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节日庆典>

以教育家精神办教育

发布时间:2022-03-06 08:50:05 浏览数:

zoޛ)j馟iiv]?iM?MvׯiM{nv^oivmN駽4ӽ4ӽ4iZ思想从应试教育转轨到素质教育。这在当时“智育为先”氛围甚浓的教育圈,特别是县域教育圈里显得弥足珍贵。

对德育、素质教育的重视,亦源自老一辈教育者的代际思考和规划。“我们那个读书时候是为了能考出去,那样就能吃上公家粮。从严格意义上讲,这还不能称其为‘教育’,只能说是艰难时期的一种生活自救。”李英渠希望,能通过一两代人的努力,对教育理念进行重新定义,对教育行为进行全新设计,让教育可以涵养孩子的智慧和核心素养,可以达到“你喜欢什么就学什么”,尊重和包容个性发展的境地。

多年来,李英渠潜心对教育价值观进行了不竭的思考提炼、探索实践,从最初的“育人之道,以德为本”,到“把德育根植于传统文化工作之中”,再到“文化校园”概念,一系列教育理念的提出,彰显出他教育家的情怀、知识分子的素养以及研究者的底蕴。整个金乡教育界在“领路人”李英渠的带领下,不断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在教育改革、创新和发展等方面先行先试、敢拼敢闯,形成焕然一新的教育发展格局。

改革不是一首田园诗,总要伴随着阵痛。当时在县域环境中搞素质教育,许多家长充满质疑,认为这是“不务正业”,一些校长、老师也很不理解,觉得“搞教学容易,搞教学之外的东西很难”。面对质疑和抱怨,李英渠没有退缩,笃定而执着地要试上一试。

再美好的设想,如果没有教育执行者——教师的参与和认可,就是空中楼阁、一纸空文。调动教师能动性,成为金乡破题素质教育的首要之笔。有一年,一位中国美术学院的毕业生考到一所农村学校任教。李英渠得知他精通陶艺,特批资金在那里建了窑,讓他试点展开陶艺课程。没多久,那位老师在所有班级开设了陶艺课,大受学生欢迎。为了在更大范围推广陶艺课程,县教体局把那位老师调到城里的王杰中学,又投了30万资金按照景德镇标准建了高档的陶艺工作室。教师的积极性因此更加高涨,开展的陶艺课亦更加别开生面。

“对于素质教育,我们给予的政策、财力支持,所有人都看得见,教师们的积极性也因此被调动起来。”李英渠说。当艺术课程由烫手山芋变得喜闻乐见的时候,金乡的素质教育局面就全面打开了。“现在的艺术课程门类越来越多,像比较少见的马赛克画、烫画课都有了。原来我们推‘一校一品’都难,现在‘一校多品’都不在话下了。有的学校门前挂了十多个品牌特色课的牌子。”

除了开发和调动当地师资能量,李英渠也倾力寻求外力协助。一次,他结识了济宁老乡、山东艺术学院戏曲学院院长王文清。两人倾谈过后,王文清被李英渠的真诚和热情所打动,当即表态愿意尽心尽力地为“传统文化进校园”提供志愿服务。“现在只要有重大赛事,给他打个电话,他或自己来或派人过来,他那里有好几个是梅花奖获得者,这样保证了一线京剧大家来指导孩子。”李英渠说。

教育信息化,亦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推手。近年来,金乡连续投入2亿元,将“教科书、黑板、粉笔”老三件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化为“大数据、电子白板、教育信息高速通道”的信息化教学模式。这给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推广带来巨大的技术红利,“我们经常是二三十个班级一起通过‘云直播’课堂上课,班级老师只负责维持纪律就行”。李英渠介绍说。

为了给任课老师提供“能量补给”、开拓艺术“天眼”,逢寒暑期、节假日,金乡依托山阳书院公益艺术学校,邀请等各方国学、书法、绘画、戏曲等领域专家来此开设高水准研修课程。这让教师直呼“过瘾”的文化大餐,让他们在低头踏实教学的同时,也有了“仰望星空”的机会,更后期的教学工作积蓄了丰富的艺术能量。

