生发明的摄影机,由于其巨大的体形,既不易操作,也不易搬运,同时还要实用电力,因此不能随意搬动而只能被安置在新泽西州被昵称为“黑玛利亚”的摄影棚内。这样,只能让歌舞杂耍表演者等被拍摄对象在镜头前表演,这不仅极大地限制了电影的表现题材,不能最大限度地记录更加丰富多样的现实生活,同时黑色的背景也极大地简化了电影对光与影的表现、束缚了电影的空间表现能力。

与爱迪生截然不同,路易•卢米埃尔在脚步迈向发明电影之途的起跑线上,就已经显示出了其领先的优势。他发明的活动电影机,全部机器重量只有爱迪生摄影机的百分之一的5公斤,外形犹如携带方便的小旅行箱,而且采用手摇式把柄无需依靠电力,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机器稍作调整,便既可成为放映机,又可成为印片机。携带方便使得卢米埃尔的摄影师可以背着它走到世界的各个角落;手摇把柄则使得摄影师摆脱了对电力的依赖,因而可以走出摄影棚,充分利用自然光,并将镜头对准丰富多样的现实生活;一机多用,使得摄影师可以利用简便的条件,白天拍摄和洗印,当天夜晚便向观众放映。更为重要的是,与爱迪生相比,卢米埃尔的发明,在更加广泛地记录生活、进一步拓展影片的题材内容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同时,轻便的摄影机的随意拍摄,极大地拓展了影片的表现空间,进一步表现了被拍摄对象光线明暗的不同变化,在更加逼真地还原与再现现实生活方面又迈进了一步,这不仅是电影的进步,更是人类纪实方式的一次革命,它不仅从一开始就开辟了电影纪实的美学传统,同时也为其后的纪实影片提供了一种新的范例。

三、操作方式的差异

科学家的主要注意力在于发明创造,而企业家的兴奋点却在于发明背后的经济利益,因此伟大的科学家推动了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而敏锐的企业家却将这一技术立即运用于社会,推动社会经济的向前发展及成员生活观念的变化。作为艺术与技术完美结合的电影的发明,又一次验证了这一规律。

如果说卢氏与爱氏的经营理念决定了其不同的发展方向,那么其不同的技术要求则决定了其不同的操作方式。或者说卢氏进行技术改造的根本目的,一开始从根本上就受制于其操作方式的差异。由于卢氏摄影机的轻便灵巧、便于携带,因此其派往世界各地的摄影技师便成为了当时携带摄影机的“文化大使”,虽然其根本目的是商业利润,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追求商业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客观上也促成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这也十分符合文化发展的规律,因为在人类文明史上,在绝大多数情形下,文化的交流都是物质交流的附带品或衍生物。从1895年3月巴黎召开的振兴法国工业会议上卢氏为代表们放映其摄制的第一部影片《工厂大门》后,6月他又在里昂的摄影会议上放映了他拍摄的参加会议代表在码头下船的情景,这可以看作是最早的一部纪录片。随后虽然也有几次放映,但所有这一切皆为非公开放映。这并非卢氏不注重自己的发明,而是他看到并瞄准了这一行业背后隐藏的更大的经济利益。因此,它首先不是为了急于展示自己的发明而到处放映,而是首先安排自己的技师朱尔•卡庞蒂埃制造了25台活动电影机,随之在这年年底,卢氏又向卡庞蒂埃续订了200台机器,从而为随后开始的向世界各地展开的文化攻势提供了精良又充足的武器装备。

有了装备的硬件,还需要能够熟练使用这些装备的人,以便为其发起一场全新的文化攻势做好充分的准备。因此几乎在他预定电影机的同时,几十个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在里昂便悄悄地展开了。这些人不仅当时在卢氏的电影全球化推广战略中充当了急先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在电影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如弗朗西斯•杜勃利埃,后来在俄国拍摄了关于沙皇的影片;亚历山大•普罗米奥在西班牙和意大利进行了一系列的拍摄和放映活动;青年菲利克斯•梅斯几奇则将其放映活动推延到了美洲大陆。

当这一切准备稳妥之后,卢氏便开始了自己的第一场公开放映活动。纪录电影学者巴尔诺在其书中对这一场面进行了描述:

首映并未大肆宣扬,而是静悄悄地开始的。但是很快便出现了排队购票的情景。印度厅有120个座位,每天演出20场,中间有30分钟休息。票价1法郎,一天可收入2500法郎。为了适应不断增长的需要,卢米埃尔兄弟又增加了放映场地。到4月底,卢米埃尔的4套节目同时在巴黎上演,其中有一处发展成为专业影院。⑥

即使用今天的眼光看,这也是一套观念超前的企业经营理念和行之有效的商业运作方式。这种行为,充分地说明了电影从其一诞生开始,就同商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因此作为现代科技发展直接产物而有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电影,从一开始就决定了其两方面的特征:

其一,从其一百多年的实践可以看出,电影绝对是时代高科技进步的直接体现,如果没有时代科技的不断发明与进步,也就没有电影这一艺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从来皆然,于今尤烈。

其二,电影的兴盛与发展,直接地取决于商业运作的成功与否,如果没有商业运作,电影本体的存在价值就会大打折扣,当然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的价值也就会难以体现,这也许是迄今为止人类文明史上与以往艺术形式相比,差异最大的一种艺术门类。而所有这些特点,早在电影产生之初就已经确定了下来。

