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节日庆典>

剪纸手工艺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30 09:43:43 浏览数:

zoޛ)j馟i'MM<㍼M{ӭtM^tѨky生活、现代艺术与现代设计的措施,指出了剪纸艺术继续发展的方向。剪纸的保护与发展研究主要从区域性角度出发,未来发展较多提出与现代产业相结合。笔者认为,剪纸手工艺发展的核心问题在于价值的认同,忽视剪纸文化的培育,而采取的任何形式的现代化生产,都只是其商品化形式的占用与出售,不具备长远发展的可能。本课题正是基于这样的研究视角,提出以保护带动发展,以发展促进保护,推动剪纸手工艺的可持续发展。

二、剪纸手工艺的发展现状

(一)剪纸文化价值认同缺失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演进,含有西方色彩和形态的商品逐渐占领国人的日常生活。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和社会主流文化正在悄然解体,致使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文化认知的模糊一方面固然与全球化造成的影响有关,另一方面与文化的宣传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推行现代化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受升学压力、就业压力多方面影响,接触传统手工艺、美术方面知识的机会少知又少。加之娱乐化、商业化的大众传媒教育推波助澜,造成剪纸手工艺与生活环境的长期脱离,进一步拉大人们与剪纸文化的心理距离。剪纸手工艺以“人手”为主体所传达的人文情感、文化内涵等价值渐渐被淡忘,一些融汇有剪纸艺术形象的艺术品成了“土、俗”“不知道”的東西。文化既不自知,也不自信,谈何文化的认同,何来剪纸艺术的发展。

(二)剪纸技艺传承面临的困难

传统的剪纸以家庭、师徒式传承为主,这种传承方式本身弱小。进入市场经济以后,政府层面过多追求经济指标的达成,有意无意地回避了传统工艺的发展,造成了剪纸工艺从业者主体性的缺失;其次,剪纸在剪纸艺人手中创造的经济价值有限,以剪纸为谋生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无法解决,所以在当代剪纸根本不能作为一种社会职业;再者,剪纸所承载的社会价值逐渐丧失了对现代青年的吸引力,使大量潜在的继承人纷纷致力于城市谋生,导致剪纸工艺技艺无所传,后继无人的局面,甚至由于传承人的逝去而濒于消亡。在“非遗”保护背景下,政府虽然推行了一系列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但对传承人的认定、对传承人资金支持等仍存在诸多问题。

(三)剪纸手工艺创新性乏力

传统的民间剪纸,最初的转型就其图案、载体进行了一定的发展,延续了民俗、精神信仰的文化内涵。近代以后,一些技术要求很高且耗时耗工的剪纸让位于能批量生产的刻纸,机器的大生产逐步取代了剪纸工艺。20世纪40年代,以“新窗花”剪纸艺术为发端,创作出了许多融汇各种技术因素、装饰审美风格等现实题材的作品。剪纸由原来的实用功能向纯观赏性形态演变。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的愈演愈烈,使剪纸发展渗透了浓重的商品化色彩。我们现代所看到的剪纸是顺应现代城市生活诉求、审美理念的“变身”形式。综述所述,剪纸的发展只是针对“用”为主的制作方式、途径进行改变,无论是基于实用性或是纯粹欣赏性的功能的演变,都较少具有震撼影响力的艺术作品问世。

(四)缺乏与市场的高度融合

剪纸手工艺由于失去了所依赖的文化生态土壤,承载剪纸文化的民俗事项在流行中淡化、消失,加上实用性、审美性与现代社会脱离,渐渐失去了生存的市场。现存的剪纸厂,大多采用自产自销的经营模式,由于规模较小,既不利于承接具有规模的生产订单,更不利于其发展。创新产业背景下,剪纸工艺一方面试图走产业化的道路,进行资源的整合;另一方面通过参与现代生活、现代艺术,逐步创新其发展的路径。但是由于剪纸“纸”的物质形态相对单薄,市场发展只是简单将其融合于其他行业,作为商品附属部分。剪纸“剪”蕴涵的单体性文化资源的开发,更是被置若罔闻,流于表面。无论是剪纸艺术作为“遗产”的价值,还是“资产”的价值都缺乏深度的挖掘。未来剪纸的市场发展,应该有用来鉴赏、品读的文物品,可以作为收藏、相赠的艺术品,也可以是意味深长的产品的包装或装饰品,亦或是精致、创意的旅游纪念品等。

