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通知范文>

对我国教育技术应用发展现状的反思

发布时间:2022-03-09 08:40:19 浏览数:

摘要: 目前我国教育技术应用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能紧跟现代教育步伐;经费缺乏;发展失衡;实践者的素质不高;资源浪费与资源匮乏并存;应用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究 其根源主要有:重视力度不够;发展处于自由、封闭形式;政策、措施、机制调控力差。解决上述 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完善信息化政策、措施,促进发展行为化;建立经费保障制 度;适当规范建设标准;加强调控、监管,促进横向联系协同发展;健全保障激励机制。

关键词:教育技术;应用发展;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08)05-0128-0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技术的应用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特别是近几年,围绕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全面进入普及实施阶段。随着国家西部现代远程教育项目的扩大实施,中小学教育技术应用发展开始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虽然教育技术应用发展成绩有目共睹,但也还存在很多问题,值得深刻反思。

一、教育技术应用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技术应用发展满足不了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无论是常规电教媒体,还是信息化教学环境条件,都难以实现对教学过程、学习过程提供有力支撑,并使教学、学习方式发生 根本性改变,进而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合作式学习。

2.绝大多数学校教育技术应用发展的经费不足,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教育技术应用发展的投入是非常大的,尤其是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尽管学校可以通过政府拨款、社会捐赠 、与企业合作、自筹等渠道发展教育技术,但效果不尽如人意,实际状况是大部分学校资金还 很缺乏。据统计,当前58%的城市地区学校,74%的县镇地区学校,78%的农村地区学校,教育技术应用发展所需经费情况都处于短缺状态[1]。

3.硬件、软件、潜件失衡发展

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技术应用发展普遍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应用”现象,资金往往偏重于硬件投入上,软件资源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得不到发展[2],“硬件、软件、潜件”发展严重失调。

4.教师的教育技术素质不高

体现在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上,表现为教育技术理论水平低,认为只要应用现代教学媒体教学就能优化教学效果,教育技术应用就是媒体技术加内容的组合;媒体技术应用能力薄弱,许多教师缺乏对教学媒体功能和特征分析的能力,没有掌握媒体教学应用选择原则及方法[3];制作教学软件的能力 有限;教学应用缺乏合理性、有效性。

5.教育技术应用发展存在资源缺乏与资源浪费的矛盾

重点投资少数学校,这些学校丰富的软硬件资源出现闲置,而缺乏的学校却无法利用;很多学校想方设法购置了不少硬件,但软件资源缺乏,结果硬件用不上或没有得到充分利用[4] 。据教育部调查,我国三万多所学校校园网络中的90%还处在一种闲置状态,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作用 [2],普遍存在重复投资现象。

6.教育技术应用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经过大规模的硬件投入后,教学与学习效率并没有产生与投入相匹配的应用效益,硬件的大投入与应用效果的低产出矛盾突出已成为不争的事实[2]。教学媒体的利用率低,教育技术应用于解决实际教学问题时显得软弱无 力[5]。应用信息技术实现教育质量的跨越式发展收效甚微[6]。

二、对教育技术应用发展现状的分析

教育技术应用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很多,但教育技术应用发展过程中实施的行为 、策略、措施、方法是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技术应用发展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实施的行为与决策不同步

国家对教育技术应用发展十分关切。国务院在1993年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 》中指出:“要积极发展广播电视教育和学校电化教育,推广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要抓好教 育卫星电视接收和播放网点的建设,到本世纪末,基本建成全国电教网络,覆盖大多数乡镇和边远地区。”1995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 发展卫星电视教育和其他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关行政部门应当优先安排,给以扶持。”可见,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家就对教育技术应用发展,从内容到时间做出了明确的决策。

为了贯彻实施国务院有关精神,教育部于1998年颁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要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2000年发布的《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进一步明确提出,“全 面启动中小学‘校校通’工程,用5—10年时间,使全国90%左右的中小学能共享网上教育资 源”;2004年出台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具体制定了“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计划”[7],同时成立以中央电教馆为依托的教育部基础教育资源中心, 计划用五年时间,投资100亿人民币,实施三种模式,覆盖中西部地区20个省区,真正建成实现覆盖全国的共享教育网络。期间,教育部借助外部力量,通过“明天女教师项目”、“中欧甘肃基础 教育项目”、“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教育部—李嘉诚农村远程教育项目”、“中国—联 合国发展计划署403远程教育项目”[8]等,不断推进教育技术应用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这些项目发展都只限于局部,不能覆盖全国。

发展的事实表明,虽然我们一直在努力,但我国教育技术应用发展步伐还比较缓慢,实施行为落后于决策,与同期的美国政府1996年提出实施、1998年就投 资510亿美元、2000年就实现既定目标的“教育技术规划”[9]项目相比,存在较大的差 距。这其中有国情及通讯技术的原因,但从另一层面也折射出,我国对教育技术应用发展存在不够重视 的问题,发展力度不够。因而造成教育技术应用发展不能紧跟时代步伐,不能满足教育现代化的需要,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