2016年,一次北京之行,触发了李英渠的教育新思考。随后,他提出了“文化校园”的概念。李英渠认为,文化校园体现在学校的物质建设上,也体现在师生的精神风貌上。李英渠要求各个学校成立由校长担任组长的绿色学校创建领导小组,对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物一景精心设计,使之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几年下来,金乡所有中小学校都达到县级绿化学校标准,80%的学校达到了省、市绿色学校标准和规范化学校标准,“大学校像花园,小学校像盆景”,形成了独特的育人风景线。“在环境改变的过程中,人也在改变,校长的品味在提升,学生也得到了陶冶。”李英渠说。

校园环境提升了之后,金乡中小学校开始了营造校园人文气息和文化氛围的探索实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每一所学校开展的任何项目、举行的任何活动,都要与自身理念、文化相匹配,并以此攒聚更多的人文气息。行走金乡,无论是金乡第一中学里以书香温暖校园的校园书店,王杰中学里俯拾皆是的王杰精神元素,还是实验小学里浓得化不开的京剧文化……如此这般,文化已如清泉,在师生心里汩汩流淌。

借史润教

在将教育使命融入生命的20多个年头中,李英渠既可称为一位仰望星空的理想者,也堪称跋山涉水的实干家。在深耕教育事业之外,他的另外一种人生精彩也一直并行不悖地运行着。我们去金乡采访的当天上午,山东大学一位教授来到金乡县文物局,想看一下在鲁西南首次发现的“父母恩重碑”。县文物局同志把李英渠请了过去,让他谈谈看法。诸如此,李英渠还是一位地方历史文化研究者。

溯源李英渠对于地方历史文化的关注,要从金乡恢复重建“山阳书院”说起。书院,是古代“耕读传家”的重要载体,这种古老事物有很强的文化生命力,当今天人们在思考和呼唤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之时,书院又成为激活历史文化的重要基地。金乡历史上的山阳书院,唐朝时是研修儒学的重要场所,清末时改为新式学堂,再后来就淡出了记忆。2010年,金乡县恢复重建“山阳书院”,任命李英渠兼任“山阳书院”院长。

李英渠担任书院院长之后第一个“大动作”,是以电视人的身份开讲金乡历史文化。2011年,金乡电视台首开“金乡文化大讲堂”栏目,指定李英渠首讲、主讲。“我本科是学物理的,又在山农大、中国人大学过经济管理、汉语言文学,但没有系统学过历史。”开讲前,李英渠俯下身子,认真细致地通读了《二十四史》中与金乡相关的部分,又将金乡历代县志全部翻阅了一遍。开讲时,李英渠每周一讲,每讲45分钟。

由于节目号准了时代回归传统、渴望国学的脉搏,又顺利地将晦涩枯燥的书斋学术语言转换和翻译成轻松活泼的电视语言,“大讲堂”颇受欢迎,李英渠坐镇讲了两年。一位颇为熟识的退休老干部对他说:“你的大讲堂,我每期都看。”李英渠窃喜,又问讲得如何,答:“听了你的讲堂,感觉中华文明是从金乡发源的。”

原是揶揄他“讲大了”的一句玩笑话,却使李英渠顿生感慨:“金乡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老百姓对本土文化的了解太少了。”所以在后来的研究中,他多次用“金乡——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华文明的基因线索”定位金乡文化,就是想唤醒金乡人的文化自重和自豪感。

李英渠对历史文化的关注和研探,也将进一步惠及教育领域。“金乡有九湖五河十八湾,我对这些水域进行了深入的历史考证,随后还对它们进行了命名。这些在不就的将来,都是教育可以拿来即用的丰富资源。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未来的研学游中,我们会告诉学生们每个地方背后的历史故事,让他们在丰富的游历中增強学识,在历史的滋养中锻造品格。”以史润教,借史育人,这是金乡教育的生动侧面。

(编辑/王立群)

上一篇:高等学校学生管理中的法治缺失及对策

上一篇:浅析宁夏职业教育助推精准扶贫的路径选择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