三、剪纸手工艺发展的机遇

(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为抵御外来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带来的冲击与侵略,国家大力推行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广泛开展“非遗”的保护工作。国务院发布多项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指导意见及法律政策,制定了国家、省、市、县四级保护体系,并在国家“十三五规划”建议中,首次将“振兴传统工艺”列入国家的发展规划之中,以积极的文化政策和资金支持,切实将“非遗”保护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目前,剪纸艺术已先后有多地区被列入“非遗”保护的名录,剪纸艺术以“方块”之间的创造在民族文化发展中大放异彩,为传统手工艺的振兴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后工业时代的情感诉求

劳动是人创造的根本,当人的劳动成为一种不受自己精神和肉体支配的形式的时候,劳动就远离了人的本质需求。这正是人们享受现代技术生产,带来时效、廉价的机器制造品的同时,却从未遗忘身体力行的劳动体验的真正原因。剪纸艺术“手”的造型语言,所唤起的人性的回归,所带来的亲切感、人性感的体验,恰是后工业时代人们内心的诉求,是现代工业的理性所不能代替的。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态度的转变,对原生态体验的追求,使人们再次向远离工业化的乡村靠拢。“手”劳动的意义不断被重新发现,这为剪纸艺术的发展重新提供了生态土壤。

(三)剪纸手工艺的可再生性

自然遗产是大自然亿万年的自然创造,本身具有不可复制性、不可再生性。物质文化类遗产虽然部分可进行“活化”再现,但是资金耗费巨大,且承载的文化价值却很难重现。剪纸门类遗存与二者不同,它是人们利用双手,借用纸张为主要载体,进行的一种技术性劳动。单从技术层面来看,剪纸工艺的原生性主体具有可替代性、手工艺流程具有程序性和可模仿性,手工艺品具有商品性。此外剪纸艺术本身的低成本、易操作、易结合性等特点,决定了剪纸工艺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四、剪纸手工艺的保护与发展措施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文化认同

文化的认同,建立在文化自知的基础上,即要对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趋向。剪纸手工艺的保护与发展,当务之急就是要提高对剪纸文化的自知、自信,自发的形成人们对剪纸艺术的保护意识。剪纸文化认同的培养应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1.以学校教育促进剪纸文化认知

学校教育对传递、延续与发展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剪纸文化认知的模糊,学校教育应将剪纸艺术中所融汇的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技艺编入教材内容;以言传身教、耳濡目染的理论课程教学提高学生对剪纸文化的自知;以实际动手操作的实践课程,体会剪纸工艺流程,掌握剪的技艺等显性知识;学校教育要培育学生对剪纸文化的热爱,以认知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以能力培养塑造剪纸工艺的保护者与传承者。

2.以大众传媒教育加强认知影响

现代大众传媒以其海量的信息、敏捷的传播速度,已然成为与个体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教育形式。剪纸文化的认知必须借助传媒的教育手段,将剪纸文化融进人们的社会生活,呈现和制作各种有关剪纸的影视剧作品、公益宣传,使剪纸艺术日常化、生活化。

(二)完善技艺传承的保护体系

对剪纸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承,最基本的问题就是对传承过程中手工艺人的保护。政府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首先加强对传承人的保护与认定。以具体的法律和政策对剪纸技艺及传承人资格进行认定,制定相应的申报、审查、审批制度来确保剪纸传承人队伍的发展;其次鼓励民间行业协会的协同辅助。通过举办各种奖赛,赋予全国公认的工艺大师、传承大师等荣誉,从而提高剪纸艺人的社会地位,增强其参与剪纸保护的责任和义务感。同时作为一种具有资本象征的品牌效应,提高剪纸工艺的经济效益和文化价值;最后设立专项资金扶持。资金来源一部分为政府设置的专项资金,另一方面通过鼓励、引导社会企业的参与投入,目的是保障剪纸艺人经济收入,扶持剪纸工艺保护工作的开展。