2教育技术应用发展处于自由式的发展状态

查阅有关研究教育技术应用发展的文献就会清楚看到,我国教育技术应用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究其原因主要是教育技术应用发展缺乏机制和保障,发展不能有针对性、有计划地进行,发展成了自发、自由的不确定的渐进过程。

为了推动教育技术的应用发展,国家颁布、出台了不少的教育信息化政策,也制定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但总的看来较多的属于指导性文件或建设 性意见,缺乏调控能力和约束力[7],缺少具有指令性、带有强制性和可操作性 的促使教育技术应用发展行为化的政策、措施。因而没能有效地推动教育技术应用发展的实施, 应用发展的导向力度不够,发展没有统一同步要达到的标准,缺乏法治化规范。

结果造成教育技术应用发展出现很大的随意性,是否发展,如何发展,发展什么,发展程度怎样,往往取决于直接决策者的主观意愿,发展缺乏保障,发展好坏无责任追究。因此,上级部门重视的学校,可能投入的资金就多些,攻关能力强的学校获得的资金支持就充足些,学校领导决策水平高、教育理念先进,应用发 展的行为就主动些。中央电教馆2005年有关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统计表明,只有37%学校获得上 级部门拨款,51%的学校只能靠自筹资金;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占学校总经费支出的比例不足1%的占10%,多数学校经费比例在6%~10%之间不等,仅有3%的学校超出50%的比 例,充分说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发展是自由式的。这是教育技术应用发展缺乏法治 化的必然结果。

由于学校经费来源缺乏保障,导致学校教育技术应用发展无法有计划进行。大多数中小学校 的实际情况是,在得到不定期的数量有限的资金后,才考虑能做点什么。发展难以有计划、 有目的地进行,这也反映出教育技术应用发展存在一定的逻辑起点错位。硬件是教育技术应 用的前提,必须先投入。在有限的资金投入购买硬件后,常常是无法同步投入软件、潜件建 设,只 能再等有资金时才补充,结果不少的中小学校的教育技术应用发展处于“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的局面,硬件、软件、潜件失衡发展在所难免。

3教育技术应用封闭式自我发展

为了丰富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环境,广大中小学校不同程度地发展了教育技术,想方设法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但是,由于存在学校间生存竞争,利益冲突,教育技术的应用发展皆采取独立自主、专门利己的策略,很少有学校间的合作发展、相互间的支持和资源共享。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大都不干涉学校“内政”,缺乏调控,任凭学校单独自我 发展。因此,我国各级学校教育技术应用发展存在很强的封闭性,缺少协作,自给自足,自 我完善,具有强烈的小农意识。由于各自发展存在不平衡,发展快而完善的学校出现严重的资源 浪费,发展不足的学校(多数学校)又资源匮乏。区域性教育技术应用于提高教学质量,还无法通过互补实现整体联动。

因为学校对教育技术应用发展采用封闭性的发展策略,这样教育主管部门在对发展教育技术的资金或教育经费规划下拨使用时,往往按照人人有份的 原则进行分割,表面上是促进全面发展,实际上则不然,“各自为政”加“化整为零”的策略 ,造成教育信息化建设杯水车薪,重复投资,资源浪费,有限的教育技术应用发展资金投 入不能达到绩效最大化。

中小学教育技术应用发展与地方高校隔绝。地方高校是农村中小学师资的摇篮,肩负着为实现教育信息化培养合格师资的重任。地方中小学教育技术应用发展的状况及教师教育技术素质的实际要求,对师资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地方高校与农村中小学校 加强联系、密切协调,有利于促进适应地方教育信息化需要的师资培养。另一方面,地方高校有人才技术优势,中小学 正缺乏教育技术应用人才,双方相互合作,有利于促进教育技术的应用发展。但遗憾的是 , 这些方面的联系与合作几乎是空白。笔者在地方高校教育技术部门工作十几年,学校没有收 到 过电教馆及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有关教育技术应用发展的标准、法规、通知、意见、措 施等文件,也没有被邀请参与或观摩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及中小学校举行的各种教育技术应用 教研活动。笔者与本省多所高校的教育技术部门和教育技术系交流,他们也有同感。这使地 方高校面向中小学师资人才培养失去最直接、最可靠的依据,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脱节,影 响教育技术的应用发展。

4促进教育技术应用发展的教师素质培训机制不完善

没有真正建立市、县、乡、校四位一体,适宜开展不同层次中小学教师素质培训需求的培训体系,致使很多教师没有及时获得培训。培训不是有计划、长效地进行,一般是在上级 指示下才采取应对措施,没有通过认真调研,从实际需求出发,根据当地的学校情况和教师素质需要组织 开展培训,培训大都是搞运动形式,没有形成制度化。培训效果不理想,培训常常是不分学科统一地进 行 ,缺乏针对性,时间短,任务重,欲速则不达。培训考核缺乏有效评价机制,大都只要求报 到 学习,即可发结业证。学员返校后,单位也没有要求汇报学习情况,没有要求运用所学 的知识开展教研活动 。各地为促进教育技术的教学应用,经常举办有关的教学比赛,但与会者常常只有参加比赛 的教师,没有比赛任务的教师很少有计划有组织地参加现场的学习交流,使交流平台仅仅体 现 选秀功能,而忽视了更深层面的作用。结果,促进教育技术应用发展的教师教育技术素质培 训和交流,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缺乏有效性。