也许是发明家的本性使然,爱迪生将自己的兴趣完全放在了一个接一个的技术发明上,因之对于电影史而言,其犹如震裂云天的闪电,亦如划过天际的流星,只留下了一道痕迹;而卢米埃尔也许正是充分地认识到了这一新兴艺术的本质特征,并紧紧的把握住了这一特征及机遇,运用全新的理念与方法,从而奠定了其在电影史上开山鼻祖的稳固地位。

四、文化观念

由于充分的准备与本土的成功,卢米埃尔很快便开始了将自己征服全球的梦想付诸实施的具体行为。一时之间,经过专业培训的技师,手持轻便易携的电影机器,匆匆忙忙地穿梭于世界各地,不仅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人们带去了活动的影像,同时也为人们带去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人们正是通过这种艺术形式,深深体会到了运用一种全新的视角观察生活的快感与惬意。因此在1895年12月28日第一次正式放映电影的两个月后,卢米埃尔的技师们便纷纷出动了:

2月,从伦敦开始,在国外相继揭开了公开活动电影机的序幕。在巴黎公开后的六个月内,活动电影机经卢米埃尔协会之手打入英国、比利时、荷兰、德国、奥地利、匈牙利、瑞士、西班牙、意大利、塞维亚、俄国、瑞典、美国,不久之后又进入阿尔及利亚、印度支那、日本、墨西哥各国。两年之内卢米埃尔的技师已经到达了南极以外的各个大陆。⑦

这不仅是严密的策划下一个成功的商业运作案例的奇迹,同时也是一种全球化眼光指导下的具体实践,尽管这种策略与我们今天所言全球经济的概念不可相提并论,然而在19世纪末期,这种策略及意识却显然的超越了同时代人的观念,有着切实的可操作性和高远的前瞻性。虽然由于掌握材料的局限,我们无法准确地估计这一行为的重要价值,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后来的商业社会中,前瞻性的眼光与可操作性的策略,成为了任何一个人成功的最基本的两个条件却是不争的事实。

不仅如此,卢米埃尔的技师们还采取了一系列的本土化策略,他们白天拍摄一些当地人们耳熟能详的生活场景,连夜冲洗出来,第二天便出现在了银幕上。这种方式,使人们第一次作为一个旁观者看到了自己的日常生活,有些人甚至可能在银幕上看到了自己,人们也许从来没有这样同自己的生活拉开过距离,同时也从来没有这样真切地看到过自己的生活。因此这种本土化策略的成功运用,以及全球化策略与本土化方向的巧妙结合,让人们在电影中看到自己,既破解了电影的神秘,又增加了电影的亲和性,使得电影很快便风行全球,不仅成为人们生活方式与生活经验的真实记录,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认知视阈,同时它也成为了人们生活方式与经验的有机组成部分。

虽然爱迪生最早发明出了“电影视镜”,但卢米埃尔兄弟却最终获得了“电影之父”的美称,这似乎看起来对爱迪生颇为不公,然而通过以上分析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就其本质来说,电影是现代商业社会的一种新兴产业,既然是产业,就必须运用产业化的思维方式、管理模式、技术创新、市场运作及其文化策略去经营。如果将电影看作是一门艺术,那也只是商业化的一种新型艺术形式,在其本质上与传统的艺术有着云泥之别,如果将其当作纯艺术,那么不仅会导致对电影本质探讨的遮蔽,势必也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认识到这一特性,对于我们今天的电影艺术创作及其电影产业发展,也许不无警示与借鉴意义。(责任编辑:郭妍琳)

① 张元《张元:自由地书写》,程青松、黄鸥《我的摄影机不撒谎》,中国友谊出版社,2002年版,第133-134页。

② 李察•默伦•巴森(著)、王亚维(译)《纪录与真实:世界非剧情片批评史》,台湾远流出版社,1996年版,第33页。

③ 同②,第24页。

④ 同②,第22页。

⑤ 一说为1891年:“1891年,爱迪生和狄克逊放映了第一部电影短片,这部短片叫《弗雷德•奥特的喷嚏》(Fred Ott’s Sneeze),至今仍保存在美国的国会图书馆里面。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爱迪生在很多街道上放映这种电影短片,而用来播放的活动摄像机既可以发出声音还可以产生30秒的图像。观众观看影片的费用为25美分,而每次放映爱迪生则需向街道所有者交纳10美元。同时,狄克逊也制作出了没有剪辑和镜头移动的影片,光是胶片就长达50英尺。由于受到技术上的限制,早期的电影短片的内容大都局限在舞蹈、小丑表演以及其他娱乐形式上。”保罗•M•莱斯特《视觉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313页。

⑥ 埃里克•巴尔诺《世界纪录电影史》,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年版,第8-9页。

⑦ 同⑥,第9-10页。

Artistry and Industrial Property of Film Viewed from its Invention:

Take Lumiere Brothers and Edison as the Example

LIN Shao-xiong

(College of Film & Television Art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72)

Abstract:It is always a controversial problem in academia whether film is a newly-emerging aesthetic art or a commercialized industry. On the basis of comparison between Lumiere Brothers" and Edison"s operating strategy, technology innovation, market manipulation, and cultural concept, the present article discusses on the artistic features and industrial property of film.

Key Words:Film Art; Documentary; Documentary Film; Lumiere Brothers; Edison; Artistry; Industrialization

上一篇:开往未来的火车

上一篇:汽车进化史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