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通知范文>

浅论高中数学文化的内涵

发布时间:2021-07-28 08:48:57 浏览数: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大力实施,数学文化作为现代数学教育研究最受关注的一个热点,越来越引起教育界的普遍重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将“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作为一个基本理念,提出了对“数学文化”的学习要求。这充分表明数学文化已经以一种理念走进了中学数学课堂,渗透到数学课的实际教学中。把数学看成是一种崭新的文化,把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的研究行为,表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那么究竟高中数学文化包括哪些方面,它的内涵是什么,许多教育工作者对此说法不一,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结合当前高中数学文化的实际情况,就如何深刻理解高中数学的文化内涵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一、数学是一种文化

1.从文化的定义的角度看。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通过人的活动对自然状态的变革而创造的成果,即一切非自然的、由人类所创造的事物或对象;狭义上讲,文化是指社会意识形状或观念形态,即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数学对象是抽象思维的产物,它是一种人为的约定的规则系统,除了科学技术方面的应用外,同样具有精神领域的功效,如推理意识、化归意识、整体意识、抽象意识、数学审美意等,往往会对少数人的精神生活影响明显。从这个意义上讲,数学就是一种文化。

2.从文化历史性角度看。作为一门有组织、独立、理性的学科,数学发展到怎样的程度,都离不开历史的积淀过程,即数学具有社会历史性,而且数学、数学教育及一切与数学有关的诸方面的研究,无论怎样都不可能丢开数学史,数学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分文化史。数学对象的人为性、数学活动的整体性、数学发展的历史性说明,数学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且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体系。

二、高中数学文化的内容

谈到数学文化,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数学史。但是,除了这种宏观的历史考察之外,还应该有微观的一面,即从具体的数学概念、数学方法、数学思想中揭示数学的文化内涵。

1.数学的文学价值。数学和文学的思考方法往往是相通的。举例来说,高中课程里有“对称”,文学中则有“对仗”。对称是一种变换,变过去了却有些性质保持不变。高中数学中的偶函数在坐标系中关于纵轴对称,即是依对称轴对折,偶函数图象的形状和大小都保持不变。文学中对仗是上联变成下联,但是字词句的某些特性不变。王维诗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里,明月对清泉,都是自然景物,没有变。形容词“明”对“清”,名词“月”对“泉”,词性不变。其余各词均如此。

2.数学语言的应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外壳,数学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就是把数学融入语言之中。如“万无一失”,在汉语里比喻“有绝对把握”,但是,这句成语可以联系“小概率事件”进行思考。此外,“指数爆炸”“直线上升”等已经成为日常语言,“事业坐标”“人生轨迹”也已经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词语。

3.数学认识论和数学真理观。数学认识过程是:在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基础上获得数学经验知识,然后上升为演绎性的理论知识(公理系统和形式系统),再返到实践中,通过解决现实问题而证实自身的真理性,完善或发现新的数学知识。

4.数学美学。数学的美随处可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三角函数课堂上应该提到音乐,立体几何课总得说说绘画,函数图像的各种对称性在建筑设计中产生的美感等。

三、高中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

数学文化是“人们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创造社会活动所积累的文明成果。一方面充当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工具,另一方面又为人自身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养料。

1.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培养其意志品质的有效途径。运用数学史料,以中国数学的光辉历史和杰出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凝聚力,树立远大志向,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其意志品质的有效途径。中国数学的光辉历史和杰出成就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发展的进程中,无数中国数学家为了探索真理、发明创造,以科学务实的精神百折不挠、奋力拼搏,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是大有裨益的。

2.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实是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思维高度抽象的学科,数学中一些概念的界定、法则的运用、结果的验证都有相当严格的要求和规定,稍有疏忽往往会使解题过程全功尽弃,这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磨练吃苦耐劳的品质,培育坚韧不拔的意志,在解题的实践中养成实事求是、一丝不苟、不懈探索的科学态度。

3.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使之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数学文化是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理想素材,利用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使之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数学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辩证思想,它较其它学科更为具体和广泛,这是数学学科的一大特点。数学知识和实践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

总之,“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克莱因的这一观点充分揭示了数学文化的内涵,即数学是真、善、美的完美集合。作为工具的数学、教育的数学、文化的数学,正在引领人们产生对真的探索,对善的发现,对美的追求。

参考文献:

[1]冯克诚.中学数学素质教育基本原理探索(数学卷)[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0.

[2]严士健.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上一篇: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育与德育渗透初探

上一篇:高职院校学生数学学习现状及应对策略探析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