三、解决教育技术应用发展存在问题的措施

1教育技术应用发展理论研究成果的行为化

教育技术应用发展的理论研究,在教育技术理论研究专家们的辛勤努力下,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无论是目的、作用,还是方法、措施、意见、建议都给教育技术应用发展的实践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依据,但应用发展的实践远落后于理论的研究,即实践性的应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所以今后教育技术应用发展要注重促进理论研究成果的行为化,把教育技术应用发展的理论成果转化为教育的生产力。

2教育技术应用发展法治化

应用发展的行为化,必须靠法治化、制度化的政策、措施来保驾护航。从前面的分析可见,教育技术应用发展中的很多问题,主要与缺乏有效的机制有很大的关系。无论是硬件 、软件、潜件建设,还是“三件”之间相互作用的行为,以及教学应用效果的发挥,都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促进机制,才能得以有效维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育技术应用要发 展,要可持续发展,要实现效益最大化,实现应用发展生生不息,当务之急就是制定、完善具有约束力的政策、管理规定、措施,建立有效机制,实行法治化运作。

3确保资金投入

教育技术应用发展,前期投入及后续的可持续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资金保障。中小学教育经费的来源是政府,所以教育技术应用发展的资金主要来自政府经费这部分,如何确保资金投入是发展的关键。为此,可参照发达国家的做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每年教育经费的百分之几用于教育技术应用发展,即国拨教育经费、地方政府拨教育经费、自筹教育经费中的多少比例用于发展教育技术。或者国家设立发展教育技术专项资金,直接统筹安排使用 ,减少中间截流环节,要加强检查落实。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教育技术应用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

4规范教育技术应用发展

制定教育技术发展有关建设标准,规定学校的规模至少应与什么样教育技术条件相配套,规定教育技术硬件最低使用率,让学校有一定的发展目标。执行有计划地申报立项、审核制度发展教育技术,以应用为导向发展,而不是为了建设盲目投资。制定教育技术应用发展的评估标准,定期对中小学教育技术应用发展检查评估,以评估结果作为今后教育技术应用发展投资决策的依据,以评促建,促发展。

5确保教育技术应用发展投资绩效最大化

一所或几所学校通过发展教育技术应用提高了教学质量,并不代表提高了教育质量,只有整个区域的学校教学质量都提高了,教育的质量才算提高了。这也是发展教育技术的最终目的 。所以教育技术应用发展必须考虑如何站在全局的高度,促进全区域学校的共同发展。为此,应加强调控,避免建设重复投资,促进学校间横向联系合作,设法整合现有资源实现共享,动员 、组织区域内力量,着重加快建设区域性共享资源平台,真正做到通过发展教育技术实现教 育质量整体跨越式发展。

6健全促进教育技术教学应用的机制

教育技术应用发展最终是通过教师的教学应用得以实现的,教师教育技术的素质、行为、能 力是决定性的因素。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完善保障激励机制。通过规范化培训体系,有计划、分层次、有针对性地不断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规定教师每年完成一定量的教研任务,接受一定学时的教育培训;定期对教师的教育技术素质进行考评;评聘晋升与考评挂钩;开辟多样化的交流平台,设法让每一位教师获得广泛参与交流提高的机会;奖 惩结合;等等,激励教师积极参加学习培训,自我提高能力素质,主动开展教学应用研究。

四、结语

反思是任何一门学科发展到一定程度研究主体必然自发萌生的行为,就是对学科的发展现状做出反思性的评价,在推动学科建设与发展方面起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对教育技术应用发展的反思,不是对过去工作的否定,而是通过对发展现状的分析,找出存在问题的根源,以便更好地促进发展。教育技术应用发展还面临很多问题,期待更多的有识之士关心支持,群策群力。让我们共同努力,促进教育技术又好又快发展,通过教育技术应用早日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 王珠珠,刘雍潜,等.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状况的调查研究报告[J].中国电化 教育,2005(1):19~20.

[2]余胜泉,马宁.区域性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推进[J].中国电化教 育,2005(11):14

[3] 邱文祥,黄晓东,等.广州地区中学教育技术应用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05(9):28.

[4]刘世清.我国教育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反思[J].中国电化教育,2001 (11):18.

[5] 畅开城.对我国教育技术研究领域发展现状的反思[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J].2000 (4):41.

[6]何克抗.迎接教育信息化发展新阶段的挑战[J].中国电化教育,2006(8) :6.

[7] 张倩苇.国家教育信息化政策的发展及对策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5(11):32~33 .

[8] 王童,杨改学.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之我见[J].中国电化教育,2006 (1):42~43.

[9] 汪基德,韩明秋.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经验与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05(6) :90.〔责任编辑:闫长生〕

上一篇:加强河北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摭谈

上一篇:论英国义务教育法规的演进及启示

相关范文