(三)建立科研团队进行深度挖掘创新

任何历史工艺的发展都需要进行与时代发展相融合的演变,才会有存在的价值。剪纸传承依托于民间艺人,手艺固然精湛,却没有迎合现代审美、现代需求的创新理念,也没有应对市场发展的敏锐力与洞察力。所以,剪纸艺术的发展,绝非一个手工艺人一把剪刀能够做到的。建立专家研究团队要重点选拔专业的研究及设计人才,作为剪纸艺人的服务者,深入实践进行民间采风。通过系统收集整理剪纸资源,结合现代的生活诉求推陈出新,对其单体艺术品形式进行深度研發创新。同时对剪纸工艺流程进行发展演进,包括扩大剪纸的载体形式,创新图案造型、元素提取等,积极研发衍生产品,对文化价值进行深度挖掘。科研团队与剪纸艺人形成合作关系共同促进传统手工艺的发展。

(四)建立立体化的市场发展模式

剪纸手工艺的现代化发展,首先应区分剪纸艺术本身承载的不同文化价值,以不同层次的文化导向定位市场方向。笔者认为,剪纸手工艺包含核心文化价值和附属文化价值两部分。核心文化价值即剪纸的核心文脉,是作为优秀民族文化传承的部分;次生文化价值即物化了的特征与形式,如剪纸材料、工艺方面。立体化的发展模式是将核心文化进行深入挖掘,扩大延伸文化部分的开发利用,产生产品的影响力及吸引性,从而提高消费。以有形的物质承载无形的文化,形成与各行业的结合,促进剪纸手工艺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具体如下(图1):

1.剪纸手工艺核心文化价值的发展

核心文化发展需要与非盈利性部门合作,确保剪纸文化近可能原汁原味的创造,保障文化的真实性、整体性。包括与博物馆、民俗节庆文化活动、剪纸艺术展览、出版业、各类教育等的融合。通过系统的资料收集,采用影像等现代科技,建立文化档案,为剪纸文化的发展提供详实、具体的历史资料;利用文化场所提供展览、竞赛等活动,挖掘潜在的价值,增加剪纸文化的吸引力,积极促进剪纸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2.附属文化价值的发展

附属文化价值,作为核心文化的延伸部分,是把剪纸物化的形式与各个行业相融合,包括与旅游、装修、服装、影视、建筑景观等。在延续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使剪纸艺术回归生活,强化与人们生活各个方面的联系;作为产品的附属,具有带动力强、辐射面广,能够产生多种市场效益,从而以商品的带动,进入国际市场。

综上所述,剪纸手工艺既是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也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看待剪纸艺术的现代化发展,以提高全民文化认同为基础,以科学的保护体系为保障,以工艺创新为关键、以现代化的经营理念为出路。激活剪纸艺术的活力,以剪纸艺术的发展衍生出感人肺腑的生命力,唤醒民族的文化意识,提升民族的自信感与自豪感,真实地构筑中华民族文化根系。

参考文献:

[1]田茂军. 湘西苗族剪纸文化的现状、传承与保护[J]. 民间文化论坛,2005,(04).

[2]姜婉. 民间剪纸的生产性保护研究[D]. 中国美术学院,2010.

[3]张群. 剪纸艺术的现代转型与应用研究[D]. 北京林业大学,2011.

[4]张刚. 民间剪纸艺术形式的现代转型[J].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2010,(06).

[5]王潇. 传统手工艺的再生产研究[D]. 西安美术学院,2016.

[6]吴兴帜,罗沁仪. 手工艺遗产保护传承研究:回顾与思考[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5,(01).

[7]费孝通. 重建社会学与人类学的回顾和体会[J]. 中国社会科学,2000,(01).

作者简介:

翟孝娜,女,河南开封人,渤海大学旅游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规划开发;

吕俊芳,女,河南安阳人,渤海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经济。

上一篇:小学生剪纸指导策略

上一篇:城市民俗文化承载新中国梦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